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梁孟松? 第1页

  

user avatar   ren-y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内讧中芯——天无二日,中芯多主,魏延出走

被全国人民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打破西方国家对芯片技术封锁的中芯国际,今天出了个大幺蛾子(反正中芯国际总出幺蛾子),联席CEO、执行董事梁孟松,因为蒋尚义将要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在董事会上提出辞呈。

梁孟松还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辞呈,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成果,特别是7nm技术的开发已经完成,5nm、3nm的关键攻关也已经展开,只要等到EUV光刻机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最后,梁总总结说:目前看来,我的短期目标,似乎已经超预期、圆满的达成了。——这是要功成身退啊。

中科院科所吴院士的事情刚刚发生不久,这次中芯国际又再度发生了技术大牛的内讧事件,这种内斗司空见惯,不分种族国籍,其实没什么新鲜的,但我特别想跟大家讨论两个重要的问题:中芯国际为什么这么多内讧技术大牛的出路又在哪里

为何中芯多内讧?

中芯国际是美籍台商张汝京先生创办的,而中芯国际的股东是全球各大资本,有大陆和台湾的,还有美国、新加坡的,这在初创环节非常有利,特别是在引进芯片生产线上,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不像国资背景的华虹,早就想建设12寸晶圆长,但是技术和装备一直被美国封锁着,厂子完全没法建。

中芯国际复杂的股东结构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中芯国际的基因——一位美籍台商带着一大批美籍工程师、中国台湾工程师在大陆建厂,这就导致中芯内部形成了三个圈子:

1、大陆派系。大陆派系的天然目标,是希望建成归属于大陆的芯片制造厂,补足大陆在芯片先进工艺制程上的产业链缺陷。当时中芯国际的董事长,就是2000年支持张汝京创办中芯的上海市副秘书长江上舟

2、创办人派系。张汝京先生当年在中国台湾搞世大半导体,招来了300名旧部,那么旧部来了大陆之后,会自然的形成一个小圈子,他们的目标,可能更多是功成名就,这批人也自然而然成了中芯国际管理层的核心。

3、资方派系。资方投资的核心是为了资本回报;资方派到中芯国际的代表,自然也会掌握一定的话语权,然后在身边笼络一群人,也会自然形成一个圈子;但是他们并不在乎中国大陆有没有芯片制造产业链。

而中芯国际早年连续亏损,记得2008年(我毕业那年),中芯国际亏损4.4亿美元(所以我当时非常犹豫去不去中芯国际),然后2009年中芯亏损8亿美元。没钱了就需要引入新的投资者——所以2008年11月,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成为中芯第一大股东——这又多了一股势力,又多了一个派系。

2009年中芯在于台积电的诉讼中败诉,最后与台积电和解,但是分4年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并交割给台积电8%的股权,外加2%的认股权,加上张汝京辞职。于是台积电成为中芯第二大股东(但是不派驻董事)。

当德高望重、位高权重的创始人张汝京离开时,谁还能整合中芯里面的四支派系?整合不了。然后更吊诡的是,为了平衡大唐电信在中芯的话语权,中芯又引入了一家新股东——中投;然后大唐电信为了保证自己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再次注资1.02亿美元。

在这个时候,中芯已经有了四个大股东:大唐电信、中投公司、上海实业、台积电。随着股权结构的变化,中芯国际内部管理层的派系矛盾不断加深;当年的300旧部派系收到打击,而大陆派系的实力逐渐扩大——台湾派与大陆派的矛盾在不断加深,幸好还有董事长江上舟坐镇,在政商两届都有面子,还能弥合矛盾。

可惜天不假年,江上舟在2009年因病去世,从此中芯国际就再也没有能镇得住多派实力的老大哥,于是内战开始。

当时中芯国际的台湾派领袖是王宁国,在张汝京走后,得到了江上舟的支持,接任公司总裁兼CEO;但是在2011年,中芯国际股东大会上就发生了幺蛾子。

股东大会,总裁落选

当时参会股东的股份仅有总股本的30%左右,而大唐电信持股19.43%,占比超过50%,所以在这个场景下,只要大唐电信一家投出反对票,王宁国就得出局了,然后大唐可以扶持自己派系的杨士宁出任中芯CEO了。

我们再回忆一下2016年,宝能和华润联手提出罢免王石的议案,「长期脱岗却拿高额薪酬」也是原因之一,大家看这套路是不是如出一辙?

大唐电信的神操作逼得中芯国际召开紧急董事会议进行投票,因为CEO是董事会聘任的,必须经过董事会投票才能最终决定;而董事会上,王宁国又得到了多数的支持。

在此之后,王宁国派和杨士宁派相互攻讦抨击,战场甚至从内网论坛转战到百度贴吧。这场内战最终以杨士宁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也很搞笑,内部人士放出了一个审计文件,显示杨士宁年薪180万,但是每年只交5万的税,直接引爆了民愤。

但是杨士宁名声臭了之后,王宁国也提交了辞呈,估计也是怕陷入内战漩涡之后,自己再被泼上一身脏水,那就彻底不好玩了。王宁国辞职之后,杨士宁也辞职了。

此后董事长张文义(前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江上舟的同学)推荐了一名空降CEO,也就是邱慈云。邱慈云当年跟张汝京不合,所以没来中芯国际;但是邱慈云跟张文义又是老朋友了——半导体圈子就是这么一小批人,都是能耐得住寂寞,能在一个行业干上30年的大佬。

而且因为邱慈云也是台湾同胞,所以他的上任也能稳定军心,团结旧部,弥合大陆派和台湾派之间的裂痕。在邱慈云的执掌下,中芯国际开始减少资本支出,逐步实现盈利,但是中芯国际跟台积电的技术差距,也越来越大。

所以,在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之后,中芯就不能再以盈利为目标了,所以,守城之将邱慈云提出了辞呈。

技术大佬执掌中芯

梁孟松是个真正的大佬,师从美国柏克莱大学教授胡正明,他发表的技术论文有350篇,还有181件半导体专利,学霸大佬无疑。

他1992年从美国回到台湾后,入职台积电担任研发处长,从头到尾参与了台积电每个制程的研发,在台积电做出了汗马功劳,在台积电能搞出来500个专利,并在130纳米铜制程研发一战,击败IBM,一战成名。

但是梁孟松在职场内斗上,一直是个外行。当年他在台积电研发部,研发部老大就是现在即将担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的蒋尚义,而梁孟松就一直与研发部的另一位大佬孙元成不合,两个人在蒋尚义退休后,开始争夺研发副总的位置,结果孙元成胜出。

台积电高层对此的官方解释是:梁孟松是个奇才,但他的能力又深又窄,孙元成负责的是整个制程整合,能力虽然没梁孟松深,但是有更好的全局观。这个借口还挺灵的,让我想起了大局观老师罗永浩。

但是台积电高层还补了一句:梁孟松很能干,但是个性上有时候……。很好理解,越是技术大牛,脾气越大,忍不了既生瑜何生亮,也忍不了屈居老对手之下,他只能赢不能输,这就比不上总设计师三起三落的胸襟了——于是梁孟松向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提出了辞呈,说要去韩国教书。

张忠谋极力挽留梁孟松,并且让他去担任「超越摩尔定律办公室」的负责人,但是在梁孟松看来,这对他来说不是委以重任,而是明升暗降;技术大牛根本受不了这个。

他曾经在法庭上哭诉过这段经历(台积电曾经起诉过梁孟松泄露机密):

我在超越办公室几个月,完全不受重视,也无事可干,大家都知道我被下放了,被冷落了,我也不敢再去员工餐厅,我怕见到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同事也怕见到我,我觉得非常丢人,没脸见人,我对台积电付出了那么多,他们最后就这么对我,把我安排去一个像冷宫一样的办公室。

超越办公室里面可是有超越妹妹啊!!!

但其实短暂的放置不是坏事,当个闲云野鹤的甩手掌柜也挺好,总会东山再起的;比如现在张忠谋的接班人魏哲家,也曾负责过超越办公室,最后不一样成为储君了?

台积电起诉这个事,其实也很简单,梁孟松在韩国是教书了,但是教的是三星半导体的学生,最终他实现了带领三星在16nm、14nm芯片制程上对台积电的超越,三星也拿到了Apple的大额订单。恩,又是超越,不愧是超越办公室出来的。

梁孟松最大的价值,就是充分利用他在台积电多年试错的经验,哪怕是及时指点一句此路不通,都能够帮助三星节约研发时间,少走很多弯路。所以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还是人才!人家的经验就等同于真金白银。

2015年,中芯国际的董事长由周子学担任,他是前电子工业部副司长,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一直在努力拉梁孟松来中芯国际,而且诚意满满。梁孟松说他要去教书,躬耕于南阳,那中芯国际也来了个三顾茅庐,请他加盟。

梁孟松开出了一个200多人的名单,说你把这个团队的人给我找齐了,我就来中芯;然后中芯也办到了这个要求,于是2017年10月,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

但是梁孟松的强势加盟,也早就埋下了内讧的种子。中芯国际原CEO是我们清华的赵海军大佬,他是2010年加入中芯国际的,在2013年担任COO、执行副总裁,后来在2017年5月担任CEO。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后,中芯国际设置了联合CEO的位置,等于赵海军和梁孟松同时担任联合CEO、执行董事——天无二日,中芯二主

2019年5月10日,两位联合CEO之间在业务战略上发生了分歧,焦点在于公司应该打造盈利业务还是聚焦于尖端技术,那时赵海军大佬开始考虑离开中芯,由梁孟松领导开发更先进的14nm工艺;而梁孟松发声,称中芯国际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研发进展顺利,12nm工艺开发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准备量产)。

更有意思的,是上周末12.12,赵海军大佬在论坛上提起,清华人的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能够接受以十年为基数,在一个行业深耕下去,最后等来新的机会(12月9日,蒋尚义确定会来中芯国际担任副董事长)——一周之后,中芯另一位联席CEO提出了辞呈,赵海军大佬果然迎来了转机。

所以我们看梁孟松大佬,在台积电的时候跟孙元成斗,然后台积电高层对他也颇有微词;在超越办公室坐冷板凳的时候,他会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羞辱,觉得是下放和冷落,非常丢人,没脸见人;后来执掌中芯国际的时候,大佬又跟同级的同僚赵海军大佬闹出不和……

技术大佬有一个共性的缺点,就是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虽然会保护自己的兵,但跟同级的同事,很难维持良好的关系,很难平衡多个派系的利益,在中芯国际这种多方派系混杂的内斗大厂,很容易变成一支孤军。

我是在12月9号,上星期三早上,接获董事长电话告知:蒋先生即将出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对此,我感到十分错愕与不解,因为我事前对此事毫无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我觉得,你们应该不再需要我在此继续为公司的前景打拼奋斗了。我可以暂时安心的休息片刻。

蒋尚义毕竟是台积电的前任CEO,后来武汉虹芯(烂尾了)的CEO,今年已经74岁了,跟特朗普同岁,精力再好也有限,加上又是梁孟松的老领导,到中芯国际明显就是来平衡台湾派和大陆派关系的,这都能让梁孟松大佬感到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也是有点意思。

另外,这么大的事,梁孟松大佬和他的团队竟然在事前一无所知,只能说明整个团队都变成了消息不灵通的孤军,可能这也是技术大牛所带队伍的一贯特色:孤与独;跟中科院核所吴院士的中科凤麒团队有的一拼。

梁孟松大佬的境遇,让我想到了魏延,同样的能力杰出,同样的恃才傲物不肯服人,但是又没有关二爷的积累和战绩,同样要被权术克制,也只能一声长叹。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中芯国际成立20周年,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并且拿到了大量的国家资源,承担了开发先进制程的任务;这时中芯国际需要的,还是张汝京、江上舟这样德高望重,能够整合多方派系的人,才能合力调动资源;

而梁孟松大佬作为技术大牛,跟魏延一样能力杰出,得到团队拥戴,却始终处理不好同级关系,也就意味着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所以他只能当魏延(我不同意吕布这个梗),没法当刘孙曹了。

毕竟,古往今来所有的大事业,都是由惊才绝艳的领军人物,带着目标一致的团队完成的。刘邦能完成的事业,韩信做不到;刘备能完成的事业,魏延做不到;朱元璋能完成的事业,蓝玉做不到。

而技术大牛的最终归宿,还是投奔明主帮他整合各方资源,然后大牛竭尽全力以报;如果技术大牛陷进内讧大厂的漩涡,担任了一个超出能力范围的位置,可能也不会开心吧。

无论如何,梁孟松大佬对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事业,是有大贡献的,愿大佬一切顺利。中芯国际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内斗的基因,也希望在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时刻,大家能够放下成见,一直向前,做一番大事,共享国运升腾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user avatar   li-hua-64-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下面几句话很合适:

对胡正明来说,梁孟松可以说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是梁孟松将他的技术实现真正的应用;
对蒋尚义而言,梁孟松可能是他最好的技术搭档,也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对于整个台积电,梁孟松是十七年元老功臣,是技术奠基人之一,也是技术叛将;
对于三星电子的晶圆代工,梁孟松则是其发展的技术巨擘,支撑起了三星的代工之梦;
而在中芯国际,梁孟松则是真正冲击先进制程的舵手。

可能大家对胡正明不熟悉,这里解释一下:

199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胡正明教授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资助下,带领自己的技术团队,对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工艺技术的拓展进行研究,他们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将晶体管的密度制程,提高到25nm。
胡正明教授在三维结构的MOS 晶体管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对准的双栅MOSFET结构(Double gate structur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双栅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随后,胡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发表了有关Fin FET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鳍式场效应晶体管)(1999年发布)和UTB-SOI技术(Ultra Thin body and BOX-Fully Depleted-silicon on insulator,UTBB-FD-SOI,超薄基体埋氧全耗尽绝缘层基硅)(2000年发布),并于当年制造出来基于该技术的晶体管,它的栅长度只有 17nm,沟道宽度 20nm,鳍(Fin)的高度 50nm,这是全球第一个25nm以内的晶体管,胡正明实现了他们的研究目的。

这一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同时解决了晶体管漏电和动态功率耗损问题,使芯片内构由水平变成垂直向上发展,是40多年来半导体领域最大变革。最为主要的是,它解决了25nm及以下制程的制造,这个技术的突破,可以说一举奠定了接下来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内芯片制造行业的基础。

在解释一下梁孟松与蒋尚义的关系:

对于梁孟松与蒋尚义的关系,坊间的传闻并不像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是“师徒”关系,实际上,梁孟松本人一直承认的老师只有胡正明博士一个,以至于他与胡正明往来的邮件地址,都能够成为呈堂证供。如果真要让蒋尚义与梁孟松搭上点“师承”关系,可能只能说蒋尚义与胡正明是台大电机系的同学,也许这也是多数人认为蒋尚义与梁孟松有“师徒”关系的原因之一。
但实际上,梁孟松1992年便到台积电工作,是台积电技术奠基人之一,蒋尚义的入职,则是1997年了。梁孟松比蒋尚义早进公司五年,从进入台积电时间前后的角度来看,梁孟松则真的是蒋尚义的“前辈”。
2009年梁孟松的离开与同年蒋尚义的回归,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分水岭,意味着两人以前在同一个公司内部的竞争,被放大到了两个公司间的竞争,再说直白一点,就是梁孟松带领的三星与蒋尚义带领的台积电的战争,这种对抗,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而台积电对梁孟松发起的法律上的诉讼与技术上发起的攻坚,则被认为是在蒋尚义主导下对梁孟松全方位的打压和绞杀,对于身处“热战”中心的二人来说,这种仇怨,岂能轻易化解?

最后,用梁孟松的话来结束:

“我来中国大陆本来就不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只是单纯的想为大陆的高端集成电路尽一份心力。”

这对于一个68岁的老人、博士、技术天才、科学家而言,也许只有大陆,才是最好的归宿。


user avatar   sjsjy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仅有技术,还是个好人。

不要走。

——

再一个就算是如传说中的“张忠谋不是要冷落他,把他放到超越摩尔定律是为了考验他(现在台积电接班人就来自超越摩尔摩尔定律)”

那更说明这个人是有做台积电掌门这个基础的,不仅是技术人才,也是管理人才啊!

更不能放走了啊!养一辈子都合适啊!


如果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些分歧,就不能好好说吗?好好说觉得别人听不懂吗?


user avatar   wxlhjmsj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一些黑子说梁是被迫来大陆。什么叫被迫?梁缺钱吗?梁吃不起饭吗?就凭梁的几百个专利,也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中芯连28nm都搞不定,在联芯后面吃灰,联芯当时28nm良率远超中芯。在知乎里2018年前中芯28nm良率一片骂声,各种中芯内部的所谓控诉中芯的贴子,黑子看不见吗,现在全推以梁上。

中芯自己搞不定28nm,完全不堪用。才去请的梁,梁肯来是中芯沾了光。黑子嘴中就成了梁被迫来中芯。说得好象梁得要饭了一样,是中芯给了梁一口饭吃一样。

梁就凭那几百个专利就根本不需要来,梁六十五岁多了,早该养老了,还来中芯,是中芯八辈子的福。以前象大爷一样去把别人请来,现在一翻脸就说别人没办法混了被迫而来。黑子要不要那么无耻

这些黑子才是国外势力和间谍。除了诬蔑和扣帽子,和美国爹蓬勃奥学的吗,蓬勃奥是对外,国内的黑子是窝里横,打压国内技术派和企业强,反装忠玩得溜,对外象狗一样。事实就是如此,黑子狗们一向的内残外忍。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业内人员,忍不住说两句,评价梁孟松高或低,说再多,不如看看17年梁来的时候中芯国际的市值,和三年后的市值差距,那是数量级的差距,你会发现这比辞职信引发百亿市值缩水更令人惊讶。我只能说,梁当年悄悄任命以后,多少员工后悔股票卖早了。还有人说梁所说的先进制成,实际营收不行,营收都是绑定28nm说的,你可能不知道,梁来之前,28nm做一片亏一片,盈利?不存在的。


user avatar   zhangshu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历SMIC董事会,除了梁先生等实控产线干活,其馀要职确有不少新加坡/香港/美籍,几乎十年未穿过bunny suits下一线的官僚和远在重洋之外的顾问;其中坡仔不少的(中芯五虎中有两位台湾籍和三位新加坡籍)。不知坡县还剩几个Fab,工艺节点之演进相比马来西亚如何?28nm估计也快没了。SMIC此举失信,昨日香港停牌,科创板的中芯和长电同步断崖下跌…,已经说明问题吧。

台湾半导体行业史有个技术路线选择的先例:使劲milk现有制程 vs. 大举投入新制程研发…,TSMC选择后者,笑傲江湖了。当然,前者也可能变成拿28nm凑chiplets的胶水片,但以蒋先生七旬之躯,扛chiplets大旗,也许唯有高代价从TSMC买入3代以前的CoWoS,不知风险几何。

梁孟松确实是技术翘楚,那么中芯国际为什么在明知蒋梁对立,还要把二人拉入一局呢?基于一个背景就是,中美科技争端。蒋先生更像宋江,在半导体圈里人脉极佳;而在美国不断封锁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时,更需要蒋先生,在业内从中斡旋,作用就是帮助中芯在美封锁的背景下,通过关系和人脉,间接的获得人才、技术和设备;这是最重要的。

有一部BBC纪录片 <Space Race>,描写当年美苏航天竞赛的故事:科罗廖夫健在的时候,Sputnik、加加林都是世界第一,科被庸医治死后,他的助手,屡次发射失败;与他死磕了半辈子的发动机总师,也是啥都点不亮了;于是,美国先机登月成了第一;当下所谓"卡脖子"就如同新的军备竞赛吧。或者换个角度,美国的航天,就是继承纳粹冯布劳恩团队,一直继承到阿波罗,科罗廖夫也是从冯布劳恩留在德国的工厂库存+残部开始的,美国人信任纳粹大队长冯布劳恩,直到完成了阿波罗登月。 Btw :科罗廖夫是火箭总师,配套的发动机总师是在大清洗时代举报了科的,科在古拉格受尽苦力;旧时代的苏式领导,乐见下属尖锐对立,便于外行领导内行;索尔仁尼琴笔下的律贼就是这种对立的产物。

# 国士无双,梁先生素有古风,任职SMIC期间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我国教育基金会,十分敬佩,辞呈堪比出师表。

# 听闻与蒋生仅是路线之争…nothing personal?


补充&待求证:最终梁先生并未离开SMIC,听闻周董给予两个挽留待遇:其一,涨十倍薪,梁先生原年薪$34万,现年薪$493万(¥3100w);其二,赠送上海2000w房产,待求证。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好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怎么感觉教主是在暗度陈仓,开始在汽车领域布局?

未来华为做智能汽车的软硬件,长城做整车?然后扩大到其他车企?


user avatar   william-li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怎么感觉教主是在暗度陈仓,开始在汽车领域布局?

未来华为做智能汽车的软硬件,长城做整车?然后扩大到其他车企?


user avatar   ha-la-31-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差点儿就买票了,临了去了趟豆瓣。

哎!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台积电2nm制程采用MBCFET架构,或2024年实现量产,会对芯片产业产生什么影响? 
  集成电路设计从业者的高待遇在未来5~10年后是否是可持续的? 
  「EUV (极紫外光刻)」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 
  为什么现在手机芯片都是量大管够,汽车芯片却缺货了? 
  为什么2T的nvme固态比2个1T的贵? 
  手机芯片的纳米制程越精细,可用的RAM容量就越高吗? 
  光刻机那么贵,一台光刻机一天能造多少芯片,能够本吗? 
  英特尔世界最大芯片工厂计划出炉,将接收首台先进光刻机,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半导体设备vendor的售后工程师怎么样? 
  如何看待晶瑞股份顺利购得 ASML XT 1900Gi 型光刻机一台,仿佛占了大便宜? 

前一个讨论
最近B站比较火的 WiFi 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