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军替代苏军来打库尔斯克会战,会打出什么样的战果?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地无线通讯系统会延伸到单台指挥,对于扁平化管理理论的突破更有促进;

空中侦察飞行会延伸至战场监控,数据实时发送技术会更早突破,战场指挥的时滞问题被压缩,并可能有效引导博弈论的拓展;

空坦配合技术会早早发育成型,战场游戏化会更早出现,二战以后的国际格局恐怕不再会是雅尔塔体系。


user avatar   yue-ke-gong-ju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是惨败。

初美夷与德戎会猎于库尔斯克,议战守。其帅艾森豪威尔虑德戎势大难治,荐麦克阿瑟代之。

裨将李奇微曰:当设雷场,沮敌锋锐。众将皆笑其无用,不听。校尉范弗利特攘臂大言,当以百倍炮火正面摧之,分道急进,必获全胜,三军壮之,意遂定。

临战,麦帅购火鸡于西陆,为感恩节宴飨之用,又令三军年底回国圣诞,三军感泣,皆愿效死(结缘笑死)。以巴顿为先锋,沃克为合后,自将中军。因李奇微言懦,另守后方仓库自效。

及战,美三军为德帅莫德尔所诱,或奔或止。德军铁流,两翼侧击,左军古德里安,右军曼施坦因,向心突击,锐不可当。巴顿中雷坠车,范弗里特被炮火覆盖,皆带伤而奔,中军大寨为曼施坦因所劫,麦克阿瑟见势急,尽拘记者,令沃克虚建大纛,自领亲卫,遁往西伯利亚。沃克领命,大怒曰:吾非性命耶?此乱命,不可从。亦奔溃而去,↔拦吉普谏曰:将军若奔,地球之事去矣。沃克斥之:毬。碾之而行。。。。。。遁至哈尔科夫,与巴顿争道践踏,俱车祸卒。


麦帅至西伯利亚,于仓场见李奇微,泣下沾襟,范弗里特亦小道奔来。李奇微曰:敢战者亦如是乎?此地寒甚,泪必成冰,何为南冠泣下?麦帅持烟斗,手抖不能引火,李以喷灯点之,徐徐言道:“德戎虽劲,然其攻势,一周则竭,可贾足余勇,背城借一,可反祸为福。。。”

一周后,德戎追亡逐北,斩范弗里克于鄂木茨克,李奇微于哈巴罗夫斯克被围,饮弹自尽。麦克阿瑟于圣诞节在海参崴被俘。。。。。。共损兵折将两百万有奇,欧陆糜烂,不可收拾。


异史氏以词记之:车万乘,载两陆南北,星条棺材。出师前,口气若雷,谁信被德戎送葬回?使李将军,见华先主,亡国恨何人道哉?掷烟斗,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先生愤甚,遂自号高堡奇人。


------分割线。梗---------------

会猎,我们这代人对这个词的记忆来自于三国赤壁之战,曹丞相给孙十万的信。局势发展大致也类似

荐帅代己。春秋楚国令尹子文荐成德臣,晋国赵衰荐郤穀,二帅皆悲剧。

雷场是真实库尔斯克战役最大的关键因素,德国的突击最终受制于苏联的完美防御,失去了向心攻击的凝聚力。

范弗里特弹药量。

感恩节火鸡,是小布什伊拉克劳军的梗。

攘臂,最早出自老子和孟子,就是形容人激愤撸袖子露胳膊。

孟子.盡心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

麦克阿瑟三军回国过圣诞,指的是其1950年底鸭绿江外放厥词,不久被志愿军教做人了。

后方守仓库,这个多如牛毛了。

战斗过程,参考城濮之战,滎泽之战,魏蜀汉中之战。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二人隔空惺惺相惜,却没有一起指挥过同一战役。真实战场上曼施坦因就是因为库尔斯克的战败而退居二线。但说到打43年的美军,这两个法西斯军神不要太爽。

麦克阿瑟最喜欢媒体上招摇,战败了拘留记者也符合二战时很多国家的做法。

沃克的第一句话,是元末也先帖木儿的名言,直接导致元军从此丧失了镇压能力。第二句话是向滑铁卢的败将康布罗纳致敬。面对劝降他说了一个字是“毬”还是“屎”目前还没有定论。

敢战者亦如是乎?这是晋楚泌之战惨败后晋军主帅阳处父对主战派军官的斥责。

南冠楚囚对泣,本身就是泌之战后造出的成语。发扬光大的是世说新语“新亭对泣”

喷灯点火,一方面是挖苦麦克阿瑟色厉内荏,屡次开溜,一方面说俄罗斯西伯利亚秋后的天气,另一个是致敬福尔摩斯系列中《住院的病人》

李奇微没说完的那段话梗比较多。一个是他本人针对志愿军“星期攻势”的反制,另一个是春秋晋齐鞌之战的成语。齐军先是贾足余勇,后来被打败只能背城借一。前面是高固战前勇武秀,后面是上卿宾媚人国佐谈判桌上发飙。

德军追击这段,是仿红军追击高尔察克和拿破仑耶拿战役后追击普鲁士的状态。地图上可以看看溃逃的惨状要什么程度才能做到。

异史氏,致敬蒲松龄。

词致敬刘克庄。

高堡奇人,看片吧。。。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有八九刷新基辅的世界纪录。

不要忽视人的因素,打仗是门技术活。43年的美军跟44年的不是一回事,那是菜鸟里的菜鸟啊。

43年美军跟41年苏军一样,是一支正在极速扩军,严重缺乏人才,各方面都在磨合和学习,从小分队到大兵团都没啥经验的菜鸟军队。让这支打日军都不轻松的军队一上来就跟齐装满员、经验丰富的德军主力打,毫无疑问是要交一大笔昂贵的学费的。

即使是44年美军,都交过不少学费。从阿登和春醒就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第一,美军前沿的战场侦察全毙了也没几个冤枉的,那是真正的两眼一摸黑,啥也不知道。第二,东线复杂的反坦克阵地配置,直到44年底时美军都没掌握明白,还用炮兵打拦截线这种效率低下的苏军41年战术去反坦克。其三,相当比例部队到44年底仍未经历严峻战斗考验,缺乏警戒,作风软弱,轻易撤退,战斗力可疑。

放到43年时局面只会更可怕。因为阿登之战中美军的主要战斗力炮兵,在43年时也是菜鸟。航空兵在43年时,更是毫无作为战术空军使用的经验。。。。。

以此观之,43年时被德军称为对面意大利人的美军。大概率会被德军找到弱点后一波捅到纵深,并附赠大量缴获,搞不好连美国陆军的种子都会被葬送。时间恐怕很难超过六周,人送雅号six—weeker。

并且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二战时期美国陆航在做战术空军使用时也挺菜,效率是不如苏德的。除了拿飞机当大炮用的地毯式轰炸外办法不多,对各种打击战术和以野战机场为核心的战斗体系都不熟练,并不太适应东线那种跟着野战机场走的战斗形态。

还有,别因为中国人只挨过美军的炸就老觉得美国空军对地支援天下第一,中国没挨过苏德的炸不等于苏德不会玩空军。论舔地苏德才是行家,比如说上甘岭的反斜面坑道要是面对德军的话,是很可能被斯图卡解决掉的。。。。

最后,还有非常、非常、非常可怕的一点(重复三遍,以示强调):

————按照资历和人脉,指挥美军的人很可能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同志。。。。。。。

菜鸟军+麦大帅VS老鸟军+曼施坦因/莫德尔,这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啊。。。。。。


user avatar   yong-le-da-di-ming-che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暴露了无数令人作呕的美吹

美军需要付出上百万人被围歼的代价

才能学会如何配置超大纵深阵地,斜切阵地,品字形梯队配置和纵深机动装甲力量配置

单说一个炮击计划,美军的炮击计划水平复杂程度,炮坦,步炮协同和苏德都有质的差距

单靠空中力量?

美军的飞行员当时都不愿意也不会使用俯冲轰炸,普遍是高空水平轰炸

即使苏联德国的空间俯冲轰炸的精度高出美军几个档次,在二战前后,空军也根本无力单靠空中优势去遏制一支装甲部队遂行战术任务

我看了那么多东线的战史,单凭空中优势,就算阻止一个骑兵军的行动都力有不逮

而空军虽然经常取得一些战果,单靠飞机阻止装甲师,并不现实

朝鲜战争还不足以让美军的所谓空中优势暴露真实水平吗

在没有精确制导武器之前,飞行员的地位远不如主力重战车驾驶员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有两个IS-2团,一个ISU-152团,多辆志愿军重型战车立下了汗马功劳,单车打爆美帝八辆战车的都有

你飞机咋不教育一下志愿军的慈父2做人?

======================================================


好,我发现问题所在了,广大网友对美国飞机的作用存在着海量不切实际的幻想

首先,1943年的美国空军在争夺制空权上未必能打败东线德军的空战精锐

其次,P51啥的,是43年9月才开始大规模服役入列

另外,通过大机群编队进行水平高空轰炸阻断德军补给线的想法,那可真是天真。首先大机群轰炸只有在取得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因为大机群非常不利于防备德军的小编队战斗机袭击

其次二战乃至朝鲜战争的空中绞杀,根本就不成功,也不成熟。

西线德军的装甲反击失效的核心要素是缺乏保护战线的步兵师且对登陆地点判断失误,集结时间迟缓

其中缺乏保护战线的步兵师是最最致命的,而且西线的步兵师大都是一些特么的歪瓜裂枣,武器甚至是万国牌,简直是对远东国民党军队的cosplay致敬

为了保护整体战线后撤,德军的西线装甲部队不得不以不断的反击迟滞盟军来为战线殿后,导致大量的损耗

就算是阿登反击战里被吹的神乎其神的美帝飞机压制,实际上立下最大汗马功劳的还不是美第二装甲师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二战杀敌第一名的核心力量是炮兵!突防和包围的核心力量是装甲兵。空中力量只是个配角!地位不超过步兵师的作用,是弟中弟

更何况美国人对于野战机场的快速转场还不熟练

不像德国鬼子那样非常熟悉快速推进野战机场的必要性和熟练度

而在炮兵使用上,表尺查验射击,浅近纵深射击,火力急袭射击,直瞄压制射击,单双层徐进弹幕射击等等技巧。美国人和苏军德军存在很大的差距。

苏军后期一次炮击计划可能加起来就多达百页纸的炮击方案,一次炮击计划可能包含6种复杂的炮击远近与快慢交替技巧组合。

而美军的差距还不止于此

美军的阵地构筑技巧也差了几条街都不止,包括复杂的前沿纵深交通壕,中间预设阵地,前后掩蔽部,腰位斜切阵地,环形预设支撑点等等等等。

这些,美国人不付出百万鲜血是不可能马上学会的。

你美国佬的百机编队大轰炸要面对德国鬼子的BF109,各色防空炮,装甲列车防空炮的层层阻击。而且东线战场面积空前广阔,运输规模宏大。还没等你的绞杀战起作用呢,人家德棍两个装甲集团军已经突防合围了你美国佬五六十万大军了。

而且你的战地机场会被人家赶得远远地。

就美国的阵地构筑水平,对43年德棍来说,就是纸糊的一样,打穿全纵深防御地幅也就眨眼之间的事情。

美吹党们以为在43年面对的是西线那些歪瓜裂枣的步兵师?

还有西线那些装甲部队,比如李尔师也就是著名的装备豪华的教导师,其成员基本来自德国本土的装甲兵学校的教员学生。

帝国师43年底44年初退出东线去西线修整时,全师只剩下800人。

西线的德军装甲师,充斥了大量的新兵蛋子,补充兵。和43年处于最巅峰状态的德国装甲力量相比,战斗水平差了不说一条街,半条街是有的。

再加上老弱病残的西线步兵师根本不能为他们提供像样的侧翼支援,才会无法形成像样的对盟军的反击。

美国人在集团军层面的集中兵力原则尚且非常生涩,在集团军群层面是零经验,德棍43年的集中兵力突击,一个昼夜就会完全击穿美军的全部防御纵深。如果美帝的指挥官不能准确判断对方主攻方向,不能提前预设强大的装甲预备队。

那就是两三天之内,一百多万军队被德军90多万进攻兵力完全合围,怕是都没几下还手的功夫。德军两个矛头的突破地段宽度可能合计也就4-50公里。


===================================================


再补充一下西线战场美国空中力量的一些表现

误伤炸死过麦克纳尔中将,炸死了里昂等城市的上万名法国国民。我不知道这个话题之下哪儿来那么多重度迷信二战空优的朋友。

苏德的俯冲轰炸精度完胜美军的轰炸精度,尚且只是辅助作用。美军除少数精锐海军飞行员外,一水儿奉行高空水平轰炸,精度可谓低的发指。

比如眼镜蛇行动的初期准备时,盟军以绝对空优展开进攻,两千架次以上轰炸机投下4400吨弹药轰炸德棍阵地。同时也炸死炸伤美军本阵地士兵155人,25人身亡,130人受伤。

德军方面被炸死炸伤600人左右。

眼镜蛇行动正式实施时,美军轰炸机再次发生误伤队友逾百人事件,麦克奈尔中将即死于此次误伤。

尽管德军的阵地看起来被美军飞机炸的遍地是坑,但实际上大多数力量都会躲在掩蔽部里等待轰炸结束。

所以盟军步兵仍然不能打开缺口,最后依然是美帝的装甲师实施了突防,这还是建立在美军的步兵师配备了二战里所有参战国步兵师最多的配属坦克的前提条件下。

在整个法国的战场中,美国第四,第二装甲师的表现,你们可以看看。到底是空军功劳大,还是美国的装甲师功劳大?

包括法莱斯口袋战役,德国人真正的命脉绝对不是被飞机炸到七荤八素后勤武力,而是完全崩溃的侧翼,以至于被盟军地面部队威胁到了后路和后勤。

而是东线的苏联红军如巨兽般吞噬德军的人力,使得德军在西线以一种奇怪的思路进行防御配置

即数支强力装甲部队,搭配大量废物级别的步兵师,希望靠装甲师开无双来打退盟军

而这些步兵师有一半都是静态防御师团,全师的汽车都处于编制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水平。采用的火炮及弹药来自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甚至苏联,只不过是国民党军队的plus版本。

而东线的德军在42-43年对付苏军时,其装甲矛头不仅拥有精锐的步兵师掩护侧翼,还拥有大量的精锐高炮师,甚至于极其奢侈的摩托化高炮师形成系统性掩护。

西线那是什么情况,畸形!国民党plus版本的步兵师,搭配充满了新兵和补充兵的装甲师,几乎没有像样的摩托化高炮师和机动高炮师。

就算如此,盟军的主要功臣,依然是盟军装甲师。


user avatar   mr-anderso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我觉得美军表现未必不如苏联。

论战场机动能力,苏德两家都不如美军。美军的步兵师,坦克满地爬,配6个不占人口的运输纵队,工程兵完全机械化。当德国人还在研究怎么把任何能移动的东西上面装一门炮的时候,美国富裕到拿坦克底盘不装炮塔当运兵车用,袋鼠战车了解一下。

万事不能离开地图,东欧平原有利于德军装甲部队展开,更有利于发挥空中优势。美军用推土机修机场,一个星期就能修出全套野战机场。所以地面部队全程在空军掩护之下。强大的地面运输能力可以减少对铁路的依赖。

德空军要掩护地面部队,油耗会翻倍往上涨,这种是实打实的消耗战,德国人玩不起。

德军的闪电战厉害之处在于空优,没了空优,地面的动物园有啥用?

铁路基本只能夜间使用了。白天拉一车虎豹冒着黑烟赶路等于送快递。

以往装甲先锋突破战线就可以打击后方关键节点了,现在美军上车跑得比兔子还快。司徒卡去追击也效果有限,没有空优追击个鬼。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很多人要说西欧美军打成一坨翔,这确实是事实,美军不善山地战,林战,巷战。步兵属实拉垮,一短兵相接就跪了。但美军炮兵,工兵这种技术兵种可不拉垮,相反还牛逼得很。西线一个炮兵观察员加一个步话机,指挥炮群打得德军步兵根本无法组织进攻。这就是通讯技术优势+科学训练了。既然炮打得准,步兵何必跟德国人在村里打进打出玩命?炸断后勤,德军消耗不起,不撤不行,到时候再追击,巴顿不就是这样么。

如果退化成阵地战就更不怕了,美国人有挖掘机推土机,请问德国人一个连有几马力?

对轰阶段请问德国人一根炮管能分几发炮弹,能打几天?

美军的后勤可以依托北极圈港口+南北向河流水运+东西向铁路运输,从铁路枢纽到战线全部摩托化运输,这吞吐量比苏联人当时的运输能力要强大得多了。

就算德国人均超人,只要美国这边5倍物资押上桌,就问小胡子有没有本钱跟吧。

里海到列宁格勒直线距离2000公里,德三倾家荡产维持500万人,这完全不能在机动性占绝对优势的敌人面前维持战线。相反,如果美军利用机动优势,突破德军一点,德军就必须千里调兵。仅依托铁路枢纽高频率调动军队十分不可能。这还不算就那么点物资,运到A地,B地就没有了,而美军可以在ABCDE储存5个会战份物资,每次战略进攻准备仅需调动部队 ,吨公里需求更少,运力更强,因此速度更快。

这就是宏观上,为什么苏德之间能出现一个库尔斯克突出部并且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因为两者机动性,运力接近,不论谁想采取积极行动都必须等待物资人员到位。

事实上战争后期的进程也证明了苏联人每次大规模突破都能在德国人重新整顿完之前再次突破,没有美国卡车这就不可能。苏联人的机动性可以局部打出击溃战,换美国人来可能不能像苏联人这样顶着伤亡突破,但美国人可以给德国人放血,最后德国人必须主动收缩防线,缩短补给线。而一旦产生决定性失败,德国人再无可能重组战线,撤退都撤不出完整的部队。

所以美国只要维持太平洋战场那种总体战略,扬长避短。先利用战场的广大调动敌人,再消耗敌人,磨光德三的轮胎,烧光他的汽油,削弱他的工业。德三几乎无计可施,除非趁美军立足未稳拿下北极圈不冻港,否则只要美军火星补给在,就算德军推到西伯利亚还是不能算胜利。到那个时候,战场更加广大,对机动性要求更高,前线部队放少了不管用,放多了后方空虚。

精神力量很重要,但是物质力量才是胜利的保证。

德国在历史上属于物质力量对比法国俄国都不太丰富,所以战争理论历来重攻轻防,希望凭借机动性占优在内线作战击败敌人,避免陷入消耗战(要杠找克劳赛维茨)。但遇到美国这个物质力量碾压,机动性也碾压的敌人,外线补给比人内线还强,不跪除非美国军人人均白痴。

有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

__________分割线________

评论区有些人说怪话,这就不是讨论的态度了,但是网上风气也就是这样了。

有些人觉得美军就是拉垮不行,然后我是军盲。我姑且认为我也是军盲吧,我们来看看不盲的人。

粟裕应该不军盲了吧。他出访法国时候,一定要人安排他去诺曼底看看,同时还提出了很多问题。

美军不值得学习的话,他跑去参观诺曼底干嘛?

说明美军在法国打出来的仗,即使是粟裕,也是想象不出来的。或者说,他哪怕资料再完整,也得自己去看一眼才能信。

昭和参谋们也曾看过美军的拉垮,觉得开战没问题啊。结果呢? 如果不是美军发慈悲扔了两个蛋,天皇就坡下驴投了,日本得饿死一大半的人。

9兵团也觉得美军拉垮,结果长津湖打完还有7个连还是几个连有战斗力。

北越也觉得美军拉垮,结果溪山照样打不动。

伊拉克,算了不谈伊拉克了。

也不知道为何有人会觉得美国不行。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线盟军不等同于美军,这点对比英美双方诺曼底登陆之前的自信程度就知道了。艾森豪威尔当时把辞职信都预先写好了,万一登陆失败了就拿出来用;而布莱德雷在奥马哈受阻之后,就立刻开始考虑将计划该海滩登陆的美军全挪到其它海滩,因为此后几小时突破了滩头才作罢。相比之下,蒙哥马利那真是信心十足,战前甚至夸下海口说要1天拿下卡昂(当然诺曼底打完之后他更是狂到没边了,已经准备在44年圣诞节前解决德国,终于被擅长打逆境的莫德尔上了一课)。

登陆前,美军高级将领方面可谓惴惴不安,紧张到极点,这还是霸王行动默认大部分德军装甲集群都由英军对付的情况下。那么谁给了英国人这么大的自信?当然是43年的对德战绩啦。

阿尼姆的春风行动和隆美尔的凯赛林山口之战,使得美军损失惨重,而且挨打的还是美军里最具代表性的第1装甲师和大红一师,这就真是给艾森豪威尔长脸了。而不久后同样是隆美尔在梅德宁战役中反击英军,却以完败告终,德军的装甲进攻甚至在第1天就宣告完全失败,以至于蒙哥马利甚至在文件里写道:“我那里可是有几百门反坦克炮和几百辆坦克,隆美尔这家伙是不是疯了?”阿尼姆在Beja对英国第1集团军的反击,则连压箱底的501重装甲营都带上了,结果却陷入英军地雷阵,同样灰头土脸而归。

之后,盟军全歼了在突尼斯的德意军(包括之前叱咤风云两年的非洲军全军),仅德军就俘虏了15万,然而此战又基本上是英军打的,美军只出动1个军参战,而且战役中推进进度缓慢。43年北非战场的结果,使得本来就很尊重英军的隆美尔对其更加注重,甚至于诺曼底期间克卢格贬损他没带过几个师的时候,竟回应道:“你过几天自己跟英军交手一下不就知道了?”。

当时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诺曼底战役前几天德军各装甲师不断反击在滩头地域的英联邦军,结果其战术表现颇有点像彭总的那句“单凭勇敢,蜂拥冲锋,伤亡大”,有的装甲团甚至在几周内打掉了70%的可动坦克,直到开始面对现实老实蹲坑,局面才有改观。


43-44年间的英军之所以反坦克能力有了如此大的改观,正如本帖有人提出的一样,与六磅反坦克炮的批量装备有很大关系,该武器射速快、移动快(当然是考虑到了盟军的摩托化能力)、也能穿透三号、四号的正面装甲,使得德军坦克向英军的集群进攻很多时候都成了徒增损失。东线战场的转折,也跟反坦克炮有很大关系,苏联的小口径反坦克炮(典型如45mm)开战以来一直产量巨大,但41-42年造得多损失的也多,无法形成规模,43年开始逐渐达到了一个质变点,使得苏军步兵阵地的反坦克炮密度大增,此后德军坦克突破苏军阵地也日益举步维艰了。这也是为什么,隆美尔会建议德军战争后期应该集中产能到反坦克炮方面。

但是,从实际来看,优秀的装备也需要有经验的兵员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美军步兵也有57mm反坦克炮,甚至还有更奢侈的坦克歼击车营,但美军在阿登战役中仍然有防线被突破、合围或者在城镇中多次被击退的纪录。德军44年起因为人力崩溃使得兵员素质明显下降,虽然有了豹式也再难以打出以往的装甲战。而44年以前的德军和43年以后的英军老兵比例也比较高,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


之所以第3集团军的名声被一抬再抬最后几乎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奥巴马讲话就因为只提3集不提1集惹出过非议),因为可能很多人是不了解美军军官团在蒙哥马利面前受过何等的屈辱,蒙哥马利充分利用自己当时的身价和美军对英军的依赖,多次顶撞艾森豪威尔,甚至引发了:”蒙蒂,我是你的上司,你不能这么对我说话”这样的“名言”。更堪称奇耻大辱的则是阿登战役期间,艾森豪威尔甚至被迫让蒙哥马利临时接盘美军第1集团军,这对于布莱德雷的羞辱不下于日多米尔战役中瓦图京那一次(当时朱可夫把罗科索夫斯基调到瓦图京的司令部,要前者教教他怎么防御),直到危机解除后才换回来。要知道,1-2年前,还是丘吉尔在向罗斯福各种低声下气求援。

这几件事的背景是,第3集团军出击前,美军甚至还没有打出一场对德军真正的漂亮仗(突尼斯只是辅攻作用,西西里是虐菜,而科唐坦半岛打得更是一言难尽),很大程度上是展示给整个英语世界看的。也难怪艾森豪威尔对朱可夫是有真感情,可能他很清楚,没有对面那个人,他很难取得那么大的最终成就。


user avatar   nai-ping-zhan-do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军替苏军打库尔斯克,也只能打成消耗战。但如果美军替苏军打柏林,一定轻松很多。

美军:“里面的汉斯听着,给你们24小时投降!过了这个时间,我们就走人,把你们都留给伊万收拾!”

德军:“不要走!不要走!”

结果柏林和平解放。


user avatar   niu-qia-d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的编制表,某位答主真是茅坑里的石头,不想说什么

如图所示并没有大量M10 GMC直接编入

还有请论证您装甲师一定会在编制外配属坦克歼击营的论调?

独立坦克歼击营确实存在但是问题来了,1943年7月有几个可以直接调拨重坦克歼击营?

况且在北非那些装备M6 GMC和M3 GMC还被怀疑这种编制有没有卵用

更何况坦克歼击营还有这种牵引编制,这种编制还在二次阿拉曼大受欢迎。。。因为效果明显,而很多GMC编制反而被吐槽容易遭受打击。

盖塔尔,西布迪奇尔和凯瑟琳隘口的防御也是不太理想导致上层的怀疑。

(一个是防御的损失和进攻差不了多少,另一个是被暴锤以后防御被突破导致后方巨大损失)

麦克奈儿更是因此在几次推演之后下令大批量生产拖曳76炮挤占M10的生产,并下令应该在诺曼底前让一半的坦克歼击营变拖曳炮。

此后 布鲁斯虽然强推M18,因为其防护过于薄弱,导致褒贬不一,布莱德利甚至拒绝接受

M18。

此后的M36也是以加固阵地防护的借口下挤出来生产的。

可见高层对于GMC的态度。。

我对于1943年7月如果美国打库尔斯克会不会大规模用这些GMC打一个问号。更要为这些GMC会怎么用打一个问号。

某位答主说1944年一月就有豹子编制了

豹子呢?你所说的豹子呢?

分割线---------------------------------------------------------

靠飞机打赢?

库尔斯克毛子在后期也取得了一定空优 ,靠IL2和图2S,这种攻击机和前线遮断轰炸机,炸毁了大量补给和坦克,对于装甲车辆效率很低下基本才占比20%左右。。。但是对于AFV和后勤车辆毁伤相当大。。

美国陆航那个时候一没有总结出正确的前线轰炸遮断经验。。。毛子实践了整整2年了,死亡回旋,和各种编队环绕轰炸技术炉火纯青。

陆航就算到1944年和1945年其实也只摧毁了总占比30%上下的装甲目标(只高不低。。记得美国空军马鹿官网前一段时间还发了份报告是狠狠打了一帮二战空军制陆论的脸)其他都是你们看不起的馒头,57mmAT炮,巴祖卡和地雷之类干掉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况且小蒂姆这类的火箭弹当时没有入役,航炮普遍都是老干妈,PTAB这种东西也不存在,你以二战条件丢铁炸弹去摧毁坦克你随便玩一圈DCS你会发现贼鸡儿难。

可能比较有效率的就是更大规模的战术战略轰炸,B24,B17轮番炸。。。炸后勤补给集结点,交通枢纽。。。。可能拖慢德三进攻速度,组织更强的防御。。。。拖垮德三和阿登一样。。。但是想进攻就是想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翻翻手册你会发现美国人基本不怎么喜欢玩装甲对冲,碰到打大件会通过引诱进反坦克伏击圈干掉。。。(其实和苏联人在库尔斯克防御阶段使用的方法类似)

况且某种意义美国人量产最多的馒头可能确实不太适合东线战场。履带单位压强,悬挂缓冲最大行程,汽油机,还有投影面都是一些阻碍使用的因素(虽然其实其舒适性和长距离行驶适应性在东线有好评,参见指挥红军中的谢尔曼一书)

对于步兵单兵反坦克美帝的套路也比较简单。。。一般是快速布雷大法好,烟雾弹袜子雷大法好,巴祖卡大法好。。。虽然单调但是还算是好用(但是步兵单兵反坦克毕竟大多数是一种非常被动的手段)

接下来霉菌惨的事情来了,毛子因为对于火炮本身需求量大,76野战炮,107野战炮,122野战加榴炮,130加榴炮,76防空炮,因为初速高,经常带尖头穿甲弹所以经常客串去打坦克。。。还有SU76(其实当时SU76的数量也不算多,因为后续的76M才是真正的大头,但是好几个团级单位还是有的),SU85(无视吧,下面提到了错误),SU122SU152这类自行火炮可以提供平射和曲射支援

那么反观那时候美国人。。。他们有M1 57mm反坦克炮,少量90mm防空炮(一般不会反坦克,基本也没什么反坦克记录),还有个坑爹的M5 76mm反坦克炮(T9防空炮改过来的东西。。。怎么说呢。。。炮架重量和其作战能力不成正比,1945年1月被巴顿怒喷,很多时候连阵地都拖不上去,但是上面讲到过,这玩意大规模上马是某高官造的孽)

然后呢?

指望155长脚汤姆还是M1917打坦克?

光阵地纵深反坦克火力支援能力就是鸡。

难道还能全靠地雷不成?

那个时候美国坦克歼击车好一点的只有76炮半履带搭载车和M10,我给他开个挂就算给它M18。。。他们反坦克火力依旧比较起来还是稍弱。(况且上文提到过其实在43年几场战斗几种GMC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者的45和37我们都不算了吧,那种东西当时也没什么反坦克能力)

而且美国人也没有波次冲击(这玩意是后来以讹传讹的人海战术的来源之一)这一说法,对于炮兵的集中使用经验是一方面,火炮数量的劣势也是一方面。对于带有侵略性的大规模冲击可能有障碍,那就意味着库尔斯克后两个阶段可能有困难。(高机械化对机动速度可能有帮助?但是在西线的几场战斗发现。。。很多时候他们貌似不怎么愿意大范围长距离奔袭或者迂回包抄。但是也许东线。。他们会吧)

恕我直言。。。1943年的美国人打库尔斯克?那是恶意刁难(你这是刁难我油艾斯阿米),其实43年部队规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最后可能能赢,但是打完估计靠美帝那个兵员补充制度,估计二战要往后拖很久。。。不太合适吧。美国人穿越去打白俄罗斯阳台说不定表现更好。

------------------------------------------------------------------------

前面有人指正陆航可以获得绝对空优。

足够挫败堡垒计划,那我可能可以认同,毕竟陆航可以破坏进攻准备。打乱进攻秩序。。。

但是对于炮火能力我有很大疑问

1 其实43年美国的105产量有没有7000是个问题

相比德三各种途径来的1W5000上下的105口径左右的火炮会不会很尴尬

M114 155榴 M1918榴弹炮 M115 M1长脚汤姆加榴

首先不论其中某些是陈年旧货。。。。单纯数量上

对比同期光ML20一家全家福都可能不算多。。。

(虽然比起德三的150榴总产量确实大一些)

况且更尴尬的是。。。在这口径一下105到150中间的野战炮基本没什么型号(举个栗子K18野战炮,A19野战炮,各种107野战炮)

但是唯一稍微多一些的是8英寸和240炮。。。但是这些东西本身因为制造问题不可能很多,总之一般在三位数和四位数之间浮动。又因为其转运和后勤导致其实实战中使用范围很有限(德三,毛子:列车炮,岸防炮这种算不算,算带我一个。众人:滚!)

那其实炮兵的优势就存在于机械化带来的机动性和通讯优势带来的快速打击能力。。。

那真的库尔斯克这种情况下。。优势很大嘛。。?

*-*最后说一个事实:德国在库尔斯克前,装甲的中流砥柱一直是三号坦克,四号短管子和三突。。。四号G这种东西库尔斯克都没多少。。。大概不到700

为什么后面四号H/J和三突G是中流砥柱了。。。emmm

二号,三号和其它杂七杂八的什么38T,R35被打完了。。。其他剩下的三号去造三突了。。。



最后一个最大的BUG。。美军陆军和陆航是如何跑到库尔斯克并保证飞机在上空还有作战能力,并且陆军还能保证有补给持续作战是呢?

这是最迷的。。。

(各位答友纠正我了SU85没有在库尔斯克出现,确实虽然1943年5月就投产了,但是1943年9月强渡第聂伯河才真的使用了。

SU152在1943年5月就成建制投入使用,还直接参加了库尔斯克,取得了动物园杀手的称号。SU122在1942年就投产了,不过装的是M30不是D25T或者A19,所以没有什么反坦克能力,偶尔客串反坦克)

关于苏联各弹药作战消耗量

我把答案贴一下,有人问产量问题,我其实不太想贴。。。但是有人会觉得产量低于消耗量嘛?又不是民国。。。要是真的这样苏联43年该亡了。。。

用消耗量对比美国同期炮兵主要弹药产量也会发现其实可能好啊苏军总规模略胜一筹(不过平摊单门火炮弹药基数霉菌可能有优势)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陆军地面部队的主要问题是从军校毕业的军官太少了,从1940-5年总共才不到14万人,导致野战部队的规模也没法搞得太大

附一份二战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师名录,第一个日期是成立(仅仅是成立),第二个日期是移动到港口准备部署到海外。想必完成训练的时间一定是介于二者之间

到1943年成立了全部91个师(其中砍了2个)。但是其中到1943年底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应该至少有30个了,但是还是少了点


---------------------------------------分割线---------------------------------------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和评论区把我吓得不清。我被吓得赶紧翻了翻书压压惊

2SS帝国师在那次战役中被美军第2装甲师干到近乎全灭?那么请问在法莱丝肉锅的包围圈颈部死扛盟军掩护了2万德军(根据2SS自己的估计)突围的部队是谁家的第2装甲师?国防军第2装甲师还是党卫军第2装甲师?

另附党卫军第2装甲师当时情况坐个参考:

经过诺曼底战役,全师缺编约7000人

到1944年9月13日,不计算党卫军第2装甲团在内,全师兵力11968人

到1944年10月1日,经过补充和整编,全师编制兵力为17797人。缺编2205人。根据这两个数据计算得出全师此时实际兵力为15592人

麻烦这位先生告诉我,一个编制1.8万左右的师缺编了7000人,到底算不算全军覆没?如果这样都可以作为全军覆没的标准,那么阿登战役中第106步兵师的情况又应该被定义成什么?

当然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和评论区里被消灭的德军装甲师并不只有在答案里被消灭的党卫军帝国师。在评论区里还消灭了国防军装甲教导师

请问一个编制1.4万人的师一度缺编3500多人叫不叫被消灭?装甲教导师比较惨的时候2个装甲掷弹兵团加起来1100人,只看作战部队消耗确实很严重。但从这张表格来看它到底有没有被毁灭?如果它被毁灭了,那么参加洛林战役的美军中难道有一部分在与空气作战?

附一张“斯拉夫牲口”在柏林插旗的图


---------------------------------------分割线---------------------------------------


我个人还是希望美吹能够统一一下意见。不要吹航空兵牛叉的时候就把航空兵吹成毁天灭地的空天神军,能把德军的后勤炸得妈都不认识,一发弹药都运不进去(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在诺曼底僵持了近2个月的盟军情何以堪?);在吹陆军(不含陆航)牛叉的时候就说盟军地面部队遇到的是根本没有遇到后勤困难的德军,对手的弹药非常、非常充足,从来不缺乏弹药。这样的话吃相很难看

附李奇微对海空军和陆军间关系的评价,虽然讲的是朝鲜战争不过还是做个参考:


---------------------------------------分割线---------------------------------------


此处宣称弹药量碾压。不知王师在地面站场一共投射了多少弹药。苏联方面说法比较笼统,整个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弹药消耗超过800万吨。甚至没说清楚到底比800万多多少万吨

另外此处宣称苏联在1943年的弹药产量是93.47万发152mm榴弹炮炮弹+236.4万发加榴炮炮弹

但是参考这里,1943年的93.47万发152mm榴弹炮炮弹和236.4万发152mm加榴炮炮弹到底是消耗量还是产量?Expenditure是消耗还是生产?苏军1943年的1.222429亿发地炮炮弹是产量还是消耗量?

附一点旁证:

苏联1943年地炮炮弹(可能还含舰炮。不确定)产量是1.65624亿发

航炮不在内(似乎火箭炮弹也不在内),炮弹产量达1.65亿以上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刚才那个1.2亿的全年消耗以及其中的93.46万、236.4万到底是不是消耗?

另外不是很懂为什么把122mm榴弹炮、122mm加农炮开除重炮籍?根据德军对武器的命名,12.2cm-s.F.H.396(r)、15.2cm-s.F.H.37(r)和15cm-s.F.H.18一样都是重型野战榴弹炮。10.5cm-le.F.H.18才是轻型野战榴弹炮

苏军的122mm榴弹炮、加农炮在1943年分别打了547.48万发、70.13万发炮弹

至于在1943年打了1088.69万发弹药的12cm榴弹发射器到底算步兵重武器还是算炮也是一个问题

关于弹药产量与实际消耗,产量一定不会比消耗多太多?前面苏联那个产量1.65亿消耗1.22亿的例子摆在那里。那么美国弹药产量与美军弹药消耗量呢?

从这张表格来看,1944.6.6-10.22的三个半月的时间里,王师第12集团军群发射的弹药大概只有运到的弹药的一半,甚至更少。那么到底存不存在前线打得那么激烈,所以弹药消耗量一定比生产量不低太多?这3.5个月里各种155mm加农炮、榴弹炮炮弹总消耗量为1108838发。在西线一年大概要用掉多少可以自己估算。意大利、太平洋方向自己慢慢找

附王师上岸以后的逐月战斗减员、非战斗减员统计。从此可以看出王师的战斗减员分布比较平均,一般不会出现某阶段突然战斗减员特别多的情况。估计王师的弹药消耗也是比较平均

但是苏军就不太一样了,从这里来看,1942年第4季度开始,苏军习惯性的适当磨洋工,一年总有几个季度不可恢复损失与战伤的总和明显比同年其它季度更低。这大概可以说明苏军每年弹药消耗“只”有那么一点是因为每年有好几个月根本没有打那么多的战斗


最后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和“红色文献翻译”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眼本问题下的回答,很多人竟然连基本常识也没有……

库战苏军是靠密布地雷的纵深防御阵地和反坦克炮阵打赢的,坦克发挥最大效用靠的是“蹲坑”。库战苏军组织的诸多装甲反冲击,和随之而来的“坦克战”由于坦克质量和训练素质上的巨大差距,往往以苏军的败北而告终。


另外感慨一句,本垒打老师的书都出了十多年了,为什么本问题下还有一大帮人嚷嚷阿登美军“快输了”、“被爆菊”?他们的历史都是哪个地摊上学的?

真要清楚阿登的过程,还拿来吹德黑美怕不是石乐志。德军此战的进攻过程除了18VGD围歼新兵师106D的两个团和派普的一马当先外简直找不出多少亮点。德军在战略上集中了近五倍的装甲优势,2.5倍左右的兵力优势,又有盟军空军不能出战的有利条件,一周时间却未能达成有效突破,自己差点兜进去。盟军此战的黑点与其说是什么“差点打输”,不如说是蒙蒂的瞎指挥把一场可能的歼灭战打成了“击退战”。

话说楼下那个最高赞的答主,什么叫“德军能挡住美军”?库尔斯克分几个阶段你知道吗?

“不知道美军打过坦克战”……所以没听说过洛林-阿拉库斯的也可以来扯了?

-------------------------------------------

诺曼底不就是西线版的库尔斯克么?

关键是43年美军可能没有那么多训练有素的地面部队。如果让44年的美军来,估计25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左右的规模,再配上美军的航空兵,那可能库尔斯克就会像诺曼底一样,根本就打不起来


诺曼底时西线德军的装甲部队规模:


panzertruppen 1943-1945

累计1891辆坦克和SP-GUN,这还不计6.12开往西线的SS-9和SS-10。实际德军在诺曼底累计投入的坦克数量应该在2000辆以上

库战的德军装甲部队规模(朱大师统计):

计有2671辆坦克和SPGUN


库尔斯克德军坦克部队数量并不比诺曼底多出太多,尤其去掉二号和三号这种在43年已经明显非常落后的坦克,那库战投入的装甲部队比起诺曼底就没什么优势了。当然,人员素质也是差异因素。


空军也一样。帝国航空队(1348)+第3航空队(539)仅5.31的可出动飞机就多达1877架,而库尔斯克德军集结的飞机依材料不同认为有1830-2050架作战飞机(可出动数量更少),对比诺曼底毫无优势。


美军牛逼的地方是遮天蔽日的航空兵优势以及精准而弹药无穷无尽的炮兵火力。后一个因素是德军阿登反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以美军方式,那么德军的集结地别尔哥罗德和奥廖尔地域都会遭到美军的猛烈轰炸,德军连部队集结都十分困难。更进一步,库战之前漫长的春季泥泞期,德军深远后方的各铁路中心——基辅、斯摩棱斯克、哈尔科夫,以及第聂伯河上的诸桥梁都会遭到美军战略航空兵的打击德军恐怕连完成部队集结和物资调配都不容易。即使勉强进攻,德军也只能选择夜晚行进,然而同样也会面临美军猛烈而精准的炮兵火力——莫尔坦反击中被美30步兵师炮兵修理的满地找牙的三个德军装甲师一定对此深有体会。在航空兵和炮兵的打击下,德军坦克即使不被击毁,也会因为步坦脱节和后勤保障不利(伴随步兵和卡车被大量摧毁)而沦为活靶子


不过以上针对的是44年的美军。如果是43年的美军……首先美军拿不出那么多训练有素的部队,其次鉴于弗雷登道尔、克拉克、卢卡斯的拙劣表演,似乎美军在装甲突击下仍然容易出现动摇的问题,步兵中小似乎不像诺曼底和阿登那么坚定。演变成一场惨败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其实库尔斯克从来也不是什么“坦克大决战”,由于坦克质量和训练素质上的巨大差距,库战中苏军的装甲部队仍然难以匹敌德军,因此库战的主要形式是苏军利用大纵深防御的地雷+反坦克阵地节节抵抗德军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杀俘不祥的例子? 
  谷寿夫、松井石根、曼施坦因同样都是屠夫,为什么曼施坦因会有那么多粉丝? 
  二战为什么还有骑兵? 
  明清战争是否为内战?为何总有人认为清朝非中国? 
  二战航母编队中的“碰撞航线(向)”是什么意思? 
  二战期间欧洲的犹太人种族灭绝是否是全世界所有人类的罪恶? 
  日本军歌湖南行军谱说的是啥? 
  《西洋世界军事史》和《战争艺术史》只能挑一套来读,选哪套更好呢? 
  穿越1950年投朝 得知仁川登陆情报 能否设法伏击美国舰队?如果成功,能否挽回战局? 
  如果一艘日本军舰被及时送回二战,改变了中途岛的大部分局势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搞不定阿富汗?
下一个讨论
男人在外面有婚外情是动了感情的,后回归家庭,还能过好吗?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