其实逻辑学也不是刚需。你之所以认为应该学逻辑,只是因为你觉得网上的「泛泛大众」挡了你的路,让孤高的你觉得不舒服罢了。
而这么孤高的群体反而和某种焦虑深深绑定……那还真不如学学音体美。毕竟让你学的是说学逗唱,又不是让你去学坑蒙拐骗。
对于一般人来说学英语比学音乐、美术重要。
至于说体育,一般人只要保证户外运动量就足够了,有什么好学的?
基本上政协委员一说话我就能用上这个图。
即便反对英语,也不能用99.9%的人用不上的音体美,来代替90%的人用不上的英语。
但是分辨是非黑白用得上英语啊。
我们这几代人学英语,就是为了让对手的后代学汉语。
大部分人确实用不上,但是以我的感受会点英文还是很好的,至少在外网用谷歌搜资料和看新闻非常有用,上推特看点花边也不错。百度就是一个垃圾。
过度的只能看到单向有选择的信息会形成信息茧房,多会一门语言是破除信息茧房的好方法。
这种政协委员,如果不是因为由利益相关的话,就是脑袋有问题。
90%以上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上英语。与其让孩子学习英语,不如学习音体美这种对健康成长有好处的知识。
知道中国人口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吗?截至2019年只有不到4%。也就是说,95%以上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上本科以上知识。那么,按照该委员的逻辑,是不是“与其让孩子上大学,不如学习音体美这种对健康成长有好处的知识”呢?
很简单,90%的人用不上,根本就不能得出它不该学这种结论。
有多少人用得上三角函数、虚数这些东西呢?中学就取消它们吧。
有多少人用得上古文?有多少人用得上三大守恒定律?有多少人用得上原子的电子层级结构?
按照这种逻辑,我们中学的课程怕是剩不下什么东西了。
基础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学习在未来直接有用的技能,而是在为未来打基础。所有学科的学习,都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从事这些学科,而是为了在未来孩子选择道路的时候,ta可以有更自由的选项。用“有多少人用得上”来判断基础教育该不该学,简直是老糊涂了。基础教育不是学实用技能的,不是学实用技能的,不是学实用技能的。
另外,英文真的是像这位委员说的,90%的人用不上吗?委员的数据从哪里来的?还是信口开河?
这里有清华大学外语系和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调查数据。采样自21个省287个用人单位。详细数据大家可以自行去看参考资料[1]。这里列举其中一个结果:不同类型单位的整体英语使用频率
文中这样说:
外资企业中整体高频使用英语 (包括很高或较高) 的比例最高 (87.09%) , 其次为集体企业 (82.86%) , 之后依次为国有企业 (73.44%) 、民营企业 (64.35%) 和机关/事业单位 (48.22%) 。
此外,前程无忧人力资源报告指出[2]:
“月收入5000元以内的受访者,有45.9%工作中接触英语,收入5000~8000的在职者中65.2%在工作中使用英语,而月薪超过1万元的中高收入人群则有77.5%的使用英语。“
北大教育评论上的文章也有类似的数据[3]:
“对于收入分布在 25% 50% 75% 90% 的样本而言,汉语能力的正向影响作用均显著;对于收入分布在 50% 75% 90% 的样本而言,英语能力的正向影响作用均显著,且整体而言,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英语能力对收入的边际影响越大。在收入较高的群体之中,英语能力对工资的溢价效果较汉语能力更为明显。”
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以收入中位数划分,超过中位数的,英语能力对薪水的影响是显著的,收入越高,影响越显著。只有在低收入群体中,英语对薪资的影响才比较小。
并且,令人意外的是,英语成绩与薪水的相关性很高。而相对地,数学成绩反倒和薪水没有明显相关性。
并且,从这些数据上看,把英语成绩与未来薪酬的相关性来和高考成绩做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高考成绩与未来起薪相关性更高,但是英语四级成绩与未来涨薪幅度相关性更高,并且远远高过高考成绩。这说明什么?学历更决定门槛,英语更决定发展。为何如此?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英语能力比你的学历更加反应工作绩效。
从统计概率上看,英语水平是实打实地影响你未来的收入的,而不是“90%用不到”。英语水平对薪水的影响,尤其在中高收入群体,比高考成绩都要高。
你可能会说,从这个结论看至少一半的人群英语对他们的收入影响很小啊,那我们为何要让大家都学英语呢?
是啊,至少一半的人将来要分流到职高,我们为何让大家从初一开始就都努力备战中考呢?
的确,有一定的概率,未来你家孩子收入只有中位数的一半,英语对你家孩子未来的收入影响为零,但是你确定你想从小就给孩子关闭这条通道吗?
更不用说学习到一定的程度,英语就是必需的、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了。关于各自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的鸿沟,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心里都有数。我大概想了一下,各种专业中,恐怕就是中文专业不太需要英语了吧。
此外,关于“有用”,有一个常见的误区:认为“有没有用”是一个孤立的东西。而事实上是,一个知识有没有用,和你想不想用是息息相关的。当你不想用一种知识的时候,它总是无用的。当你想用的时候,它总是有用的,并且它的用处往往和你使用的愿望成正相关。正所谓“手里有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按照这个委员的说法,
逻辑闭环了呗?
殊不知,英语无用吗?只不过是你不会用、不愿用而已。当你学以致用,你会发现它有用,并且非常有用。在这个信息极度重要的时代,高质量的英文信息量远高于中文信息,虽然很遗憾,但是这是个事实。在我的领域,当我进入一个新的研发方向的时候,一个英文维基词条(加上它的参考文献)就可以让我对行业了解个大概。直到今天,我没有发现任何能和它相比的中文资料库。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我高中的女儿自己做了一个课外的科研活动,她想比较一下疫情期间和以前非疫情期间人们的活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这需要大量的数据。找了很久,能够找到的完全开放的、中学生可以用的、又足够丰富的关于气候、污染物监控的数据只有nasa有。(国内也有类似的数据库,但是不开放给你用,这是另外一个让人郁闷的故事)。于是她阅读了相关的几篇论文和数据库的手册,知道了这些数据的含义和提取方法,然后做了一个很漂亮的课外活动。就连我看了,也觉得这些研究还是有价值的。
你看,即使是仅仅在中学,只要你想用,英语也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
又是转移矛盾的典范。英语老师:泥萌音体美不好怪我咯?喵喵喵?
我劝你别学,我学你别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