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Google Earth VR? 第1页

  

user avatar   alex-kar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总算写完了,石墨统计字数不到3K,图片加起来1.68M,走Wifi还是流量请随意;

前天晚上闹肚子一宿没睡好,半夜跑卫生间路过电脑的时候刷了一下看到了这玩意,结果硬是让我光着膀子忍着腹泻的压力试用了二十分钟才作罢;天亮之后爬起来继续体验,直感叹这个病假真是因祸得福过得充实。

知道大家想问的不少,我就一并说了:


Q:Google Earth VR 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从籍籍无名到全网皆知只用了不到一天?


A:顾名思义,这款虚拟现实软件就是 Google Earth(这个应该不用解释了吧,啊?)加上 VR 体验功能的结果,实际效果从官方那个一分零四秒的宣传片当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只需戴上 Vive 头显然后启动这个程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可以自由定位、旋转与缩放的 VR 景观,「世界任我遨游掌控」俨然已经化作了现实(至于折扣存在与否,下文另议);虽然这款 VR 应用没有任何打打杀杀的成分,但对于所有从伊卡洛斯时代就在渴望摆脱重力向往天空的人类来说,Google Earth VR 显然让我们向着梦想中的目标迈出了肉眼可辨的一步。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款应用正式上线的时间应该是北京时间 2016 年 11 月 17 日凌晨 12 点左右,至少我看到的上架时间差不多就是在这时候——至于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除了众多 VR 媒体的火速跟进报道之外,Steam 官方在第一时间给这玩意放出的弹窗推送广告无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只要想想 Steam 每天的活跃人数以及他们的二次传播影响力,有这种推广结果丝毫也不算意外。




Q:好吧,暂且不管那些歪果仁,我在国内我能体验这玩意儿吗?


A:先说结论——可以。直接在 Steam 上搜索 Google Earth VR 就能找到商店页面,顺带一提这款应用是免费的,容量在 1G 左右,可以直接下载运行——当然,Vive 设备是不可或缺的,暂时还没有对应其它虚拟现实设备的版本;


(至少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国内线路依旧可以在 Steam 上直接搜索下载 Google Earth VR;顺带一提,在我编辑这段说明的时候,Tilt Brush 依旧可以在 Steam 上检索到标价人民币 88 元的销售页面;个中差异,大家自己琢磨吧)

不过,尽管在国内网络环境当中下载运行没有任何问题,但若想真正体验 Google Earth VR,不用点特别手段绕开某些障碍依旧是不行的——当然,如果你执意要用默认的国内线路运行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如此一来,呈现在你面前的除了犹如上古时期大洪水祸害过人间之后的荒芜之地之外,别无他物——别说人工建筑自然景致,目力所及之处连张清晰点的贴图你也甭想能看到。



Q:我看了下预告片,利用这玩意儿似乎可以在状似微缩景观的 VR 城市里自由浏览,是这样吗?


A:确有其事,但预告片中展示的并非全部真相;下面这张截图就是 Google Earth VR 里的北京,你们感受一下:


事实就是如此,除了目前版本应用当中预置的城市以及自然景观(基本上就是大家在预告片里能看到的内容)之外,全世界绝大多数地点的景致都和上面作为范例的北京一样,真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唯有平面贴图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即便只是二维化的平面地图,实际的浏览体验还是和 Web 以及移动端的在线地图不太一样的——当我们把目光从扁平的画面上抬起来凝视远方的天际线时,当我们拉高视角之后扭头看到地球蓝色的轮廓线时,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会对「诗和远方」这个概念产生更为真切的理解,真的。




Q:那么,那些应用预置自带 3D 建模的景观体验究竟如何呢?


A:一言以蔽之,那便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个人的实际体验来看,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明显要逊色于自然风光;而在自然风光的分类下,诸如山岳峡谷等「固态」景致在视觉效果方面明显要胜过河流湖泊等「液态」场景,请看图:


曼哈顿;


尼亚加拉大瀑布;


世界第一大 MC,啊不对大石头艾尔斯巨岩。


差距一目了然,不是吗?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落差,除了贴图对视觉效果的影响以及静态图像的缘故之外,多边形的数量以及建模的复杂度无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现阶段版本的 3D 建模都市东京为例,当我们第一次造访这个地点时,呈现在面前的基本上是这么个模样的景致: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相当漫长的下载以及读取之后,精度有所提升的画面基本上是这个模样:


和预告片里呈现的效果肯定有落差,不过也不算意外。


另外,从我个人的实际体验来看,即便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耐心等待让 3D 场景得以充分细化完善,实际的模型精度依旧很难满足「VR 街头漫步」比例级别的浏览。以曼哈顿为例,注意下图红框中远看形似警车的小白点:


让我们放大:


再放大:

说好听一点就像是一块颜色花纹形似警车的石头,对不对?


看看这凸凹不平的路面,似乎很容易让人理解川普在竞选中许诺的「大搞基建」有何意义……好吧,开个玩笑而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现阶段的 Google Earth VR 很难让我们体验一把「VR 背包客」的滋味,但如果你恰好是个特摄片或者微缩模型沙盘场景的爱好者,那么 Google Earth VR 依旧可以给你我带来不错的观赏体验——虽然不够细致入微,但作为整体布局的实景资料依旧不乏参考价值。




Q:我们是否可以把 Google Earth VR 视作 VR 导航工具的先驱?我可以在它的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吗?


A: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考虑到实际应用环境,VR 和基于实景的导航基本可以视作互不相容的矛盾概念,AR 才是这种实用化的导航功能发挥正确功效的平台,这点只要是关注手机 AR 主题 App 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


至于第二个问题,首先当前阶段版本的 Google Earth VR 并没有检索输入框,换言之除了上文中提过的那些可以直接从列表中选取的 3D 化大城市之外,居住在其他地区的朋友想要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只有不断旋转缩放面前的虚拟地球,找准大概位置后逐级放大慢慢检索一种途径;另外,由于 Google 地图的国内地标标注存在漂移现象,想要利用已有的注释准确找到自己的目标位置可不算容易。


以上图为例,大家能找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吗?




Q:最后,作为结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Google Earth VR?能够寄予的期望又有哪些?


A:作为 Google 在 Steam 上推出的第二款 VR 应用,Google Earth VR 依旧保持了「非游戏」的本质,同时依旧在评价方面成绩卓著——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Steam 商店页面中已有的 400 篇评测 98% 显示为好评:


而根据 SteamSpy 和 SteamDB 的统计,仅仅不到 48 小时,这款 VR 应用就吸引了 10000 以上的用户量,且下载安装后实际体验的用户比例至少在也 80% 以上:


所以说,即便是以免费 VR 应用的标准来看,Google Earth VR 的首发表现依旧是可圈可点的。


而在我个人看来,这款应用真正的魅力,恐怕并不仅仅体现在湛蓝的 VR 天空下:

看啊,夜空下的艾尔斯巨岩。


如此灿烂的漫天星辰,足以让身居雾霾重镇依旧向往星空的体验者为之动容,不是吗?


正因如此,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会理解我对乌尤尼盐沼作为 3D 自然场景加入 Google Earth VR 抱有的期待。


除此之外,在目前这个初期版本当中,在常规的自选地点 VR 观景功能之外,Google Earth VR 还提供了一个名叫「TOURS」的附加功能——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想象成可以随意调整观察角度的自然纪录片。虽然目前展现的依旧仅仅是个雏形,但如果 Google 在日后选择不断迭代(回想一下 Tilt Brush 的版本更新吧)完善应用,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利用这款虚拟现实软件设计属于自己的 VR 版《地球脉动》。


至少,我们现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


专栏原文链接:

知乎专栏




  

相关话题

  在你的想象中,「元宇宙」中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 
  欧盟因安卓系统垄断问题向谷歌开出罚款 43.4 亿欧元一事反映了哪些问题? 
  如何看待“谷歌地图移除黄岩岛的中文标注、改名为民主礁”? 
  如何看待前谷歌员工透露“我已经习惯了一直无比忙碌的生活”? 
  Google 在「棱镜计划」(PRISM)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多大程度违背了不作恶的信条? 
  Google 自上市 10 年以来一直保持行业领先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Google Scholar公司科研实力大比拼:谷歌1161,华为110,为何差10倍? 
  如何看待 Google 既可以作 Inference,又可以作 Training 的新一代 TPU? 
  为什么 VR 始终不能崛起呢? 
  为什么苹果能做到软硬通吃,而微软和 Google 却不行? 

前一个讨论
能否通过逻辑编程消灭程序BUG?
下一个讨论
美国最新创造了500万个就业岗位,但超过一半(250万个)跟计算机有关,这是什么原因?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