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这辈子最多的清水煮面。家里盐都要没了。
按照上海辟谣的一贯操作来看,辟谣的一定不是整条消息,那么来猜猜这次辟谣的对象是日期呢还是人数呢
微博,搜索下关键字 “上海 饿“。
很多人喊饿的。希望尽快解决物资分配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讲一些昨天在浦西重点区域支援核酸检测后的真人真事:
1.帮大家测核酸的时候,十个里面有八个及以上的人都在对我们说谢谢
2.轮到有个姐姐做核酸的时候,看到我们是浙江来的,带着哭腔跟我们很激动跟我们说,我们也是浙江的,太感谢你们了
3.有个5-6岁的小妹妹主动把她的糖果送给了我们
4.我们测完核酸准备走的时候,全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都在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太感谢你们了
5.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听到楼上有人在喊,大白辛苦了
类似的小事太多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不会相信就那么一句谢谢都可以让人饱含眼泪,如果不是真实感受,我不会相信“我是党员,我愿意冲在最前面”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
虽然疫情还是很严重,但上海真的有在一点点变好,拿做核酸扫码很小的前一件事来讲,3.28日第一天支援的时候,很多志愿者都是第一回接触PDA,怎么扫描群众信息怎么打印扫描标签,都不会,但这几天去的时候,志愿者都会,而且操作很熟练,大大加快了核酸检测效率,外加已经出台新政策:取消PDA扫描,改为APP扫描。
而且,据我在上海生活的朋友说,他们最近也经常收到物资,各种购买平台越来越完善了,这几天社区群里还发起了团购,还跟我炫耀自己吃上了草莓;前天社区里出现了突发心脏病的也及时被拉走了…
在守“沪”与被守“沪”的双向奔赴中,温暖与感动是相互的,相比较之下,疫情似乎显得没那么可怕了,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
有一天在回来的路上,大巴经过了上海的南京路,我也从未想到上海外滩能够如此安静,只是很想尽快看到昔日络绎不绝的人流,很想尽快听到汽车轰鸣、汽车的喇叭声…
纵使这个城市现在有些磕碰,但它真的在慢慢变好,我们始终可以相信一切很快会过去。
首先说一句,上海——真·医学奇迹!人类之光!
其次,按照治疗方案普通型以上住院+有高危就吃特效药的躺平策略,全国141178万人躺平,我的不精确、不负责任的估计,是3.8W亿的医疗成本。
上海,一个在医疗挤兑、医疗系统击穿的情况下,仍然能上演医学奇迹的神奇地方!!!!!
你看看!!你看看!!这重症率!!!!必须五体投地敬礼!!!!
上海挟经济中心地位以令其他省市,逼迫我们接受躺平。那我就按当前疫苗接种情况估算下全国躺平后的医疗费用支出。
我们假定在现有疫苗接种率下的躺平的策略是:
分型 | 策略 |
---|---|
轻型 | 家里蹲,有高危因素吃药 |
普通型 | 住院治疗,有高危因素吃特效药 |
重症 | 住院治疗 |
危重症 | 住院治疗 |
无症状 | 家里蹲 |
长春的情况应该比较有代表性,所以我按照长春的病例类型来做个大致的保底估算。
我按照长春的数据大致划分下各个新冠阳性患者类别的占比,普通型/重症/危重按10%等比递减
分型 | 假定占比 |
---|---|
无症状 | 47.225% |
轻型 | 50% |
普通型 | 2.5% |
重型 | 0.25% |
危重型(含死亡) | 0.025% |
根据躺平策略,无症状隔离,按照目前防控方案无症状只隔离。
各个分型的治疗成本
分型 | 治疗策略 | 治疗成本 | 辉瑞(Paxlovid) |
---|---|---|---|
无症状 | 家里蹲 | 200 | 0 |
轻型,非高危 | 家里蹲 | 200 | 0 |
轻型,高危 | 家里蹲+吃特效药 | 200 | 2300 |
普通型,非高危 | 住院 | 10000 | 0 |
普通型,高危 | 住院+吃特效药 | 10000 | 2300 |
重型 | ICU | 740000 | 0 |
危重型 | ICU | 740000 | 0 |
根据以往没有新冠药物时的治疗成本加部分病例用辉瑞药物的成本计算。[1]
无症状的200元是N次核酸或者抗原检测的估算,前中后要测多次,单人单管各地价格不一样。
使用辉瑞药物治疗,一盒2300,根据第九版诊疗方案,辉瑞药物的适应证:
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40kg)。
根据诊疗方案需要计算轻型、普通型中的高危人群占比
高危因素
七、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一)大于 60 岁老年人;
(二)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
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
(三)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
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四)肥胖(体质指数≥30);
(五)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六)重度吸烟者。
高危人群中,重度吸烟者在人群中占比大,而基础疾病者老年人多。所以这里计算高危人群就只考虑老年人和非老年重度吸烟者来估算高危人群比例。
2015年中国15个省份18~64岁城、乡男性居民吸烟现状[2]
地区 | 样本 | 重度吸烟例数 | 重度吸烟比例 |
---|---|---|---|
城市 | 1713 | 71 | 4.1447752% |
乡村 | 2706 | 144 | 5.3215078% |
此处统计为18-64岁人群,我不熟悉其他其他几类高危人群的数据查询,故61-64岁重度吸烟的数量权当是数量上由其他非老年高危人群的人数冲抵吧(女性重度吸烟者?日常生活没见到重度的……不知是何比例)。
城乡人口比例为63.89 : 36.11,18-64岁男性重度吸烟者总体比例为4.5696902%
根据七普数据,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15-17三个岁数的人口回溯到2003-2005年出生人口做估计,查询六普数据为 4296.5768万,彼时他们5-7岁。六普时一年里5-14岁死亡人数为44271。 所以粗略估计18-59岁人口为85154万。
男性比例为105.07 : 100,18-59岁男性重度吸烟者43630.7×4.5696902%=1993.7万
七普数据
根据七普数据,老年人占比为18.7%,约26400万。
所以高危人群总数估算约28400万,占人口比重的20.11%。
轻型和普通型占比为52.5%,那么这些人中高危人群需要用2300一盒的辉瑞药物,即超过5%的病例需要辉瑞药物治疗。
分型 | 治疗策略 | 平均治疗成本 | 辉瑞Paxlovid | 占比 | 整体医疗成本(亿元) |
---|---|---|---|---|---|
无症状 | 家里蹲 | 200 | 0 | 47.225% | ¥1,333.43 |
轻型,非高危 | 家里蹲 | 200 | 0 | 39.945% | ¥1,127.87 |
轻型,高危 | 家里蹲+吃特效药 | 200 | 2300 | 10.055% | ¥3,548.86 |
普通型,非高危 | 住院 | 10000 | 0 | 1.997% | ¥2,819.68 |
普通型,高危 | 住院+吃特效药 | 10000 | 2300 | 0.503% | ¥873.02 |
重型 | ICU | 740000 | 0 | 0.250% | ¥26,117.93 |
危重型 | ICU | 740000 | 0 | 0.025% | ¥2,611.79 |
如果全国躺平,治疗方案如上的话,那么全国感染一遍,医疗成本大概是¥ 38432.57988 亿元。
要知道我们一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才20.25万亿元。
谁能想到呢?
上海封控最大的困难竟然不是方舱不够
而是菜都发不明白
吉林那么困难最后都解决这问题了
上海还天天因为发菜上热搜
是能力问题还是其它问题呢?
今天,上海依然没有高风险地区,依然饥饿。
阶梯控制的水平很高。虽然21000+了,可是它风险不高啊。
换个角度说一下,其实事到如今,上海已经不用再拍什么正能量的视频了,只要让我们有余力保持悲伤就足够了。
举个例子:
你觉得这个视频的初衷是为了弘扬正能量吗?如果答案是“Yes”,那么,恭喜,这和这个视频的目的已经南辕北辙了。
我们先看正能量的定义: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但是,正能量的英语是positive energy,翻译一下就是“积极的能量”。那么,积极必然乐观吗?
我们可以引入普拉奇克的情绪之轮(Plutchik’s wheel of emotions)这个模型进行分析。
在这个模型里,他提出了8种主要的成对两极情绪:喜悦与悲伤、愤怒与恐惧、信任与厌恶、惊讶与期待。其中,前者为积极情绪,后者为消极情绪。所以,积极情绪的反面并非是负面情绪,而是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是可以重合的。
因此,愤怒的反面是恐惧。
而现在处于疫情期间,群众必然会处于对疫情的恐惧状态。此时灌注所谓的“正能量”,也就是积极情绪,那么很可能会导致群众的部分恐惧情绪转化为愤怒情绪。这个已经在以前的回答里说过了。
当然,这还不是重点。当一个人同时处于愤怒和恐惧状态下时,最后会转化成“冻结”状态。也就是说,这时人会处于麻木的状态之中,在消耗大量资源发泄情绪的情况下,之后的“冻结”状态最好引导。
因此,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正面情绪,我认为在现在的大形势下,悲伤为主基调的情绪最适合我们。(谁说悲伤就是负面情绪了?)因此,上海可以往这方面努力一下,而不是多此一举、刻舟求剑,去抄别人的作业。
更新一下:
晚上和对象视频通话的时候,得知家里的牙膏储备告急,就剩最后一点点了。现在想来,凭借我这个北方人轻度囤积癖的生活习惯,万幸的是我在这波疫情来临之间就在家里囤够了卫生纸、抽纸、卫生巾、洗衣液和垃圾袋,暂时还不需要为这些东西发愁。然而没有囤货习惯的朋友们就比较麻烦了,上海封城这么久并且物资保障还如此拉胯真的是令人始料未及。
我们的现代化生活,除了维持生命的食品以外,同样离不开卫生纸、卫生巾、牙膏、洗衣液、洗发水、垃圾袋等等维持清洁的日用品。各位处在居家封闭状态的读者,请注意保持最基本的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否则的话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同样可能会带来一些疾病与各种隐患——房屋里的垃圾不能及时清理吸引海量小强“屋千蟑”、长期不洗头引起头皮炎症加重脱发、或者长期不刷牙导致坏牙龋齿最后花个大几千去做根管镶牙,到那个时候可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在此我也想提醒一下各位读者,如果生活必需日用品面临短缺的话,一定要尽量在各种社区群或者其他渠道里面及时反馈来寻求帮助。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上海的快递外卖物流恢复正常,那样的话自行购买就足以解决问题。
希望各位身处魔都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网友们,尽量照顾好自己,祝好!
我最近在知乎没少跟共存派对线,但是呢,我们也不能否认,很多十分现实的诉求是不能被忽视的。
我们既要“动态清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更要采取充分的措施去保障民生!让受到影响的人们不用为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发愁。
把民生保障做到位了,本土共存派滋生的土壤自然药到病除。
战时配给制要安排上了,军管要安排上了,否则人道主义危机指日可待。
除了蔬菜和肉,我们还需要粮油,还需要能提供盐分的各种基础调味品。考虑到在上海有天量的打工人不会做饭甚至没有厨具和厨房,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可能比新鲜食材更适合发放。
如果一个人缺乏碳水和脂肪摄入,会严重热量不足快速消瘦;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缺乏盐分摄入,浮肿病就在眼前,危及生命。
战时配给制一定要满足维持生命健康的基本需求——我们已经身处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昨天4.6有1.9w无症状、今天4.7又有2w无症状,上海0高风险地区,封区没封城
群体免疫先行者?试点地区?真就当代西学东渐呗?
但我个比较好奇的点是这些无症状是指核酸程阳性或者弱阳性吗?还是核酸阳性可能都没统计进去?需要老哥们解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