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错在不收钱!
稀缺消费品不用钱说话,用别的说话肯定越说越不投机。活动场所是福利,政府希望发放的福利效果最大化,但如何证明谁利用福利设施的“效用”最高呢?当然是用钱这个一般等价物来比较,否则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
你说福利已经发给民众了,还要再收费?可是这世界上常有自己买自己东西的事情啊。夫妻离婚,兄弟分家,如果有共同所有的不动产没法估价,最好的办法就是几个人竞拍,价高者得,然后按照预定的分配比例把价款再分下去。否则的话,房子没法拆开,法院怎么定价,总有人抱怨自己吃亏。你小区的停车位还公有呢,不也得收费才能产生秩序?
现在也是一样的问题,一块没法拆分的场地交给了社区,有人要打球,有人要跳舞,给谁都不能算公平,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竞价,收来的钱首先维护场地,剩下的分给社区全体居民,自然就没抱怨了。
这样说来,打篮球的人之所以觉得利益受到“侵犯”,原因就在于过去享用了太多的免费福利,而免费的东西天生没保障。如果供应过剩,免费就免费了,但只要稀缺,就该用钱说话。你说这样有利于富人,那你就应该预先通过税收和补贴来缓和问题,绝不能事到临头说咱们就不算账了。
当然,谁是社区居民,谁有资格参与竞价,谁有资格分利润,这需要严格的法律界定,也需要有一个非常负责的社区。如果进一步需要讲清楚,就要谈到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了,因为分权才有独立运营实体,选举自治才对社区居民有足够权威,这种细节做好,慢慢地现代社会规则就出来了,可能比单一制政府包办到底更有效率,少花钱多办事。
总之,花钱发福利不是个简单事,不是“嗟!来食”,就会获得支持率。政府一方面希望基层原子化,分散化,另一方面又不肯把行政力量戳到底,当然就是无政府主义秩序占主导地位了。无政府主义可不是和平秩序,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天生要打架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现实咯。
相关回答:
1
为什么中国总是花费巨资把基础设施修到贫困山区,而不是让村民从大山深处搬出来? - 知乎2
中国房价涨成这样,为何没有任何经济危机的征兆? - 知乎已故经济学家罗纳德 科斯曾经阐述过一条经济学定理:
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则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自发的谈判实现效率最优。
科斯认为,至于产权一开始归属谁并不重要,只要存在谈判机制,社会就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里的“产权”不仅限于通常意义上的物权,而且可以泛指各种权利。上学时教授举过的一个例子是:假设大学宿舍里有四个人,其中两人喜欢在宿舍里通宵打游戏,两人不喜欢听到别人打游戏。不论一开始有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十二点后打游戏,只要允许各方协商并为打游戏的权利买单,则最后总能达成各方都满意的结果。比如说,喜欢打游戏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打游戏的权利,而作为补偿,获得要求其他室友上课帮忙签到的权利;不喜欢打游戏的人可以选择忍受对方深夜开黑的语音,来获得相应的补偿,比如得到允许在宿舍里抽烟。
这类的“科斯谈判”在现实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一个例子就是碳排放权的交易:碳排放许可一开始分配给哪家企业,在理想条件下对经过协商和交易所达成的最终结果并没有影响 -- 只要各方可以广泛地开展低成本的谈判,并制定出可被严格执行的协议,那么对排放权的估值越高的企业会通过协议买到越多的排放权。
--
那么,类比到篮球场冲突事件,我们可否认为,篮球场一开始用于什么目的并不重要呢?
不是的 -- 因为这里有几点不能符合上述“科斯谈判”的前提:
首先,科斯谈判的实现,有一个前提条件 -- 产权必须明确。也就是说,各方只要达成了对产权的协议,那么就会始终严格受到协议约束,按照谈判的结果规范自己的行为。试想一下,在“室友打游戏”例子中,如果各方可以随时毁约,谈妥了各自的条件以后,第二天答应了不打游戏的人半夜照玩不误而不会收到丝毫的惩罚,这样的谈判结果就不可能维系。在篮球场事件中,广场舞者们的行为已经表明了一点:已经制定好的规则,对他们的行为没有丝毫的约束力。这样一来,再来讨论出让权利并获得补偿的机制,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谈判必须是可以广泛开展,并且是低成本的,甚至在最理想状态下,应当是可以无限次进行的。在篮球场事件中,打篮球一方为了参与协商付出了惊人的成本:被打一顿就不说了,还承受了广泛的舆论压力,肩负了很多额外的负担。要让一方冒着受皮肉之苦的风险去谈判,这怎么谈?
最后,题目中提到的新规定也暴露出一个能让科斯气得在地下打滚的问题:某些情况下,一方根本没有参与谈判的必要,只需要让一个万能的规则制定者介入其中,拉偏架,和稀泥,往往能获得比在谈判桌上更优厚的回报。
--
呜呼,以科斯谈判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终究行不通,
此谁之过也?
篮球场就是公共体育空地而已,不存在只能打篮球一说,使用人群有冲突,协商解决就好了。
在外国,篮球场踢足球很常见的事情。外国可以踢足球,中国当然可以广场舞
协商解决就好了
而不是胡搅蛮缠什么篮球场就是打篮球的。可以用来打篮球的一块公共体育空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