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会造成什么影响,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可以看看已经知道的内容。先说结论:
BA.4这个毒株根据英国的报告[1],最早的样本出自南非,时间是2022年1月10日。但是最近,在多个国家都发现了:南非(41个基因组)、丹麦(3个基因组)、博茨瓦纳(2个基因组)以及英格兰和苏格兰各报告1个基因组。英国报告里没有显示的是,德国、美国、波多黎各也有发现BA.4。
BA.4和BA.5在2022年4月6日被VTG分别分类为V-22APR-03和V-22APR-04。
V-22APR-03与BA.2具有相同的突变/缺失,但以下情况除外:
BA.5与BA.4有相同的突变/缺失,但以下情况除外:
以上这些突变有什么影响并不知道
BA.5 这个毒株目前发现有27个序列,全部来自南非。
目前南非豪登省(Gauteng)是最长报告BA.4的省份,在最近的样本中超过 35%。最开始奥密克戎是在此地最先被发现。
BA.4在南非稳定增长,频率高达9%,在之前的回答中,英国报道的XE毒株频率为8%[2],这个似乎更高。
BA.5占南非近期样本的15%
不过这两个毒株、还有XE会不会成为接下来的主流毒株,现在并不能下结论;甚至接下来的主流毒株有可能会是一个全新的新冠毒株(注意再新它也是新冠病毒),而与omicron无关。
一、昨天提到BA.4和 BA.5各自有两组分支,
今天凌晨就走完命名流程了……
分别是BA.4.1、BA.4.2、BA.5.1和BA.5.2。
——请品鉴:
每次Pango team动作这么快,都不是啥好兆头……
二、鲁汶大学Wenseleers老师的多项式拟合结果也出来了。
——请品鉴:
Wenseleers老师预测:
在南非,BA.4相对于BA.2的增长率为每天0.11 [0.09-0.14],而BA.5相对于BA.2的增长率为每天0.13 [0.09-0.17],
双双高于当初BA.2相对于BA.1的增长率。
This is our life from now on, in waves.
谢各位老铁邀。
但问题描述是错的。
所以先做个短文改错吧:
首先,以色列那个重组株是XJ,跟BA.4/BA.5无关;
然后,BA.4也不是BA.1和BA.3的重组产物,而是一个和BA.2平行演化且相近的Omicron子毒株。
关于BA.4=BA.1+BA.3重组的谣言源头,可能是Haseltine老爷博客上的某篇翻车文章……
——来龙去脉:
答题之前首先划个胖。
关于BA.4和BA.5,咱又一不小心抢跑成功了……
——请品鉴:
咱公众号4月5号抢跑,
比Pango早一天,比UKHSA早5天,被WHO早一周~
/摊手~
划胖完毕,下面正式开始吹水。
BA.4和BA.5的焦虑点有四个。
首先,之前简单提到过一嘴,
BA.1到BA.5一共五兄弟,外加上面Haseltine老师抢跑翻车的那个暂时没拿到命名的,
整整6个分支,全都来源于同一个MRCA(最近共同祖先),
大佬们跑Beast的结果显示,
BA.1和BA.2大概9月份分家,BA.3稍晚,BA.4更是晚到了2022年1月份。
这说明了啥?
这说明了那个不知道是免疫缺陷人类还是未知动物的神秘宿主,
他/她/它至少从9月份到1月份的小半年时间里,一直在制造外溢。
光是有蛛丝马迹的,就已经外溢了六次。
这尼玛谁受得了……
万一这位神秘宿主他/她/它还没消停咋办?
万一以后还会陆续冒出来BA.6/7/8/9/N咋办?
然后,之前咱还是简单提到过一嘴,
BA.4和BA.5刺突蛋白RBD结构域的那三个突变——L452R、F486V和R493Q,
拿Bloom老师的Deep Mutational Scanning数据库一查便知,
这仨的功效几乎可以肯定是针对BA.1和BA.2的免疫逃逸。
(以及进一步增强针对原始株的免疫逃逸)
简直可以说是一条路走到黑了……
所以问题就来了,
如果上一条假设成立——BA.4和BA.5是在某个神秘宿主体内持续憋大招的产物,
那么照理说它们应该是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闭关修炼状态,
不太应该对外界的immunity landscape有如此针对性的变异才对——毕竟,F486V和R493Q可都不是啥常见的突变,
要说这是巧合,打死咱都不信……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有两条:
(是的各位你们没看错,Omicron面世之后,南非似乎被全球禁运搞怕了,测序已经远不如当初那么积极了……)
接下来,之前咱又简单提到过一嘴,
Omicron大家族最近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趋同演化热潮……
而这一波趋同演化的主角,正是BA.4/BA.5都有的L452。
除了BA.4/BA.5之外,
现如今市面上额外多出S:L452的Omicron家族最新成员还包括:
BA.2.9.1:英国特产,特征定义突变S:L452M(以及其他9个保守突变);
BA.2.11:法国特产,特征定义突变S:L452R(以及其他1个ORF1ab突变);
BA.2.12.1:北美特产,特征定义突变为S:L452Q(以及S:S704L);
BA.2.13:比利时/荷兰特产,特征定义突变S:L452M(以及其他1个沉默突变)。
以上Omicron子毒株的共同特点是——流行率都在疯涨。
特别是BA.2.12.1,正在席卷纽约城~
——请品鉴:
BA.2.12.1在美国相对于BA.2的增长率高达75%可还行?
所以问题又来了:
按说应该是起源于关门养蛊的BA.4和BA.5,
到底是为啥如此紧贴时事,
跟一大堆侄子辈打成一片,搞起了亲密无间的趋同演化??
最后,终于有一点之前没提到过的了……
当初及时发现Omicron并向全世界发出预警的那个南非,
已经再也不存在了……
现如今的BA.4和BA.5,
是业余爱好者闲着没事儿翻GISAID玩儿翻出来的,
而正主儿Tulio老师则(又)在开开心心度假……
于是BA.4和BA.5刚刚面世,系统发生树就已经枝繁叶茂~
——请品鉴:
如上图,
BA.4和BA.5刚刚被发现,
就已经各自外溢多个国家/地区,
并各自拥有两个地理分隔明显的分支,
这就好比是,
刚刚查出癌症,就已然三期甚至四期~
……
……
没办法啦,这就是躺平的代价。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