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2 年 3 月上海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连续 4 天破千,为什么上海本轮疫情无症状感染者这么多? 第1页

     

user avatar   benrenyangjian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咖啡和红酒能有效增强抵抗力,减缓感染症状


user avatar   zhuobihao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新定义无症状感染者。


user avatar   jia-yu-bu-shi-gu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无症状多的原因只有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不提升地区风险的。

换句话说,瞒他们不敢瞒,于是把确诊伪装成无症状。

说难听点,这简直是卡全国人民的BUG。

那么问题来了,主管官员的帽子不要了?胆这么肥?

其实非常简单,这是得到上级允许的。经济已经非常糟,所以他们使出这样的招数,目的是减少对经济的损害。

延伸:

提升风险等级约等于提升防疫等级。你这么搞,不是往全国撒毒吗?

是的,他们在赌能不能不提升风险压制住。

那么能不能压制住?

看情况,不能。

那接下来会怎样?

大面积蔓延,然后大面积封城……


user avatar   hu-li-hu-tu-12-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诊需要医院检查、专家会诊、肺部拍片、医生下结论才能算最后确诊。

哪怕核酸阳性,咳嗽、发热,只要医生来不及诊断,那就只能归到无症状里。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

一帮鼓吹“共存”的大V,现在都不怎么谈某城了。

到不是他们怕舆论,这帮人从疫情刚开始时的“神药”就开始吹起,到现在早已经没有脸了。

原因很简单。

他们最喜欢玩数字游戏,总喜欢用一系列统计数字来佐证所有新冠就是“大号流感”这个说法。

但是某城在疫情统计数字上彻底打败了所有人。

在死亡率、重症率上,何止大号流感,都快赶上小号脚气了。

要我说可能在某城传播的都不是BA.2,而是Mumbai.1。


user avatar   kingofz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说无症状,我相信上海疫情防控机构的判断标准,反对对这个数字的过度质疑。

无症状患者比例高,应该是病毒发展的一个客观事实,更乐观的想法可能是国民对这一波变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强。(非专业,说错了勿喷)


我的重点并非是无症状问题,而是想谈谈上海疫情近乎失控的思想根源。

我认为上海疫情失控的关键原因在于思想不统一,迷信共存,态度模糊,该封不封,心存侥幸。

具体而言,是身为上海应对疫情首席专家的张姓网红医生所鼓吹所谓的“共存”理论,误导了政府决策,导致上海屡错失良机,最终酿成了今天的失控局面。

面对本轮疫情,上海在一开始零星爆发时,选择不封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两年来上海精准防治做的非常漂亮,对社会生活的扰动几乎为零。

在随后的疫情上升阶段,上海的应对似乎就逐渐出了问题,各个区域封闭时段交错 人员流动控制松懈,水多加面,面对加水,松松紧紧,莫衷一是,给人一种左右摇摆 纠结含混之感

如今迫于疫情紧急总算封了城,但依然给人以“抗拒封闭”感觉。

比如,既然已经痛下决心,付出经济代价来封城,为何还要半个半个的封呢?难道浦西病毒会暂停,等查完浦东才开始暴涨吗?

再比如,为何在封前连夜解封风险区域,进而引发抢购呢?封城之前岂不是也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吗?为了缓解后勤压力,却极大地增加传播风险,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归根结底,凡此种种矛盾之处,背后透露出的根本原因,是上海疫情防治思路的摇摆不定。说到底,张文宏一向鼓吹的共存,实际上已经严重干扰了上海的疫情思路,已经造成了如今的严重态势。

上海眼下应该摒弃共存幻想,杜绝侥幸心理,此君也应该让位贤能,以便于上海统一抗疫思思路。因为全社会规模的防疫,重在上下同心,协同发力;最大的忌讳就是思想不统一,态度不坚定。


以下是张在疫情爆发之初的电视访谈发言,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一个劝大家躺平的美国政客,而不是上海的防疫首席专家。


1 美国医疗体系很强大
疫情死亡的年龄是83岁,美国人平均寿命也是83岁,这个疫情对国家的寿命没有任何影响呀。 疫情已经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natrual的一个事件呀……

2 隔离要不得
要医生把整个国家都都隔离起来呀,外来的人都不让进来呀,城市之间都不要通航呀,所有的人都呆在家里呀,你要是这样的话,你就没有交流了呀,no communcation,那也自然就没有传染病了呀,可是你这样,会有多少人要死啊,首先一个,在座的各位你们全都要下岗了呀,接着一个,你们下岗了,你们的家人就全都要造反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1870989319716864


user avatar   ji-lu-zho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是掌握了定义律武器。

香港创造了百万人口死亡人数最高记录。

上海创造了无症状感染者占比最高记录。

两者可以说是中国西化最严重的两个城市。


user avatar   bu-pang-d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喝完咖啡,还没喝红酒就来回答了。这主要是因为上海文武双全,精确确诊。

上海和病毒商量好了,在上海不能有症状,只有外地来的不懂规矩的病毒才会有症状。

也有些病毒离开上海之后,放飞自我,在其他城市又变成有症状.


user avatar   ge-wei-44-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这次奥密克戎病毒,统计的冲绳县数据。

东京其实比这个要更低一些,因为年龄层来说,冲绳是比较年轻的地区,东京大概是90%,重症率也不高,引起重症的人大多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上海现在的无症状率达到了99.8%,而且这个50人确诊的居然还是新冠肺炎(可能新闻报道的用词不太准确)。理论上奥密克戎病毒引起肺炎的概率并不高,应该是支气管炎症更多一些。

我相信应该是上海大面积排查了,而东京没有大面积排查,从而漏掉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奥密克戎病毒实际发症率可能就是0.5%左右。

真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没必要因为这么低的发症率就封城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酸碱体质和酸碱食物学说。

算是很有趣了,说它是民科因为它毫无根据,说它有趣是因为它利用了对的结论去反推无稽之谈般的原理这种奇妙手法,让很多人无法全盘否定它。因此在很多民科信口提出酸碱体质说的时候,因为他们最后的落点是:多吃蔬菜少吃肉更健康,导致我们无法有力反驳。这就是这类民科的厉害之处--用民科的论据去包装科学的论点。

而它的民科部分在于:空口说某些东西是酸性某些东西是碱性,比如我完全不明白它认为白米饭是酸性的?是体外实验还是吃下去后发现血液pH值有显著性下降?而且血液和身体微环境又是如何被这些所谓酸碱食物凭空改变了pH?

以下我们拆解下民科部分,然后肯定下真正科学的部分:

1.血液是强大的缓冲体系,不会因为饮食有大波动(此外呼吸也是调节pH的一个环节)

血液中有三对缓冲对(蛋白缓冲对,磷酸盐缓冲对,碳酸氢盐缓冲对),它们在血液中构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缓冲体系;毕竟血液酸化或者碱化都是致命的,因此人体必然不会进化了这么多年还会仅仅因为吃的东西太单一就严重影响身体pH而生病。再说,其实人体摄入食物消化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代谢产物并不是主要由缓冲对来调节的。


2. 肾脏对血液的pH有强大的调节功能--维持体内pH长期稳定

肾脏不仅有滤过血液功能,还有分泌功能,因此它可以双管齐下来调节血液的pH,尤其是纠正因为饮食或者生理病理原因导致体内酸或碱累积过多的情况。


3.饮食所产生的酸碱作用非常有限

最后落实到食品上,到底哪些食品是所谓“酸性"或者“碱性”的。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关于大量动物性蛋白(如肉类)的饮食会增加尿酸,且尿钙上升(这是陈述性事实),而这部分钙的来由在以前并不明确,有学者猜测是骨钙释放而来;因此民科认为是“酸性的肉类”导致了骨钙减少乃至于骨质疏松。而事实上,近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大多均表明尿酸增高和尿钙增高其实跟骨钙丢失没有关系(1),因此就对于民科把一个陈述性的事实(尿酸尿钙增高)和他们放飞自我的猜想(骨钙丢失--骨质疏松)联系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看似严谨的套路:肉=酸性物质=有害健康。


4.利用共同“关键词”偷换概念

比如说酸性食品导致酸性“微环境”从而致癌这一说。这句话利用的就是一个基本事实:癌细胞可以利用糖酵解(无氧呼吸)的方式维持生存,而糖酵解的代谢产物正是乳酸这种有机酸。因此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确实是较其他地方偏酸性的。而这就被民科利用了,并且强行联系起来之前的肉类是产酸物质--所以酸化微环境--致癌。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说不通的,但是对于不懂生理学的人来说,听到个癌细胞偏酸,又听个肉类产酸,最后得出吃肉致癌的结论,反而比正统的说教更容易接受。


那么最后分析下,为什么说“酸碱体质说”的结论是对的呢。因为说它是民科,主要因为民科其实没有从头推导和验证的能力,而只有猜测和自圆其说的能力;因此大多数民科都是从结果推到到论据的。所以他们是从正确的饮食建议出发:多吃蔬菜水果,杂粮五谷,限制红肉和动物来源的蛋白,然后自己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蔬菜谷物是碱性而肉类是酸性的说辞,这样的好处就是:你永远无法说他们是错的,毕竟他们用的结论都是对的。

然而这类民科的害处就在于,它简答粗暴的教会很多没有科学基础的人一个错误的观念,导致这部分人很可能会极端而粗暴的理解食品,比如很多人会长期完全不吃肉或者低蛋白饮食,而因此增大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概率,还乐津津的觉得自己碱性饮食很健康。


近期这个学说的创始人被罚款了,可见捏造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导致很多人的饮食观走偏而被商家利用,最后由于人群健康受损,买单的还是纳税人,所以抵制伪科学是全社会的责任。



Cao, J. J., & Nielsen, F. H. (2010). Acid diet (high-meat protein) effects on calcium metabolism and bone health.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 Metabolic Care, 13(6), 698-702.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1 月 26 日全球新冠确诊患者突破一亿?2021 年疫情会结束吗? 
  为什么旧上海法租界在中国电影电视里出现的概率要远高于公共租界? 
  普通人为了抗击新型肺炎,还可以做些什么? 
  媒体评西安防疫称「要确保所有市民吃得上菜、考得上试、看得了病」,西安疫情防控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骂《爱情神话》这部电影里的用沪语对白,就是“歧视”,“格局小”,“排外”的到底是哪些人? 
  8 月 2 日上海浦东机场货运区 1 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目前情况如何? 
  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称「个人流调信息泄漏遭到网暴」,该如何平衡流调信息和个人隐私两者间的「度」? 
  9 月 4 日广州越秀区发现 1 例无症状感染者,为隔离酒店工作人员,目前情况如何? 
  荷兰首都爆发反封锁抗议,荷兰警察放狗撕咬反防疫抗议者,目前当地防疫情况如何? 
  12 月 7 日上海新增 1 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外地通报病例密接,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抖音反诈民警老陈关闭直播这件事?
下一个讨论
在美国生活有什么烦恼?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