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英国殖民香港时,英国从香港获得了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关乎香港回归的深层次利益较量。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说:“中国的领导人提醒我们,福克兰群岛事件不能成为处理(香港)这块殖民地的先例。不论从军事还是从法律角度看,我都理解这一点。”英国人当然能理解这一点,撒切尔的内阁与背后站着利益集团的国会议员们更了解这一点。


近代英国人在殖民地问题上从来都不是只懂武力的二愣子或者谈战色变的软蛋,而是每一分都在精打细算。

军事上的风险与代价是英国无法通过武力维持在香港殖民统治的原因,但输赢并不单单在战场上。比这更重要的是一旦开战,中英交恶,不仅仅过去一百多年里已经与香港融为一体的英国资本将血本无归,更会让英国痛失即将开放的中国大陆市场。
比起重新崛起的德国、法国,战后30年饱受经济滞胀困扰的英国陷入持续衰弱中,经济上的“英国病”从始至终困扰着撒切尔夫人首相任期。在重重压力之下,香港回归问题处理不好的代价带来的经济损失是英国人难以承受的。
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香港作为一个口岸城市在中国近二百年的国运起伏中必然回归的历史定位。英国殖民当局即使不会用上述口吻,也明白香港的命运最终必然要与中国大陆联系在一起。

在1945年以前,香港主要就是做的转口贸易,比起广州、上海、天津等等开埠的沿海传统大城市根本没有优势。但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后,大批内地企业家与资本云集香港,利用香港的区位优势、不断涌入的青壮年劳动力,在西方对大陆对外经济的严格封锁的情况下建立了一大批出口型轻工业(其中纺织成衣类甚至占据了当时资本之一世界第一名),推动了80年代以前的香港经济繁荣,进而在制造业经济支柱下,凭借中间区位、自由港以及在英国当局主持下宽松自由的金融政策等优势,成长为亚太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英国人怎么看待如此重要的一块殖民地呢?

“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末代港督彭定康如此定义他管辖下的香港,这句话来自英国经济学家R·Hughes的同名著作《香港,借来的地点—借来的时间》。

香港的经济在英国统治下是典型的殖民地管理模式:物尽其用,其典型表现就是过热的金融市场与高涨的房价。70年代中期以前,英资财团凭借着垄断地位与特权,在金融、地产公共事业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伴随着香港经济的崛起是英资的坐地膨胀。港英当局也以殖民地地权所有者资格垄断地皮生意,高标价出售获取丰厚土地收入,这是在英国本土无论如何也做不了的(不妨联想一下………)。汇丰、渣打不用讲,怡和、太古、嘉道理、香港电讯以及后来被李嘉诚收购的和记黄埔等等都是英国在香港的重量级财团。

一个繁荣的经济体内利润最高的产业是金融与地产,于是两者就成了英国资本殖民香港最好方式,同时股市也进入了非理性繁荣。这种过热的经济繁荣之下,制造业成本高涨的香港原本的经济支柱就维持不下去了。经济支柱疲软甚至倒退就表现在香港股市在八十年代就经历了81年、87年、89年三次大的股灾与萧条。

但另一方面,这种资本过热的市场也给了华人财团崛起的机会。7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济环境的转变让一大批借助实业发家的华人资本家开始挑战英资的垄断地位。有人这么说:香港人的历史的真正开始,发端于1979年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

所以,80年代的英国人在香港需要考虑一下:
1、香港的主权问题没有太多疑问,这是英国人明白与马岛不同的一点。
2、以金融与地产榨取香港殖民地利润的模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且受到华人资本的威胁。(华人资本接替了英资,这也是日后香港房价问题的历史渊源)
3、随着香港经济的疲软,改革开放的内陆腹地是明天发展必然要依靠的对象。
4、英国资本已经深深的与香港经济捆绑在一起,经历一波波逃港又返港的折腾,到了1992年英国资本控制了香港1000多家公司,占了香港股市总市值的30%。
5、香港的相对衰弱与大陆市场的崛起几乎是那个年代全世界所有投资家们的共识。

“一旦我们接受了中国的主权地位,一旦你们采用了‘一国两制’的观点,就仅仅剩下谈判的细节问题了。

这句话是前英国议会议员、下院英中关系小组主席罗伯特·艾德里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前夕对中方记者的讲话。
这句话里,由中方提出的“一国两制”反而变成了英国方面的主张,这种令人玩味的句义并不是奉承中国领导人的英明决定,而是欣喜于英国利益得到体面保证的肺腑之言。

为什么英国人乐见“一国两制”原因有如下:
1、一国两制下,全球殖民主义背景衰退下的英国对香港的各方面影响力得到尽可能的保留。
2、两国冲突引发的香港经济灾难性后果得以彻底避免,同时英国人殖民当局也能从容撤离。
3、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国两制”的香港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越区位条件,而不是直接面对大陆沿海的竞争,这样在港的英国资本长远利益得到保证。
4、在中英关系稳定后,香港成了英国资本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最好跳板。

上诉几点从回归前后,英资、港英当局的在香港的动向就可以看出来:
1、大量英资公司将注册地迁往海外,但业务依旧留在香港,甚至在伦敦与香港双重上市。
2、港英政府迅速开始改革之前行政主导的殖民地统治体系,扶持了一大批现在的香港民主派人士,以维持对香港政治的影响力。
3、仓促上马大型公共工程,如新机场工程、西北铁路计划,给在英资公司大笔撒钱,还拉拢美国资本以图97年后共同对香港问题施压。
4、为英资在公共领域的专营权尽快续约铺路,许多协议跨越了97年。
5、尽管资本逃时有风声,但英国在港投资在整个八十年代以每年1.8亿英镑是持续上升的。
6、英资借助香港跳板大陆有一个最典型例子:
2004年渣打银行成立香港本地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渣打香港,利用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港资身份拓展中国市场。
Chartered 意思就是特许经营权,渣打银行1853年由维多利亚女王特许,为运东殖民地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总部设在伦敦的渣打银行主要的客户遍及亚非而不是英国本土。

综上,战争从来都不是英国人考虑香港问题的优先选择。对于英国人而言,在殖民地纷纷独立的情况下,与其以在牺牲港英资产为代价强行维持一个宗主国的名头,不如转而为资本创造一个亲近英国又吃定大陆、退可延续经济活力、进可作为跳板深入大陆这个资本蓝海的香港。

用政治妥协换取资本利益,这才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真正的手段。当然中国也不是阿根廷那样的莽撞对手,两个大国在香港问题外交交手的那一刻就深知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以及矛盾中心所在,并稳稳的站在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位置。

但也需要想想为什么今天成长在特区政府治理下的香港年轻人会怀念所谓的港英时期?单靠思想灌输、文化宣传是无法达到的,真正的原因就是英国资本、殖民地经济形态遗留在金融与地产的影响力在香港依旧无所不在、不可小觑。

这也是为什么“一国两制”在近些年引起不断反思的深层次原因。


user avatar   cheung-michael-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 获得一个离中国最近的深水港
  • 获得一个和中国接壤的情报中心,而且靠近广州这个重要城市(广交会可是外国人能进入中国的罕见机会!),西方阵营只此一家

下图引用《GCHQ The Uncensored Story of Britain's Most Secret Intelligence Agency》,可见英国对中国的情报机关全部集中在香港,弹丸之地最高峰时有4个情报站同时存在,你说英国有了这个地方高兴不高兴啊?


小西湾曾经是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对中国最大的监听中心,附近山头依然有天线杆遗留下来。现在小西湾满满都是住宅和运动场,不了解的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远东电子谍战的中心。


现在的小西湾


大帽山是香港最高点,过去是禁区,上面除了气象设施之外,也有监听站和军用雷达。


  • 香港长时间只能购买英联邦重工业制品,英国公司获得不少商机,甚至限制解除了也依然有其优势。现在英国的巴士厂要是没有香港、新加坡的订单早就倒闭
  • 培养了大量对英国有好感的、到英国留学过的中产阶层。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及其子女,还有中高级公务员,没有几个没有英国的学历的(除了我 ==)
  • 获得中国人(不管是本土或者南来的移民/难民)作为基本劳动力,比缅甸、马来亚的土著好用勤劳又聪明多了

单单头两点已经够英国高兴好些日子。


=========

至于现在/未来潜在的利益,环顾亚洲唯有香港同时继承英国法制,又与中国内地距离足够近,而且高度开放,营商方便;加上一班在英治时期阶层上流的人对英国的好感,这些人不在少数,当今许多高官都是穷家子出身,靠政府奖学金读完大学,进入政府去英国深造;还没算其他专业人士的子女,出发留学的8月高峰,甚至能够影响港元兑英镑汇价,当然让英国念念不忘。




  

相关话题

  英国为什么对中国有一种清末的错觉,是想再来一场鸦片战争吗? 
  如何评价简·奥斯汀的《爱玛》? 
  香港竞争力下降了吗?为什么? 
  如何看待外交部宣布将暂停中英间往返航班? 
  怎样评价3月13日英国发布的最新对抗疫情措施? 
  在英国历史上,有哪些神外交操作? 
  为什么香港回归多年,却一直以粤语为主;而台湾还没统一,语言的主流却是国语? 
  有哪些事情,你去了英国才知道? 
  盎格鲁-萨克逊人是一群怎样的人? 
  如何看待网上流行的「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还有「美利坚,人类的灯塔」这种观点? 

前一个讨论
林书豪在 NBA 会遭到种族歧视吗?
下一个讨论
去美国留学取不取英文名?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