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论持久战》公开发表时,日方是如何看待这篇文章的?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hei-se-d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答题:毫无疑问的知道,共产党势力是重点目标,况且毛泽东是“硬点”的共产党领袖。虽然有不少骗钱的情报人员,比如随便画个人就说是毛泽东朱德,但是花几块钱买本书还是做得到的……

比如:




秘 大東亜資料第一二号 昭和十九年七月 毛沢東抗戦言論選集 大東亜省総務局総務課 機密図書@書番号一七八内閣官房総務課 引言 本書は中国共産党領袖毛沢東が日支事変勃発以後に発表せる抗戦言論中主要なるもの即ち『持久戦論』、『新段階論』、『新民主主義論』、『学風・党風・文風の整頓』、『党八股に反対す』の五編を選んで訳出し、執務参考用として印刷に附する次第なり。この五篇は彼等党人の自讃して『毛沢東の天才的著作』と称するものにして、その後の中共側言論に多く引用せらるる重要文献たることは否定すべからざるものあり、国共統一戦線抗日支那の動向を卜するに貴重なる資料を提供するものと謂ひ得べし。終りに本書訳出の業に従はれたる上海日本大使館特別調査班員諸氏の努力に深甚なる謝意を表す。


user avatar   bf-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日本军部的反应,以前战争史研究有一段,虽然没提到太祖的文章,但大致可以想像的出。

旧日本帝国最大的经济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 从1939年至1941年期间提交了对日本战争决策影响甚大的“三大调查”,即《中国抗战力调查》、《日满华通货膨胀调查》和《战时经济调查》。其中5篇10册的《中国抗战力调查》一直被日本政府列为“极密”级材料,只印刷了50份。这份报告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一、到1940年为止,日本军队所占领的中国沿海地区,大都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地区。但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在农村,沿海一带的资本主义还未有机地汇集到中国经济中来。因此,不管怎样控制沿海一带,也不会削弱中国经济。中国的抗战力量产生于大陆内地,为此,改变对农民有利的社会关系实为上策。 二、如果比较一下中国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就可以看出,国民党采取的是允许地主继续统治的政策,而共产党则采取“武装群众”的形式,让农民拿起武器,在改革社会关系上是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的农民政策是“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双管齐下。“减租减息”是指地主减少佃户的地租和贷款利息;“交租”指交不起地租的农民,由共产党给地主以补偿,“交息”即规定地租的最大量,佃户无正当理由不交地租时,由共产党代为催收。正如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声明中说的,不取消私有财产,也不消灭地主。这种政策是为了加强以群众为基础的抗战力量。而在国民党那方面,由于它企图维护地主制度,所以群众都不跟它走。汉口失陷后,中国大陆各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力量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地主开始动摇,产生了一种与其在蒋政权下被群众抓起来、莫如归顺日本军为妙的想法。 三、战争需要的武器当然不能来自农村。但这对抗战来说是次要的问题,而且现在中国正从美国和英国补充武器。 四、根据以上理由,日中事变已经不能用军事手段解决,只能以政治方式来解决。 以上就是《中国抗战力调查》的中心内容。1940年3月满铁调查部提出这一报告时,南京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表示了“确实值得一听”的赞同意见。日本军方本以为中日战争在南京陷落后可以告一段落,可是估计错了。汉口陷落后军部又估计中国这回可该结束抵抗了,但战争又进一步陷入了泥潭。因此,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提出“只有我们自己听到这个报告是不够的,应该让东京参谋本部和中国各地的军司令部也听一听”,于是,满铁组织了“流动报告会”到日本内地和中国各地进行巡回报告。 军部的反应如何呢?在满铁调查部的报告人员在参谋本部竭力主张“应该政治收场”、讲得唇焦舌敝之后,一个青年参谋举手质问:“总之,轰炸中国的什么地方好呢?希望指出要害地区。”作报告的满铁调查部职员具岛兼三郎和中西功听了之后面面相觑,会后一致认为“日本算完蛋了”。 不过,1940年日本联合舰队在上海靠岸时,在上海水交社 也召开了听取《中国抗战能力调查》报告的集会。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岛田繁太郎等一众高官都认真聆听了报告。具岛讲完之后,岛田繁太郎宣布转入座谈,“希望大家自由发言”,但好长时间没人发言。虽然在今天也常能见到这种日本特有的风气,但这与调查报告的依据和结论很难反驳也有关系。 最后,一个其貌不扬的将官举手要求发言。在具岛看来,他很像一个老农民穿上了军装。这位军官说:“我赞成具岛先生的意见。主张和美国作战的,可以说是不了解美国的实力。美国生产力异常强大,海军官兵的行动也十分敏捷。我是军人,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也会同美国作战。但是,我们尽最大努力,恐怕也只能打上半年。” 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军官的发言,给人的印象却特别深刻。集会结束后,具岛向一位军官打听:“刚才发言的是谁?”对方说:“他呀,是主张对美投降的国贼山本五十六。” 附带说一句,满铁调查部在编写《中国抗战力调查》的时候,采用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点和学说,报告作者中西功在战后成为日本共产党参议员和共产党国会议员团主事;另一份重要报告《日满华通货膨胀调查》的两名作者回坂正男和松浦实郎也是战后的共产党议员。日本建立起统治派和文官法西斯体系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或前日共党员在国内无法容身,都跑到了满洲,而规模不断扩大的满铁调查部急需有用人才,于是就成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汇集之地。1942年,一名满铁调查部职员辞职回国,在上海“南京楼”举行欢送酒会,席间越喝越醉,最后居然唱起《国际歌》来,这在当时的日本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user avatar   liu-xiao-qiang-81-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道题问的明显就不懂历史,一般人看历史,总是带着已经知道的结果去看历史的。

就好像老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老毛疯了。

我们读历史,带着结果去读,感觉老毛是天才,能想出如此战略。

其实你想一想,老毛的军事思想在当时,只是千万知识分子之一。

持久战刚写出来会有什么影响力?日本人会读麼?当时我党才几个人?就算读了,他们会信?

就仿佛今天有人说,跟美国人打一次对中国人有利,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疯了。

老毛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我党那么点人,还都不信他呢,敌人很多更是笑老毛精神病。

老蒋更是明确的鄙视,认为农民怎么靠得住?别的军阀直到被老毛打败,也想不明白老毛怎么赢的。

论持久战现在读感觉是经典,在当时全中国真信上面写的人,估计一百个也没有。

那时候小日本正张狂呢,中国看上去就灭亡了,这时候一个小党的头子写了一本书,说日本过几年就不行了,你会信?

论持久战刚发表,小日本拿去看了,只会集体笑老毛神经病。

这种事,只有他们失败了,才会去反思。

————

在说一下,很多的“知识分子”很贱的,从历史上看,整个知识分子群体,都是马后炮群体。在毛泽东提出各种纲领的时候,第一个跳起来反对的是他们,等事实证明了,只有老毛的意见是对的时候,他们又会跳出来歌功颂德,说自己当年就跟老毛想一块去了。

我为什么说,持久战当时的影响力不大,就是这个原因。

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很多人嘲讽“山沟里的马列主义”。翻一翻当年的日记,通讯,就知道很多人当年骂的多难听了。

毛泽东写论持久战,刚写出来的时候,无数知识分子,都是对毛泽东的理论进行围剿的。各种牛鬼蛇神,被老蒋指使,公开的骂毛泽东。也有很多知识份子,公开的宣扬老毛就是一个2B,那些投降派,更是什么肮脏骂什么。

多亏了老毛剧本写的好,后来小日本就跟演戏一样,照着论持久战上面演了,才有后来的《论持久战》。《论持久战》之所以经典,不止是因为他的作者是毛泽东,更加是因为,他是打了无数知识分子的脸为前提的。

我们今天,任何一个认知还算健全的人,如果告诉他,你如果穿越到民国,怎么去造反?几乎99%以上的人,都会说那还不简单?农村包围城市啊!

是啊,今天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知道农村包围城市,打土豪分田地什么的,几乎是一条捷径,但有几个能明白,在当时几乎99%以上的知识分子,是反对老毛的么?民国识字率低的可怜,能认字的人,几乎都和“地主”那个群体息息相关的,他们能忍受老毛,打倒地主这个阶层麽?

真相有时候说出来,是有一点恐惧的,毛泽东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推翻了当年的统治阶级的,那些人掌握着话语权,有人脉,军队,手里还有资源。可以这么说,对方能说出来一万句,毛泽东的声音,能说出来一句,就了不起了。

都说老毛对知识分子不好,老毛确实有点不待见这些人。大家可以翻翻当年的资料,这帮玩意都对老毛干了什么,就知道老毛为什么这样了,在整个大清到建国的历史里,这帮玩意除了添乱,几乎就没干过什么好事。

1938年那会,毛泽东写一本书,就仿佛一声惊雷,横空出世,让所有人佩服?你们的这种认知是不存在的。正确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毛泽东一写出来《论持久战》,无数的牛鬼蛇神开始大喜,那2B又写文章了?立刻开始铺天盖地的开骂。

偶尔几个星星之火,去赞扬毛泽东,也是绝对不敢公开说出来的。

至于后来建国了,什么某某人,以前就很认同毛泽东,书都翻烂了,很大程度上都是沽名钓誉,去拍老毛的马屁,拍共党的马屁。

一本书,一首诗,一个文艺作品,伟大不伟大,往往取决于历史环境。

假如,当年老蒋赢了,《论持久战》估计就在这个世界,情悄悄的消失不见了。

今天你们可以跑台湾去看看,问问台湾人民,谁知道《论持久战》什么?

至于国外,小日本那边,答案更加简单。

如果你是日本高官,会允许一本,宣扬日本必亡的书籍,在自己的内部传播么?不管《论持久战》写的多好,他都不会阻止,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不会阻止日本失败的历程。

战争这个东西上了轨道,就会有一定的历史规律,日本大量的资源砸进去了,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股“势”,这就好像是旗子,格局已经这样了,就算必亡,有时候也不得不走下去。


user avatar   lou-xia-de-er-le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题外话,日本人不是不知道那篇文章(已经有答者列出了日文版截图),也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但是有什么用呢?正如毛的一切政策都是公开的,蒋不是也没办法嘛,这就是规律,我遵守,你不遵守,你输定了。

在对付中共方面,日本人已经很努力了,中国派遣军主力都在华北,在残酷围剿、治安战、三光政策方面日本人几乎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但就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很多人认为中共抗日军队就是“游击队”,没有正规军。提到游击队想到的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许多人只强调后半句,不看前一句,更没听说过“敌进我进”这个方针)的叫花子军,事实呢?穷,可能是真的,但却是冲在最前面的。

这是1939年的事情,你没看错,那可是日本人在华北的统治中心北平。看见那几个区(昌平、涿县、房山、良乡)是不是特熟悉?

常有人说中共占了抗日的便宜,说中共不抗日,只发展自己,可问题是,要占便宜不应该是躲到远离日本人的地方嘛,怎么跑到日占区了,而且是日本自大规模入侵以来最早占领的地区,这是找刺激么?还有更早期的事:

1938年李运昌召开冀东抗日干部会议的地方就在迁安,紧挨着辽宁(比邻的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还有东北的周保中杨靖宇)。这些地方,日本人已经经营了7年了。这里没有“国军”。

这支站在日军眼前的部队在1940年的部分表现:

了解战史的人应该知道,类似的“挺进队”很多,他们的战斗力比起115、120、129师主力差得远了。好在战斗力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艰苦(虽然八路军是国军序列,但蒋政府到了1940基本不提供武器和补给了,等着中共抗日武装自生自灭,于是有了中共自己的兵工厂,有了主要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理念)、危险(后面会提到)的生存环境培养出了强大的军队。就是这些曾经穿着破烂、武器落后、没有补给、没有外援(国际友人、海外华侨华人捐献给中共的武器与物资多半被国军扣了。而日占区的中共军队则只能靠自己在日本人手中抢资源)的队伍后来发展成了101手中的百万雄师,生吞活剥了新一军、新六军,一路打到海南岛。(有人为蒋军叫屈,可是不想想,1940年蒋的军队已经退到哪儿去了,是谁在是艰苦的炼狱中坚持到底的?到了1945年蒋想夺取东北哪儿有什么机会?一方的军队就在关东军门口厉兵秣马、打怪升级,另一方的军队却躲在大西南坐等接美苏递桃子呢。)

可怕吗?这可是在日本华北大规模围剿中发展起来的。他们除了发展军队,还办军校。嗯,不止延安一个“抗日军政大学”,而是一群大学:

你要是日本人,你会不会觉得紧张,会不会有危机感?所以必须要全力围剿对吧?日本人也确实那样做了:

扫荡不是像神剧中那样,就是一帮子“傻鬼子”带着一群二鬼子,进村抢劫或者围着山上转一圈就结束了的,它是一门技术活儿,需要建立起一整套遍布华北的情报网,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做周密的部署,投入大量战争资源,并放下一切人类伦理。

夸张吗?够努力吗?(再想想如果日本人把这些人力物力用于江南战场,后果是什么?)

请注意:明确标示了扫荡主力是日本人,不是二鬼子。还有就是这个人,冈村宁茨在指挥“华北治安战”,他被誉为“反共”专家,不仅受到日本当局肯定,也是深受蒋介石认可和青睐。

扫荡的力度大不大?很大,如果嫌这还不够,你大可以(事实上也做了)挑拨、怂恿、策反国民党顽固派加入日本人一起向抗日根据地进攻,然后把从国民党收编的、新建立的伪军用来包围和进攻他们,并进行经济封锁,至于细菌战、毒气战等一样都不少。。。

这样的扫荡很残酷,也产生了相当的效果,但是就凭这个你就想让他们屈服?没可能的啊!

许多人谈起中共抗战只知道平型关和百团大战,讨论得很多。其实百团大战本身的战役意义并不是最重要的,它的发起,主要是想在全国陷入悲观失望、投降主义盛行、蒋系政府及其军队动摇的时候,用这样的一场战役,来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那些躲在南方拿着更好武器的中国人:

同胞们,站起来吧,你能行的!不要后退,不要倒下,不要悲观失望!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组织起来!坚持持久战,坚持人民战争!当整个民族的人力物力禀赋开始发挥作用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面对这样的场景,作为日本军人,即使你是冈村宁茨,你又能怎么办呢?(可惜蒋介石还把他当个宝,1945年后不仅没有把他送上东京审判的战犯审判庭,反而重礼聘请他为反共内战的顾问,以为这个反共专家能够开出什么打赢内战的良方来)

你没看错,7.2万里的道沟。。。是的,这时的中国很落后,缺少现代化交通运输和补给,但是他们发起了降维打击啊:你工业先进是吧,你有坦克、有汽车是吗?可是你不还得跟一帮农民比脚底板子?!

嗯,还有,你不是武器先进,数量多吗?我的虽然落后,可是我们不需要工厂,村里的土作坊就可以大规模地生产杀伤性武器:

除了会挖沟毁路,制造土炸弹,农民们还会挖洞,至于不需要技术投入的砍电线杆,切电话线(阻断敌通讯)就更随意了(你那几千公里的电话线也经不住怎么切对吧)

会用不平衡战术

事实上,日本人在华北的地盘早在1943年就已经被中共打成千疮百孔了:曾经幻想的以战养战,现在连要路过华北把物资顺利调往南方战场都得精细谋划,而华北占领区不仅无法派送物资支援其他地方作战,反而需要从其它地方调集补给来支撑其军政机关的日常运行。

对于这种情况,能防得住吗?

事实证明,防不住。不仅防不住,还帮助农民们学会了打仗,用血的教训使他们学会了抛弃那纯朴的、近乎懦弱的善良,把他们变成了战士。

像这样小队伍遍布整个华北(并散落于东南、华南),他们随时可以集中,汇成一支打不垮、拖不乱、走不散的大军。到了1944年春季,国军继续溃退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反攻了。

对了,交待一下开头提到了最靠近东北的那支共军在1945年春季的行动,他们已经一路闯过长城,打进东北了:

这就是中共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与敌后游击战争紧密联系的,对其在战争中的作用可以另行查阅)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进行的民族抗争,一场持久战,一场人民战争。如上面截图所示,百炼成钢的战士们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了。这样的铁血军人在整编过后是什么样的,接受美械和美式训练的国军,以及联合国军已经体会过了。

可惜蒋介石不信或者不愿意相信中共已经进行了14年奋勇抗战,张灵甫和杜聿明也不信,他们以为这是一支从未打过硬仗、只会逃命、躲在西北(对了,日本人这么恨共产党,陕西挨着已经被日本人打下来的内蒙、山西、河南,为什么不直接派大军打到延安呢?事实上日本人也这么想过,不过他们连王震诸人的黄河河防都冲不过去。这个王震就是南泥湾开荒种粮食的359旅旅长,他在1944年11 月带领着南下支队从陕北、河南,越过平汉铁路,入湖北,跨长江,进湖南。其意图是与广东的中共抗日武装东江纵队汇合,建立湘中抗日根据地,以改善由于国民党西南大溃败而恶化的湘粤抗日形势。于是王胡子就带着军队在日本人的势力范围中千里奔袭,并且一路上打破日本人围追堵截,屡次歼敌,成功进军到湖南。这就是中共的抗日武装,而这时候的国军还有继续溃退)、欺软怕硬和只顾扩大武装和地盘(有人说到华北的国共冲突,可是他们不想想当武器落后的中共在组织人民与日军夜以继日地对抗时,这群拿着美苏援助的人都干了些什么)的军队,所以他们都败了,败得很惨。

今天很多年轻人受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抽象描述、影视剧的低质量渲染、以及历史虚无主义者各种歪曲解读的影响,也不相信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不相信正是他们在全民族悲观失望中挑起了坚决抵抗的大旗,调动起了全民抗战,并真正建立起了一支铁的人民军队。以为真的像某些历史信息“筛选者”所说,那个徒耗兵员、人命(当我们在批评国民党抗战不力的时候,从来不是在否认那些牺牲的国军战士们!只不过,他们本可以不死得那么随意,像劈柴和稻草一样被长官和委座烧掉。他们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本可以使更多的妇女、儿童、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免遭涂炭和污辱)、物资一路溃退的“正规军”领袖是真英雄和大功臣。

当然,如果想了解这一块信息,其实可以自己去看战史,资料都是公开的,教科书并没有骗你(不过写的真的很糟糕),只是你自己不愿意探究而已。随便翻出一个版本都行(当然,如果非要看港台版的或者某些历史发明家的,那么可以结合1946-48年蒋军在华北人民战争面前的命运作参照,心里有个掂量,免得被误导) 。读完那些资料之后,你大概会想到这么一句话:

“战 争 的 伟 力 之 最 深 厚 的 根 源 , 存 在 于 民 众 之 中 。日 本 敢 于 欺 负 我 们 , 主 要 的 原 因 在 于 中 国 民 众 的 无 组 织 状 态 。克 服 了 这 一 缺 点 , 就 把 日 本 侵 略 者 置 于 我 们 数 万 万 站 起 来 了的 人 民 之 前 , 使 它 像 一 匹 野 牛 冲 入 火 阵 , 我 们 一 声 唤 也 要 把 它吓 一 大 跳 , 这 匹 野 牛 就 非 烧 死 不 可 。 我 们 方 面 , 军 队 须 有 源 源不 绝 的 补 充 , 现 在 下 面 胡 干 的 “ 捉 兵 法 ” 、 “ 买 兵 法 ” , 亟 须 禁止 , 改 为 广 泛 的 热 烈 的 政 治 动 员 , 这 样 , 要 几 百 万 人 当 兵 都 是容 易 的 。 抗 日 的 财 源 十 分 困 难 , 动 员 了 民 众 , 则 财 政 也 不 成 问题 , 岂 有 如 此 广 土 众 民 的 国 家 而 患 财 穷 之 理 ? 军 队 须 和 民 众打 成 一 片 , 使 军 队 在 民 众 眼 睛 中 看 成 是 自 己 的 军 队 , 这 个 军 队便 无 敌 于 天 下 , 个 把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是 不 够 打 的 。”——《论持久战》(1938年)


参考文献:

1.王聚英著:《八路军抗战简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3.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华北治安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此书据说也不严谨,但可以参照着看,基本情节与本文分析无出入)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38年的时候,日本高层应该还不知道这篇文章。但到了1940年,日本自己就搞出了类似结论的报告:满铁公司关于中国事变前景的调查报告。

这个报告的内容基本与论持久战里的结论一样,并且得到了武力无法解决中国问题的结论。满铁高层、日本军方高层以及海军高层都表示值得一看。

于是在进行这个报告的宣讲过程中,台下有中级军官在讲解完毕后提问:请问,轰炸哪里效果较好。宣讲者中西功和同事对望一眼,心说“日本算是完蛋了!”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们要知道,当时中国主流的是速胜论和亡国论

亡国论的代表就是汪三公子他爹···我们打不赢日本啊,武汉陷落后达到巅峰,不久就投降了

速胜论则是先打几仗大的,然后欧美洋大人出手调停干预,甚至出兵帮忙,结束战斗,或者是我们能北边逼得日军过不了长城,台儿庄之后,这种速胜论到达巅峰,徐州会战更是认为是准决战···打完了就能一路追着日本往回打···结果证明想多了·



然后这时候,主席憋在窑洞里开始抽烟喝酒回忆,我穿越过来的时候历史是怎么发展的来着?

日本北上惹苏联和后来惹美帝是那一年来着?

哎呀,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算了,就这么写: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

恩,不行,少了点,再加点: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


上海北京武汉等大城市都没了,怎么劝大家?

算了,这么写:中国经济的不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无法封锁的。

等等等,这个穿越的就开始对照自己的回忆开始抄书了···


换句话说,日本最后的战略家石原莞尔,他就是和穿越者想的是一样的,但是·····他敢出来说,就有一群马鹿敢把他给天珠了··


同样的,论持久战写的是大势,好,是能对抗,是吧,我直接憋一百个师团冲过去,快速占领中国。但是呢,国内实在是暴不出来兵和后勤啊··只能加油战术

我蚕食?这日本的财阀可是一点好处都不给底层留,底层全指望打仗,抢东西回国呢···只能往下打



综上,战略的极限就是预知····

这仗,没法打啦!


user avatar   maozixi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pj.ninjal.ac.jp/gairaig)。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相关话题

  苏联红军光复东北后,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哪去了? 
  你们是如何看待通化2.3事件的? 
  侵华日军有没有看过《论持久战》? 
  抗战时,如果汪精卫取代了蒋介石,时至今日,日本是否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抗战时期担任儿童团是什么样的体验? 
  潜伏在我国小城市的日本间谍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我同学说抗日战争中日军和中国军队间只是立场不同,没有正邪之分,该怎么反驳他? 
  在国外有外国人提出讽刺蒋介石的言论,大陆人该反驳吗? 
  中日两国对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如果委员长在武汉会战,徐州会战的时候把八路军调到正面战场,参与会战,彭总司令指挥,会有什么结果? 

前一个讨论
在同一时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下谁的百姓生活质量更高?
下一个讨论
以一个现实国家的军力,是否能够在不动用核武器的情况下破坏一块长宽高均为100米的均质钢立方体?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