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意注册实名来和你论论这个妄下结论的地域黑话题。想黑就多读读历史,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的耳光。首先看看官方的评价,首批三百名抗日英烈中,东北籍四十人,还有两位在东北生活抗战的朝鲜人,群体里面有冷云等八女投江的英烈。这个比例是高过东北人口比例比的。新中国国歌原本就是写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其原型就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第二说说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大批少数民族同胞都投入了生命,邓铁梅, 陈翰章,双枪老太婆,李兆林都是东北满族。金日成,安重根都是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第三说说关内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是最早投入东北抗战的关内政治力量,派遣全国各省英雄儿女都来帮助我们抗日,河南的杨靖宇,四川赵一曼这些永远是东北人心中的英雄。永远是我们血肉同胞。全国给我们摇旗呐喊,可是一百三十万义勇军收到的粮饷弹药寥寥无几。第四说说东北抗日和东北军抗日的区别,东北军的溃退是东北军的耻辱,是我们东北人的耻辱,但是不能以此代表我们东北抗日,马占山,黄显声等大批东北抗日英雄都是东北军的旧部,败家子小张跑了但还给了义勇军大量支援,其后也出过高志航,闫海文这样原东北军抗战英雄。吃了十个馒头饱了,全是第十个馒头的功劳,嘲弄比更多同胞水深火热六年的部分同胞只能代表无知和冷血。
有人说抗战东北最早沦陷,这是个事实啊,在1937年与日本全面开战之前,东北已经沦陷好些年了。
抵抗力度小这话要说明白点才行,指的是“国民政府”?是张学良的“奉军”还是所有东北人啊?
是不是最早沦陷,抵抗力度不够大,所以才压根担不起豪爽这个名儿呢?
山东人仗义豪爽,这在中国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那么可以把抗战时期的东北地区和山东地区做一个对比,看看一样的角度,结果如何,况且在东北的汉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山东后裔。
第一,在“九一八”和“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人在东北和山东地区都是事实存在了。在东北沦陷之前,旁边的朝鲜已经完犊子,而且是彻底王国了,关东军和日本侨民也早已路过朝鲜进入东北地区了,张老帅被炸死之前,已经和日本人周旋了很久;在山东,日本人在胶州湾的利益,曾经是“五四运动”直接的导火索。
第二,在成为“日占区”时,东北和山东都是地方军阀主政,中央政府控制力相对薄弱的地方。那时候的中国尚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很多军阀都在名义上追随国民政府,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关系很复杂,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信任。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说,他们当然希望有一个真正统一的局面,消除各自为政,削弱军阀的势力;而军阀也不想放弃自己的利益,想要拥有地盘。
有枪有军队就能划一片势力范围的年代,张家是东北王,而且被日本人炸死的老帅张作霖,当时在中国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将军,事实上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元首级的人物了;山东则是军阀韩复榘的地盘,韩复榘原本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全面侵华之前已经在山东做了很多年的省主席,政治、军事、财政、教育全部一把抓,在他主政山东期间,当然也有励精图治的部分。
第三,东北和山东都在战争开始之后不久很快沦陷了,而且其中都伴随着正规军“不抵抗”,正面作战很少的问题。奉军不抵抗的罪名,完全扣在蒋介石头上也不对,少帅同样有很大责任,在“九一八”事变时,都低估了关东军想要全面占领东北的决心。但是东北毕竟好几个省,地方那么大,所说的全面沦陷有点不严谨,至少黑龙江不是全境被占领。不过,能称得上是正规军作战的也只有黑龙江的马占山将军和谢珂组织的战斗了。
至于山东,蒋介石和韩复榘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了山东的局面。在“卢沟桥事变”之前,日军其实已经三面包围了北平,在滦东都有伪政权了,所以以很快的速度推到山东的家门口,韩复榘指挥部队从各地北上迎敌,也有打得很惨烈和英勇的时候,然而。。。蒋介石始终暗戳戳的不放弃消灭军阀势力,碰上其他的能把民族大义放在前面的也就忍辱负重了,偏偏韩是一个太守旧的人,总以为留着部队以后还能占着个地盘东山再起,一气之下一溜烟跑到河南去了。。。山东就有点像是被韩复榘拱手让给了日本人。除了周边,特别是鲁南和苏北交界的地方发生过大规模的正面作战,整个抗战时期,山东地区已经无力再组织正规军有效抵抗了。
第四,东北和山东都是民间抵抗组织和敌后游击队最活跃的地方。因为正规军的势力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是唯一的抵抗形势了。再加上国共两党的规律就是,只有在国民政府手插不到的地方,才有游击队发展壮大的空间。
第五,伪军,你懂的!这俩地方的伪军和“太平军”,也是抗战期间不可磨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啊,这背后的酸甜苦辣,讲得不好容易挑起民族矛盾,你懂就好了。
这么一对比,其实豪爽不豪爽有时候不那么重要,形势所迫而已。
====================
总得要讲讲自己家的故事,豪爽是一定的,但是没有那么义薄云天,也是形势所迫,并不想美化。总之说白了就是好勇斗狠。。。而且和“汉奸”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我家是老满族人,生活在满族最古老的发祥地之一吉林珲春,隶属于满族库尔喀部落。
那里有特别之处,就是那里除了满族人和汉族人,以及数量不少的朝鲜人,最重要的是,隔壁邻居除了早就已经完犊子的朝鲜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苏联。
早在918之前,日本人就路过朝鲜来了,当地早就有日本侨民了,并且其中一部分是朝鲜人,然而日本当时的目标是东三省,并不喜得惹火苏联,所以驻军总数一直没有很多,在那一整片地区,从始到终都在千人的规模左右。
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吉林的那一块是游击队和义勇军最活跃的地方,因为有发展的空间嘛。
不过,事情变坏肯定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九一八之后也并不是急转直下,而是慢慢累积起来的矛盾,所以和那些一开始就揭竿而起与日本人战斗的勇定情况肯定有差别。再说,老百姓嘛,重要的还是狗头缩紧活下去。毕竟当时的中国,其实民族主义并未普遍抬头,比起民族认同感,更像是文化认同感。
殖民教育是其中的一个矛盾,我爷爷上了近两年的日本学校,会说很多日常日语,然而,和汉族人已经共同生活好几百年了,早已经习惯和接受了汉文化,忽然之间不给学不给说了。。在学校和日本学生当然有差别,还要向着天皇的方向行礼。。。我爷爷出生的时候清朝都亡了十年了,硬生生杠进来的日本文化,他哪位啊?!
当然有一些有识之士勇敢的站出来做了一些什么,不过。。。
我爷爷的二伯父是一位性格很暴躁的男子,他有一天上街的时候,看到他一位好朋友的头被挂在城墙上。。。回家去一说,家里的老太太,我爷爷的奶奶就问:为啥要把他的头挂在那里?
这就是民族主义的起源了,对于我们满族人来说,你会挂我不会挂啊?他伯父就和一些朋友鼓捣鼓捣,后来就有了汉奸或者日本人的头被挂在路灯上,或者放在人行道上,再泼点水,东北的寒夜,第二天抠都抠不下来。
再后来就被人察觉了。我爷爷说当时的汉奸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得上好人,不过就是在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一方面是为了活命,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力维持一种平衡,经常帮着糊弄日本人;那还有一种就是真正大坏人了,本来就是不咋地的人,人人都看不起,日本人一来就巴巴的爬上去献丑,这种人得势了老百姓最惨了。
然后就有两个这种人跑到家里去要挟,虽然也没有什么证据,隐隐的发觉而已。到我们家去勒索钱财,否则就威胁要抓他们家人去给日本人修什么工事。
我爷爷的父亲哥几个把那俩人在院子里弄死了。。。大约是找个月黑风高又给扔到别的地方去了。之后风声越来越多了,我爷爷的奶奶就让他们几个兄弟,带着稍微大一点的男孩们跑路了,跑到周围山头的森林躲起来。
后来日本人把他们和游击队一起归类为土匪,要派伪军扫荡,他们就再跑更远一点,跑一跑就遇到真正的游击队,反正怎么跑也是遇到日本人,干脆参加游击队算了。
他们那批人,只要能够活过1938年2月的,基本都能活下来。我爷爷的大部分家人都是在那个时候没有的。他的二伯父一支的男人都是暴脾气,所以一个都没有活下来,后来把其他兄弟的孩子过继算是他的血脉。
一个好勇斗狠最后逼上梁山的故事。
一个只留下一位成年男人的东北家庭,非要往伟大方面说的话,总有很多地方是掉链子的。
为了活下去吧。
大概每一个时代都不缺完美的人,所以历史书不会写他们的故事,因为他们都不完美啊。
但是。
或许比起自古以来,东北更像是满族人带来的嫁妆,但我们同样无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