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前秦这些政权,留下的官方资料太少,不过“北魏对曹魏”的称呼是有相关记载的。
题主所猜测的“前魏”确实是有的:
正始四年冬,(公孙)崇表曰:"······伏惟皇魏绍天明命,家有率土,戎轩仍动,未遑历事,因前魏《景初历》,术数差违,不协晷度。(《魏书·律历志》)
连年号都是曹魏用过的,也算是生冷不忌了。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直接称“魏”的,尤其是与“汉”或“晋”同时提到的场合:
自五帝三代以来及秦、汉、魏、晋,造历者皆积年久测,术乃可观。
孝文帝太和十四年,令议五德:
中书监高闾议以为:"······故尧舜禅揖,一身异尚;魏晋相代,少纪运殊。桀纣至虐,不废承历之叙;厉惠至昏,不阙周晋之录。计五德之论,始自汉刘······故以承周为火德。自兹厥后,乃以为常。魏承汉,火生土,故魏为土德。晋承魏,土生金,故晋为金德。赵承晋,金生水,故赵为水德。燕承赵,水生木,故燕为木德。秦承燕,木生火,故秦为火德。(《魏书·礼志》)
谈到魏武、魏文、魏明等人,就更不用加“前”字了。
当然北魏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被后世称为“后魏”的。
宋朝对刘宋的称呼,也基本上都是直接称“宋”:
自西晋之灭,而南为东晋、宋、齐、梁、陈,北为后魏、北齐、后周、隋。私东晋者曰:隋得陈,然后天下一。则推其统曰:晋、宋、齐、梁、陈、隋。私后魏者曰:统必有所受。则推其统曰:唐受之隋,隋受之后周,后周受之后魏。(欧阳修《正统论》)
由欧阳修引发的一系列关于正统的讨论,也都是直接称刘宋为“宋”,至于“前宋”我还没有见过。
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资治通鉴·魏纪》)
总的来说,当时对这类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避忌,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