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马林科夫挫败了赫鲁晓夫的夺权企图,苏联会怎样发展?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眼中文的百度百科,马林科夫真被黑的够惨的.......

马林科夫属于苏共内部另外一个特殊的派系,对斯大林集团有特殊意义的一个派系,先直接上结论,他是斯大林集团内部“工业党”的领导人。

马林科夫的出身很有意思,一般公开履历上都写他是一个贵族家庭出身。这也不能算错,他的父亲确实是贵族家庭出身,但是他父亲为了和他的母亲结婚,“叛逃”出了家庭,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那之后,与父系亲属完全断绝联系的马林科夫,是他的母亲和外祖父抚育长大的。而他的母系亲属,都是出自东正教旧教徒的无神父派,他的祖父更是在当地一个有名望的旧教徒头面人物。正是这种家庭背景下,没有去过工厂的马林科夫,天生与俄国工人阶级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似的思想基础,因为旧沙俄的工人多数都是出身自旧教徒派系。

1925年之后,这种出身的工人大量涌入布党之后,立刻就开始与之前占据布党主流的国际派(季诺耶维夫)和已经开始“精英化”的本土派(李可夫,布哈林)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准确的说这种矛盾一直存在,只不过他们加入后反对前两者的声音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马林科夫,叶若夫和三十年代被认为是斯大林继承人的科索列夫等一同领导了这个派系,在各个层面的党政机关,企业内对前面几派的追随者发起了激烈的攻击,而这一切最终以大清洗作为结束的句号。再说一次,大清洗远远不是斯大林的个人行为或是突发奇想受害妄想症云云,整个大清洗有很多条脉络,传统旧教徒出身的党员们对世界观层面的敌人搞圣战是很重要的一条。

但是到了37年之后,又有另外的问题了,叶若夫和科索列夫等人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我没文化我有理,越愚昧越革命。这个派系出身的人有个特点就是文化水平普遍都比较低,能完整上完小学的就是高教育水平了,多数都是只读了四年的夜校。但是整个苏联的三十年代又不仅仅是政治斗争,还有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建设,大清洗另外一条脉络是清洗谁在工业化进程中决策错误,给国家造成了多少损失等。在这一过程中,旧教徒党员里形成了另外的分流,即政治党员和工业党员。政治党员就是继续在各种集会和辩论会上喊口号的,而工业党员们则是利用种种时间和机会,自学成才研究工业建设和如何管理以及支配工业体系的人。到了大清洗接近结束阶段的时候,又产生了这两派哪一个掌握主导权的问题了。

叶若夫和科索列夫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应该掌握主导权,尤其从1932年开始很多公开场合包括苏联外部的报刊都直接称科索列夫就是斯大林的继承人的情况下,他们更加确信自己是未来的掌舵人。为此斯大林还多次找科索列夫谈话,大意是现在局势变化了你也收收心别天天想着政治斗争,学学怎么管理工业吧。结果他不但油盐不进还因此迁怒马林科夫等人,认为他们这帮人都是投机分子本来应该把大好时光投入政治斗争结果偷偷摸摸自学提高文化水平专研工业技术实践怎么管理企业,这统统都是革命叛徒是潜在的“布哈林党”。后来1938年斯大林实在没法两全的情况下只能做出取舍,把叶若夫和科索列夫的派系一勺烩了.......

说完了马林科夫的政治派系问题,同样很重要的了解他的个人素质。这是一个有百科全书般记忆力的人,整个苏联计划经济运作,企业建设过程,人员档案等等资料,大多数都能用脑子记住。斯大林需要哪些信息的时候,只要拿起电话问马林科夫,要么立刻就能回答上来要么过五分钟就能给回话。这个本事也是继承自他的外祖父,19世纪中期开始研究旧教徒企业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惊人的特征就是这种企业不记账,庞大的财务支出企业运行不做书面记录,都靠脑子记忆和人品做保障。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才能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从二五计划开始,苏联的经济模式已经逐渐在向沙俄时代旧教徒企业和乡土公社的模式在转型,这和传统概念当中马列模式和后来赫鲁晓夫搞的计划经济都有很大差别,主要区别之一在于有相当大的自主经营成分和与劳动贡献相挂钩的物质奖励机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清洗之后斯大林授命马林科夫主持重建因大清洗空缺出来的干部群体,包括经济领域的干部,大型企业经理等。一大批在经济和工业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们得以脱颖而出,二三十岁大企业经理三十来岁的国家部长们。正是这批人在之后的二战期间完成了战时经济的运行和战后的重建工作。

当然马林科夫在二战后地位被动摇,这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他战前也负责军事干部的选拔,结果他选的人都是不怎么会打仗的人,给二战前期造成了很大损失;其次他缺乏处理实际事务的经验,负责轮管航空领域的时候惹了不少问题出来,斯大林只好紧急把贝利亚调过去收拾尾巴;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斯大林那几年骂政府部长们是“一群该死的邪教徒”,估计也有一些原因,只不过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所以1946年以后马林科夫有段时间被排除中央了,被下放到中亚地区去,甚至有半年多的时间里行踪都没有被详细记录,可见相当边缘化了。当然同时被排斥的还有莫洛托夫和米高扬,这俩人是属于头脑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老古董。

这个阶段政治地位比较高的是日丹诺夫,但是日丹诺夫和后来被称为“列宁格勒帮”的群体,有个很明显的弱点,就是比较看重家庭成员的关系,经常任命儿子外甥小舅子这种,互相任命朋友的子弟拉帮结派。还让他自己的儿子去撩妹撩到斯大林的女儿那里,斯大林跟自己的女儿关系本来就很紧张,所以在日丹诺夫看起来是巩固自己地位的做法在斯大林看来简直是添乱。后来日丹诺夫他儿子尤里被任命到党内负责文宣的职务,然后大张旗鼓的攻击李先科,把本来就是学术界的纠纷政治化了,正在这时马林科夫找到了李先科,让他把尤里对他攻击的不实之处写出来做成材料交给斯大林,这把李先科乐坏了,简直是天降鸿运,把早就准备好了但是没有或许批准发表的文件交给了马林科夫。这又是尤里不成熟的表现,作为文宣部门的首脑,直接跳下台站队而不是引导合理的学术辩论。这些材料转交给斯大林之后引起后者暴怒,因为苏联这时已经进入了高度工业化阶段,尤其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高位决策者们的专业素质越来越关键,这也是莫洛托夫和米高扬等日益边缘化的原因。尤里的这种做法明显是外行领导内行不说,还提前搞出来一副老爸很快接班,然后我接他的班这种二世祖做派。

那之后日丹诺夫遭到警告,去外地疗养期间突然急病暴毙,虽然有各种传闻死于暗杀,但是这都是缺乏实际证据的猜想,他早年就有多次心脏病发作的病例。同一团体里面另外一伙人表现也可圈可点,本来也是把他们外放,如去远东等地降级任职(这和不久前马林科夫的待遇一样)。这几个头面人物因此心怀怨望,不但拒绝去任职(实际上等于旷工),还在莫斯科长期居留串联,组织人马写各种黑材料反告马林科夫和贝利亚。这俩人也不是吃素的,马上开始反扑,这一过程中“列宁格勒帮”的表现很让人叹息,很快就都挂了。当然这一过程中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下手太黑,也为日后俩人的先后倒台埋下了隐患。

列宁格勒事件后,斯大林很快因为身体原因就不在直接管理国家。1951年苏共中央有文件,任命三人团:马林科夫,贝利亚和保尔加宁三人轮流主持中央会议,遇到问题三人一致同意即可使用签字印章,以斯大林的名义签发文件下发执行。

斯大林去世的当天,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紧急磋商,俩人分割了整个权力。马林科夫得到政府部门,而贝利亚获得内务部和克格勃。和后世的印象不同的是,这时贝利亚已经远离秘密部门的权力很久了。此时俩人主要的政敌是---莫洛托夫,虽然莫洛托夫已经远离了决策中心,但是在多数干部和苏联老百姓的印象里,他才是理所当然的斯大林继承人。

但是此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俩人都是常年作为执行者行事,没有过或是很少当一把手的经历,所以俩人上台就都开始放飞自我,而且没能准确的预测政治发展趋势。此时的赫鲁晓夫只是占据政治排名第六的位置,当上了当时不太重要的总书记一职,这时他与贝利亚关系更加接近,后来贝利亚因为缺乏基本盘所以搞提高加盟共和国党委权限给自己拉人脉的办法被赫鲁晓夫所继承,给加盟地区日益做大和乌克兰帮入主苏共中央埋下了隐患。

马林科夫是另外一个问题,虽然他的国内外政策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看起来都更加正确,因为削减农民负担还被农民们爱戴将其传为是列宁的外甥/养子。但是这人有才华过高者的通病就是不善于洞察人心,因此并没有形成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新派系,反而因为作风过于凌厉和处理列宁格勒帮问题上过于狠辣,导致缺乏人望。在赫鲁晓夫以党务系统发起夺权攻势的时候,无法动员多数干部组织反击,最后只能节节败退饮恨退场。要想理解可以参考一下丰臣秀吉死了之后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的争端,当然不完全一致,但是可以参考。

最后做一下总结,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林科夫是苏联最后的希望。苏联的实践表明一个道理,马列主义作为基础性理论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实际上没有得到验证,最少在那个阶段下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形成的无产阶级,并没有革命导师们预言的那些先进性,而是和历史上其他阶层一样,无法摆脱人类固有的特点,无论是弱点还是闪光点。这种情况下,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计划经济的覆盖面与深度的加强,对各级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唯一能降低干部成本的,就是使用超级计算机和互联网。以铁路为例,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时代,铁路都是一大头疼事情,而俄铁上一任领导雅库宁,被称为俄铁有史以来最大的贪污犯和无能者,但是在此人的领导下,俄铁货物以及客车准点率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水平。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应用特别能弥补俄国体制的弱点。

1957年赫鲁晓夫派系上台,带来的最大问题还不是在经济领域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导致的各种胡作非为,而是因为无法理解而拒绝了当时苏联已经成型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与此同时又大大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导致众多问题堵塞在往返文件流转的过程中。而马林科夫,很有可能是那个时代唯一能够理解乃至推动苏联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领导了,错过了这一班列车的苏联,只能日渐僵化最终死亡.......


补充一下,既然有人提到了,就把苏联强力部门的演变说下说明:

ВЧК РСФСР(1917—1922) 最早的契卡,大名鼎鼎,谁都知道
ГПУ РСФСР(1922—1923) 戈波乌

СССР

ОГПУ СССР(1923—1934) 欧戈波乌
НКВД СССР(1934—1941) NKVD,人民内务委员会,接触过大清洗信息的人都对其印象深刻
НКГБ СССР(1941)
ГУГБ НКВД СССР(1941—1943)
НКГБ СССР(1943—1946)
МГБ СССР(1946—1953) 1941-1953几次改组,因为没什么大新闻存在感极低
МВД СССР(1953—1954) 1953年合并入内政部
КГБ СССР(1954—1991) 克格勃,名气最大因此流传后世。

原则上来说最有名气的是契卡,NKVD和克格勃,多数情况下都是用这几个名称代替。比如说提到大清洗就是契卡和NKVD,很少有人会强调这个戈波乌或是欧戈波乌,看陈独秀后来对苏联的批判文章,则是一直用戈波乌搞清洗违反XXX......到了二战期间普遍都说NKVD部队参加某某战役很少有人提到当时的正式名称。谈到克格勃也是如此。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用户“老亚当”先生? 
  苏联后期干部老龄化严重是否与卫国战争牺牲了几乎一代青年有关? 
  据说在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真的吗?为什么?b站一个网友说是东线狙击手里说的,求作者和出处? 
  为什么西方赢得了冷战的胜利,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却没有被驯服为西方的跟班?这个胜利还算胜利吗? 
  如何评价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 
  现在中国人(部分)为什么特别喜欢苏维埃(美国神曲苏维埃进行曲送给各位)? 
  在苏联斯大林时期(1925-1953,包括斯大林死后的一段争权时期)当公务员,怎样做才能够不被枪毙? 
  如今的中国和巅峰时期的苏联比差距有多大? 
  如何评价五十年代苏联对华 156 工程的意义? 
  俄罗斯有哪些做事简单粗暴的例子? 

前一个讨论
俄罗斯人为什么那么爱喝酒?
下一个讨论
如果布哈林击败斯大林执掌苏联,那会怎么样?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