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解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有哪些变化? 第2页

           

user avatar   er-chi-shen-de-gao-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3.16更新:我相信大部分都共存派想要的也不是完全躺平。事实上,即使是大家公认最躺平的美国,出入大学等大型公共场所一样需要戴口罩,至少你进去的时候得戴。

共存派想要的从来不是躺平,而是出门能不被层层加码无故隔离,所在城市不再动不动因一个无症状就封城。我们想要的仅仅是出门工作能方便一些罢了。得新冠不一定会死,但失业了没饭吃一定会死。

——————————————

说明国家正在开始一步步有序放宽政策,同时也是以官方的口吻承认了omicron的毒性降低这一事实。

这个政策下放到基层还需要一定时间,但目前的层层加码动辄封城,将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目前吉林允许民众在登记后自行购买感冒药,预计很快这一政策就会推广全国。事实上,绝大部分新冠患者并不需要去医院,只需像感冒一样休息几天就自愈了。

至于防疫爱好者嘛。。。如此希望中国封城,断绝国际来往然后与全世界脱钩,你们猜猜上一个想要这么做的人是谁来着?


user avatar   fu-ci-zi-xiao-sun-zhong-mou-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防疫爱好者的又一噩耗

我提炼几点自己品吧

1.轻症患者只集中隔离不再送医院治疗。

2.出院指标下调放松。

3.核酸阴性两次(间隔24小时)即行解除隔离。


有时间我再来解读一下后续趋势


后面几点理解

  1. 无症状感染者这个名词彻底消失,统一了轻、普通、重、危重四种分型的诊断标准,最近疫情爆发我明显感觉全国各地的诊断标准是不统一的,比如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非常大,而有些地区则以轻型与普通型为主,无症状感染者很少,同样的奥密克隆,不会有如此显著的临床差异,所以我判定这应该是因为全国没把诊断标准统一,方案以后,无症状感染者全部归入轻症范畴,轻症的比例将提高到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2. 放开以后,病例数会大幅度提高,自行就医的确诊患者也会很多,虽然轻症患者不需要进入医院治疗,但如何应对即将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很强的政策介入,把门诊拒绝接诊轻症病人列入强制性规定,不能让这一条有可操作空间,否则医疗资源很容易发生挤兑。必须明确以后的医疗资源是专门应对危重症状,防止死人的,不能让轻症患者占用。
  3. 隔离点的配备我认为是够用的,现有的集中隔离点目前隔离的人员是密切接触者及入境人员,今后将优先隔离轻症患者,我们都知道一例确诊可能会带来几十例密切接触者,所以哪怕以后轻症患者数量暴增,但也不太可能达到目前密切接触者的数量级,而且以后隔离的时间大概率是要缩短的,只要连续两天两次核酸阴性就可以立刻解除隔离腾出隔离空间。
  4. 密切接触者与入境人员如何处理,这些没有在方案里提,因为这些人准确的说还不叫新冠病人,而本该他们隔离的场所被用来隔离轻症病人了,并且明确说明不能与轻症患者一起隔离,那么,他们在哪隔离?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因为目前防疫政策最令人困惑的地方就是把很多根本不是确诊病例的人隔离起来几十天,所以这部分人的处理,将是衡量是否放开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个人认为会采取居家健康监测的方式,并且会给出一些监管措施,比如进入部分场所会被要求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或者抗原自测盒的阴性证明,主观故意传播病毒入刑这些监管措施都会有,但向现在一样一车拉起来严控肯定是做不到了,因为在轻症患者采取集中隔离以后,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隔离资源给你用了。
  5. 诊断标准CT值的变化,肯定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之前的标准是全球最严格的,改了以后和国际主流标准就一样了,这样方便出入境管理,不能国外认为是阴性的到你这变成阳性了,这就不好管理了。
  6. 一城一策的区别化管理还是会存在,这取决于各地的经济水平,医疗资源、隔离资源的充沛程度以及老百姓自己的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如果这个地方大量的老百姓不自觉,平时不做自测带着病毒就在外面乱窜,也不戴口罩,造成大范围的传播,阳性确诊者暴增,一旦轻症感染者击穿当地的隔离资源,或者重症患者击穿当地的医疗资源,封城封小区禁足卡口隔离这些现有的防控手段依然会施加在这个城市身上,受影响的将是全市的老百姓。所以今后加强科普和宣教将会是非常重要的防控环节,你可以到处走动,但你要尽量避免带着病毒到处走动,你更不能明知道带着病毒还到处走动,这个以后政府监管不了,全凭老百姓自己,老百姓越有自我防范的意识,越有公德心越自觉,这个城市就将越正轨。
  7. 辉瑞特效药的引入,已经摆上台面,我印象里我们政府官方从未诋毁过辉瑞系产品的优秀功效,所以这里也不存在什么打脸之说,希望某些恨国党不要刻薄不要嘲讽,迟迟不引入辉瑞产品是因为我们曾经寄希望于国货能做到同样的优秀,造福国人,很遗憾国内拉胯的科研水平让政府失望,所以不得不引入辉瑞,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挽救今后会出现数量增多的重症、危重病例,生命至上的原则我们从未改变过,我不认为政府这一举动有什么值得嘲讽的地方。
  8. 方案里提到的中医方剂的治疗,反正你也不能证明它没用,但你能确定的是它肯定是没什么副作用,所以,让你用你就用吧,多少有点用。
  9. 舆论方面应该注意区别放开、共存与躺平的区别,躺平只是一些防疫爱好者强加在放开共存理念持有者头上的帽子,事实共存需要更加精准的防控,难度很高,绝不可能躺平,甚至,就算在很多大家认为防疫拉胯的欧美国家,共存也不等于躺平,疫情严重的时候人家该宵禁宵禁,该关门关门,并没有躺平,而我们更不可能躺平。
  10. 这个方案从出台到真正贯彻下去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后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很多小改动,至少在目前这波疫情被扑灭之前是绝不可能完全实施的,因为这套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会带来很多挑战以及认知上的革新,就比如你开了一局新游戏,你只有攻略但你自己没玩过,你担心你会GAME OVER,那你自然会选择一个新手级的难度开局,所以必须把这波疫情扑灭以后,再开这局游戏,就是新手难度,如果现在就开,那就是地狱难度。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码严控,甚至很多本来应该精准的地方也不精准了,目的都是为的尽可能快的把这波疫情社会面清零,以一个尽可能良好的基本面为起点,迎接新方案的实施,也迎接防控新时代的到来。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这一点我错了。。。。这个诊疗指南之前就不管无症状感染者了。


这里我要说终于不再把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事先判断了。

从疫情之初就说过,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是事后判断,即这个人治愈了,症状也没出现,那么他就是无症状感染者,而不是用作事先判断。

因为事先判断有可能会包含潜伏期,甚至有时候把一些康复期的患者也包含进去了。

直接把现在没发现症状的人当作轻症处理即可。

目前值得关注的有两点

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

1.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2.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

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据此,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也是这两点引得人遐想,但也要看到另外的新闻

基本上遐想是不必要的。

为什么做出这些修订呢?

上一次发布是在2021年4月,快一年了,也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可以修订了。

关于分类收治

主要是现在感染基数确实比之前大太多了,再靠医院收治会击穿普通病房。

这点人都扛不住,不清零后的病人只多不少。

轻型指: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正如之前答案[1]说的,德国普通病房在奥密克戎疫情期间就告急过,奥密克戎可不是国外某些答主告诉你的岁月静好,只不过他们没看见负重前行的人罢了。

这一波人自我感觉并不明显,一般7天内不会出现病情变化,就能稳妥度过,即使出现了病情变化,以我们现在的转运能力,也足够从集中隔离点转到医院,不至于出现之前美国那个案例,老婆因为一开始是重症救活了,丈夫因为一开始是轻症居家隔离结果转为重症死了。

当然某些人心心念念的轻症完全居家隔离,就有可能出现这种事,还有可能一锅端,国内之所以放弃轻症居家隔离就是有过惨痛教训。

关于解除隔离标准

我也一直在科普,排出RNA不代表有传染性,只要无法分离出来活病毒就可以不用管他了,但确实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标本都拿去分离一次病毒(操作不可行)

看指南的意思,现在终于积累出来了一个界限数据值,Ct值≥35(也就是35个循环以上才能阳性,代表病毒含量很低了):

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所以现在即使RNA还是阳性,但是要35个循环以上才能出阳性结果,连续两次,且处于恢复期,那么就可以出院了。

这既是科学防疫,也是对医疗资源的节约。

整体上,这一版指南去掉了很多繁文缛节,对于一线医务人员是利好的。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153293/answer/2383877619

user avatar   yuansu-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知友表示发布的内容太专业了,非临床的看不懂,那么这里仅针对大众通俗地提炼下变化要点。

1.无症状感染者如何管理?

诊疗方案中强调的是轻型病例不再进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加重再送定点医院,没有修改无症状感染者的概念。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

无症状感染者过去也都是在「防控方案」中才体现的,但是第九版的防控方案还没出,所以具体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如何防控还需要等待。如果说诊疗方案主要面在医院中执行,那么防控方案就更广,是针对基层方面,小至社区街道商场的社会层面。期待新版防控方案,这里会有更多民众关心的。

2.谨慎「唯Ct值」论,Ct值重要但不要理解为决定传染性的唯一因素。

将Ct值从40降低到35,解除隔离管理的时间由14天调整为7天居家健康监测

Ct值(Cycle Threshold)越高代表体内病毒载量越少,冬奥会的时候也是用新版这个标准。

2.1 如何通俗地理解Ct值的定义?

因为PCR需要把检体内病毒数放大才能侦测到病毒。如果CT值越高代表需要越多时间与循环,病毒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被侦测到,CT值越高代表病毒含量较少。反之,CT值越低,代表起始点病毒浓度高,不用放大多次就可以侦测到病毒,显示出体内病毒含量较高。

2.2 CT值与传染性有关系,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1]

关注Ct值,有助于医生对病人的管理决策、流调中的追踪,例如可以决定是否将患者转移到轻症隔离点或居家隔离等,在《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杂志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进一步强调 Ct 值的重要性,研究者建议接触者追踪应该按照 Ct 值的顺序进行,对病毒载量高的人的接触者追踪应该放在病毒载量低或 Ct 值较高的人之前[2]

但需要注意的是,Ct值并不是决定传染性的唯一因素。

传染性与年纪、咳嗽、运动习惯、肺活量高低、戴口罩与否、口罩密合度、免疫力高低及打喷嚏力道强弱有关,此外,Ct值也受样本的收集方式、测试人员的技术能力、设备校准、运输方式影响。

因此只能说,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Ct值高与Ct值低相比,Ct值低代表病毒载量较高,可能传播的病毒量较多,可能传染的风险也较高。

2.3 如何理解这背后的用意?

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城市的防控资源集中在风险更大的患者身上。

过去Ct值在0~40之间都算阳性,但是许多研究数据显示,当Ct值大于35时,密接者也不会出现感染,如果这时候再把不具有传播能力的「感染者」隔离,会涉及到更多人群以及隔离资源。

参考

  1. ^ Shah S, Singhal T, Davar N, Thakkar P.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t values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o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VID 19 disease. 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21;39(1):116-117. doi:10.1016/j.ijmmb.2020.10.021
  2. ^ Al Bayat S, Mundodan J, Hasnain S, et al. Can the cycle threshold (Ct) value of RT-PCR test for SARS CoV2 predict infectivity among close contacts?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21 Sep;14(9):1201-1205. doi: 10.1016/j.jiph.2021.08.013. Epub 2021 Aug 13.

user avatar   yi-li-li-ya-de-ma-k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结的很明确了

现在将无症状单独统计,估计也是在做这种准备。吉林这次疫情爆发,90%以上都是无症状,而且有症状里,轻症居多。

上海的例子也是类似,绝大部分为无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辉瑞的药和克隆单抗都纳入了治疗体系,但是辉瑞的药肝毒性较强,国产药里,还有根据瑞德西韦来做的特效药(毒性弱很多),这两天新闻里都在强调,还是要加快国产药的速度,看起来,解封还需要加强一下咱们集自己的药物能力,毕竟万一哪天美国给你来个制裁,你特效药都没有,就完蛋了。

至于最近上海和深圳等地陆续封城(封小区),我觉得和这个新版治疗方案不矛盾,现在压下去,然后慢慢放松,好过野火燎原式的突然放开。而且咱们下半年还有大会,还是要注意一下影响。

PS,今天还出了件大事

百年未有大变局啊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下,讲究石榴籽防震,“积极防控,有序放开,绝不躺平,兼顾名生。”


user avatar   running-44-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信号呐!

现在看看张文宏教授发的那篇长文,更像是政策吹风。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另外有一个点是轻症集中隔离应该是指的酒店集中隔离而非方舱医院。

文中提到“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所以应该指的是酒店集中隔离。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诊疗方案进行了“动态清零”前提下的调整

一、原文链接

第九版下载链接:

第八版下载链接:

二、几点变化和意义

1.增加了抗原检测相关的内容

检测阳性的立即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以核酸检测结果为准。

继续坚持“应收尽收”。


2.增加了传播途径、病原学的说明

与其他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如 S 蛋白与 ACE-2 亲和力的变化将会影响病毒入侵细胞、复制、传播的能力,康复者恢复期和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以及抗体药物的中和能力,进而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有 5 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目前 Omicron 株感染病例已取代Delta 株成为主要流行株。现有证据显示 Omicron 株传播力强于 Delta 株,致病力有所减弱,我国境内常规使用的 PCR检测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


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3.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新增)


3.症状描述大部分一致,有少量变化(建议看原文)

4.轻症患者由全部入院改为集中隔离


从防控角度来说,总体目标为让传染源脱离社会,中断传播。

但有目前的隔离点多是征用的酒店,并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如果收入较多病例会存在工作人员感染和社区传播的问题。

什么样的隔离点可以隔离轻症患者,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5.修改了一个监测项目

第八版

第九版

新方案突出了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差异。


6.治疗药物增加

7.细化了对儿童重症的治疗措施(可能汲取了香港儿童重症的诊疗经验)

8,增加了中医辩症类型


三、修改的意义

1.“动态清零”是目标,目的是终止传染链,保证正常生产生活,而防控和治疗都是手段。


2.在坚持“动态清零“目标的前提下,防控手段必须针对新毒株特点,不断调整优化

在调整优化的时候,应当稳妥的尝试新方案。

例如,可以对抗病毒药物的阻断效果进行研究,并开发生产成本足够低的阻断药物。

如果实践证明,在暴露发生时间很短的前提下服药可以阻断传播,则可以考虑减少隔离时间。


3.全国统一的流调信息系统应当尽快落实

如果能将流调搞得更准确,各地之间信息互通更顺畅,一刀切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四、必须保持对境外疫情趋势的关注

英国BA.1取代了Delta(2022年11月),随后BA.1又被BA.2 取代(2022年2月底)[1]

BA.2 占上风后,英国形成新的感染峰[2]

从时间线上看,重要突变株出现的时间间隔在缩短。

BA.1的高峰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延续到2022年2月26日结束,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按辉瑞CEO去年年底的表态,今年3月能实现针对BA.1疫苗的量产。但由于BA.1已经逐渐衰落,针对BA.1的疫苗已经意义不大了。疫苗开发速度追不上病毒突变速度。

预计到6月,人类还将迎战新的突变株。

而新突变株的传染性和重症率都是未知的,这两个参数将影响全球很多国家的政策走向。

参考

  1. ^ https://outbreak.info/location-reports?loc=GBR
  2. ^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一个大前提,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第九版了,属于根据当下全国疫情的情况,以及世界范围内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的更新和改进。

解读下本次更新的一些内容,尤其是一些容易被大家误解的部分。

第一,是不是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就是准备躺平了?

完全不是这个思路。

这个其实可以理解为,分级诊疗,或者其实跟方舱的道理是一样的。

本来方舱就是医疗压力过大,分流轻症患者的一个途径。而Omicron毒株的感染确实造成了轻症患者较多,而这些人都在医院住院会切实的增加医院的负担,而他们在医院住院能做的事情不多,就导致很多轻症患者在医院也没什么可接受的治疗,每天都在刷手机。

所以既然都是刷手机,咱们找个隔离点去刷不好吗?在配上一批专业的医护人员,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而且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保障,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送往医院治疗。

所以这事情是因时而变,跟躺平没啥关系。

第二,既然有放,那就也有抓,重症要更早的收入ICU。

把轻症下方到隔离点后,对于重症来说,重症和危重症要求更早的收入ICU,而不是等情况不乐观的时候在送。同时还提出来有高危因素可能向重症发展的病例,也不要等到重症了在收入ICU,需要提早收入。

这里是为了防止病情发展做的提前准备,但这对ICU的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如何执行这一措施也将是各地医院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同时不得不提,这也可能会直接增加治疗成本,但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考虑,国家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第三,引入新药和新的检测手段。

其实不管是Paxlovid还是国产单克隆抗体都不算新药,以前也已经在临床上使用过,这次只是把他们写入方案里开始全国推广。

同时在病例筛查和与流感等其他类似疾病区分时,加入了抗原检测的部分。

抗原检测技术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方法,中国还是主要的抗原检测试剂的供应商,所以我们从技术和产能都有足够的保证,因为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特性,所以我们正式的在方案中加入了抗原检测,作为我们应对新变异毒株的升级手段,希望通过这一方法能更早的进行潜在感染者的筛查。

第四,出院的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的标准的改变。

这部分也被很多人解读为我们以前Ct40的标准过于严苛,没有与国际接轨一类的内容。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这里边强调是出院患者,按着新的研究你内容,出院患者中Ct大于35就无法分离出活病毒。这里边的因素在于,即便患者体内已经没有太多的病毒,但仍然有可能排除病毒的一些碎片,导致核酸检测仍然成阳性,甚至是某些极端案例长期阳性或者复阳。但并没有在这些人群的样本中提取出活性毒株,所以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只要康复者中,Ct大于35的患者就不具备传播病毒的能力,可以达到出院要求。

但这并不是我们放松了新冠筛查中的核酸检测的要求!

我们之所以在筛查中把Ct值定的这么高,就是为了能更早,更全面的找出感染者。哪怕你是轻症或者无症状,但也得找出来,我可以不去医院治疗你,但我要把这些人送去隔离。这与康复者情况不不同,康复者是我们已经确定病毒被杀灭了,检测的只是病毒的残骸。这两个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估计后边也仍然不会放松新冠筛查的Ct灵敏度。甚至我们对于抗原检测的灵敏度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的。

同时对于出院后隔离14天的要求也改成了7天居家检测。这个改动也是很合理的,既然医院都认为你痊愈可以出院了,为啥还要送去隔离14天,妥妥的画蛇添足。

第五,也是很多报道中没有提的一点,终于把这个烦人的无症状患者给去掉了。

现在的临床分型就是轻型,普通型和重型以及危重型。

无症状患者这种提法在很早就遭到过包括我在内的非常多人的反对。

这里边主要有2个问题,第一就是国际上通行的无症状患者定义是事后判断,而不是事前判断。就是说这个病人从感染到痊愈都没有症状,才被认为是无症状,而国内的定义是我发现你的时候没症状就是无症状,这就造成了过几天病情发展了,又从无症状转为其他分型患者,就搞的大家很迷惑。

另一个问题是,临床上的界定。我们认为无症状患者是核酸阳性没有症状,但实际上轻症患者也没什么显著症状,影像学上也看不出来。那么这里边就造成如何确定一个患者是无症状还是轻症?你说我今天没咳嗽,我就是无症状,我明天咳嗽了就是轻症了?

现在对于轻症和普通型做出了明确的规范,没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没有发现,血常规也正常的患者,统一都是轻症患者。

这些人群也不需要去医院住院,按着前边的要求集中隔离就好。万一病情有发展在去医院。

总之看下来,这版调整主要还是为了应对Omicron带来的一些新的冲击和变化进行的调整,符合我们提倡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未来这个诊疗方案也还会持续的更新下去。


user avatar   shen-hai-yu-4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有些人说放开,共存,这部分人不是蠢就是坏!

以后等病毒足够弱了也许会放开,但绝不是现在。

那些共存党们又要说了,你看现在国内那么多病例,死亡和重症很少,这说明病毒已经和流感一样弱了,这种言论真的太沙茶了,现在重症和死亡少,是因为医疗资源充足,一旦放开,医疗系统会迅速被击穿,重症和死亡数会迅速上升,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

香港人口700多万,死亡人数多少呢?看下面图片。

如果现在就放开躺平,按照香港现在的死亡率,大陆主要城市一天会死亡多少人呢?

上海2400万人,一天要死亡800多人。

北京2100万人,一天要死亡700多人。

我所在的杭州,1200万人,一天要死亡400多人。

在各个城市的同学可以自己换算自己城市的死亡人数,看看每天微信群和抖音报道死亡这么多人还能不能保持淡定。

更何况新冠是会变异的,中国14亿人,医疗资源不丰富,分布也不均衡,放开了,有钱人吃得起药,看得起病,穷人呢,只能等死!至于医保,新冠放开了,那么多病例,医保资金翻倍也不够用。

所以,支持现在就躺平和放开的人,先看看自己屁股坐在哪儿吧,当地医疗条件足够丰富不,发生医疗挤兑时,自己是不是能看得上病,还是要在家等死。

有些放开党在这个问题里冷嘲热讽,什么有本事坚持清零100年之类的,我只想对这种蠢货说,求求你带着脑子来发言。

现在坚持清零,是因为现在死亡率还高,清零是对最广大人民(不包括美分、恨国党、1450党)最好的政策。

等到新冠死亡率下降到还不如流感(国外就是最好的实验室),那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放开了。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小朋友都懂的成语,你们也学学吧,还是海外确实不学?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世卫表示奥密克戎或将「终结」欧洲疫情,欧洲或进入「群体免疫」时间? 
  2 月 15 日香港共有 10 名确诊或初步确诊病人离世,现有 16 人情况危殆,目前情况如何? 
  美国疫情拐点何时到来?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普京宣布俄首款新冠疫苗在俄注册,俄官员称收到 20 国 10 亿支疫苗申请,俄罗斯疫苗实际效用如何? 
  克隆人移植大脑,能否实现永生? 
  03年非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何看待 6 月 3 日世卫组织恢复羟氯喹试验?为什么突然恢复了? 
  如何看待《自然》统计和意大利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占比超过 50%? 
  天津从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北大教授劝年轻人别太早买房,建议「政府敦促开发商将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设出租房屋」,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下一个讨论
怎么让当前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又对经济不造成太大影响?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