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解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有哪些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mei-xue-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第二版以来,第九版诊疗方案中又出现了Ct值,用通俗的方式解释一下CT值。

Ct值,全名叫Cycle threshold,即循环数阈值,在核酸检测中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以荧光定量PCR的核酸检测为例。

一般意义上,核酸检测就是采集咽拭子或者鼻拭子等(血液)体液样品,然后通过仪器检测里面含有的病毒数,如果样品中有病毒或者病毒数目太多(超过一定值),就说明这人感染了病毒,此刻定义为阳性,反之阴性。

现实情况是,即使一个人感染病毒并出现了症状,体液中病毒的含量其实也并不多,不多数量的病毒无法引发可侦测到的荧光,就导致定义阳性非常困难。咽拭子采样量本来就不大,加之采集之后的溶解等步骤会损失一部分样品(病毒数)。直接检测问题重重。那么怎么办呢?让病毒体外繁殖扩增,到足够的数量再检测吧。

简单就是,数个病毒不足以引起看得见的荧光,那我们让病毒扩增无数倍,然后成千上万的病毒引起的荧光我们总能看见吧

所以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就登场了。PCR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聚合酶链这种化学反应,在体外负责病毒RNA的扩增。

这儿需要补充一点,PCR扩增的其实不是完整的病毒,而是只扩增病毒的遗传物质,即核酸RNA,核酸检测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如图1,一个病毒由蛋白和核酸RNA等物质构成。蛋白组成比较复杂,但一个病毒肯定有一套RNA,病毒感染机体也主要是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RNA。所以检测病毒RNA数就等于是检测病毒数,RNA数和病毒数,这儿可以看成同一回事。

既然感染者样品中的病毒量还是太少,就先用PCR扩增到数目足够再检测。PCR扩增是指数级增长的。比如有1个病毒(即一套RNA),那么扩增一次即1个循环,就是2个;紧接以2个为基础,扩增第2个循环,就是4个(2的2次方);继续扩增第3个循环,就是8个(2的3次方);然后16个,以此类推,扩增n个循环,就是2的n次方。注意这个n,其实就是Ct值。

一个人感染了一个病毒但他本人还没表现出症状时,怎么区分他是阳性还是阴性呢?用PCR扩增咽拭子样品,当Ct等于30,即扩增了30个循环时,这时候还没有看到足够量的病毒数(RNA数)所导致的荧光,即阴性

但如果我们不放心,那么让PCR仪器继续工作,增大循环Ct到100次,这顿猛如虎的操作下来一看不得了,病毒核酸数直接扩增了100代。此时病毒RNA数量达到了检测所需的最低值,仪器出现了可见的荧光。然后“惊喜”雀跃,果然又一个阳性,这人得了新冠。哎呀,差一点都漏诊了。

看,这儿就有个问题,怎么科学的定义Ct值呢。其实对于健康的人体,比如A在空气中感染一个或者几个病毒,并不一定得新冠(有症状),因为强大的自身免疫系统会趁着病毒还没开始复制自己(就像PCR一样在体内复制),就已经把这几个小病毒清除了。

但是,如果此时我们核酸检测A,然后,只要把Ct值调的无限大即扩增很多的倍数,是不是也能检测出病毒引发的荧光反应了?因为足够大的Ct循环数让原本一两个病毒的RNA繁衍2的n次方倍,终于干到了足以引发荧光的数量。接着呢,虽然A没什么症状也不会传染大概率会自愈,依然要果断定义A为阳性?因为不管怎么说,核酸检测结果就是阳性呀,只要我不说我用的是多大的Ct值就行。

这样看来,感染病毒阳性之间,感染病毒症状之间,如果抛弃了Ct值,是不是就很难界定了?我在门把手上采集样品,然后把Ct值调的无限高试试?

所以在新冠的核酸检测中,首先就是要根据临床症状再加上影像(比如胸片),流行病学统计等辅助手段,来确定Ct值;即确定,我们人体感染了多少个病毒(或者对样品扩增多少次),才能算得上是阳性是不?

不然的话:一个人本来没有任何症状,每天健健康康上班下班,结果哪天做了一次核酸,你告诉他是阳性要拉去医院治疗,那这人是懵的,更别说他不但自己没有症状,自身携带的那几个病毒都没有能力传染给别人呢,此刻就有点过度防疫。反正他也不知道Ct值。

就像最近的吉林还有前面的青岛等地疫情,核酸检测出的大部分人都是无症状和轻症,如图2,无症状的人如果不去核酸检测是不会被发现的,这也间接导致了吉林最近日增破千。按照先前的Ct标准,无症状感染者就是阳性,但是这些阳性在检测之前,自己并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上班下班生活正常,无意识之间就会造成一定的社区传播。那做核酸就成了一个是否中奖的事了。

回到正题,既然Ct值这重要,我们核酸检测怎么定义Ct值即阳性,或者定义一个人是否得了新冠的呢,按照前面分析,Ct值越大(循环扩增次数越多),这个人携带的病毒越少,越不容易被确诊为阳性。反正就是相反。

在第二版的诊疗方案中:

阳性定义:Ct值<37(即37个循环);

阴性定义:无Ct值或者Ct值>40,无Ct值就是无论扩增多少代都没荧光反应,那肯定没感染,因为压根没病毒。对于Ct值>40,是说要在某样品中检测出荧光,需要扩增40轮以上,但40轮以上扩增之后,即使检测出荧光也不会被定义为阳性,而是定义为阴性。因为这种情况下需要扩增的次数太多了,反过来就代表,该个体所携带的病毒太少了,这么少的病毒不会造成任何症状或者任何社区感染。

新出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

阳性定义变为:Ct值<35,和第二版Ct的37相比,减少两个单位数值。虽然看起来减少并不多,但由于Ct值是2的指数,意义还是比较大的,举个小栗子,Ct值为8的话即2的8次方258,如果增大两个指数级,Ct值为10即2的10次方是1024,数字的差别还挺大的。当然在指数幂更大的时候,个数差别更大。

总之,鉴于目前在新一轮疫情中,大多数确诊病例为无症状和轻症,在部分无症状传染力有限的情况下,卫健委及时作出了调整,将Ct值适当从37降低到35,并且将出院14天隔离变为7天。这是进步的决定。


user avatar   wang-xian-nan-da-tia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还有一个空白地带有待填补:暴露后阻断/暴露后预防。目前实际应用中,主要就是医务人员新冠职业暴露有预案:清洗鼻腔/口腔,然后隔离起来等待审判。

而对于社会暴露人员,虽然暴露后预防是个不算冷门的研究方向,但是还没有像样的实际应用措施落实。

这也是内地比较特色的需求,许多涉疫人员都是暴露于感染环境后迅速被流调捕获,被判定为密接/次密接,然后在隔离环境内多次检测,直到窗口期过去、核酸转阳才被判定感染。

从流调判定密接到核酸转阳,期间这段时间可以被理解为“感染的过程”,就像办公室一个人感冒了,大家都没戴口罩,飞沫吸了个爽,但最后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被传染,主要差别就在这个时间段内。

在这期间应用阻断措施,是有希望让本来会阳性的接触者不感染。也不用担心因此导致疫情外泄,阻断成功的根本就不是感染者,更不可能传播给别人了。

现在把接触者。尤其是刚暴露就被抓起来的那一批密接关起来等转阳,很浪费这个时间窗口。

个人能想到的,暴露后阻断/暴露后预防有这么两点方案:

1.隔离人员例行全身彻底消杀、尤其洗鼻

2.自愿自费密接隔离人员或者VIP,可以应用抗体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这些相关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不少国家已经批准了。

3.有希望全民应用的“经济型”暴露后预防措施,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搞一搞。如干扰素甚至纤支镜灌洗这些相对经济的措施,可以评估一下效果。(专业不对口,有问题轻喷)


user avatar   ling-ling-qi-38-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九版指南最值得注意的变化:

1.彻底不再提「无症状感染者」的概念(「轻症患者」的框子变大了)。

2.轻型病例集中隔离管理,不再要求去定点医院治疗(定点医院周转加快)。

3.调整了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以及相应注意事项(这一点最亮眼也最符合科学防疫原则:界定出了一个“体内病毒基本无传染性”的边界:Ct值大于等于35——指循环35次以上才阳性,代表病毒载量很低。)


看出了一些只可意会、暂时不方便明说的改变——在奥密克戎毒力普遍下降而传染性很高的现状下,「方案」在执行口径上没有加码。(事实上在「变松」)

这里的「松绑」不是「躺平」,更像是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尝试性的「软管理」。

效果如何暂不好说,妄下结论这条也会被夹。

毕竟我们没怎么死人(因为疫情)的成绩摆在这里,“优等生”有权力做尝试、做探索——该隔的还隔着,该治的还是在治,就要研究怎么控的精准、怎么把经济影响降到最低:少些恐慌焦虑,多给负重前行的人喘口气。

往好处看:也许能看到open的曙光了…至少有个盼头。

还是要稳稳地走,不急不躁。


遐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一版方案少了很多繁文缛节,对一线医护是利好;指望直接放开就…想多了。

清零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还是绝对的基本原则;对轻症患者松了些,是为了提高防疫容量、节约医疗资源,和加快定点医院宝贵床位的周转。

该隔,还是得隔,无非是地点从医院改到了方仓或者集中隔离点。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缓则圆。

其实从本质上讲,所有人都是“放开派”,因为新冠病毒已然不可能从地球上消失,严防严控确实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终有一天要放开,在长期中确实是这么个结论不假。

而现实中的“放开派”之所以那么招人膈应,是因为所谓的“放开派”,本质上是“马上放开派”,觉得我国应该在疫苗普及率和有效率尚不够高、特效药尚未大规模投产、奥密克戎毒株仍然很凶险的现状下,枉顾任何事实,立刻马上完全放开。

第九版方案其实就是事缓则圆的典型,防疫政策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逐步有序地由紧到松过渡。如果发现过松了,再迅速苟回来也完全来得及。

话说回来,你要是真跟我一样,觉得自己身体好不怕新冠,那你完全可以跟我一样选择外派工作,我们新入职的海外打灰人从博士到技校学历一应俱全,只要你来就有适合你的岗位,我们的理念是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我来非洲大半年了,除了偶尔空调吹太大有点鼻塞咳嗽之外,连个发烧都没有过。

如果你跟我一样对自己的身体自信,同时无法忍受国内的严格防疫政策,完全可以像我一样出来建设一带一路顺便挣点钱,而没有必要拿你老爹老妈冒险鼓吹放开。

至于很多人习惯于国内国外两头润,那我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你们的经济模式可能不适应接下来三五十年的国际形势,这跟疫情关系倒不大。


user avatar   leelazero-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我哭了。这几天我一直在微博知乎与抗议爱好者斗争,更别提“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里站道德高地爹味十足地批评别人那些抗疫爱好者了。

我也无数次被指责为50w,我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护士,疫情对我的影响微乎其微,却一次次地被指责。共存党,我们胜利了!


user avatar   liang-zi-shou-heng-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敢说下一步一定是1.推广自测盒,轻症和无症状不用担心,跟感冒一样自愈就行。2.重症和危重症入医保,老年人新冠重症保险开启。3.取消行程码健康码各种乱七八糟的码,不必再割让隐私。结果一堆人骂我是50万想躺平,围脖知乎都有,反而是大家瞧不太起的某音没什么人骂我。


user avatar   ruo-gu-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是防疫爱好者成了无症状或者轻症感染者,看到国家不把他们送医院,会不会当场就吓死?


user avatar   zhuangshili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才我看完了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也和第八版做了一下对比,说一下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些差异。

1. 病原学特点:

-增加了Omicron的内容:强调了Omicron传染力强于Delta,致病力有所减弱,核酸检测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中和作用。


2.流行病学特点:

-修改了传播途径的内容: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


3. 病理学改变:

无明显变化


4.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的表述有略微调整:部分患者可以鼻塞、 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强调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 Omicron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

-确诊标准减少,只要核酸检测阳性或未接种疫苗者IgM 和IgG双阳两项,即可确诊。

-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中(共6类人群),原来的大于65岁老年人调整为大于60岁老年人。


5.治疗:


治疗

这块的调整最引人关注,重点说一下。


-原来所有确诊病例都需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现在轻型病例调整为集中隔离管理,其他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例去定点医院。


这是这次第九版方案最显著的改变。但是这一点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轻型的定义是「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和轻型的主要差异就是普通型有肺炎表现),而影像学检测(胸片或胸部CT)都需要在医院才能实行,也就是说需要去了医院做了检查,才能知道这名患者是否是轻型。而对轻型/无症状感染者是否需要做影像学检查,其实是存在一定争议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看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抗病毒治疗调整也很显著,原来第八版提到的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利巴韦林、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这次全部弃用,改用了PF-07321332 /利托那韦片(就是辉瑞的Paxlovid)和国产的单克隆抗体 安巴韦单抗 /罗米司韦单抗


-增加了俯卧位治疗,适用于进展较快的普通症、重症和危重症。


-细化了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治疗,包括无休克者、合并休克者和难治重症患儿的治疗选择。


6. 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调整了解除隔离或出院时核酸检测的标准,Ct值降低至35(原来各地惯用的标准通常是40)

-出院后原来隔离管理14天,现在调整为7天居家健康监测。


7. 预防

强调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应接尽接,符合加强针条件的也应及时接种加强针。


其他还有一些调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方案全文。


总之,与一年前发布的试行第八版(修订版)相比,目前的试行第九版有了诸多调整,这是一年多以来根据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结果,以及根据全球疫情的变化情况,我们在防疫工作中做出的一次重大改进。


user avatar   tian-xing-jian-shu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大的变化就是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

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
1.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2.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前几天的回答说:

这波疫情可以作为国内评估目前新冠毒性的一手资料,作为日后决策依据。国外的数据毕竟是二手数据,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否故意低估了新冠毒性。
经过2年多的变异,目前来看,世界新冠疫情确实在朝着流感化方向演进。
世界新冠疫情结束或许真的看到曙光了。

现在第九版诊疗方案,就是根据新冠病毒的变化而调整的。

如果,新冠病毒继续朝着流感化方向演进,毒性继续降低,慢慢就会逐渐放开了。

这需要时间,需要继续观察。


user avatar   shen-chao-83-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防疫爱好者要破大防啦,哈哈哈




           

相关话题

  如果在疫情爆发初期,各国都执行像中国一样严格的防疫政策,疫情还会拖到2022年吗? 
  头皮屑太多,怎样减少头皮屑? 
  佩洛西因新冠阳性推迟访台,对中美及台海问题有哪些潜在影响? 
  有哪些证据可以推测新冠病毒是美国的生物战?只是它们没控制好坑了自己? 
  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 例,无症状感染者 3 例,目前情况如何? 
  特朗普宣布纽约州为新冠疫情重大灾区,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反对医疗市场化的以下的言论? 
  山西晋中榆次区高村发现2例从河北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情况如何? 
  外科大夫眼中好的外科大夫是怎么样的? 
  世卫组织称「中国新冠本土 0 新增是了不起的成就」,这究竟有多难? 

前一个讨论
北大教授劝年轻人别太早买房,建议「政府敦促开发商将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设出租房屋」,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下一个讨论
怎么让当前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又对经济不造成太大影响?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