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于0糖规定:100ml糖质含量要在0.5g以下,所以0糖并不意味着不含糖。
市面上普通可乐100ml中含有11.3g糖,0糖可乐按照国家标准那么100ml含有0.5g左右。
确实相较于普通可乐0糖可乐含糖量较低。但是为了拥有同可乐一般的口感使用了甜味剂。
这篇回答主要就人工甜味剂进行讨论。0糖和代糖真的更健康吗?
甜味剂不同于砂糖,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三氯蔗糖等。
阿斯巴甜比一般的糖甜约200倍,又比一般蔗糖含更少的热量;一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卡的热量。使人感到到甜味所需的阿斯巴甜量非常少,以致于可忽略其所含的热量,因此也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
乙酰磺胺酸钾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和阿斯巴甜相当,乙酰磺胺酸钾并无热量。
三氯蔗糖甜度是蔗糖的600倍。这种甜味剂也无热量。
总的来说人工甜味剂普遍具有苦味不明显、甜味持续时间长、遇热比较安定、水溶性较好这些特点。利用这些甜味剂的特点市面上纷纷推出了0卡、0热量食物和饮料,相当多的零食也都会使用这几种甜味剂,宣称具有减肥等效果。
人体在摄取淀粉或砂糖后,消化管道会把其分解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并吸收,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管后会造成血糖值上升,血糖值上升胰脏就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把这些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肝脏和肌肉中去,血糖值恢复。也就是说胰岛素把葡萄糖转化成为了脂肪细胞,并且在身体内堆积起来。
所以我们在食用大量含有糖分的甜食后,体内会分泌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值,这些葡萄糖就转化为脂肪更容易胖了,同时也增加了分泌胰岛素胰脏负担造成糖尿病的状况。
但是这些人工甜味剂并没有含有葡萄糖,因此也不会造成血糖值的上升,同理确实也不会出现脂肪细胞。学者们把人们常接触的葡萄糖、果糖、以及这三种人工甜味剂做过对比实验,结果确实是人工甜味剂并不会造成血糖值和胰岛素的上升。[1]
日本很早甜味剂就投入到了饮料之中,作为“减肥清凉饮料水”来贩卖。因此日本对甜味剂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2003年开始对富山县金属制品制造业者们跟踪调查,被调查的总共有2037人,都是没有患上糖尿病的男性。调查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有没有习惯性饮用这些含有甜味剂的饮料水,每年对他们健康进行分析。到了2010年有170人患上了糖尿病。于是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得出了结论每周饮用含有甜味剂饮料237ml以上的人,相较于不喝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高了1.7倍。[2]
欧美也有关于使用甜味剂相当多的研究,有的认为含有甜味剂的饮料会引起肥胖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有持不同看法的研究。[3]
近年来也有报告指出甜味剂虽然不会使血糖值升高,但是会影响到体内糖分的代谢。
通过上面的研究报告虽然学界意见没有统一,但是长时间饮用甜味剂作为预防糖尿病这一做法还是不受到认可的,这方面大家也需要注意。
添加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不会造成血糖升高,对身体健康。所以市面上现在大多数产品都拿这一点大规模的宣传。很多想减肥又戒不掉甜食的人会大量食用这些含有甜味剂食物和饮料。
最近也有关于甜味剂摄取对于人类生理进食方面的影响的报告[4]:日常进食过程中,吃到甜食,血糖值升高;甜味剂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血糖值升高,打破了之前能量的恒常性,促进了大脑反映介入到了摄食行动中,会造成吃的过多也更容易胖。而且习惯于甜味剂这种强烈的甜味后,对于正常甜味会有迟钝感,所以间接会摄取比之前更多的糖量。而且味觉感知的细胞不仅仅存在于舌头,肠道内也会感知到甜味,肠道感知甜味后会分泌出糖促胰岛素,甜味剂化学性质又不同于自然界中的糖,因此会造成肠管内糖代谢紊乱的状况。
有实验分别让不同老鼠食用含有葡萄糖和甜味剂之一糖精,结果食用甜味剂老鼠体内肠内菌群聚糖分解活性化,短锁脂肪酸在肠道内增加,诱发糖耐异常的状况。[5]
人工甜味剂代替砂糖对于血糖值的上升,以及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量使用甜味剂习惯以后,味觉和肠内菌群都可能会产生变化,出现糖代谢紊乱的状况。
人工制造的甜味剂有着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不能为了低热量的饮食大量食用甜味剂制品的饮料或食品。而是需要摄取更为均衡的营养。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三峡
有了它很多长江生物灭绝了或正在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