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1871年到1945年德国的外交关系和外交政策? 第1页

  

user avatar   gao-lin-5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觉得1871-1945的德国历史可以非常简单粗暴的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871-1918,这部分是小德意志帝国的历史,第二部分是1919-1945这是短暂的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历史。前者以一战和帝国的灭亡告终,后者以二战和德国被分割占领告终。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简单粗暴的两分法,我们必须把魏玛共和国排除在外,因为客观的说魏玛共和国的外交政策跟纳粹德国之间没有必然的连续性。而且二战本身带有太鲜明的纳粹色彩,因此把二战看作是魏玛共和国政策的延续是不公平的。但是在一战的问题上我们就没有把1871-1890年之间的俾斯麦时期和1890-1914年之间的威廉时期区分开。这牵扯到我们的最大主题那就是一战的制度性原因和二战的党派性原因。

一战对德意志帝国的外交而言是一个制度性的失败,那就是俾斯麦外交路线的整体破产。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防御性的,俾斯麦作为帝国宰相的19年里执行的也是这样的政策,那就是避免德意志帝国遭到外敌的包围和进攻。但是一战的爆发决定了这个路线的失败,法国、俄国联合起来,英国也参与其中。标志着德意志帝国对两线作战的恐惧和被强敌围攻的恐惧在1914年变成了现实。其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1871-1914年之间的43年中德意志帝国的外交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和方向,俾斯麦的外交体系的唯一目标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安全,而威廉虽然各种煽风点火,但是也没有一个更有建设性的理想。德意志帝国其实在各方面都已经走到了自己的极限,除了获取一部分殖民地这个暧昧的想法之外,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具体的目标。而且获取海外殖民地还直接跟自己的农产品价格不断受到冲击的容克贵族的利益相矛盾。海军是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地会导致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流入冲击把持着帝国的普鲁士贵族的庄园生产的农产品的价格,并且威胁到他们视为后花园的陆军的地位。

到威廉二世时期德意志帝国皇权的基本盘说到底就是普鲁士贵族和已经放弃了自己1848年革命理想的德意志资产阶级,原本的中左翼党的资产阶级随着帝国的建立和1873年股市崩盘导致的经济危机而越来越依赖于帝国的贸易保护,转而于普鲁士地主合作。但这两者之间又有自己的矛盾,资产阶级想要殖民地,甚至希望让农产品流入帝国以便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减弱劳资矛盾,维持自己的利润。而普鲁士贵族则认为对殖民地农产品和俄国农产品的保护关税并不天然导致工人阶级处境恶劣,资产阶级不愿意提高工资才是问题关键,所以他们更倾向于让资产阶级提高工资,然后让工人买得起更贵的普鲁士粮食。同时在这个中左+极右的帝国基本盘之外还有一个坚定的左翼反对党社民党,和一个本来属于中右,但是因为俾斯麦的文化斗争而坚定的站在反对帝国立场上的天主教中央党。德意志帝国内部如此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就同样混乱。

德意志帝国1871年夺取的阿尔萨斯-洛林作为帝国直属领地一直都是帝国的一个特殊单位,随着直属地的人民得到选举权,他们作为天主教徒很快和天主教党组成同盟,甚至连波兰民族派都因为信仰而参与到这个同盟里来,这个天主教同盟一度让阿尔萨斯-洛林成了帝国的爱尔兰,很多柏林政治家都在大谈如何体面的放弃阿尔萨斯-洛林。那么在这种局面之下,德意志帝国在东西部的扩张都无疑会导致帝国之内天主教徒的进一步增长,如果一个法国、波兰、南德意志和莱茵的天主教大同盟组织起来,德意志帝国就可能被撕裂。所以德意志帝国显然没有在波兰和法国改变边界的想法。德意志帝国在欧洲的扩张唯一现实的反而是传说的威廉二世和皇储费迪南的阴谋。就是打败俄国之后建立一个哈布斯堡王朝的波兰和匈牙利王国,而德意志帝国得到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建立大德意志帝国。但是这个计划从各方面看都只是传闻。而海外扩张实际上德意志帝国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德属非洲的利益在于植物油,这不会对普鲁士贵族的利益产生大的影响,而在其他地方太平洋上的海岛,青岛这类殖民地都是德意志帝国试探和冒险的产物,并不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系统的殖民帝国计划的产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一战和帝国的关系,德意志帝国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又不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在经济上对俄国妥协,其结果自然就是三皇同盟和再保险条约变成一纸空文,德意志帝国最终选择了在经济上最接近的奥匈帝国而不是俄国,就是这种经济原因的结果。三皇同盟和再保险条约失效之后,就只剩下中欧同盟,但是中欧同盟的基础实际上是德国和意大利对法国的恐惧,和奥匈对俄国的恐惧。当法国的复辟变的遥遥无期,意大利对中欧同盟的兴趣就越来越小,而且奥匈和意大利之间传统的矛盾,也让奥匈对同盟不满,如果奥匈维持其长期的内部混乱和无所作为的局面,那么中欧同盟也就可以维持,但是随着弗兰茨-费迪南大公开始强势登场,推动帝国的政策,奥匈也开始走上自己的外交路线,其结果就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着失去全部盟友被敌人围困的局面。此时德意志帝国的唯一机会是对英国妥协,在用非洲交换赫尔戈兰的时候,德意志帝国和英国已经走到了签署同盟条约的边缘,而且约瑟夫-张伯伦是一个强烈的亲德派。但是如前所述地主和资本家都是帝国的基本盘,地主不可能为了帝国放弃对俄国农产品的关税,资本家也不可能为了对英国妥协而放弃自己的海外理想,而且海军是德意志帝国统一在军事上的最大体现,是属于德意志市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军队,放弃发展海军对德意志帝国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虽然放弃了1848年的民主和革命理想,但是没有放弃统一理想的资产阶级来说,“海军爱国主义“是他们和当局妥协的底线,所以德意志帝国也无法在海军问题上对英国妥协。所以对孤立感到恐惧的德意志帝国转而支持奥匈帝国,成为费迪南大公的巴尔干政策的支持者。

而当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则德意志帝国站在奥匈帝国一边投入世界大战就是毫无悬念的事了。所以我认为德意志帝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整个帝国的制度和社会决定,是一个系统性的错误,没有谁应该负全责。但二战刚好相反。

二战并不是制度性的失败,二战就是纳粹分子发动的。纳粹虽然看起来是极右翼党,但实际上他们跟传统的普鲁士极右翼毫无共同点,虽然希特勒自己对复辟问题态度暧昧,但是纳粹的基本盘是城市中产阶级和中下层阶级,希特勒一直到试图走合法斗争路线的时候,为了打造一个中产阶级形象才第一次搬处他的合租公寓,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这样的一个瘪三,即使站在极右的立场上也不可能让普鲁士贵族军官满意。何况纳粹还大张旗鼓的鼓吹“人民军队”“福利国家”这些左翼政策。而且纳粹的得票率在自由选举当中始终没有过半数,实际上纳粹的最好成绩也就是社民党的正常发挥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得票率。1933年希特勒是和巴本一起组织了一个不依赖议会多数而依赖总统非常法执政的内阁。如此脆弱的执政基础,而且还存在一个国家监督之外的军队,而且这个军队的主流还对自己充满厌恶。

纳粹的唯一机会就是一方面用再武装来满足军队,争取军队的支持者,一方面以流氓外交来获得领土,保证自己在人民中间的威望,以便维持他们脆弱的执政地位。而流氓外交的结果就是世界大战,但世界大战对纳粹党来说也不是坏事,战争可以把军队送上战场,破坏传统的贵族军官团,同时让军队迅速膨胀,让坚定的反对自己的军官团无法有力的控制这支膨胀之后的军队。

所以1933-1939年之间的纳粹是一个坚定的推动再武装和在欧洲大搞流氓外交的党。他们并不想避免战争,因为战争对他们有利。所以如果说一战是德意志帝国自己的错误造成的,那么二战就纯然是纳粹推动的产物。




  

相关话题

  法国在哪些领域胜过德国? 
  大家为什么不去德国留学? 
  德意志各邦国 1848 年革命失败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纳粹德国军服的设计是否过誉,有哪些设计闪光点至今仍被采用? 
  如何看待德国的民族性格? 
  与日本相比,为什么德国能较为彻底地反省二战罪行? 
  如何评价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 
  美方多次公开指责中方「破坏环境的行为」,外交部回应「美国才是全球环境的最大威胁」,对此你怎么看? 
  如果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互换,入侵中国的是德国,那么结局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何看待乌克兰少年向老兵举纳粹手势? 

前一个讨论
叙利亚政府军正式渡河,美军和北叙将可能如何应对?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侣行》第四季中张昕宇、梁红驾驶国产飞机运-12环球旅行?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