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接受的英美援助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第1页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战争中的关键基础工业基本都是盟国援助的, 没有基础工业如炼钢, 初级加工制造等, 苏联人打算用木头去造锻造厂和炸药厂?

苏联战争中的关键基础工业添加原料也是盟国全额提供的, 没有基础添加原料, 工业能力再强的德国哪怕黄金遍地也只能看着工厂停产

这两条决定了没有盟国援助, 苏联可能不会被彻底征服, 但大概率会变成一个亚洲国家


user avatar   long2le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专门答一下关于援助谢尔曼的事情.

上面有人说苏联人极其喜爱援助谢尔曼,甚至超过T-34,且只装备最精锐部队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援助谢尔曼到底是个啥情况.

美援苏谢尔曼包括了4000多辆谢尔曼, 占绝大多数的是烧柴油的M4A2, 其中2007辆是装75炮的, 2045辆装76炮的M4A2(76), 那么首先看76炮的谢尔曼,这些个装76炮的M4A2什么时候到的苏联? 1944年夏季. 什么时候大规模参战? 1945年.

苏军为了方便补给,因而集中的将援助谢尔曼装备了近摩8军(44-45年),近摩1军(45年一月换装)和近摩9军(44-45年换装). 那么M4A2(76)是何方神圣呢?

M4A2之所以获得了个A2的编号,在于其使用了两台福特6046柴油机,共输出400马力,悬挂仍然用的是普通的VVSS, 仍然是16寸窄履带,在机动性上是完败于T-34的, 防护上和T-34/76半斤八两,弱于3485, 火力上76毫米炮AP垂直穿深约等于85炮,限于T/D比对付大倾角装甲则逊于口径更大的85炮,HE威力大幅落后85炮, 但是有APDS可以一战,虽然苏联极少获得这种弹药,完全可以当做没有. 那么苏联有什么理由把这种性能逊于3485, 且45年才能形成战斗力的坦克装备给最精锐的部队?(虽然上面提到的那三个部队也很难算上是最精锐的). 至于最好的M4A3E8, 则得等到45年苏联才能获得, 只在远东战役露过脸.

说完了尚能一战的76炮M4A2,那么剩下的75炮M4A2呢?

这些个M4A2 75抵达苏联的时间也不早了,差不多快赶上苏军自己的3485入役了,根本没资格和3485竞争。

This Post on Archive Awareness indicates, they received several hundred very early M4A2 tanks. One of the big indicators of this is the section where they talk about the suspension having the Lee style top mounted return roller, which could be jammed with mud, but then they received later models, where this return roller was moved to bracket mounted to the side of the suspension unit.

嗯,苏联人拿到过数百辆极初期的M4A2 75,其托带轮仍为早期型号,经常被泥土所卡主,想想在苏联那烂地上的表现能留下啥印象,呵呵

至于集中装备了谢尔曼的部队,只有近摩1军还算不错,至于剩下俩近摩8军和近摩9军都是没啥存在感的部队,也真亏有人玩命的吹。

@lee wenyang


至于吹M3LEE的,懒得反驳,搞个炮塔再来吹吧!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所以出现租借法案吹(指无限度拔高租借法案的作用的群体)完全是因为弗里茨写回忆录的时候要给自己的战败洗地显得自己不是那么的无能,同时西方盟国编历史书的时候也要凸显一下自己的伟大贡献顺便教育屁民小兵们不要对铁幕后的红色钢铁洪流过分害怕。但是论地面战确实完全比不上苏军,仅仅是第二战场的话不足以吹出什么花来,所以就有了租借法案制胜论和战略轰炸制胜论。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西方历史学家出书都不讲事实或者玩春秋笔法。没有必要否定整个群体

另外租借法案是值得赞赏的,提供的总数如果不是拿去跟苏联自产对比的话也算能看,然而苏联的消耗量太大产能太变态显得租借法案提供的不是特别多

——出自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戴维·格兰斯、乔纳森·M·豪斯合著的《巨人的碰撞》。是客观的评价

如果是具体数据的话。坦克、飞机不用说了。跟苏联产量完全不能比。火炮、枪械更不用说,更不能比。吹的比较多的是卡车、无线电

苏军战时接收(储备、新制、翻新、外援)无线电总数15.14万台,战前拥有3.74万台。合计18.88万台。对照中国狐狸贴出的资料,西方给的无线电不足5万台。也就是说苏军战时使用的无线电中西方所占比重比坦克、飞机高但照样只是少数

具体而言,在无线电台方面,苏联仅1944年就生产了超过4万部(不含坦克、飞机用电台)双向收发无线电台。基本相当于租借法案提供的总数

野战电话方面,仅1942-3年苏联就生产了至少31万台野战电话单机。相比之下租借法案提供总数约38万台

另外别扯什么可能把野战电话机也算进去了。苏军装备的野战电话机远远不止那么一点点,光是柏林战役中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使用的野战电话机就有6.1万台以上


-------------------------------------分割线---------------------------------------

——著名苏黑西顿的数据

租借法案提供物资总量确实不低。没有必要否认。但这不妨碍苏联自产比这多得多这一事实同时成立

苏联仅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就新生产了1.2万个火车头。这还不包括三五计划期间生产的。西方给的火车头,根据苏黑西顿的数据也不过1900台,与苏联产量相比照样只是一小部分

当然,有些人能够凭借嘴炮把苏联1918-1940的全部机车产量砍到1.3万辆

评论区有个人拿这个链接来跟我讨论(但他自己加错了总数),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计算苏联战前生产了多少机车
Liste russischer und sowjetischer Triebfahrzeuge

汽车方面,这里也写了,到1941年苏联汽车总数达96.8万辆
加上战时苏联自产,总数约120万辆。相当于战时西方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的车辆总数的3倍左右

1941-5年期间苏军接收机动车辆统计:

1941-5年通过租借法案提供机动车辆统计:

两份数据比对,可知1941年苏军接收卡车总数20.49万辆、1942年苏军接收卡车15.29万辆的这两年里租借法案提供运输车辆分别是400辆、3.24万辆。战时苏联载重汽车产量虽然低,但战前连续多年年产10-15万辆甚至15-20万辆载重汽车,战时又有租借法案提供的车辆作为补充,没有那么大的生产压力

至于英联邦国家提供的运输车辆,总数太少并不值得一提

租借法案提供车辆总数:


评论区里还有废物拿不出资料就开始质疑的。不过还是补一张图



-------------------------------分割线-------------------------------

农产品方面:前文苏黑西顿说了,西方给了450万吨粮食


西方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的450万吨粮食跟苏联自产比起来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尽管苏联战时跟苏联1940年比起来挺鶸鸡的,但要考虑到1940年的苏联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是一个怪物即使比1940年产量低很多照样还是可以满足供应。1940年苏联的农业水平如下:

所以即使战时国土大面积沦陷,苏联依然能保证粮食供应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苏联战前的拖拉机中据称有超过30万台是履带式,其中相当一部分征为军用

--------------------------------------------分割线--------------------------------------------

经过一些人的仔细挖掘找到了一些金属的冶炼方面苏联产量不如西方援助。然而:


战时苏联提供给美国30万吨铬矿。相比之下美国的产量……
1939-45年分别是:0.2万吨(2000吨)、0.1万吨、0.5万吨、4万吨、6万吨、1.8万吨、0.6万吨

在各种形形色色的金属的冶炼和采矿方面,既然可以找到苏联自产不足的类型,当然也可以找到美国自产不足的类型。就是这样

-------------------------------------------分割线-------------------------------------------

航空汽油的烂梗居然还能再拿出来一次,不过这次有进步,不是苏联航空汽油标号低没卵用而是苏联航空汽油依赖外国援助抗爆剂。不过这个出处嘛就……
Другие источники пополнения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авиатопливом, такие как
захваченные в Восточной Европе в 1944–1945 гг. запасы трофейного
авиабензина общим количеством 82,8 тыс. т, не играли большой роли в
снабжении советской военной авиации (Соколов Б. Роль ленд-лиза в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е // Загадки ленд-лиза. С. 312.)
——就是《二战秘密档案》那本书的作者索科洛夫的大作。可信度自己用脚趾头想就可以了

租借法案是有用但不是万能的。前文已经提到英联邦吃进去的租借法案物资论金额算达到302.69亿美元,苏联只拿到98亿。至于英联邦和苏联的战绩我想没有必要过多科普,懂的自然懂

另补充:
格兰斯把被服列进去不是没有理由的
格兰斯说苏联可能要多花12-18个月的时间(无租借法案、无西方盟军参战,仅靠苏联的力量的情况下)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最后:


最后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和“红色文献翻译”


user avatar   jin-teng-mi-qia-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发现这个问题好像又火起来了,这个回答也是我第一个破100赞的回答,首先感谢各位观众老爷能赏脸给我点赞,谢谢你们的支持。但我觉得近一年以前写的这个的答案不足之处实在太多了,也有非常不客观和粗略的地方,所以这次决定来个大改。本文图略多,请流量党注意。

——————————————2017.02.08

——————————————————————————

要讨论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分年份讨论显然更为合适,其实我这份表格的出处,即战争史研究关于租借法案的那篇文章说的非常详细了。评论区里也有人提出了,一样的数据但是我却和更为权威的战研得出了相左反的结论。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这篇回答只是作为一个讨论和各位分享我自己的观点,还请各位大神海涵。至于为什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会在下面详细说明。

现在我会分年份来做讨论,因为精力有限我这里暂时只对1941~1942年这两年做出分析。个人认为1943年后整个战争的形势其实已经好转了,西方盟军解放了整个北非并在意大利登陆开辟了一个第二战场,美军在太平洋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盟军对于德国的战略轰炸也开始增加,说明盟军能够腾出更多的物资和人力来对苏联进行援助,1943年的援助也达到了400多万长吨的高峰。

我这里先放出结论吧:1941年的援助既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锦上添花,1942年及其之后的年份租借法案对苏联来说是锦上添花的。

1943~1945年间租借法案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我个人认为西方盟军最大的作用恰恰是被某些人贬低为“抢地盘”的诺曼底登陆,相比物质上的援助,直接派出军队解放纳粹占领的国土显然是作用更大的一种行为行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在西线的伤亡越来越高,许多新生产的坦克也被派往西线填补战线,这毫无疑问是大大增加了德军的负担,斯大林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也通过了《真理报》大肆夸奖了自己的英美盟友,除去宣传目的外,其实也说明了他本人同样很重视英美等西方盟军开辟的第二战场。

(一)1941年(6.22-年底)

首先,我们知道苏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的5个月又15天之前,这是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也就是说此时美国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在生产方面也并未开始动员,在物资生产方面的效率自然是比不上1942年和之后的年份的,而英国也在维持自己遍布世界的广大殖民地抵抗欧洲法西斯国家的进攻,在这1941年的一整年,苏联仅仅得到了360,778长吨的物资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们来看一下维基上的1941年战线分布图,再对比一下战前(图3,1939年瓜分波兰和1940年占领波罗的海三国之前的疆域)苏联工业分布图可以看到巴巴罗萨行动后的半年内苏联几乎丢掉了西部所有的工业重地,同时德军也已经逼近首都莫斯科城下,这一年苏军损失了300多万人北线德军包围列宁格勒,中线德军占领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南线占领了基辅,可以说这是苏德战争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由于战争中受到了损失和内迁了大批工厂,从1941年6月到11月,苏联工业总产值减少了52%。自1941年11月到12月从顿涅茨克煤矿和莫斯科附近煤矿一吨煤也没产出。轧钢是军事工业的主要材料,1941年12月其产量与1941年6月比较减少了68%,军事生产必需的有色金属轧材同一期间减少了99.77%,滚珠轴承减少了95%,而没有这种轴承,就不能制造飞机、坦克和火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领袖和导师斯大林同志的坚强的意志鼓舞了苏联人民。他们经受了考验,在以后苏联军队转入了进攻并获得了胜利。

从我下方贴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年的6月份到9月份之间苏联仅仅得到了16万长吨的物资,而9月份时德军已经开始台风行动进攻莫斯科了想象一下,这些物资从太平洋,波斯湾,摩尔曼斯克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运到苏联工业转移后的乌拉尔,中亚,高加索地区的工业区又或者是奋战在前线的苏军战士,毫无疑问,这相比苏联自产的武器和物资效率肯定要低上不少。此时德国除了要分兵防守西欧的海岸线外,几乎占有了整个欧洲的资源,相当于单线作战,比如弗朗哥的西班牙和维希法国直接提供了兵源,瑞典人提供铁矿等等,甚至德国还通过西班牙间接地和美国的资本家进行了进口贸易。很显然的是,这36万长吨物资并没有对战争局势起巨大的作用,完全算不上是雪中送炭。值得一提的是在莫斯科战役的反攻阶段到次年的5月份之间苏军甚至还收复了一些失地(见图2)

图1

图2,1941年12月5日苏军开始的冬季反攻,深色是苏军收复的失地,浅色是德军新占领的地区

图3

(二)1942年

欧战转折点之一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发生的一年,首先我们还是来看战线图。西部的工业区依旧在德国人手里,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美国已经对德宣战,战争动员已经开始,美国的生产力稳步提升,军工生产也步入正轨

在巨额和超巨额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美国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使武器产量迅速上升。据美国的统计数字,它的军事生产发展速度如下:1942年生产的武器价值325亿美元,1943年为600亿美元。各种飞机1942年生产了47,900架,1943年为85,900架,商船1942年为510万吨,1943年1,210万吨。制造了新的军舰,1942年为85万9千吨,1943年为261万吨,这些军事装备在打败德国帝国主义的战争中起了作用。

,英国人的压力相对小了一些,不过却也要在东南亚地区和北非抵抗轴心国的进攻,这一年开始援助物资便开始稳步上升了,从表格看来,这一年的重头戏是德军1942年5月份开始的蓝色行动,是这一年中最大规模的攻势,目的是占领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彻底切断苏联的燃油供给。可以看到德军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斯大林格勒,南方集群也深入了高加索。

这一年苏军损失了300万人,在德军凌厉的攻势初期丢失了顿河流域和北高加索的大部,巴库油田也受到了威胁。在1942年一整年,苏联一共得到了245,309,7长吨的物资,这一年德国人依旧占有几乎整个欧洲,但相比一年前德军已经难以再发动像战争初期那样的大规模作战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苏联的军工生产也开始大量恢复,苏联红军也扩大了规模,转移工业的工作也大多数完成了。以下内容来自《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军事经济》。这一年的9月份苏军开始策划天王星行动,11月正式发起了天王星行动,经过奋战最终在斯大林格勒围歼了德国的第六集团军,使德军遭到了入侵苏联以来最大损失( 73万人伤亡,10万人被俘虏,损失1500多辆坦克)。注意上面提到的时间,在这200万吨的物资完全到位之前苏军就已经在策划反攻了,这恰恰是国力军力恢复的一种体现,如果苏联真的弱不禁风到要靠这200万吨物资来击败占据整个欧洲的法西斯德国,那就不应该是策划天王星行动了,而是考虑第二次布列斯特和约了。因此就这一年来说,我认为租借法案是锦上添花的,并且加速了苏联工业的恢复。

伏尔加经济区。1942年这一地区的工业产值为120亿卢布,1943年为135亿卢布,而1940年只有39亿卢布。这一地区在全国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在此期间增加了3倍
1941年下半年和1942年在此地区迁来200个工业企业,1941年恢复生产的有60个,1942年有123个。卫国战争的四年中向伏尔加地区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为60亿卢布,防御工程费和迁来的设备的价值没有计算在内。

战争期间,伏尔加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金属加工工业有了突出的发展。1942年伏尔加地区金属加工工业的总产值达到89亿卢布,1943年为105亿卢布,而1940年只有12亿卢布。1942年伏尔加地区金属加工工业在该地区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为74%,而1940年仅为31%。战争期间,伏尔加地区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它们生产飞机发动机、飞机、滚珠轴承、汽车、电缆、机车;还创建了能根本解决该地区燃料问题的天然气工业。

乌拉尔经济区。战争期间,乌拉尔成为我国一个主要的和强大的工业区。1942年乌拉尔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60亿卢布,1943年又增至310亿卢布,而1940年则为92亿卢布,这就是说工业产值增长了2倍多。1943年与1940年比较乌拉尔工业产值在苏联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增加了2.8倍。

向乌拉尔疏散了455个企业,到1942年底恢复生产的有400个。在卫国战争的四年间,向乌拉尔的国民经济投资为163亿卢布,这比战前向乌拉尔国民经济的投资平均每年多55%。

1940年乌拉尔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产值为38亿卢布,而1942年这一产值却达到174亿卢布,即较1940年多3.5倍。1942年机器制造工业的产值在乌拉尔地区工业中的比重为66%,而在1940年则为42%。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战争期间西西伯利亚地区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扩大了。1942年该地区的工业产值为87亿卢布,1943年为110亿卢布,而1940年仅为37亿卢布,也就是说产值增加了2倍。1943年西西伯利亚工业产值在全苏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与1940年相比增多了2.4倍。

疏散到西西伯利亚的企业有210个。在卫国战争的四年中向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为59亿卢布,这比战前年代增加了74%。

1942年西西伯利亚的机器制造工业与金属加工工业增加了工业产品的产值,和1940年比较增加了6.9倍,1943年增加了10倍。战争期间在该地区出现了新的机器制造工厂,生产飞机、坦克、机床、拖拉机、摩托车、滚珠轴承、工具、电气设备。

在卫国战争期间西西伯利亚的工厂还生产优质金属材料和铁合金。有色金属冶练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增加了锌的生产能力。新增加的有铝和锡冶炼工厂。

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经济区。战争期间.这些地区在苏联的工业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42年这些地区的加盟共和国工业总产值达到57亿卢布,1943年达到66亿卢布,而1940年只有48亿卢布。

向这些地区疏散的工厂有250多个,它们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在卫国战争的四年中基建工程费达67亿卢布。

在卫国战争期间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工业结构有了根本变化。增长最大的是金属加工工业,1942年它的产值达到17亿卢布,1943年达到23亿卢布,而1940年仅为6亿卢布。

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的燃料工业与冶金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1942年采煤940万吨,1943年1,200万吨,而1940年只有870万吨。建设了一批小型炼铁厂,创建了黑色金属冶炼工业,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基础。

在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细亚的一些工业中心,为了恢复迁来的企业,需要大量发展电力工业。1942年塔什干电力系统发电量为7亿2,800万千瓦小时,1943年为8亿8,200万千瓦小时;而1940年发电量只有2亿1,000万千瓦小时。大量建设了中小型水电站。

在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并增建了新的冶金工厂。战争期间新投产的有铅矿和钨矿石的采矿与选矿企业,增加了水银的生产能力,铝的开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外高加索经济区。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不只是苏联东部地区进行了扩大再生产。在外高加索的各加盟共和国即东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也进行了扩大再生产的过程。这从以下事实可以证明。格鲁吉亚的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产值从1940年的1亿8,100万卢布增加到1943年的4亿7,700万卢布,在阿塞拜疆从1940年的4亿2,800万卢布增至1943年的5亿5,500万卢布。

  • PS:上面关于苏联1942年工业恢复和美国军工生产的数据均来自于沃兹涅先斯基先生所著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军事经济》一书,虽然上面提到的这篇资料部分地方充满了苏联方面对历史的主观看法(比如过分贬低租借法案的作用),但其我认为其关于苏联的数据还是比较详实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租借法案的数据相关

表格中有1941-1945每个月的数据

还有租借法案各个阶段的各项物资都罗列在内

可以说是目前最详细的一份表格了

原表格出自《战争史研究》

最后

反法西斯战争是英美苏等同盟国共同的胜利,英美等国能放下意识形态的差异慷慨的援助苏联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在北冰洋航线上牺牲的盟军海员同样是值得尊敬的英雄!

以上

如果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

2017年2月8日更新


user avatar   chinesefo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部分L&L




苏毛自身产出(部分)


----------------------------------------------------

以上苏联自产部分大多出自这份资料,在苏联解体后,翻译了相当一部分苏文件档案,资料,整理交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推出(1996)。




-----------------------------------------

由于知乎某种“只能一次”规定,导致不同回复内容只能挤在一处,另外这系统图片上传速度比较难以忍受,

故先这么些,权作佐证参考


user avatar   wang-ren-1-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得看都给的什么,用到哪里,效果如何

我都是手机打字,干货啥的我的工作又不会给我太多时间,俄罗斯官方的档案又只对俄罗斯白俄罗斯ip开放,咱也就能看个索引啥的,具体内容哪怕我人经常在绥芬河,看不到啊,得坐火车到乌苏里斯克接上网线看

美国人给的物资确实用处很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一边倒的说,USA的物资多么的nbBALABALA,那美国物资来了就不打仗了,德国人就跑了?不可能的

你看东亚拿美援的三巨头凯申公李承晚吴庭艳哪个赢了,1平2负,南越更是输的干干净净

用美械的,只要出了欧洲和美国本土(还得把以色列排除,这货单列一档),战斗力都是惨不忍睹,就算是美军,在山地碰到了人家的轻步兵重步兵也没见打的多快,游骑兵在意大利就被德军分割包围过,有海空优势安齐奥战役还狼狈了一阵,后来朝鲜还碰上了志愿军,有意思最后收摊子的都是克拉克

手上有枪,但是还要看用的人是谁,你让凯申公拿着美援只能全国非偏远地区包邮

毛毛虫大湿在百度贴吧战列舰吧说苏联是大号富士康,把美国人运来的物资组装上就是武器了,工矿设备也都是美国人援助的,那么矿山设备都是从美国运来的做了一次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也是需要时间的吧?又不是玩红警直接一点就盖好了可以开矿,更何况中间著名的PQ17船队损失惨重以后北方航线断炊了好几个月,远东卸货又要横穿西伯利亚,肯定快不了,真正的困难时期是在41年到42年,等到了43年,形势已经好转了很多,这个时候物资进来,只不过是加大了获胜的砝码

毛子就算真的是大号富士康,那他也体现了作为富士康的价值,你看那边那头约翰牛,拿了大头物资市场花园打成什么样大家都知道了,还不如把油都给巴顿让他踢小胡子的屁股。至于其他拿物资的国家,某位振武学校的马夫,豫湘桂还物流了不少

这里说到西伯利亚,八月风暴之前,运送几个集团军从中欧前线到远东花了多长时间?部队展开的地点还比较接近铁路沿线,展开很方便,这样从欧洲战场战斗结束到行动开始还用了三个月,至少克拉夫琴科的34和馒头都是整个过去的,如果真的从远东上岸把一套设备运到乌拉尔的某矿区,或者到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给当地的工厂设备更新一下,是在工厂开工的时候同时建一套新的,还是把原来的推到了重来,或者干脆就建设了套全新的,虽说自由轮和胜利轮能一次装一个旅,但是船上能放下多大的设备,还是美国人从西海岸装上船的时候采用了压缩包技术

@andre 的那个回答里面,说到机床这里的时候还是很准确的,毕竟美国人真想把大型机床装到船上,没有足够大的货仓,就算老美真想给毛子邮套万吨水压机,他也邮不过去

历史上每次俄国人给英国助拳都会收到援助,拿破仑战争英国人给打钱(应该也有军火,尤其是滑膛枪),一战从摩尔曼斯克运过来物资,英国潜艇在波罗的海活动,二战美英都给东西,作为同盟关系,互通有无你出钱我出力,没记错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履历里面一战也在西线当过大头兵,不能人为的割裂合作关系和前因后果

毛子在东线缠住汉斯的陆军主力,让他们没有办法轻易的到西线或意大利去,同时消灭汉斯的有生力量;盟军这边战略轰炸,物资援助,在西面和南面打击轴心国,但是初期的战略轰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没记错到44年才炸花了德国人的工业,不过施佩尔组织生产得力,并没有让德国的工业产能像玩钢铁雄心里面战略轰炸把鲁尔区变成0,彻底完蛋也是美国人炸飞并包围了鲁尔,苏联人进了西里西亚,这会儿都是45年开春了

网络常用的手法,举个很不恰当的栗子,二战吧还没被封前头几年的匪贼鸥用夸张的手法论证了1架零蛋单挑75架野马,实际是个什么情况来着?混过二吧的人应该不少都知道这个梗的,而且我在知乎上已经看到不止一位了

现在的说法,很多都是朝向着对自己的论点有利,而部分体现了信息的原貌,达成一种不对称的效果,从而宣扬自己的观点,而这个信息很可能因为客观条件而为人所知确实存在却不能亲自验证,我也希望有个俄罗斯的ip外加俄文打字键盘,不会俄语我可以机翻啊,至少我拿到信息以后不会过度加工润色,还不让人质疑,永远不许质疑

讲个两笑话

1.盟军海军舰队进入波罗的海打击德军波罗的海舰队

2.澡盆横渡英吉利,德军在英伦三岛展开游击战


user avatar   ying-li-li-sai-g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际上似乎并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却根据挖掘和荷马史诗确定克里特文化 是否是双重标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斯大林同志? 
  为什么苏军面对德军硬骨头损失很高,而盟军却能损失很轻微? 
  如何看待古德里安在自传中表示「对集中营与大屠杀一无所知」的态度? 
  1945年的美国,能打败当时的苏联并统一全球吗? 
  最强的二战德军步兵师的战斗力如何? 
  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的这场战争,谁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如果二战前,罗姆的冲锋队先发起长刀之夜并且成功会如何? 
  如果1945年11月3日,美国陆军开始在南九州登陆会怎么样? 
  东北是靠日本战败后,在伪满洲国留下的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吗? 
  纳粹德国有没有可能在二战初期将皇家海军主力引到英吉利海峡用空军加以重创或消灭? 

前一个讨论
大国之间的间谍战究竟可以残酷到什么程度?
下一个讨论
1940年的波罗的海三国有没有不被苏联吞并的机会?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