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盖在密封性方面的确比软木塞有优势,成本也便宜,还能避免木塞污染,开启也方便,但旧世界葡萄酒还是大多用软木塞,我认为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文化传统和开瓶的仪式感等等这些人为主观原因。这个很好理解,软木塞本就是"自古以来"。
在中国市场更是如此,不少人觉得螺旋盖就是低端酒,而软木塞才高级。像一些澳洲高端葡萄酒,都有螺旋盖和软木塞两种版本,国内用户往往就会盯着软木塞版本购买。
而且到目前为止,人们也并没有觉得用软木塞储存有什么太大问题,毕竟大部分葡萄酒都很快会被喝掉,只有极少数会长期收藏。所以螺旋盖的密封性优势并没有充分体现,软木塞成本占比也不高,那么传统的葡萄酒产国自然没有动力去进行革新。
2.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整个产业链,如果全部用螺旋盖的话,那么做酒刀的,做酒帽的,做软木塞的就没饭吃了;做酒瓶的要改装生产线,做酒柜的就得做成让酒瓶能直立摆放,所有酒庄都得更换装瓶设备,这可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费用。为了换个盖子,砸掉那么多人的饭碗,花这么多成本,值得么?
打个比方,如果没有气候变暖的压力,没有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没有大量资金扶持企业,没有补贴消费者送牌照的政策,谁又有动力放弃燃油车来搞新能源呢?
而在葡萄酒新世界,主要是南半球,没有那么重的传统产业链负担,螺旋盖就普及得很广。如今约有95%的新西兰葡萄酒和80%的澳大利亚葡萄酒都使用螺旋盖封瓶(但是因为螺旋盖版本在国内卖不动,所以我们在国内看到的许多新西兰、澳洲葡萄酒还是软木塞版本的)。
这就好比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步,或多或少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传统造车势力的掣肘。
4.但同时,像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高端葡萄酒却大多依然坚持用软木塞。
这是因为高端/顶级葡萄酒可能真不适合用螺旋盖,因为螺旋盖密封性太好,单宁强壮的高端酒可能需要非常长时间的陈年才适合饮用。
而对于一些年轻时就适合饮用的酒来说,螺旋盖就比较合适,这也是为什么螺旋盖会从中低端酒开始流行的原因。
上面这个试验可以看出螺旋盖对比不同种类软木塞的优势:装瓶后28个月/63个月/125个月,不同封瓶方式的对比,左一螺旋盖封瓶,酒色很浅,且液面较高,右边是各种软木塞封瓶,各不相同,一致性较差,液面下降,酒液减少,而且酒的颜色都有氧化加深。
而螺旋盖在理论上可以将葡萄酒达到氧化饱和度的时间推迟数十年,但这是否适用于高端葡萄酒呢?我们真的要把开启好酒的时间推迟那么久么?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软木塞是传统,螺旋盖是创新。
如题主所说,软木塞开瓶明明不如螺旋盖方便,那为什么不全用螺旋盖呢?
有3个原因:
1、固有观念已形成,很难突然改变。
尤其是欧洲一些老牌酒庄和客户,他们认为螺旋盖是没品位的东西,配不上他们心爱的好酒。
一时半会儿,这部分人都不太能接受螺旋盖,他们认为用螺旋盖封瓶的酒,都是廉价货。在他们的观念里,已经有了深刻的烙印,那就是螺旋盖要比软木塞low很多。
当然,这种固有观念也在慢慢转变。
2、螺旋盖无法满足「仪式感」需求。
生活需要仪式感。
开酒、喝酒,有时候也需要这种仪式感。
螺旋盖一拧就开,确实方便,但它没有软木塞带来的「开瓶仪式感」,这也是事实。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螺旋盖。
这不难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不可能只图方便,有时候也需要走这个仪式感的过程。
比如:结婚。
领个证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夫妻了,这多方便。
为什么很多人还要来个仪式,拍结婚照,办酒席婚礼,请客吃饭呢?
当然也有裸婚的,就领了个证,比如我。
但大部分人受家庭或其他因素影响,无法自主选择省去结婚的仪式感。
只能说,螺旋盖虽然开瓶方便,但它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因此软木塞依旧存在。
3、软木塞和螺旋盖的功能,区别很大。
①软木塞,有良好的透气性,适合陈年潜力强的红葡萄酒,在瓶中缓慢熟化,逐渐达到巅峰期。
②螺旋盖,有很好的密封性,适合新鲜易饮的白葡萄酒、低泡葡萄酒等等。螺旋盖能够封存这些酒的新鲜果香和花香,当然这些酒也不适合放很多年。
事实上,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等)新世界产酒国在大量使用螺旋盖,旧世界产酒国也开始用螺旋盖了。
比如这款意大利撒丁岛干白,就是典型的新鲜易饮白葡萄酒,果香和花香非常新鲜,适合趁着年轻的时候喝,它就用了螺旋盖这样的封口。
倒出来一杯酒,螺旋盖继续盖回去,重复使用,挺好。
同款撒丁岛干白:
还有这款意大利莫斯卡托阿斯蒂,大家熟悉的「小甜水」,也是螺旋盖。
同款莫斯卡托阿斯蒂: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旧世界葡萄酒,也采用了螺旋盖封口。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