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苏联没有出现英特尔、超威半导体(AMD)这样的微处理器产业? 第1页

  

user avatar   qu-bo-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苏联在的时期,Intel 和Amd 都只能算崭露头角而已,根本谈不上有多先进。如果一定要问,也该加上CYRIX和Sis 吧。

其次当时苏联半导体工业并不见得比美国差。

苏联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十年:50年代,以第一代计算机为特点,主要应用在最迫切的科学技术问题计算上。在计算机设计,软件发展和基础应用理论方面进行了开发性工作。60年代,苏联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为计算机的普遍生产垫定了基础,有了元件生产,计算工业的各分支开始形成。70年代,广泛发展第三代计算机,并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各主要的组织中,计算机应用发展到正规服务的水平,数据库也正在计算机化。80年代,将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网。公共计算机应用将大幅度发展。 苏联计算机的发展依靠具有明确目标的若干长期国家计划。这些计划有(已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有): 第一个计划是计算机生产。从1971年开始,计算机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做了单独地的经济核算。1970年花在制造计算机上的总费用达7亿1千万卢布。1971——1975年间,生产计划为1970年水平的2.6倍。据称,实际比率将大于这个数字。这一发展时期主要生产ES EVM(或Ryad)计算机。这些机器是由七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生产的。在ESEVM的设计和生产准备中,有2万人参加。生产中涉及7万人。

第二个计划是制造和管理的计算机化的自动化。这些应用所使用的系统称之为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为主要的计算机应用领域,这些系统可分成:自动过程控制系统(APCS),工厂自动管理系统(PAMS),分片自动管理系统(BAMS),区域自动管理系统(RAMS)。后三项相当于英国的管理信息系统。PAM只限于一个企业。BAM限于几个片的指挥机关,RAM管某个行政区,如一个市。

苏联自动控制系统的计划始于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即从1968年到1970年,大约有400多个系统在工业的30多个部门中投入运行,总费用100亿卢布,基础研究的费用尚不包括在内。

苏共二十四大上宣布,在1971-1975年间,实现了大约2000个自动控制系统,这包括65个全国性的,15个加盟共和国BAMS性的,1000多个PAMS性的和670个过程控制系统。1974年有614个新系统投入运行。

另一个计划是:建立全国性的用于国民经济核算、计划和管理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自动系统,全国性的自动管理系统(SAMS)。SAMS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1971-1980年,全面设计和制定标准和步骤,建立一个联合自动通讯网(UACM)。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国数据通讯系统,任何计算机和适当终端都可与其联络。第二阶段是建立大量的多道存取计算机公用设施。据估计,要求约1万多个多道存取计算机公用设施。

苏联计算机的应用如下表:

1953年 科学应用(MESM) 数学用表(BESM) 1954年 第一个公用性计算机服务站 (STRELA) 1956年 语言翻译实现 1957 经济计算(M-Z) 1958年 医疗应用(STRELA) 1961年 过程控制 1964年 银行(UARL) 1966年 下棋程序(M-220) 1967年 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NSK-22) 下表为苏联(70年代当时)使用的主要计算机型号: 1951年 ENIAC 式计算机 1952年 第一台逻辑结构计算机(BESM) 1953年 第一台连续生产线计算机(STRELA) 1960年 晶体管计算机(RAZDAN,DNEPR,MINSK) 1966年 大功率计算机(BESM-6) 1969年 带有显示的对话型计算机(MIR-2) 1970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NAIRI-2,M-3000) 1971年 多时系统(AIST-0,SIRENA,BESM-6) 1971年 超小型机(ELECTRONIKA,M-6000) 1972年 ES EVM或Ryad计算机(1010,1020,1030,1040,1050)

第二代计算机有: 苏联型号 对应美国型号 BESM-6 CDC 3600 MINSK-32 GE 400 M-220,BESM IBM 7040 MIR-2 无

第三代计算机有: 苏联型号 对应美国型号 NAIRI-3 无 ES EVM IBM300 1020 30 1030 40 1040 50 1050 60 1060 70 ES 1010 NITRA 15 ELECTRONIKA DEC PDP-8 M-6000 HP-2116B

其实早在1984年底,全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师范院校的所有数学物理系内,就全部建成了微机专用教室,其中76所院校建有全校规模的微机实验室(引自俄罗斯联邦教育部资料)。



1988年,杂志《Юный техник》的一期读者问答中,介绍了苏联互联局域网运作的状况:

来自莫斯科州读者维克多.彼得罗夫问:我听说,科学家正幻想着建立全球计算机网络,到那时所有的计算机都将联通起来,并入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制。那如今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这一构想呢?

《Юный техник》杂志编者答道:谈论全球网络的具体建成时间在目前来说还为时尚早,但国与国之间,甚至大陆间的电子计算机信息桥实验已经在进行。在我们国家,这样的工作由全苏自动化应用科学研究所负责着:在那儿,计算中心的电脑可自由连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计算机网络,也可自由连入奥地利和芬兰的计算机网络。 而前不久,还进行过苏联——古巴,苏联——美国间的电脑信息交换实验。计算机间的连接在卫星设备协助下得以建立,大大提高了技术信息和贸易信息的传递速率。

由此证明,经互会国家间,甚至苏联和西方国家间早已存在互联网。那么苏联军用级别的互联网更是早就该完成了。另外,1990年底欧盟才推出第一个民用级的IE,那岂不是说西方之前也没有互联网?(笑)

1990年夏天,苏联计算机网络РЕЛКОМ (即Russi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现在Рунета的原型)投入运行,其核心部分位于莫斯科库尔恰托夫核动力研究院。

1990年8月28日,苏联电脑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电脑建立了连接。同年9月19日,РЕЛКОМ的程序控制合作社《Демос》(隶属于莫斯科库尔恰托夫核动力研究院)为苏联注册顶级域名.su。1990年底,已联通三十多个组织机构的РЕЛКОМ与EUnet(即欧洲局域网,但实际上EUnet/Relcom在相关国际机构正式注册运行的时间是1992年)建立连接。 ——-

提到苏联的民用计算机和游戏机,突然想起已有人专门撰文论述过。所以作者不再打算“长篇大论”讲废话,直接贴出几张实物照片以展示苏联在这方面的情况。总体来说,苏联后期在民用计算机和游戏机的生产上多是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的计算机架构,独立进行研制,独立生产全部元件(包括微处理器)。这反映出苏联在微电路方面确实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不过根本没传说中那么恶劣。

苏联基于Apple II+架构研制的“玛瑙-4”型8位元国产电脑,1981-1983研制设计,1984年进入批量生产,主要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苏联基于“东芝Т1100 Plus”架构研制的首款Электроника МС 1504便携电脑(即笔记本电脑的前身,МС1504是苏联第一款便携电脑,网上流传的Электроника 901是1504的后续型号,91年投产),采用国产处理器КР1834ВМ86(兼容i80C86),86年开始研制,80年代末投产)


苏联造鼠标,来自网站“20世纪展览馆”:20th.su


参考资料:该是终结谣言的时候了--漫谈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苏联-少年中国评论

结论:苏联的半导体工业虽然不如美国的先进,但是仿制美国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早就不是问题了。说没有出现实在是言过其实。


此外题主对INTEL、AMD的认识也有失偏颇。

在50年代,IA均没有成立,其母体仙童公司在1957年创立,成为当时第一家把硅晶体管商业化的公司,当时其他的半导体公司都在采用锗工艺。仙童半导体在1958年就利用台面型硅工艺生产出第一批晶体管2N697。

在60年代,仙童是第二大半导体公司,仅次于德州仪器。在1968年仙童 的一些员工相继辞职创立了INTELAMD。

在70年代,INTEL制造出4004等微处理器。但此时INTEL并没什么产品获得市场上的成功。AMD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80年代,INTEL在80年代前期主要发力与DRAM产业,后期才专注与微处理器产业,推出了比较为人熟知386,486芯片,AMD情况更糟。

最重要的是在90年代末, CYRIX才破产,破产前也有多款微处理器与IA匹敌,INTELAMD直到90年代末才确立了两家独大的竞争格局,其他时候都不是行业标杆,用他们来与苏联微处理器产业相对比,实在是关公站秦琼。


题主以为intel搞的是上面这个。

其实intel到80年代前期主要搞的是这个。


最后,题主既然问为什么,前面的答主答了很多苏联的原因,我来补充下美国的原因。

1.美国没有进行改革开放,因此苏联微处理器产业无法获取到外资,山寨美国芯片也不可能获得美国方面的支持。这个可以参考北大微电子中心的遭遇。

2.由于冷战的关系,西方尤其是美国市场很难向苏联打开,而资本主义市场比社会主义市场大。这个可以参考华为的遭遇。而且苏联的知识产权在西方也不受保护,一旦苏联的微处理器技术超过美国,美国方面一定会想方设法进行山寨。

3.美国及其盟友经常蓄意歪曲苏联、中国等的信息技术水平,超算TOP500就是一个例子,苏联人根本不关心那个榜单,但是M13拿过第一。中国的天河、 神威系列即便90%以上用的是美国芯片,还是总是被指“超不过两亿台安卓手机”,“数据造假”云云。

可见苏联微处理器的发展在西方是既不得名,又不得利。发展得不及美国好也是有很大外部原因的。


user avatar   andre-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并且经互会市场消费能力达到西方水平。那么MIKRON,MSCT也会成为世界半导体巨头。SPARC可能会成为跟X86平行的主流构架。

俄罗斯没钱升级集成电路工业,搞28纳米生产线都拖了好几年,而现代微电子工业技术门槛和专利门槛都越来越高,更加难以赶上。但苏联有钱,而且技术差距跟西方(主要是美国)并不大,苏联也是搞出步进式光刻机的(我国当年在这方面则是长期被卡脖子),其步进电机甚至让美国人产生引进的打算。当年能靠自己工业体系把微电子工业体系堆出来的只有美苏。苏联集成电路工业部分技术领先,部分领域则比美国落后5年,整体水平比美国落后2年作右(现在俄罗斯落后十年),如果以当年苏联的技术储备和实力,在90年代后获得正常投资和发展,今天至少能出一两家半导体产业巨头。

问题是经互会体系和苏联解体了(波罗的海国家和白俄罗斯瓜分了苏联大半集成电路制造工厂,而研发院所大部分在俄罗斯,科研生产体系全面崩溃,资金链也断裂),另一以方面英特尔反到获得了来自苏联的人才和技术遗产。


user avatar   zhang-chun-song-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款海报咯:


(制作素材来源于付费网站)




  

相关话题

  苏联工业援助对于中国今天的工业的影响有多大? 
  如何看待乌克兰苏梅地区被乌克兰光复? 
  为什么俄罗斯不在苏联解体时收回克里米亚? 
  我们听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苏联人和苏联军人叛逃美国,那有没有美国人或者美国军人叛逃苏联的? 
  为什么总有人把苏德战争德国的失败归咎于冬天? 
  苏联最强的时候强大到什么程度? 
  俄国内战时期有什么能力突出的白卫军将领和独立国家将领? 
  如何看待 Larrabee 之父 Tom Forsyth 重加入 Intel?英特尔为何下注独立显卡? 
  AMD 4700G相当于什么显卡的性能? 
  波兰在苏波战争中屠杀三万共产党人是真的吗?具体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不顾大是大非,今日仍坚持赴美上市,给美国人送子弹的中国企业?
下一个讨论
被名字耽误的好书有哪些?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