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刊文:为何看不上国内期刊(科技杂谈)?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光科研激励不认可的问题,国内期刊底子薄、水平低,态度还不积极。

比如我们投的一个国内主办SCI期刊,也满足科研激励。问题是15年10月投的,到现在已近2年时间,一审还没结果,之前几位reviewer一直没审,今年1月重新送,到现在仍然没消息。不知道editor在做什么,reviewer也是要催的啊?

我已经打算放弃这篇论文,且以后除特殊情况(邀稿、学生毕业应付等),不再投任何国内期刊。

同样是国人创办的nanoscale,名声就很好!所以期刊做不好,都是自己作的,靠人民日报没用的。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学家的发表论文是用来交流的,而不是为了引用的

连这个因果关系都没搞清楚,这不是瞎指挥吗?

一个科学家的论文,不一定引用高,但是发表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会让更多的人看到,然后彼此交流,提高。

比如顶级影响因子的期刊里,有新英格兰医学,柳叶刀这种顶级医学杂志,有Nature,Science这种顶级综合期刊,有能力不去发这种,难道去发个xxx大学通报?

要知道我大清的时候,国人就发nature了


清朝光绪年间(1881),中国人徐寿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

徐寿(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

晚清科技总设计-徐寿 || 发表第一篇《Nature》的中国人

————交流才是目的————

以人民日报举的例子来说

屠呦呦的青蒿素,这篇文章是1977年发表在了《科学通报》上,内容是这样子

然而在google 上,这篇文章引用呢?

9次,而且全是国内引用。

换句话,这篇文章根本没得到传播,不过是几个中国人在自娱自乐罢了。

而1985年,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布了青蒿素的综述研究,引用次数2219,这篇文章才是让青蒿素扩大到世界,传播的主要功臣。

其他两篇,分别是青蒿素抵抗疟原虫以及青蒿素在西柬埔寨的效果,引用次数都高达千次。

这要不是运气好,这个研究可能会被继续埋没,直到国际机构继续发掘这个研究。

大部分基础研究,哪有那么大的意义,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正是一个个小的成就堆成了大成就,如果这些小成就都发在了国内期刊上,那期待科技跳跃?做梦。

———1 vs 9,高达也不行———

一天叫嚣着让中国科技人员发中文杂志,那么,请问,你如何面对全世界主流科学成果全是欧美做出来的?

尽管中国当前中国科研取得了部分进步,比如nature index上,中国科学院可以笑傲江湖,遥遥领先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剩下的top9,全是外文啊。

(列强很强大啊)

有说英语的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牛津和剑桥;

有说德语的马普研究所和亥姆霍兹联合研究中心;

有说法语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

有说日语的东京大学;

你让一个pk9个?

而且其他人都在用英语,就你特殊?

———解决办法———

我觉得这样吧,咱也不瞎逼逼,想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请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办法有很多,比如

坚持用真理说服人

或者用钱砸死他们

这样,他们就可以热爱中文,发国内期刊了。


到时候就是这种情形了:

Jim:我终于拿到了平顶山煤矿学院的offer啦, 可惜是半奖

Tim:恭喜,我tm还在奋斗汉福考试呢,汉语真tm难


————解读错误?————

有人说人日批判的是国外期刊,国内期刊无论中文都可以。

你们确定认真看了人民日报的文章?

首先,认为“只有在国外知名SCI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才是高水平的成果”,说到底这其实是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还不够自信。
由于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导向存在一些偏颇,使得大家对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过度膜拜。
回到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当时《科学通报》并没有进入到SCI,

你们口中认可的cell research之类的,很不好意思,是sci收录的,就包括高福主管的科学通报,依然是英文版sci收录,中文版非sci收录(这可是他们自己介绍的时候提的)。

部分人口口声声解读人民日报,却不按照人民日报的文章来解读,旁征博引,就仿佛让我看到了大旗党们的做法。


然而,你们能不能读一读人民日报文章内容啊?

目前SCI收录的国内期刊大概是不到200份(2015年是173种)。不过这些是

国内期刊还是国际期刊?

现在人民日报采访提到的科学通报,分为国内和国际版两种,后者被SCI收录

人民日报是反SCI的。

还是这个?

(最初是中英文对照的,不过2014年彻底分开了。英文发表的叫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中文发表的叫中国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多了中国两个字哈哈哈)

科学网-《科学通报》中、英文版取消对照发表通知 - 科学出版社的博文


user avatar   4hyperi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何这么多答案在骂啊,我看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非常好!不过记者为什么不把文章发表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街道办事处的黑板报上?

好文章反正不怕埋没。记者的文章这么好,却还要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没发表在街道办事处的黑板报上。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与人民日报相比,国内大部分小报纸无论从质量方面还是影响力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由于目前国内记者工作的评价体系导向存在一些偏颇,使得大家对人民日报过度膜拜。但无论哪种原因,背后隐藏的一个重要病灶还是我们的记者同志缺乏社会文化自信。

认为“只有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才是高水平的文章”,说到底这其实是记者同志对自己的文章还不够自信。

还有就是,认为“国内小报纸就是不行,就是办不好,也肯定发表不了引领社会的热点文章”,这是记者同志对我们街道办事处的黑板报不够有信心。

事实上,无论从历史上还是当前看,国内还是有不少高质量的大字报和好的办报经验。

我们的记者同志没必要妄自菲薄,反而更应该坚定信心去支持国内黑板报的发展,让更多优秀文章优先在我们的小报纸上发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黑板报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我们掌握国际文化创新的话语权。

当然,国内小报纸也得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加快推动现有记者评价体制的改革。

【以其文之道,还其文之身】【完】

==========

这就像在高考制度下,去指责学生为什么不给自己减负做素质教育一样。或者去对高考状元说,“如果你自身水平过硬,去三本学校也能走向人生巅峰啊,为什么一定要去清北?去清北是你对自身的素质缺乏自信!”这有道理吗?

等哪天博士毕业的标准不再是发表了几篇国际期刊论文,评职称的标准也不再是发表了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这时最高兴的应该是科研人员吧。既然现在的评价标准仍然是按影响因子,那就老老实实想办法提高国内期刊的影响力啊,但别给科研人员一口“缺乏自信”的锅。

中科院高能所的Chinese Physics C (CPC),2014年的影响因子还只有1.3,最近三年的影响因子狂飙而上,今年达到了5.084,甚至超过了欧美的粒子物理权威期刊PRD和PLB。CPC的影响因子能上去,主要是因为争取到了独家发布粒子物理学圣经PDG的机会。同时,近几年CPC还邀请国外科学家加入编委会,寻找高水平的审稿人,对投稿文章严格要求,吸引高品质的论文。本领域的国内期刊有影响力,科研人员比谁都高兴。

人们支持改革现在的科研评价体制,不必盲目追求SCI收录,也希望国内期刊的影响力能提上去。采取政策和方法提高国内刊物的影响力,我举双手赞成,但把国内期刊影响力不行说成“无论哪种原因,背后隐藏的一个重要病灶还是我们的科研人员缺乏科技文化自信”,这个说法让人莫名其妙。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屠呦呦发内刊举例子?她评上院士了吗?用诺奖证明“真正好的科研成果,是不会被轻易埋没的”,被谁?这里好像漏字了。


user avatar   Fischer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民日报等一干喉舌,天天呼吁科技人员多发国内期刊、不要盲目追捧国外期刊,夜呼吁到明,明呼吁到夜,还能呼吁死SCI期刊和一干院士、杰青、优青?

科技部听谁的意见?最主要是听那群院士的。SCI期刊的关系网和为刷SCI论文建立的科研体系,是谁的最大基本盘?现在的院士(军工领域除外),除掉年龄非常老的那些,现在正在成为院士主要构成人群的那一批(也就是少壮派),大多数是从杰青、优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升级来的,大多数具有海外经历、海外科研资源和海外关系网。例如,认识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投PNAS都能走直通车,普通科技人员只能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大佬们的主要技能树就是为高质量SCI论文打造的,比普通科技人员在SCI评价体系中的竞争能力强太多了。这些人才是SCI论文领域最大的吃肉者,普通科技人员只不过跟在后面喝点汤而已。对着院士杰青优青长江百人天天呼吁“要把论文发在国内期刊上”,可是人家并不会听你的。就像温总理前些年天天呼吁房地产商降房价,说“房地产商都流着道德的血液”,可房地产商理睬了吗?这难道不是与虎谋皮吗。

没有外来作用力,利益集团不会自己把利益吐出来。

但是,让科技人员把文章发在国内期刊上,其实很简单,一纸《管理办法》的红头文件,几个原来就存在的行政机构,加一个纪委,足以。那就是:把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纳入外事和对外科技合作范畴,参照因公出国程序实行审批管理

在我发明的新管理办法下,科技人员要想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需要先后经历如下九九八十一道关卡:

首先,要提前一年报发表计划。你下一年度打算发几篇文章,发在什么刊物上?报少了,多出的文章不批准发表。报多了,任务完不成要受罚。在这关,很多科技人员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许多文章不得不转投国内期刊。

然后,要该期刊的主编给你写一封邀请函:亲爱的某某某,我们诚挚邀请您于20XX年X月在敝刊的第X期发表题为《########》的论文。你说你没那么大面子让主编给你发邀请函?你说你不一定能按时于20XX年X月第X期发表?那你可以不投国外期刊啊。到了这一步,过半科技人员会知难而退。

接着,做国外期刊发表论文公示。公示内容包括:

1. 你打算发表的论文的标题

2. 工作的意义

3. 发表论文的目的,对国际和国内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打算发表在哪国的哪个期刊的第几期(对,计划做的就是这么详细,就是到时候发表的期数错了,也要追究违反计划的责任,酌情扣绩效。就是这么任性,毕竟是你自己选择要发在国外期刊)

5. 为什么现有国内期刊满足不了你这篇文章的发表

6. 为什么你选择的这个国外期刊适合发表这个论文

7. 附件:你论文的草稿全文或者至少主要数据。走到这一步,大部分科技人员就已经打退堂鼓了,研究内容都被公示了还做个P啊。大量文章不得不投国内期刊。

公示通过后,接下来是论文作者的政审和论文内容的审查。论文作者名单里上查三代下查三代,政治上可不可靠?有没有发表过反动言论?有没有受过刑事处罚?作者能不能保证在国外期刊上发文章时不写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文章内容是否含有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例如,福建某大学某校长近年发了篇Nature子刊,研究结果中出现了“台湾的米曲霉和日本的米曲霉亲缘关系更近,跟大陆的更远”这样一种十分不正确的观点。这一定是世界错了。两岸的米曲霉血浓于水,台湾的米曲霉整体上是拥护统一的,只有一小撮米曲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这种草稿就绝不可能通过政审。

审查通过后,要填写《境外论文发表工作日程表》。详细到你论文打算什么时候提交?什么时候审稿意见返回?什么时候大修回?什么时候二审?什么时候小修回?什么时候接收?什么时候排版?具体到日期。

下一步,要填写《境外论文发表任务申报表》,由单位一把手签字盖章同意你发表。如果有版面费,还要填写《境外论文发表预算审批表》,由单位财务审核,盖财务章,单位一把手再审核,再盖单位公章。

最后,要把所有这些材料交给单位外事合作部门审批,再上报到省外事部分审批。一定要做到外行审查内行。各种微小的理由导致审批不通过,你就改投国内期刊吧。终于审批通过了,折腾完皮都掉了一层。

当然,外事合作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编制和待遇可以适当增加,以便应付越来越繁重的审查任务。

如果你肯把这套吐血的流程走下来,说明你真的对发表在国外期刊上有刚需,是真爱,那就让你发表了。否则,连因公出国的麻烦程度都不愿意付,说明你不是真的需要发表在国外期刊。这样,即使国内期刊质量没有任何提高,即使考核标准没变(仍然重SCI),但是因为极大地提高了投国外期刊的门槛,所以仍会有绝大部分文章不得不转向国内期刊。SCI成了少数有关系有资源有精力的大牛的专属。这种自我审查也将改变大量中国论文冲击世界期刊的现状,外国人全都翘起大拇指说"good!"

这套制度设计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推行,将改革进行到底。我觉得苟局长是个不错的人选,建议调科技部。

这样,既没有粗暴野蛮地硬性规定不准你发表在国外SCI期刊,又用足够恶心的流程把绝大多数人挡在外,“诱导”大家不得不投国内期刊。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望这是用产业政策的方式在科研上的一次尝试,而非只是打打雷吧。

产业政策是国家有目的性的去投入、去引导某项产业发展和成长的手段,可以引导军工、可以引导石油,现在开始用来引导科研了。

我们都知道杂志本身是有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的,每个科研圈都有自己的好杂志、一般杂志和坏杂志,这个列表往往是非常稳定的,经常数年、数十年都没有多少变化,中国的情况也都了解,没有在杂志这方面占据先机,以至于现在好的杂志绝大多数都是国外办的,这个是客观事实,我想没有谁会不承认这一点。


但是这个客观事实并不是就一定不能改变,因为正常来说,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应该和该国掌握的顶级杂志数目成正比,就像顶级大学的教授往往会做顶级期刊的编辑一样。中国去年的专利申请数目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也不低,但是有多少顶级杂志掌握在中国国内大学和机构手里?这就是所谓名与实爽,权力和实力不对称,这样的均衡是不稳定的。语言不是问题,国内也可以办并且现在就有一些英文杂志,问题是编辑权和主办权,这个蛋糕现在中国做的多,分的少了。


中国自己要办一些顶级杂志这个事情,按现在发展的趋势来说,是迟早的。如果是十年前做这个事,可能国内的科研水平还跟不上,撑不起来顶级杂志的架子。但是现在阻力就小多了。现在国家牵头造势来做,我看还是现在科研人员很大的机遇。


当下,用来激励科研人员的工具——比如升迁、比如基金申请都是要靠发表,而有效的发表大多是外国杂志。如果国家用支持产业的方式去引导国内的杂志编辑,大量的给国内的杂志社和相关高校学报以资源,然后从高校职位升迁、基金申请等方面的杂志列表中“强行”加入国内的一些杂志,会出现什么情况?


开始的短暂时期,发表可能有一些质量问题,仍然会有一些比较水的,但是用不了几年之后,杂志的水平就会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到近似国外同级杂志的水平!因为现在国内的科研水平上去了,很多好文章只是因为评职称、申请经费等关系给投到国外杂志上去了,现在指挥棒转过来了,这些好文章就会有很多投到国内的杂志上,来获取先入者的红利——比如在国外只能投B类期刊的,就可以冲刺一下国内的A类期刊。但是这个红利期不会很长,因为当很多人回过神来之后,也会趋之若鹜,到后来就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把水平推上国际水平了。


西方国家虽然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投入很舍得,但是对科研杂志有意识的投入和扶持不算多么系统,如果中国用排山倒海之力,像支持军工、高铁等产业一样去推动中国科技杂志业的发展,用资源砸出品牌来也就是几年的事情。所谓“豪门是需要底蕴的”、“好杂志是需要时间沉淀的”,那是当大家都没有资源优势,需要一点点的惨淡经营时候说的话。


当年阿布拉莫维奇入主切尔西的时候,很多人也重复着上面的言语,等着看切尔西的笑话,现在呢?



user avatar   fung-st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起国内期刊,目前国内生物影响因子最高的Cell Research,中科院生化所的杂志,影响因子15以上,超过了Nature Communication。


CR的影响因子怎么抬起来的?

1. 编辑懂得管理,杂志依托在Nature出版商旗下,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开始请国外大牛写了很多综述,提高杂志引用率。

2. 当影响因子到了8分以上后,稿源越来越好,很多华裔大牛也注意到CR,支持本土杂志,喜欢投CR,自然进入良性循环了。

同等影响力的情况下,大家本来就非常支持国内杂志,但一切的前提是:本身影响力不要太低。


期刊不是靠大家救济救出来的。

要靠大家救济,才能提高影响力,不是我们对本土期刊没自信,是本土期刊对自己没自信。都去要饭了,还有什么自信?

有本事,就找好的出版社运作,找好的编辑约稿,一点一点自力更生把影响力抬起来。


说真的,要不是人民日报由国家运作起来,鬼知道这是什么八线日报。

现在连一个期刊怎么运作都搞不清楚了,没影响力怪本土科学家不支持,真是忘本忘得可以。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期刊这种印刷术时代的玩意,在互联网时代早就应该被淘汰了,所谓学术期刊,更是在任何意义下都没必要存在,

现在的学术期刊有以下功能:1.学术交流,2.同行评审,3.成果评价和奖励,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功能里哪一个需要“期刊”这种形式才能实现呢?答案是没有,一个类似于github的网站就可以实现全部这些功能,甚至比这些更多的功能。所以事情很无聊,既得利益群体拒绝变革,如此而已……


user avatar   andrews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用一下德国的观点,我觉得非常合理。

我记得一个德国UP主关于纳粹暴行的言论,让我觉得德国部分民众是对历史有敬畏之心的。

1.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应当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罪责,因为他们不支持纳粹。如果将来纳粹复辟,他们也拒绝成为纳粹的帮凶,他们出生在战后也没有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那么谁来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的罪责呢?新纳粹应该承受,那些叫嚣这纳粹无罪的人应该承受,那些试图将法西斯在德国复辟的人应该承受,他们是纳粹的后继者。

二战的德国民众有罪责么,有的,他们有的真心诚意帮助纳粹,有的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2.德国人民即使不支持纳粹,也应当承担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

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会去给也不需要给奥斯维辛,屠杀等行径洗地或者否认,因为他们本身不是罪人,但是他们理应告诉后代,在1939-1945年发生了什么,德国做了什么,万恶的法西斯分子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龌龊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德国人才有如此资格挺起腰来对历史的受害者正视,我不支持纳粹,我也没支持过纳粹,纳粹干的坏事赖不到我头上,但是我仍然告诉你们当年纳粹丧尽天良的事。

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肩负历史,这是德国人的优良品质。


回到日本法西斯这边。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小约翰可汗最新一期的日本变态“鸟”,其实这就是日本战后的写照。

战犯一个劲地说不是我,我没有,文化差异,试图逃避自己的罪行,似乎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还在满脸狰狞的虐待战俘营里的战俘。

民众们有的不能接受自杀殉道,有的遮遮掩掩地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与我无关。

是的,这群人要么畏畏缩缩地求原谅,要么装的楚楚可怜,要么假惺惺的说自己是被上级逼迫的。

施加暴行的时候笑得比谁的猖狂,接受惩罚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可怜。

在197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似乎那个战败国日本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开始让军国主义和右翼抬头,因为自己是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己有权说不。

那些躲起来的军国主义者们又威风地穿着军服走上了街头,带着军刀的老不死们走过街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忘了十几年前自己如何装成一个可怜的良民丑态。

他们堂而皇之的把战犯放在神社里面供奉。他们小人得志地嘲笑那些被侵略的国家。

他们求饶只是因为弱小。

他们凌虐只是因为强大。

他们支持右翼,却说自己并无罪责。

他们声称自己并无罪责,却不敢承认犯下的战争暴行。

相比之下我甚至还觉得德国的新纳粹也算好东西,至少他们从不遮掩,他们极端排外,他们也不洗地,直接说杀的好。

坏,坏到了极致也至少敢作敢当。

而某些民族,明明是自己犯下了战争暴行,明明是自己侵略其他国家,却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却明里暗里洗地,却一个劲的支持右翼,还对中国的dislike率直飙90%以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日本被中国侵略了。

也不是说这是劣根性,人民从来没有什么劣根性支撑,只是麦跑跑当初的清算似乎并不彻底,让大正时期的龌龊国风传递到了现在还能生根发芽。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是问我神舟坑毕业生的行径对不对,那肯定是不对。但你要问我为什么这种公司还能活下来,不涉及道德评判的说,就pc这种夕阳产业,越是黑心,越是不把员工当人的公司,才越有可能活下来不是吗。现在战神系列算是站稳了脚跟,神舟也算是个1.5线游戏本厂商了,再顺带压榨员工开源节流,有什么理由活不下去?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女记者不幸车祸身亡,生前揭露新冠病毒美国造? 
  为什么觉得QQ里的新闻写的很低质量? 
  如何看待搜狐调查稿《寻找尸体的人》一文被迫删除,第二作者(实习学生)被汕尾当地公安要挟返乡接受调查? 
  牛奶价格下跌时,为什么倒掉都不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呢? 
  正在读数学 Ph.D. 的你对想读数学 Ph.D. 的本科生有什么建议吗? 
  深度学习方面的科研工作中的实验代码有什么规范和写作技巧?如何妥善管理实验数据? 
  如何评价 2021 年腾讯科学 WE 大会嘉宾阵容?他们有什么成就? 
  科研工作者工作时都在想什么? 
  科研上最忌讳的事情有哪些? 
  如何克服不想写论文的情绪?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看似是谣言实则确有其事的例子?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山东一产妇坐月子时被要求盖被不开空调中暑身亡」?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