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范景中:学者应年薪30万,不能将其推向贫寒之路」?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年头谁不抱怨自己的收入低呢?知乎上年收入百万者交税是否超过40w的帖子下,一群收入百万的人还叫苦不迭,说生活不易呢。

很多年前美帝的学者也抱怨自己的收入低,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斯蒂格勒去国会相关委员会作证,他说自己并不觉得美帝学者收入低了,因为学者供给很充裕。当年斯蒂格勒没少挨批,如今事情过去快60年了,美帝还是世界的学术中心。

同样的道理,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的补贴,个人不觉的中国学术界存在普遍的收入过低,而是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理论物理、经济学的个别方向存在过低,但大部分专业并不存在,典型就是计算机、会计、法学、金融和建筑。原因就是中国有很多人挤破头想进大学当老师,或者读研、读博,其背后自然是这些岗位和学历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实惠,比如高工资、高福利、高社会地位,例如一个985附中的名额在大多数城市都至少在10w左右了吧。

中国科研投入比例根本就不低,按科研GDP比中国3年前就超过欧盟水平,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科研总投入国。在中国科研GDP比合理的条件下,按范景中的假设,年轻人文学者工资就要30w,和美帝的助教差不多:中国专职教职工有150w,仅仅工资一项不算税收,以青年学者的最低标准算,每年就要4500亿,而2015年中国财政科研投入只有6500亿。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按美帝高校最低的工资标准,每年70%财政投入就花工资上面了,至于设备购置与维护、相关服务人员费用等至多花2000亿。要知道,中国打算建的新一代对撞机总投入就差不多1000亿,是不是以后又要抱怨没钱买设备?

虽然国内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但就科研而言,大部分学术研究存在很大的外部性。比如美帝华裔经济学排第一的魏尚进研究中国性别比,国内学术圈一样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国内没必要花不切实际的大价钱争取这部分学者。想到多的科研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尚有数千万贫困人口吃不起茶叶蛋的情况下,中国没必要不计成本的为世界输出知识。

凡事都要考虑投资效率,实际上中国根本没必要,也没能力,养那么多精英学者。中国科研最重要的问题,是投入结构和考核问题,并不是包括工资在内的投入问题,比如科研生产转化率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大学行政和科研岗位工资比扭曲等等。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亟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约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胡适 1929

再说一句,互联网时代这番话更值得体会。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o我觉得,目前的中国部分科研从业人员,尤其是人文学科的薪水低是事实,但是一刀切也不对。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现实:学术可能没有贵贱,但是学术的变现能力和对生产力的影响有高低。别的不说,就比如说在知乎这个平台上,心理学的变现能力,就比理论物理要强。付出同样的努力,乃至于取得同样等级的成就,要做到一样富有,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工作。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里面都有勤奋努力工作的人,他们可能入学成绩、毕业学校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只是专业不同,但是工资就有很大的差异,大家似乎都能接受这个现实,为什么到学术界上就要什么学科都公平呢?


并且,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人员薪水高低,也是市场调节的过程——如果人为通过政府规制改变了科研人员的配比,这和计划经济时代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同样是对生产力的浪费和资源配置的扭曲。


再者,目前学科选择的因素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权衡的一个均衡结果。下面举几个例子,都是我挺有感触的,相信很多人也会有同感:

1.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上名校,或者就是单纯的被忽悠了,选了一个冷门专业,有些人则为了热门专业选了差一等的学校,那后来的职业生涯的不同,其实就是当初选择的一个代价。这一点正在逐渐的好转,现在信息越来越透明了,相信像以前那样被“21世纪是XX的世纪”被忽悠的学生会越来越少的——话说,我当年还哭着闹着要转系上生物未果呢-_-bb

2. 本科毕业,申博士的时候,第二个权衡又来了,是走容易出国的方向呢,还是走相对难申的方向。靠实验室出成果的,博士后和博士对老板有严重依赖关系的学科,找教职难,在业界的工作也谈不上多么朝阳,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申请出国,尤其是去名校,比社科容易多了。这些学科的实验室大量需要科技打工仔,老板有funding,自由度就很大,觉得你还可以干活,就直接拍板可以要人。但是社会科学,比如我所在的经济学,教授一般自己是没钱的,招人要通过系里面开会统一决定,这个规模就比实验室学科少多了。

而事实上经济学在社科算招人招的很多的,已经算是相对“容易申请”的了。很多商学院一个院四五个系,招的博士和经济系一个系差不多。商学院是好——有些会计系、金融系的助理教授的薪水都赶得上经济系的副教授的薪水,但是人家博士招的也少啊,特别难申请,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博士从全世界的申请者里面,一年就招一两个人,自然市场竞争少,教职好找,并且因为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薪水也高,同时变现能力超强——功成名就的会计系正教授去当数个大公司的独立董事不是梦。


其实事情都是大抵如此,纯理科去名校读博士相对容易,难的在后面; 会计金融这种,难的在前面。有时候真觉得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人生的选择,如果每一步都选择的是最稳妥的路,到后来就容易越走越难;反过来如果难的在前面走过了,后面就宽松一点。


user avatar   icenore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道理,我觉得没有什么职业是“应该”拿多高工资的。

我觉得任何职业的薪酬都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没必要人为压制或是抬高。

虽然如果这个所谓的“学者应该年薪三十万”真的能实现的话,我自己就是个受益者。但我觉得我们这些搞学术的,这点客观性还是要有的啊。

教授工资我不太清楚不乱说,博后年薪三十万的,有没有?有啊!九院博后这几年给的待遇一年比一年好啊,直接就给的30万一年,我都好心动的好不好,虽然人家竞争超级激烈,除非你超屌否则基本没办法留交大做教职(九院是交大附属的),但是进去做两年博后就是60万啊,勉强一套上海远郊房子的首付有木有,我一度好想去的好不好。

再看看我自己的母校给的博后待遇,简直不忍直视好不好。虽然我觉得母校是一流高校中的三流档次,但好歹也是跻身一流的了啊,博后待遇真的是好可怜的,但是!我们照样不缺博后啊,那些实力达不到交大博后的,比如我,就准备做这儿的博后了呗。不过听说我校最近也在考虑涨博后待遇以吸引更优秀的PhD了。

所以你看,这就是市场规律啊!

凭啥莫名其妙一下子把某一行业的最低薪酬提上来啊?谁买单啊?

而且,我这举的例子还是上海,三十万的博后都已经算top 10%高收入了,你一下子把全国的最低薪酬都拉到这个档次,实际吗?这不搞笑嘛。

科研工作者也都是人,搞科研和别的职业一样,也分实力高低的,所以收入也有高低之分,很正常啊。

不要把自己神化了。把自己捧这么高,没好处的,会摔很惨的。

You only get what you deserve.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liang-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进了什么奇怪的时间线吗?老外穿个旗袍穿个唐装什么的不是经常能看到的吗?


user avatar   chen-nuo-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30多岁,军飞各种理由退役的。就是为了去通航赚钱。

军飞一年20多万,也就比民飞委培的飞行员高一点。其实很合理!

所有的军飞其实和民航委培生(航空公司出钱培养,卖身契还在航空公司)差不多呀,你所有的学费都是部队出的。投入至少5年,1000小时,几百万学费。当然要从后面收回来。

所以很多军飞都觉得手艺练出来,分配的房子到手或者户口转好,子女教育无忧了。开始各种作妖,体检不达标、身体慢性病、闹情绪等,甚至关系还没转出就已经在外面飞着赚钱了。大多40多岁也算是还了部队的情意,两不相欠了。有少数30岁就闹着出来的,确实有点那个。

其实主要是部队不缺飞行员,外面没卖身契的机长一年百十万的眼馋。

我觉得价格合理,飞行员40多岁走不上管理岗位,出来转民航通航,挺好。

部队不养老。


另一种,在部队受委屈,被穿小鞋,家庭照顾不到,长期冷板凳这类情况更多。出来自谋生路很正常。我老板(准确说是租客)是家庭照顾不到,我教员朋友长期冷板凳只好转业回家。


******

回答喷子,

我10年前帮助一些陆航飞行员转到地方,他们现在大概都50岁左右。要么在国网、珠海直、中信飞行在国家建设第一线,要么在各通航公司当总飞。 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比在部队做冷板凳更好,不是么?

我单位现在的老板和教员,同期生,都35岁。也都是部队飞行员专业出来的。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30多岁,军飞各种理由退役的。就是为了去通航赚钱。

军飞一年20多万,也就比民飞委培的飞行员高一点。其实很合理!

所有的军飞其实和民航委培生(航空公司出钱培养,卖身契还在航空公司)差不多呀,你所有的学费都是部队出的。投入至少5年,1000小时,几百万学费。当然要从后面收回来。

所以很多军飞都觉得手艺练出来,分配的房子到手或者户口转好,子女教育无忧了。开始各种作妖,体检不达标、身体慢性病、闹情绪等,甚至关系还没转出就已经在外面飞着赚钱了。大多40多岁也算是还了部队的情意,两不相欠了。有少数30岁就闹着出来的,确实有点那个。

其实主要是部队不缺飞行员,外面没卖身契的机长一年百十万的眼馋。

我觉得价格合理,飞行员40多岁走不上管理岗位,出来转民航通航,挺好。

部队不养老。


另一种,在部队受委屈,被穿小鞋,家庭照顾不到,长期冷板凳这类情况更多。出来自谋生路很正常。我老板(准确说是租客)是家庭照顾不到,我教员朋友长期冷板凳只好转业回家。


******

回答喷子,

我10年前帮助一些陆航飞行员转到地方,他们现在大概都50岁左右。要么在国网、珠海直、中信飞行在国家建设第一线,要么在各通航公司当总飞。 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比在部队做冷板凳更好,不是么?

我单位现在的老板和教员,同期生,都35岁。也都是部队飞行员专业出来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拒将帕台农神庙雕塑归还希腊,并称大英博物馆合法拥有这些 19 世纪「合法收购」的文物? 
  考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要背吗? 
  有哪些古代很重要的地理通道现在废弃了?是什么原因? 
  大学录取按高考和面试各占50%的分数权重可行吗? 
  在上学时,班上突然有同学死亡是什么感受? 
  为何写出“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曹操会选择屠城? 
  为什么历史畅销书作者对明朝评价特别低? 
  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 
  中国的伟大在于哪里? 
  如何评价「科举制」? 

前一个讨论
如何解决夫妻吵架?
下一个讨论
以知乎为题材能制作什么游戏?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