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实验证明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障碍是一部分基因组印记。这要克服的基因组印记和哺乳类卵子互相融合成合子、精子互相融合成合子的实验克服的类似。
这项实验中,对卵子进行修饰后培养成新个体的成功率很低,比现在进行克隆的成功率还要低。在短时间内没有使用这种技术复制任何物种的必要性——即使你要复制,也是克隆更管用。
背景:
1936 年,Gregory Goodwin Pincus 声称诱导兔子进行了孤雌生殖。
2004 年,人们通过基因改造获得了没有父亲的小鼠。由此产生的个体可以存活到成年、具有繁殖能力,寿命超过小鼠平均水平[1]。那之后,化学刺激、电刺激也成功诱导了哺乳类卵母细胞启动胚胎发育,电刺激的效果优于化学刺激[2]。类似的技术大抵可以对任何哺乳类使用,要克服的主要是基因组印记。
2007 年,研究显示,南朝鲜科学家黄禹锡曾在一次学术造假中无意地创造出人孤雌生殖干细胞系。其他学者在 2019 年复现了该偶然事件,证实了人可以(在现代技术支持下)进行单性生殖[3]。
哺乳类的同卵双胞胎、同卵多胞胎被一些学者认定属于无性生殖。另一些学者认为,即使将该过程本身视为克隆,它毕竟依赖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融合而来的合子,不算无性生殖。除鸭嘴兽外,目前仔细调查过的哺乳动物似乎都能产生同卵双胞胎或同卵多胞胎。在自然界,人们已经知道九带犰狳固定产生同卵四胞胎。
还有一些人是孤雌生殖嵌合体:卵子在受精前偶然开始分裂,然后一部分细胞被受精、发育成胎盘、皮肤等,另一部分未受精细胞分裂细胞核而不分裂细胞质地恢复染色体数量,发育成胎儿的其余部分。从 1995 年以来,已经发现了十几例这样的情况。
人们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地克隆了绵羊、山羊、小鼠、大鼠、恒河猴、猕猴、雪貂、猪、家牛、印度野牛、猫、马、骡、狗、狼、骆驼等哺乳动物,这些克隆个体中大部分可以正常生活,一部分比自然出生的同种动物寿命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