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上海交大研发人工智能:通过脸部识别技术辨别罪犯?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不少答案从技术上讨论了识别率和技术的局限性,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启发。但事实上,即便有一种机器学习技术,能够不从证据逻辑,而从外在特征上99.99%的识别出罪犯或者嫌疑犯,这依然是一种不应该被采用的技术,因为其造成的潜在后果是严重的,远远大于成功鉴别出少数罪犯所带来的收益。


首先,分辨罪犯和嫌犯,是一种基于事后的分析,也就是说给定这个人可能已经犯下事情了,我们用某种技术来增加自己判定的准确性。以谋杀罪为例子,么每十万人中谋杀犯罪的概率,中国大概是2.2个人左右。如果机器学习可以准确的扫描出嫌疑人中谁到底是真的凶手,而凶手也知道如此高的鉴别率的话,那么凶手的犯罪策略就会发生变化——以前可能会留下来冒充无辜,但是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逃跑。那么破案率虽然会提高,但是因为凶手犯罪策略变化所造成的对冲,所以并无法显著的降低犯罪的动机——毕竟现在谋杀的概率已经很小了。


其次,为了从这十万人中揪出这两三个人凶手,机器学习必然会有一套识别的算法,那么久而久之,大众大概就能根据结果,推测出机器学习给这些“特征”,比如眼睛、鼻梁、耳朵形状等所分配的权重是正是负,那么就自然而然的会形成基于上述特征的歧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统计歧视”。


一旦存在这种统计歧视,那么也就意味着,具有上述特征的人和不具有上述特征的人,付出同样的努力,被社会所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那么被歧视的人会从出生开始,面对周围怀疑和谨慎的目光,要远远比其他人更难以融入社会,从而他们很可能会更加的倾向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犯罪的方式来解决,从而他们的犯罪率,会因为被歧视而显著提高,从而被更加显著的歧视……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从事后看,机器学习准确无比,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定位了罪犯,但是从事前看,因为这种依据外生变量而非本人行为证据逻辑链而判断的行为,诱导了更多人犯罪,整个社会的治安都会恶化。


事实上,无论具有什么外在特征的人群,真正犯罪的人按比例来说都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么为了提高一点事后破案的效率,让人群中一个显著比例的人都因为其特征而受到歧视,从而诱导出更高的犯罪率,这是不可取的。这和伦理和道德都无关——只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个事前和事后的权衡。


用机器去识别人,和用机器去识别图片是完全不同的,用机器学习去识别图片是没有副作用的,因为图片没有意识,不能“努力”让自己变成A种图片或者B种图片,所以没有这种事前和事后的权衡;但是人是有意识的,是可以决定自己的努力的方向的;一旦人类外表的特征可以用来作为犯罪与否的旁证,那么必然就会诱导那些本身就具有“高犯罪倾向”物理特征的人真的去犯罪,因为无论如何社会已经很难容下他们了。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也不算是特别新的吧。

最主要估计是对一些低智商特征的识别,低智商导致犯罪的概率高。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Deepmind自监督新作BYOL? 
  如何查询他人身份证的真假? 
  请问如何看待印度一女子被五人轮奸,报警后又被警察强奸?印度社会为什么对女性如此不友好? 
  在数据分析、挖掘方面,有哪些好书值得推荐? 
  被强奸的女生为什么不报警? 
  如何看待支付宝「实名认证」时,如果选择了人脸验证则无法取消? 
  吴谢宇顶着学霸光环弑母,却让盼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们,担心起吴的犯案动机是如何形成的,有解答吗? 
  一个人能否实现自己转动螺旋桨从而上天?实现需要什么条件? 
  如何评价吴谢宇前女友爆料的弑母动机? 
  如果围棋已经被人工智能完全破解,得出某色必胜,那围棋还有什么意义? 

前一个讨论
如果司马懿遇到吕布,是不是应该以『故主』事之?
下一个讨论
徐晃的实力如何?都有哪些战绩?为什么曹操能评价他可比周亚夫?





© 2025-03-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