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问答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孙策偷袭许昌】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孙策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假设(也就是回答题主问题。)
看到有策吹说什么孙策不死,曹操刘备就没戏了,孙策比曹操强多了,孙策只要偷袭许昌,曹操必然灭亡。并且灭了曹操后,还附带袁绍这让他双宿双飞,换句话说只要孙策北上,按照策吹的想法东吴一统天下妥妥的了。我对此一脸问好,他们到底读了多少书,才能如此轻率的得出这样的逻辑?
虽然孙策很年轻就统一了江东,但其间也有曲折,这也不是光靠他一人就能完成的。另外即使他统一了江东,也没处理好很多问题。这个我们放在第二部分说,先说第一部分,孙策偷袭许昌就真的会得手吗?以及孙策真的想偷袭许昌吗?
根据江表传记载,当时孙策是打算继续讨伐黄祖而不是袭击许昌,只是因为陈登派人煽动严白虎余党,孙策才回师要先处理相关问题。 【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策归,复讨登。军到丹徒,须待运粮。】 实际上孙策,甚至可以说是孙吴的战略都是全据荆扬,张纮、鲁肃、周瑜、吕蒙的战略都强调了荆州的重要性。 孙策向张纮请教时,张纮就告诉他:【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张纮给孙策的战略就是先平定江东,然后再拿下荆州,据长江,这样孙策的事业就会媲美桓文了。
官渡之战时期,刘表势力爆发严重内乱,也就是张羡之乱,基本上荆南大半都脱离了刘表的掌控。而黄祖则是孙策的手下败将,可以说此时此刻正是给予刘表致命一击的时候,孙策又怎么会突然脑子一热想去袭击许昌呢?难不成张纮的话,孙策都当耳边风全忘了吗?
讨伐刘表和袭击许昌,孰近孰远,孰难孰易,孙策就分不清吗?
策吹说曹操无备,可曹操真的无备吗?广陵陈登,合肥刘馥,徐州臧霸,汝南满宠、李通,许昌荀彧、曹仁,五道防线啊。曹军坚城以待,吴军又不擅陆战,这就是所谓无备?要知道曹操就在前线动用了三万余人和袁绍刚正面,那其他部队都在哪里?还不都是在各地留守。难不成真的有人以为据有中原的曹操全部兵力就三万人吗?
另外在此之前陈登派人向曹操求援的时候,曹操也派出的兵力增援,拼派刘馥修筑合肥城,这都说明曹操对南线的重视。同时那些派出的援军也没有撤回的记载,基本可以确定是依然留在广陵听陈登指挥。
相对于陷入内乱的刘表,手下败将黄祖,以及擅长水战的吴军,孙策这时大举西征岂不是势如破竹?反观北上之路则是步履维艰,还一反之前张纮制定了战略。
噢,对了,当时张纮还在许昌任职(做人质),这要是孙策真北上……张纮:“孙策!我跟什么你什么仇什么怨啊!你不听我教的战略布局也就算了,还要把我坑死啊!!!!还记得当年我对你的恩情吗!?”
从此之后三国除了马超坑爹,又一个津津乐道的故事产生了。
咳咳,说正经的。当年孙策可是对张纮说过:“一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无复回顾之忧。”张纮不仅是孙策战略上的老师,更是照顾孙策母亲弟弟的恩人,而孙策又是重情重义为名,说他恩将仇报,你信吗?
同时在看看孙策的人事部署,孙策最信任的两个兄弟,一个周瑜在巴丘带兵,一个太史慈在建昌带兵,这两人都部署在西线和刘表势力接壤的地方。孙策真要北上,难道不带他俩,自己一人上去送吗?孙策又不傻,他的目标还是刘表。只是在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陈登突然搞事,所以孙策只能自己先回来让陈登消停消停,之后继续带着周瑜太史慈西征
陈寿毕竟不是吴人不熟悉情况,记载偏向孙策真有这样的打算,但江表传则说孙策只是想先收拾下陈登让他别再搞事,实际上孙策意图还是在西征而非北上。
陈寿记载孙策“密治兵,部署诸将。”是和郭嘉传的记载有矛盾的,如果孙策真的是秘密行动,怎么会让许昌搞得人尽皆知呢?还未出兵,许昌已知,如果这也算偷袭,那还真是侮辱偷袭这个词了。
于公(国家利益)于私(私仇),孙策都应该西征,北上?曹操真的有能力一抗二,孙策能不能突破防线都是个问题,即使真的突破了,算上战斗和行军的时间,估计曹操和袁绍也分出胜负了。
故而最好的解释,所谓袭击许昌不过是孙策散布的谣言而已,而孙策真正秘密策划的袭击刘表,以报父仇。
第二部分
光辉引人注目,而阴影却容易被人忽视。许多人只看到孙策年纪轻轻就平定江东的光辉事迹,可是许多细节,许多问题却被人忽视了。诚然孙策有着不错军事能力,但他不是无敌的存在,孙策是能人而不是战神。
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可以说得到了他亲戚的诸多帮助,也就是吴景和孙静。这两人带着自己的私兵协助孙策打江东,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俩,孙策是平定不了江东的。
【是时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
孙策水战打不下王朗,得到孙静协助顺利破敌。
【时策被创牛渚,降贼复反,景攻讨,尽禽之。】
【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
孙策陷入危机的时候,吴景帮助他度过险境。
顺便一提孙策剿匪自己差点战死。【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扞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成大业者,往往会受到很多人帮助,这没什么奇怪的。我只是想通过上述例子说明,孙策不是神,而是人。就算他军事能力出众,也远没达到百战百胜的程度。而孙策能在短时间平定江东,一是江东割据势力本来就不如中原,二是孙策得到了他亲戚们帮助。(这其实也是个伏笔,东吴是私兵制度,所以孙静的后代愈发强大,乃至颠覆朝局。)
军事出众,容易激励士兵士气这是孙策的长处,而孙策也有他的短处那就是无法妥善处理政治问题。
江东之地大族豪强势力强大,孙策一心想要征服他们,而所使用的手段简单粗暴就是杀。
【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宪素有高名,策深忌之。】
【时有高岱者,隐於馀姚,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候焉。闻其善左传,乃自玩读,欲与论讲。或谓之曰:“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岱以为然,及与论传,或答不知。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知交及时人皆露坐为请。策登楼,望见数里中填满。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
孙策大肆处死士大夫,以至于吴夫人都看不下去了,有次甚至威胁你再杀我就跳井自杀!
【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
不过吴夫人毕竟不能每次在孙策要杀人的时候就威胁跳井,救下来的人也是少数。
江东士大夫被孙策杀得是人心惶惶,有的名士干脆就此跑路了,比如许靖。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
也有的秘密联系曹操,希望曹操能制裁孙策,比如许贡。
【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於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贡表,以示策。策请贡相见,以责让贡。贡辞无表,策即令武士绞杀之。】
之后就发生了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之事,这是偶然吗?不,这是历史的必然。
因此如果要我回答题主的问题的话,即使孙策能躲开这次刺杀,顺利讨伐刘表,统一荆扬,只要孙策还这么残杀士大夫,而且轻而无备(虞翻劝过孙策,但他表示不这样做自己浑身难受),他早晚会被另一家门客刺杀。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在某些人看来 孙策二十多岁死于暗杀仿佛是命中注定而不是偶然
就好像拿破仑 希特勒 李克用(名单自己加)···所有死于暗杀和逃过暗杀的都是必然 一定没有运气成分 就我认为 历史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 就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是偶然 倘若刺杀失败 历史是会起很大变化的
————————————————————————————————————————
为什么说孙策重要 要从当时的形式分析
在孙策被刺杀前后 有两个重要的事实需要知道
其一 袁曹与官渡处于对峙交战状态
其二 孙策正在北伐
对于第二点 很多人不清楚
孙策在建安四年的军事行动中大败黄祖、刘勋使得刘表无法短时间内无法进攻孙策
建安五年 军队已经在进攻广陵(当时陈登为广陵太守)
孙策就是在进攻广陵时等待军队后续粮草到达的空隙出去打猎时遇刺
倘若没有因为刺杀死亡 孙策是有可能打下广陵的
广陵一下 孙策北上再无阻碍 可直达徐州!
各史料都表明 曹操在徐州根基很浅 没有军队 徐州只能是见风使舵谁来归谁
即使徐州忠于曹操 与孙策交战 相信孙策也能在官渡分出胜负前平定徐州(或至少进军中原一带时无军队阻扰)与袁绍合兵进攻曹操
所以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没有三国鼎立 袁绍一统江山 改朝换代
————————————————————————————————————————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
破广陵后(若破不了,孙策会退兵巩固自己的势力 后续发展大概和孙权一样 只是更加顺利)
孙策不肯归附袁绍 则会继续巩固在江东的势力 然后继续进攻刘表(不北上)
则曹操官渡获胜后到平定河北之间这么多年 变数之大 无法预料
曹操是否能平定河北 不知
孙策进攻刘表战果如何 不知
凉州势力动向不知
如果孙策不死,将会建立大天吴虎神帝国。在孙策消灭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马腾以后,建立一个以东吴为中心的帝国,这样有利于发展海洋文化。
最初天吴帝国进行沿海贸易,逐渐对朝鲜半岛乃至倭国进行统治,设立属国,并引入孙策即是海神的信仰,把孙策宣传成须佐之男,将要时代统治倭国。
天吴舰队往南航行,收复崖州、夷州,并对中南半岛进行入侵,原本交州就的交趾、九真、日南就在越南境内,自当以此为基础,将林邑、扶南变成天吴的属国,甚至是设立州郡。
当时匈奴、鲜卑、羯、羌、氐等胡人确实因为混居中原,发生过叛乱。但由于孙策不死,他能够逐一讨平这些叛军,再进行以夷制夷的方式,让胡人无法形成联合力量。当年孙坚在幽州征战,麾下留下幽州将领程普、韩当,孙策统一全国后曾让这二人组建幽州军,并吸取乌丸、鲜卑骑兵,由此天吴帝国将这两支民族驯化为强有力的骑兵军团,接着就是等待马镫科技革命及普及。
当时听闻天竺有个笈多王朝,跟天吴帝国展开贸易,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孙策同时于西域设立长史府,重新掌控西域各国。与此同时,天吴帝国佛教得到大规模发展,形成璀璨的多元文化。孙策虽然不喜欢道教,不过由于张鲁投降于孙策,天师道得到天吴帝国认可,后来也形成了很大影响力。
一度发生过孙恩之类的叛乱,但没有比孙策不死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所以在天吴帝国政治宣传下,轻易就瓦解了各种宗教信仰,从此天吴帝国最大信仰就是孙策。孙策在道教、佛教当中被多次加封,什么东华帝君、玄天伏魔大帝、帝释天全都指孙策本人。
就连孙策的大臣曹操也做《陌上桑》:“陌上桑,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吴,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表达他对孙策的崇拜。
孙策为人喜爱围棋和书法,这两项爱好成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艺术,吴中八绝的技艺更是知名于世界。
不久,东罗马帝国境内发生了哥特人起义,于阿德里安堡战役大败罗马军队。孙策自是不会放过这个极佳的机会,出兵介入东罗马帝国内战。孙策扶持哥特人成立天吴帝国的属国,坚持他们分裂东罗马帝国。
匈人在此时作死,率军入侵天吴帝国的属国,当时孙策派出了名将拓跋焘、王慧龙等出兵讨伐匈人。拓跋焘的骑兵为孙策讨伐柔然,征伐吐谷浑,那些落后的蛮族又怎么可能是成立一百多年的天吴骑兵敌手。拓跋焘的成功,使孙策将他封为大夏王,坐镇中东地区,将与东罗马、波斯、天竺相邻。文化、贸易、政治上的交流逐渐增多,天吴帝国的介入更影响着西方各国的政治格局。
孙策偶然间阅读了一位西方帝王亚历山大的故事,于是心中产生更大的野心.........
顺便说一下,根据知乎提问显示,郭嘉、吕布、法正、周瑜、曹冲也是不死的,所以他们一直辅佐着孙策至今,只有邪恶的吕布一直企图跟孙策对抗,被多次消灭。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