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想起了美国一项关于烟草制品添加剂的立法,Family Smoking Prevention and Tobacco Control Act,其中就特别提到,禁止在香烟中添加除了烟草本身味道和薄荷味道之外的调味物质(见以下截图部分):
从法条对添加物质的列举来看,烟草厂商在调味方面非常有想象力,像是草莓、葡萄、橙子、丁香、月桂、菠萝、香草、椰子、甘草、可可、巧克力、樱桃、咖啡等味道,都被立法者特别点名强调不得添加。
《电子烟管理办法》关于口味的规定,和上述法案有类似的目的:限制生产商面向年轻人的精准营销。美国 FDA 的调查数据表明,有 80% 的 12-17 岁吸烟者第一次吸的烟是经过调味的,通过看似无害的香甜烟雾第一次接触尼古丁,从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在中国,年轻人群也是电子烟厂商营销的主要受众。
电子烟厂商时常采取互联网化的营销思维,对于互联网领域经典的 AARRR 用户增长模型应该并不陌生:想要培养忠诚用户,需要经过获取(Acquisition )、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实现营收(Revenue)、转介绍(Referral)几个过程。
在这一模型下,更为年轻化的口味,意味着可以更大限度地获取潜在用户;与此同时,便于随时使用的特点,也无形之中提升了用户留存。
像是某电子烟品牌,以「不打扰,与世界温柔相拥」作为宣传口号,在官网宣传视频中展示了陪伴儿女和家人的时间,容易让人有意无意觉得此时来两口也无所谓、不会搞得烟气弥漫味道熏人打扰他人,暗示用户可以更加频繁地使用。(如果您觉得这是过度解读也罢,但我反正见过有人在会议期间旁若无人地抽电子烟而不觉得打扰他人的情况)。
在转介绍方面,电子烟也有自己的「优势」:《广告法》禁止烟草企业进行广告宣传,也不允许明星代言;而一些电子烟企业则借助法律法规的模糊地带打擦边球。
像是这种比较明目张胆的宣传,最终由临时工背了锅,但在相关企业官网上,却依然能看到变相的代言广告,只不过是换了「素人」出镜、以分享用户故事进行宣传,鼓励用户进行使用体验分享和介绍:
对于年轻用户来说,那些关于老烟民的负面印象:焦黄的牙齿、衣服上的洗不掉的臭味、浓痰在喉咙里翻滚的咳嗽声,似乎都和电子烟无关 -- 像这种带着金属光泽、科技感拉满的电子产品,应该是一尘不染的,炫目的,甚至带着宜人的花草、水果、烘焙气息;他们所喜爱的网红艺人、歌手、音乐人、模特等,也在邀请他们体验这种新的「呼吸方式」、感受「烟火气」。
可是,这毕竟是一种成瘾品啊。。。
我信奉「法无禁止即可为」,也认为每个人应当拥有与其认知能力相适应的选择自由。在我看来,《电子烟管理办法》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其实是在保护这种自由,因为自由选择必须建立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能充分意识到自己选择的是烟草制品、是有成瘾性和健康危害的化学物质,而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或者「生活方式」,那就选择去吧,我还要感谢烟友们贡献的税收。
但至少,要让大家清醒地意识到,吸进去的东西性质到底是什么。
一拳打死
烟草局佩服佩服
还扯什么未成年,什么女性?你倒是把纸烟也禁了呀
那我倒是真认为你是打算对社会做点贡献
你以为自己是资本,却不想一想别人说政企合一的国营垄断资本,你拿什么跟别人比。
敢抢烟草局的生意?你哪来的胆!
个人介绍:实体烟烟龄10年,电子烟1年零5个月。
但这个两个时间并不重叠,从我拿上电子烟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抽过传统烟了。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以前经常会发一些抽烟的动态,那会只抽芙蓉王这一款烟(芙蓉王打钱!!),虽然烟龄有十年,但是前八九年抽的都不算多,但到最后一年的时候,已经成长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老烟民。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为了抽烟能付出一切。
比如以前我是爱睡到踩点上班的,毕竟家离得近,8点上班七点四十起床出门都行,
但烟瘾大了以后,我会特地七点二十起床,给自己一点时间充足的抽上一根。
这是1.0版、
后来我发现,如果我可以七点十分起床,就能抽两根,睡醒一根,出门前一根。于是我起的更早了。
这是2.0版本,
3,0是我发现,如果我能早点到科室,我还可以在交班前躲在值班室再抽一根,这样就能更多的缓解我的尼古丁焦虑,上班也更有状态。
在我戒烟最后那段时间,交班前就抽三根,上手术前一根,手术后一根,饭后一根,然后只要是能抽烟的地方,基本都是一小时来一根,如果早上起来打开一包新烟,那下班回家的时候就空了。遇上值班,就直接背两包烟去科室。
贤者时间越来越短,追求短平快的尼古丁摄入越来越强烈,网上有个段子,说“如果家里没吃的,我能饿到明天出门,但如果没烟,我现在就会下楼”,我怀疑写这个段子的人在我家装了监控。
如果大部分人都能靠意志力就把烟戒了,胸外科现在立马就能倒闭。
后来就是机缘巧合抽了电子烟,足量的尼古丁补给+我本身有戒烟的想法,一天时间就扔掉了烟。
我们知道,香烟燃烧后可产生7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毒有害物质达250余种,其中包括: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亚硝胺、钋210、镉、砷、β-萘胺等69种有致癌作用的有毒物质。
而电子烟的成分十分透明,就是丙二醇尼古丁和香料。相对诟病的就是丙二醇加热后会产生甲醛。但只有温度足够高,这两种物质才会产生裂解反应,开始产生甲醛。
温度达到400°以上才会完全释放甲醛。
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数电子烟,雾化温度都控制在300°以下,甲醛有,但没有那么夸张。
综上,作为我这样一个老烟民,是由衷的感谢电子烟的发明与推广的, 至于加不加水果、糖精,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有,我只是偶尔会选择水果味,
没有,我就直接抽无味的。
想让我回头抽烟?门都没有!
我也知道一个产业也是这样做的。一模一样。区别是那个可能穿了鞋。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