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上海被称为「魔都」? 第1页

  

user avatar   tang-hong-hai-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回答的时候没多想,也就这么写了。然后看到200+回复,感觉楼已经歪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对拆迁抱有如此大的感觉,但答主要说一下,回答里有拆白党和拆迁两个词,但答主没有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啊!

拆迁不过是近些年上海的一个例子,相信在全国环境之下,拆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说实话,不在这个话题之内。答主提到拆迁,不过是近几年上海无所事事的人群,和拆迁往往会有密切的关系。

实际上答主想说的,上海的腐烂,就在这些无所事事的人!人!

所谓拆白党,所谓白相人,所谓二流子,都是这些人被别人赋予的各种称呼罢了。但这种人在上海,会和其它地方的无所事事的人有相当的区别。

这些人在北京可能被称之为顽主,在成都可能被称为而耍哥,在武汉可能被称之为打牛的,按标准普通话,可以称之为混混、流氓之类。但我要说的是,上海的这些拆白党、白相人、二流子等等,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京城的顽主,以字面意义来说,并不完全是个贬义词,诚然其有完全不同与普通人的道德、文化观念,但以顽主本身而言,如果其有产,他们也会相对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财产,并不会完全大手大脚,可能他们会一掷千金去购买一些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物件,但那是他们的喜好;可能会在朋友聚会时豪爽地买单,甚至于谁跟他抢就跟谁急,但那是他们的性格;可能他们会为了朋友倾家荡产,但那是他们的义气。从他们对待自己的生活而言,他们可能甚至都是抠门的。而且,当他们意识到没钱了,真正需要挣钱了(不包括把家里的东西拿出去当了。。。既然是家里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当了就当了,还不能算没钱的时候)。他们甚至真正会去做些苦力活,别的不说,满清当年黄褂子子弟去拉洋车的就是一个例子。

成都的耍哥,武汉的打牛的,甚至满中国的混混;基本上也都是这个路数,他们可能会在路上讹个陌生人,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与一个眼神就与人纠纷。他们可能偷,可能抢,可能偶尔骗一骗,可能偶尔去占个便宜,但他们不以此为业,他们或多或少,还有份职业,可能不去干,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那份职业,仍然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上海呢?上海这些无所事事的人呢?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骗,就是占便宜!大骗他们愿意干(当然了,真正的巨骗,那种如同传销的,他们也干不了!),小骗也干,那怕占点小便宜,也要干。

打个比方:谁家要买房子了,只要给他们听见了,就出现了,千方百计要搭上话,上家瞒一点,下家蒙一点,中间赚一些。。。可能你要说房产经济不都是这样的?可问题在于,在他们听说这件事儿之前,他们可能都没有买卖过任何一套房子,甚至他们的说辞中所谓的有人卖房,都不见得是真的。

问题他们还真心不见得是骗子,至少不够职业。真正的职业骗子,也知道要预先投资一点儿的,也知道要放长线钓大鱼的。而他们,在参与一件事之前,甚至可能还不知道如何取利,只是凭着本能,这边瞒一点,那边抠一点。。。

有些人说这是资本所导致的。也对,也不对。确实是资本在上海这个地方,导致了曾经中国农村的混混,发展成了今天的拆白党(主要针对女性,以感情作骗)、白相人(主要以掮客t身份出现)、二流子(什么都混不下去了的那种)。。。但是,现在中国各大城市也发展起来了,为毛没有这种人?

首先,必须承认,混混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产物,当有产农民失地之后,变成雇农,变成纯粹 的被剥削阶段,他们当中的老实人,只能老老实实地被剥削,而问题是不老实的,没地种或有一点点地也不想种,长工也不愿干,只想东边摸两个,西边掏两个,短工可以打一打(快饿死的时候),就成了农村名义上的混混。

有些人被黑势力吸收了,成了狗腿子,成了打手,成了恶棍;但不得不说,还有些就是没人要的呢?

当这些混混混到城市里,如果是小城市,一般当地会有相当的当地势力,混混是不能作恶的太过的,骗人也得看人的,骗了有背景的,说被砍也就被砍了;如果是大城市,城市也有治安的,如果治安不好,也有黑社会的。。。

只有上海,只有上海开埠以后将近一百年的上海,给了混混们机会。因为在那个时代的上海,有治法,但治法过多,各租界有各租界的治安,华界也没有全面的治法,黑社会有,但黑社会也有各种顾忌;更麻烦的是租界这玩意儿,英租界惹了麻烦,往法租界一跑,人都不见得找得到,各种混混总算是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而且混混们逐渐也有了文化,开拓了眼界,知道去搞什么样的人最安全(女人,最好是寡妇或失婚妇女,或者小门小户),知道搞什么事最安全(谈感情骗钱,真正戳穿了顶多一句投资失败;作掮客欺上瞒下,说穿了,生意儿那么大,我在其中捞两个,也没法判);至于什么交际花、姨太太,不过是养活这种人的一种土壤罢了。

这事儿在香港是吃不开的,香港明面上有英国人管,私下里有各大探长和各大帮会管,还是那句话,在香港骗可以,但骗不长,两三年就得跑路;要想靠骗活过十几年,不可能,早就被人斩手指了。

所以对付这种人最强的方法就是严峻法制,严格户口管理,减少资产流动,所以在解放后到文革结束之间,这种人不能说完全销声匿迹,但也不得不收敛。(话又说回来了,文革时期上海人其实发迹的也不少,令子结得极好,君不见四人帮里有三个上海出身的?)

但开放以后,又逐渐多了起来。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言,以杨浦、闸北为多,为毛,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人穷了各种各样坏心思就慢慢来了。。。我们小时候,杨浦闸北向来被认为是下只角,徐汇静安黄浦都是上只角,上只角家里一般不大愿意去下只角,也不愿意家里孩子和下只角的孩子玩。。。一方面有所谓上只角的骄傲,一方面也是怕孩子遇到下只角的白相人,被诱着轧坏道。。。

以近些年情况而言,原来城区人群生活逐渐改善,法制也渐渐严密,虽然外来人口增多,但在邻里关系逐渐淡漠的今天,白相人反而是少了。从这一点说,上海的“魔都”色彩,也在逐渐变淡。



上海其实是一个非常腐烂的城市。

亦舒曾经感慨过,香港永远不可能成为上海,上海有拆白党,白相人,姨太太,交济花,二流子。。。而香港,哪怕在最鼎盛的时候,香港老板的小老婆(传说中的二奶)也得到深圳去开家公司去,黑社会老大的女人也得开家发廊,哪怕这家公司根本不赚钱,哪怕黑老大的女人不过是整天在发廊里搓麻将。。。

这大概是上海被黑得最惨的一次,虽然倪女士是以赞赏的口吻评价上海的!

这说明么?上海总是会滋生出那种完全不事生产,可能背了一屁股债,明天就要被人砍死,但今天晚上依然要发型油亮去蹦擦擦的人。

别以为这种人只会在租界时期、孤岛时期、金圆券时期的上海出现,建国以后,尤其是文革时代这些人收敛了一些(话说,这种人是最“接令子”“苗头轧得最清”的人,社会风气什么的,这种人最能够快速领悟!)。但80年代以后,又逐渐多了起来。

上海有女孩子的家庭,自小教育小姑娘防范得最厉害的一件事,就是防自家小姑娘碰上拆白党,不是仅仅防着小姑娘不小心迷上了拆白党,而是一点机会都不能给他。因为说实话,拆白党不见得能多有魅力,但是被拆白党缠上了就很难甩开。给你家里造谣,给你家人单位打电话抹黑等等,拆白党几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而且这种人今天有钱今天潇洒,千万不能破财消灾,否则肯定是肉包子打狗。。。以前甚至出现过拆白党偷了人家房本,冒充签名把人家房子卖了的事。

记得十几年前看到一个新闻:某46岁男子,有个23岁女朋友,23岁女朋友居然被花得到夜总会当小姐养活男友,甚至到了电视台采访此女时,此女还信(hu)誓(li)旦(hu)旦(tu)地说: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感动他。。。此男可唯达到拆白党的至高境界(当然,相信他也没这种能力,只不过欧皇到了一定程度,能碰上这种猪对手)!

所以经常会让外地人感觉上海女孩子不好交朋友,不是良配的错觉!实际上家教让她们碰上谁都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至于那种四五十岁的失婚妇女被骗的桥段,上海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以近些年来说,崇明等周边区(以前都是县)拆迁,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突然暴富。按常规来说,这些人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很正常的,但在上海,故事往往有了不同的发展。

他们不会马上就散尽,不会象许多人想的那样,富了以后就疯狂消费,购买豪车豪宅,去澳门赌尽家财。。。

他们也不会陷入投机风潮,然后被资本这头怪兽吃干抹净。。。

他们就是不上班了,整天下下小馆子,真心是小馆子,店里10人桌不会超过10张的那种。搓搓小麻将,可能会投资一些股票,债券,期货,但他们根本没心意研究市场,亏也亏不大。

但是人也就废了,因为完全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他们拆迁拿的大多数是房子,依靠这些房租过日子,基本上房租收入有多少,他们就会花多少。然后,如果不小心哪天麻将搓的有点大,不小心股票/债券/期货亏得有点多,怎么办?房子反正还有,卖一套就都搞掂了!

真的搞掂了吗?房子少了一套,房租收入就会少一部分,但开销已经习惯了,暂时手里紧怎么办?借呗!然后过了一两年,发现债好多,再卖一套房子吧!

基本上五到八年,打回原形!但人生五到八年不工作,还能工作吗?不能说每个人都不能回去工作,但能找到的工作,和以前曾经做过的,心里期望的,会有很大的差别。而那些回不去的人,就会慢慢腐烂,腐烂到真正拆白党,二流子,白相人。。。

上海就是这么一个容易滋生腐烂的城市,洁身自好的有很多,占大多数,但是。。。苹果上只要有一个烂点就算是烂苹果了啊!

同时,所谓上海的魅力,往往也和这种腐烂分不开关系。必竟,腐烂本身就是一种造就魅力的方法。许多的美酒和美食,不都是腐出来的吗?至于现在经济中占相当份额的美男经济,也是要靠腐女的认同才能实现的!

所以,能够提供这样的腐烂文化土壤的上海,又怎么不让人感慨其为:魔都!


user avatar   xing-qiu-yan-jiu-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预警!65张图~)

1924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根据在上海租界内外的见闻,出版见闻录《魔都》,这也是“魔都”一词首次在历史中出现。

然而近一个世纪过去 ,每当人们提到上海,提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却仍然找不到其他任何语言,能够比“魔都”更加入木三分。

上海就是“魔都”,“魔都”就是上海,

这在今日几乎毋庸置疑。

可是,为什么“魔都”如此贴切?

上海的“魔性”又在哪里?

人们的答案却千差万别。

以至于整个城市的形象,

似乎也极其复杂而混沌。

是的,就是混沌

这种令人难以捉摸的

迷离矛盾瞬息万变

造就了上海最独特的城市美学


01 迷幻之城

上海,坐落于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上,是镇守长江的最后一把锁钥。

这里依江座海,苏州河和黄浦江一横一纵穿城而过,注入浩浩荡荡的长江,流向广阔无垠的东海。加之每年夏季来自南方的湿润季风,造就了水汽丰沛的气候环境。

这里平均海拔仅有4米,最高点也不过百米,地势可谓坦荡如砥。但即便如此,由于常有云雾雨雪交相掩映,整座城市也显得模糊而迷离,令人难以轻易看清它的全貌。

春冬的夜晚,地表和海面温度降低,充沛的水汽不断凝结成雾,并在地表附近徘徊氤氲,直到黎明来临。

若遇气流的水平运动,雾气又如行云流水、长久不散,似乎分隔着天上和人间。

到了夏季,冷暖气流在这里对峙拉锯,城市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烟雨蒙蒙可达月余。

而随着北方的寒潮来袭,一场暴雪正蓄势待发,其降雪强度之猛烈,将超越众多北方城市。

另一方面,汽车数量迅猛增长,各色工业崛地而起,工程建造如火如荼,大量微小颗粒物纷纷进入空气。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中,一片混浊且不易消散,如同浓雾迷城,成为“霾”

云、雾、雨、雪、霾,如同这座城市的面纱,催生了一个朦胧迷幻的世界。只有影影绰绰的高楼大厦,若隐若现的行人车流,让人得以窥见城市的一支半节。

即便是云开雾散、晴空万里,整座城市在眼前一览无余,但其面貌却愈发捉摸不定。深刻的矛盾、激烈的冲突在这里集中上演,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混沌空间。


02 混沌空间

上海地名的出现,可以追溯至750余年前的南宋时代。

但上海传奇的诞生,却仅仅经历了170余年的岁月。

170多年前,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国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口岸被迫开放通商。而外接东海、内连长江的上海则以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青睐。

随后,英、美、法三国相继在此划定势力范围设立“租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租界外的世界混乱动荡,但租界内却依然繁花似锦。

跑马场的马照跑,百乐门的舞照跳,内外两个迥异的时空,在同一座城市里撕扯交错。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矛盾与冲突就融合在这座城市中,

成为它最为鲜明的特质。


① 中还是西?

租界的诞生是耻辱的,但却点燃了现代化的火种。

中国第一盏电灯,第一条自来水管道,众多最先进的西方科技。纷纷出现于此

风格多样的西式建筑拔地而起,其中尤以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最为声名大噪

1500多米长的滨江地带上,20余栋西式建筑依次排布。保险、银行、商行、饭店、政府公署、俱乐部一应俱全,“十里洋场”盛况空前。

即便100多年过去,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这里依然闪烁着一个时代的光辉。

与外滩相连的,还有一条鼎鼎有名的“大马路”,即南京路。

作为上海开埠后的第一条商业街,众多国内外资本、商品纷纷入驻,一时间万商云集、寸土寸金。

虽然带着西式基因出生,但将南京路推向鼎盛的却还是一批中国人。

时值1936年,经过整整7年的修建,南京路上第四家百货大楼,大新百货终于落成。至此,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在这条5.5千米长的街道上悉数问世,它们的创始人是四名乘着时代浪潮而来的广东人。但他们也许并没有预料到,这条街道、这座城在为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将彻底改变中国的商业文化。

而在南京路的另一头,则是一座上海最古老的佛寺,静安寺。这里飞檐斗拱、殿阁错落,一座7层的方形宝塔格外庄严肃穆。它安静地伫立于此,见证着800多年的暮鼓晨钟。

一头是古老的静安寺,一头是灯火辉煌的外滩。

充满传奇色彩的南京路,同时连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此外,还有近600年历史的城隍庙。

历经440余年风雨的豫园。

在距离外滩不到1千米的范围内,中西文化间的碰撞和交织便已上演。


② 新还是旧?

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计划启动,一个新上海开始高速崛起,这座城市的命运也将被彻底改写。

数年后,在原本一片滩涂的浦东,一座高约468米的庞然大物赫然耸立 ,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第三高塔,人们称之为“东方明珠”。

随后的近20年间,高420.5米的上海金茂大厦,

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以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

一众摩天大楼相继问世,在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呼中,不断刷新着城市天际线的边界。

此外,时尚前卫的理念,

别具一格的造型,纷纷在这座城市中上演。

刺穿黑夜的灯光宛如时代的锋芒,玻璃幕墙反射出光怪陆离的镜像,似乎一切都是“新”的。

不,并非一切都是新的。

在重重高楼的缝隙间,依然挤满了旧日的生活和记忆。

19世纪40至50年代,源源不断的逃难者涌入上海。为了容纳足够多的人口,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民居在上海城内遍地开花。黑漆厚木的门扇、砖石雕刻的门框是它最为显著的特征,因此得名“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排列整齐紧密,楼宇间留有幽深的巷道,人们亦称之为“弄堂”。

和那些新式建筑不同,形形色色的人们杂居于此,生活方式可谓五花八门,空间利用也显得杂乱无章。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价值取向都在这里杂糅、混合,在今天依然是这座城市鲜明的符号。

2007年6月,中心城区的144条道路街巷被定为城市风貌保护道路,其中64条将永不进行拓宽。这就意味着,道路沿线的老建筑不会再因城市的发展而面临消失,老上海的传统古朴,新上海的时尚前卫,将长期共存在这座城市中。


③ 快还是慢?

放眼全国,上海无疑是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几乎所有现代交通方式。公交、出租、地铁、飞机、火车、轮渡,以及中国首条磁悬浮。

城市高架层层交叠,

大桥隧道跨江越河,

415个地铁站,连接起超过700千米的地铁系统,运营里程雄踞世界首位。

每天,超过1000万人次涌入上海地铁,接近整个城市常住人口的一半。一趟趟繁忙的地铁,几乎和柴米油盐一样,成了城市人的生活日常。

极为便捷的交通网络,支撑着城市高速运转,却依然无法破解早晚高峰的魔咒。根据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在早高峰期间,上海以34.74千米/小时的平均车速,成功跻身全国城市拥堵排名前10强。

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中,坐满了在这里奋斗的人们。人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成为这所大都会的一员,并且和这座城市一样,时刻保持着高速运转。

对效率的追求,催生了格外发达的便利店网络,几乎出门即有、随处可见。平均每3278人,就拥有一家连锁便利店,而这个数字在北京则为9620人。

但有趣的是,高速运转的上海,以5567家咖啡店领跑全国,约为北京的1.5倍、广州的2倍。

上海人热衷咖啡文化,即便在三年困难时期也同样如此。人们在咖啡店里闲坐、聊天,为这座行色匆匆的城市,增添了些许别样的生活情调

一个多面共存的世界,或许可以用任意一面描述它,却永远无法完整地概括它。

而这些混杂交织的矛盾和冲突,却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城市中,成就了惊人的魔都传奇。


03 浪奔浪流

今天的上海,以超过3万亿元的GDP,领跑全国所有城市。

明亮的霓虹灯和橱窗,竭力地引诱着路人的目光。迷醉其中的人们,纷纷不由自主倾囊消费,这便是商业世界的魔力。

2016年,上海新建购物中心的面积体量超越广州和深圳的总和,居于全国城市首位。

截至2018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万亿元,平均每秒超过4万元,这也是上海连续第二年超越北京,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消费天堂。

金融市场的交易额一分钟便高达31亿元人民币,商品、资本和财富统统变成一连串跳动的数字,随着黄浦江奔腾向前的浪潮,在这座大都会中滚动、翻炒。

然而,上海的奇迹并非一日而就。自开埠以来的170余年,它数次伫立于时代的风口,随时准备着连接世界,随时准备着改变和革新。

浦东开发后,在众多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外国银行、跨国集团、中外合资企业纷纷在这里落脚。1992年后,上海的经济增速迅速赶超南方诸省,一江之隔的陆家嘴和外滩,如同两个隔江相望的黄金时代。

1992-1995年间,商业大楼建设如日中天,甚至超过了香港40年来所建造写字楼的数量总和。

到了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高歌猛进,上市公司数量迅速赶超深圳,交易量也超越了香港。

今天,上海站、上海西站、上海南站、虹桥站如同一个个放射中心,从上海辐射全国各地。

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一西一东坐镇上海门户。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上海港,拥有国际航线80余条,来自200多个国家、地区的商品从这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而众多的“中国制造”也从这里前往遍布全球的500多个港口。

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加上现代化的运输条件,让上海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连接全球的枢纽,成为形形色色的世界文化融入中国的窗口。

这里曾最早接受东八区标准时间,与世界接轨。

全市一年开设的国际展览项目可达300个之多,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展览走入人们的生活。

F1方程式赛车,

世界博览会等。

国际盛会遍地开花

新的生活方式,也迅速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便是今日之上海。

而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已超过全市贸易额的1/5,属于这里的新一波浪潮指日可待,届时又将有万千普通人投身于此,

成为下一个魔都传奇的创造者。

回顾上海崛起的历史,它仅用短短170余年时间,便“轻易”地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让多数西方国家也望尘莫及。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无情”地拉扯着这座城市。当有人还未来得及看清时代的影子,有人却被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于是,

这里极其传统、极其世俗、极其自我,

却又极其前卫、极其精致、极其包容


城市社会学家芒福德曾说:

“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

而上海,

确实做到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


想了解一个你从未遇见的中国?

欢迎点击由人民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的,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声明:本文所有照片均已获得摄影师授权,禁止盗用、抄袭,否则必究。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白吉尔《上海史·现代化之路》;

经典中国编辑部《上海》;

刘建辉《魔都上海》;

《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跟之前NBA辱华,中国赛的门票退不退的问题一样。

成年人的世界,风险和代价是统一的。这几百块钱是您个人的财产,你可以采用任何合法的方式处置。没有人能强迫你为民族尊严牺牲个人财产。

但话又说回来了,入党誓词中有“随时准备为党牺牲一切”,之后如果您加入党组织、考取公务员而政审不成时,也不要发泄和抱怨体制,请记得当初自己的选择。


user avatar   li-xiao-xue-97-5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火影忍者》春野樱

她真的是遭很多人讨厌。

喜欢佐助的情况下,还要去给鸣人表白???

把鸣人当接盘侠吗,我的天~

“鸣人, 我喜欢你。佐助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以前会喜欢上那种人的我,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知道不是真正的表白~但我就是不喜欢怎么办。

自己的幸福自己不去争取,还要拜托鸣人帮忙把佐助找回来,真滴是一言难尽。

最后还是和佐助结婚了。


害,有必要吗?还来骂我有问题,哭唧唧

你的评论我不乐意,我自己回答下面还不能删个评论了,你看我没删别人的,为啥删你?

沙雕网友实惨,给 整笑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0月10号,历史性一刻在上海上演。

至此,14亿国人被外媒称为软骨头。

魔都真不假,真的魔幻。

懂了为什么垃圾分类会最先在上海实施。


user avatar   xp21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0月10号,历史性一刻在上海上演。

至此,14亿国人被外媒称为软骨头。

魔都真不假,真的魔幻。

懂了为什么垃圾分类会最先在上海实施。




  

相关话题

  为什么同样靠近上海,苏州就发展得比嘉兴和南通好? 
  为什么江浙一带经济发达,老百姓的思想却还是相对比较保守? 
  2021上海买房,老破小还是远大新? 
  上海和深圳的区别在哪? 
  浙江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多人迫切希望上海地铁再修一条大的外环线连接各个郊区? 
  怎样用地理知识说情话? 
  每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上都有淡水吗?岛屿上淡水的水循环是怎样的? 
  东南亚国家的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印象如何? 
  密度比水大的物体会沉到水底,为什么密度比土地大的物体不会沉到地心呢? 

前一个讨论
《水浒传》有哪些不易发现的妙笔?
下一个讨论
想靠炒股成为有钱人,靠谱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