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无关,言辞激烈,玻璃心杭吹请绕行,有时候多出去看看是件好事(也揣上拆迁暴富的钱给国家贡献贡献消费)。
不开评论不取匿,同意请点赞,不同意忽略我,知乎本就不是角斗场。
觉得怎么样?很low,很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注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这几年,旅游、出差,我基本走遍了国内一二线城市,相比而言,杭州真的不怎么样,或者说,最不正常。一个正常的城市,有拿的出手的支柱产业,有和产值、居民收入匹配的生存成本(房价、物价等),有和级别相配的服务水平。杭州呢?近些年还吹nb我是新一线,但真的和北上广深有几十年都追不回来的差距,甚至因为地理原因永远不可能追上的差距。和天津、重庆、西安,甚至大连、青岛这种老牌大城市相比,也是缺乏底蕴和成熟的发展态度。
总的说来,就是有一种「网红、戏精」的气质,浮夸的表演着,外强中干。
在网上,杭州很红,似乎是网红天堂,消费之都,但网红来了就会发现,除了去西湖边上哼上一曲“啊啊啊,啊啊啊”,去西湖银泰排一组网红小吃,真就就没地儿去了。我有天好奇去了趟滨江的“星光大道”(你听这名字多炫),感觉进了县城大卖场,星光大道上没几个高端品牌,也没几个人。不论湖滨还是滨江,这种商业街的消费能力,不说北京王府井,就连比沈阳中街之流都费劲。
钱塘江边,搞那个灯光秀,咋一看很炫,但细看就有种很廉价的感觉,只为给网红拍张照。让我想起一篇关于朝鲜的报道,说一个接待外宾的大道两边,建了两排“刀片一样薄的高楼大厦”。看江景,拿黄浦江来比可能欺负人了(但是你自己嚷嚷着吊打上海的),去重庆三江口坐坐感受下。还有很多“强行网红”的地方,出去比比,大到西安大唐不夜城,小到济南泉城广场喷泉,都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拍照好看”和“确实走心”的差距。
在网上,总听说杭州文明,车让人,嗯看着确实贴心。实际呢?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摄像头逼着你这么做,而且逼的有点反人类。比如有次我要过马路,过来个车速度很快,我是开过车的都理解,让你过去我再走嘛,结果人一个急刹车停下来等我。这不是闲的么?
在网上,听说杭州公共交通方便,全程支付宝之类的。其实地铁、公交都站点密集,走走停停,假装自己走了很远,然后多要你几块钱。还有答主说了,地铁专门往没人的地方修,也是厉害。
号称GDP很高,其实大头来自于死皮赖脸盘进来的萧山余杭;号称气候宜居,其实夏天极热冬天极冷全年极潮;号称人口要突破千万,其实是东拼西凑+完全放开落户的结果;号称民间活跃,其实新区空空荡荡,老区店铺关门。
其实本来就是个旅游城市,非要打肿脸充胖子。等哪天认识到自己真的吃不下这么多东西,才发现脸上的肿已经消不下去了。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一线、强二线城市评价是无法跳过房价的,这很重要。
2008年前买房定居的人大部分觉得上海是大陆最好的城市;2014年前买房定居的人大部分觉得上海是个值得托付一生的城市;2015年后还没买房的,喜欢上海的就下降了很多。我先拿上海举例是显得我不是针对杭州,这种现象是个客观存在。
知乎所有这类问题回答者其实都可以用买房线区分的。
杭州本地人当然觉得杭州很美好,一来是乡情,二来是不缺房。
2016年前买房的人会觉得虽然杭州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总得来说还是棒棒的。
2018年以后,特别是至今没有买房的,对杭州的负面看法就比较多了。
应该这样说,此时此刻,来杭州定居的性价比很一般,在长三角地区是偏低的。
以他的房价地位来衡量,杭州有几个明显的缺陷:
1、外企少,民企比例过高,造成加班泛滥。
996之都不是浪得虚名的,大小休、单休概念非常普遍。我从上海刚来杭州时,看到有些公司把“双休”作为招聘亮点推销相当震惊,呆久了发现在杭州这还真是个亮点。
2、除了互联网,杭州的薪引力很一般。
比上海差很多,岗位少、月薪低、实际时薪更加低。非互联网行业的主流工资去hold杭州的房价真的有点辛苦,而且上限也不高。
3、杭州的城市规划跟不上变化。这点要特别强调下,真的是太多槽点。
就像很多老杭州说的,杭州本来没想有这么多人,原有的成熟区规模很小。然后在短短几年间突然就膨胀了,四处摊大饼。城市扩张很正常,哪里都有。但是杭州属于步子大到扯淡的地步,不是循序渐进的,是突然爆发猛拆猛建猛抢人,然后配套各种跟不上。交通问题也好,生活不便利也好,都是配套跟不上的后遗症。
此外还有地理的劣势。山川河湖,风景固然是好的,但后果就是杭州没法建环线。上海有内环中环外环,北京有啊啊啊呜五环,走过的都懂,那都是交通主动脉。设想上海、北京如果没这些环线,路还能走么?杭州就缺环线,严格讲只有一环。所以杭州人口膨胀后立即就爆出这个问题:杭州的路还能走么?
杭州的规划也过于理想主义,苛刻点说是幻想主义。杭州发散型副城逻辑是这样的,未来科技城的人就吃住工作在未来科技城,临平的人就吃住工作在临平,之江的人就吃住工作在之江,下沙的人就吃住工作在下沙,我配套都给你们建好,吃喝玩乐运动场全都有,你们乖乖呆在副城没事不要乱跑。
可能么?根本不可能。因为主事者忽略了大多数人尤其是增量人口住在哪里是房价驱动的,工作在哪里是工资驱动的,这两条不能过关,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咦,我把科技城建的这么好你们不在本地主为毛非要穿半个杭州上班堵路啊?废话,那么偏的地方两年多从1万涨到4万,老子有那么多钱接盘么。
引导人口在副城属地化应该是建设先于房价,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但是房价还算温和,吸引刚需逐步沉淀,成型了后再涨。杭州师傅是反向操作,啥都没有呢牛比吹的震天响,不论哪个新城第一批冲进去的永远是炒房客,房价先于建设,刚需过去怎么看都不值,成型后住进去的主力不是本地工作的居民而是恐慌中接盘或者边住边等着涨了出手的散炒。最后结果与规划背道而驰,副城越建主城越堵,大家上下班都去穿一下嘛。当然杭州师傅也有难处,玩城市营销吹了太多泡泡,哪个圆起来都是多少个亿,不哄抬地价钱从何来。
所以说互联网营销也不能放飞自我,什么上海即将成为环杭城市的吹比文都敢捧,买单的时候就会有压力。顺便提下,听说最近又冒出来个要让香港环一环的城市,那边的朋友记得搂紧安全带。
最后小结下:
杭州曾经是个小而美的城市,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杭州向大都会转变的过程过于急躁冒进,师傅为了做实互联网之都的城设,宣传上走了网红路线,事实证明是不明智的。网红可以隐藏自己,并没有多少人有机会走进她们的卧室看到真面目。杭州买张车票人人可以来看素颜的样子,反差太大一定会积累负评。
杭州体质上是个优秀的长三角二线城市,和苏州、南京同档,彼此各有长短,其中市区部分要超过苏州。这是杭州的真实实力。
杭州无法与上海相比。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但是当房价接近上海,网宣压过上海后,人们不可避免会拿杭州和上海比,然后挥起上海吊打杭州。说冤也有点冤,说不冤也有自找的成分,懂得自然懂。
有大豪斯的,杭州是个宜居城市。要从头攒钱买房的,杭州不是很宜居。这方面有点像厦门和青岛,互联网行业人士除外。
杭州有两个外挂男人,这是近几年腾飞的关键。杭州也是十来个一线强二线城市中外挂依赖最严重的城市,这是当下的优势,也是未来的隐患。津鉴不远。
真实的一次自我经历
我大学实习是和女票来杭州
专业老师要求暑假全职实习一个月拿到实习证明
而众多公司对于全职的要求都是长期
我面试了很多岗位,也有更多的hr打电话过来,我一说9月结束实习,回学校
电话那头的声音便变的犹豫,然后说,不好意思,不招短期
绝望
好在拖女朋友的福找到了工作,我回租的地方时
做错了公交车(我方向感这么好的人)
因为。。。。
这个地方的公交站是一个方向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回还是去,都是一个方向,下个路口转方向
我来的时候因为手机没电,也没硬币所以是12点顶着近40°的高温来的
没有钱的我,连水都喝不上
面试完,借了数据线充电,换了几颗硬币,回去的时候,很疲劳,便在搭车,
到了红绿灯,转向我懵逼了
我要去的是客运中心的地铁站,但是相反的行程,我急忙忙的问司机,去客运中心吗
他说,不去,你去客运中心的话,你搭错啦,应该在对面搭
我那一刻都不知道怎么办
就想下车,去对面在乘一次车
都已经走出了车门,司机大喊,摁喇叭,我回头
他让我上车
我上了车,他说把我送到前面一点好搭车的,地方,做啥路公交车来着,我给忘记了,就可以直接到客运中心,我又从外面那种烤的地面空气都在漂浮的环境下上了一个有空调的车
到了一个地方,果然很好搭车,如果司机大叔不拦着我,我要走很远才能搭上回去的车
现在只要走到对面马路就可以了
我下车,和他又说了一次谢谢,他说没事没事,直到我离开了车门,他还在提醒我做那一路公交车
(我被大叔从车下叫上来的时候,我真的挺感动的,拍的一张照)
这也是我来杭州以来,各种现实冷漠后的一次暖心的经历,很感谢这位司机
开车注意安全
也是杭州给我留下为数不多的好印象
(一)
杭州这个城市我真的特别喜欢,
记得上次在等朋友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个咖啡馆,叫XY咖啡。第一眼我就被朴素的招牌打动了,我感觉这个咖啡馆老板肯定是有故事的人。
进去点了杯摩卡后,我问“有啥吃的吗?”
老板向我致歉,“刚开业没多久,甜点还没有上架。”
我也毫不客气,告诉他,我饿了。
老板说,他可以现做一个三明治,是将要上架的产品,可以让我试吃看看,提提建议。
我问他多少钱。
他说,不要钱,因为还没有上架。
于是我花了22块钱喝了一杯摩卡,还白蹭了一个美味的三明治。
吃完三明治,我就找老板攀谈起来,原来他也是90后,本职是做金融的,因为情怀所向,辞职跟朋友开了咖啡馆。
于是我跟他分享了自己之前做餐饮创业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咖啡馆引流推广的建议,最后加了微信。
在等朋友的这半小时里多交了一个朋友,我很开心,与此同时杭州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又加分了。
试想,随便进一个咖啡馆就能认识这么有趣的人,杭州该是多么有趣的一座城市啊。
(二)
我喜欢跟人攀谈,尤其喜欢认识有趣的朋友。
记得一年前有个北京的网友给我推了一个微信,说这个朋友刚好需要文案。
添加好友后有2个月都没有搭上话,估计是她太忙了。
之后我看她朋友圈发了很多自己写的温暖的文字,觉得这个姐姐确实是个善良又有趣的人。
又过了一个月我刚好因为客户的事要去北京,于是我在她朋友圈里评论:“姐,我来北京了。”
她回复:”有空来我们公司玩啊。“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真带着名片去了她公司,这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公司。
约到她已经是中午了,她请我在公司食堂吃了饭,然后在公司里转了一圈。
我一句也没有提关于业务的事,说的都是自己从毕业到创业经历的一些事,以及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
她说了一些这个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她最近的一些工作情况。
告别时,我说如果她来上海一定要联系我。
她祝我创业顺利。
之后的两个月里,我们都没再联系,只是偶尔看到她发朋友圈,看到我赞同的文字我会随手点个赞。
又过了一个月,她把他们部门几乎所有的文字工作都交给了我。
我至今还感到惊讶。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争取什么,要争取也是争取不到的,因为我公司太小了,按常理他们是肯定看不上我的。
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姐姐人真不错,可以交个朋友。时至今日,每当我遇到行业内不懂的问题,我都会去请教她,她每次都耐心解答。
她说:”仁飞,你既然选择创业,就一定要努力。我这边有任何需要肯定会第一个想到你,你一定要快速成长起来,才能接更多更大的活。“
是的,我认识了一个对我很好很好的姐姐。
(三)
1个月前,我的财务跟我抱怨事情太多,
我以为接下来她要提涨工资的事。
结果并没有。
现在,在这里,我要收回关于公司要倒闭的话,
因为你们真的都太好了,
炸串每次领工资的时候会加一句:
”boss,这个月你紧张不,如果周转不过来,我的这份下次再给也行。“
晶晶每次领工资的时候会加一句:
”你给的太多了吧,其实我没做什么。“
理央总是说:”事情没做好,我不要钱。“
你们真的都太好了吧,这给了我一个动力:
我一定一定要把公司开好,做大做强,让你们都跟着我挣到很多很多钱。
(四)
最后还是用一个杭州的故事结尾:
12月30号这天晚上,我跟朋友吃完饭后,一个人跑到了西湖边,
此时刚好下了大雪。
我还发了个朋友圈:
第二天清晨5点半的时候,我饿醒了,于是出来看西湖的雪景。
找到一家24小时营业的KFC,于是我准备去点个鸡翅。
结果惊呆了。
KFC里面座无虚席,地上还横七竖八躺了很多人!
我一看都是学生。
有的是情侣,女生把头埋在男生怀里睡着了;
有的很明显是一个寝室一起,四个人在一张桌子上窃窃私语;
坐在地上的男童鞋,头埋在双腿间,在玩手机游戏;
在角落里的女生拿出镜子在补妆;
KFC里还有酒精味,显然,他们很多是从附近的酒吧里出来刚散场。
我买了鸡翅后就找一个男同学很小声地聊了起来。
我问:”你们怎么都在KFC,怎么不回去啊?“
男同学理所当然地回答:”因为回不去啊,地铁站还没开门。“
我问:”你们都在哪上学。“
男同学说:”哪都有,这次下雪杭州几乎所有学校的学生都来了。“
我跑到附近的全家,麦当劳,甚至是饺子混沌店里都看了一圈,确实横七竖八密密麻麻放眼望去都是学生。
他们都是前一天夜里来西湖玩,然后去酒吧嗨,嗨完就来附近的店里通宵。
瞬间我被触动了,
这真的是只有大学才有的烂漫。
他们为什么不搭出租车回去呢?
一是因为这时候出租车很难等,二是因为省钱。
这是只有大学才有的朴素。
我看到在路边有女生在跟男友发脾气,委屈地说她”想回去了。“
男生说:”再等一小时,再等一小时就有地铁啦!“
这是只有大学才有的最简单的爱情。
反观自己,进入社会后是否还能保持初心,是否能始终保持淳朴的质地,说实话,每天谈钱我真心觉得自己俗到了骨子里。
所以这次我要感谢杭州,让我像换了血一样,收获了新的动力。
我来评价一下吧:
讲一下自己的情况:大学就读于杭州下沙某高校,因为个人原因今年将到宁波,但还是希望以后能回杭州发展。
先说下住宿:首先是房价和购房相关政策对于我们这些杭漂青年些许不友好。虽然现在杭州的人才引进计划看起来很诱人,但是真正经历过才会发现里面的许多利好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落到自己头上。落户的话倒是很容易,专科以上毕业签两年还是三年的合同,缴纳一个月的社保就可以落户。但是房子,房子,房子,真的很难搞,各种摇号限购,很难获得买房资格。而且房价确实有些高(也许是因为我还没达到知乎平均薪资水平的原因)。这两年倒是好多了,没记错最离谱的时候是17年左右,一套房大概四百万,一平四万左右,而且外来人必须缴纳两年社保才有贷款资格。更过分的是如果你是贷款买房,大多数时候是买不到的,全款买的人基本就把新楼盘的房子抢购一空了(国人还是有钱人多啊)。那时候还是学生的我现在学校附近的一个楼盘外面,看着新起的高楼有种绝望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得干多少年才能在这样的房子里安家。(当然现在还是可望不可即)。
说完买房说租房。房租看地段吧,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能接受,秉承着房租不要超过自己收入水平的三分之一的原则,在能力范围内可以挑选的房子还是挺多的。在这里感谢贝壳找房,让当时刚毕业无家可归的我没费太大力就有了个还算凑合的小窝。
再来说说交通,作为无车一族,我不了解杭州高架究竟有多堵,因为当时大多数时候出行是依靠地铁和公交,上高架一般时候是去高铁站,从下沙到杭州东这段高架堵车的时候还是比较少的,至于市区那段的情况就得看各位在市区的答主怎么说了…咱也不知道。地铁的话我确实有点想吐槽,主要是一号线,来来回回人挤人的就那几个站,知道的人自然不用多说。什么打铁关,闸弄口,七堡九堡都不上人,我实习的时候天天坐地铁去西湖文化广场上班,路过这几个站每次能有20个人上都算多的了。咱也不是学城建或者轨道交通的,咱就是一路人,但我用我非专业的普通人思维,是实在理解不了花这么些钱开这些站的意义在哪,估计就像其他答主说的是为了抬高房价吧。(房价还jb抬,给人留条活路吧)
公交的话,我一直想问问杭州公交公司的人,你们的车究竟用什么材料做的?我不是个容易晕车的人,但是我每次坐公交的时候闻到里面的味道,我就莫名的会晕车想吐…怎么形容呢,就是劣质车内香水混合加热的人造橡胶的味…以至于到后来我出门去不通地铁的地方,宁可花几十块打车,都不愿意坐公交。
共享单车共享电瓶车和滴滴出行这些,我真的觉得是我们这些在杭州刚开始工作的小青年的救星。虽然刮风下雨打个车会排队,但是不论多晚的时间,多偏僻的位置,只要是在市区打开app,总能叫到车。随处可见的小蓝,简直是短途出行神器,办个月卡又便宜又方便。(我真的不是滴滴和阿里的托,如果你觉得是,麻烦也帮我联系这两家公司让他们打钱,就打到我农村信用社的卡上就可以了嘻嘻嘻)
emmmm住宿和出行说完了,再来说说吃喝吧,毕竟人离不开的就是衣食住行嘛。穿衣的话感谢遍地的优衣库,ZARA,CA等等的门店,让我这个没有着装审美的单身男青年不至于穿的太无法入目。毕竟这些品牌的衣服搭配起来还算容易。
吃的话怎么说,刚到杭州的时候还是适应了一段时间的。我家是苏北的,口味偏咸偏辣重油,来到杭州以后吃不到牛肉煎包辣汤板面把子肉这些,还是有些不习惯的。不过时间长也就好了,毕竟杭州的吃食还是比较容易适应的。
最后来说说杭州的人吧,我觉得决定一个城市是好是坏,有没有发展,让不让人留念,人是最重要的。我在杭州几年下来,我觉得和这个地方的人相处起来很舒服,虽然这些人有本地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人,但是相处起来让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分别。大多数人都很有礼貌,很有规矩,我觉得能让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们融合到一起,是一个城市伟大的象征。我第一次在奎元馆吃面,有本地人主动给我讲解菜单上我看不懂的名词;我打车出去,有外地的司机师傅和我谈天说地;我刚开始养狗的时候,有很多不认识的在路边遛狗的年轻男女告诉我养狗的注意事项;我帮别人开门的时候别人会冲我点头微笑,如此种种,还有很多很多。当然,也会有骗子骗钱,盲流骂人,无良商家兜售差劲的产品,头脑不正常的上司在员工工作中微操,不想着好好深耕专业和能力只想着搞办公室政治的同事。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全部由良善者组成,但是总会有大部分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善意让一个城市更好,也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对于生活里你觉得反感的人和事,就当是排骨里的骨头。虽然硌牙,但只要把他吐进垃圾桶,他就咯不到你,不要让一块骨头,影响你吃排骨的香。
最后,我爱杭州,爱钱塘的月,西湖的雪,九溪的雨,武林晚上的路灯灯光,还有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里大多数的人。
江南十八忆,最忆是杭州。
与荒谬相反的,是符合理性,或说,符合逻辑。
谁的逻辑呢?人。当然,这里使用的是流俗意义上的逻辑,而不是那个最高的罗各斯。
可是,这种逻辑却仅仅是各种表象的合理化,它远离本真之物,越是合理越是远离。人类生活在自己创造的谎言之中。
所以,当人觉得荒谬时,恰恰是真实侵入了人类虚构的世界中,而理性和逻辑还来不及去掩盖它,因而让人产生了不安和怀疑相夹杂的荒谬之感觉。
虽然评分是四星半,但是非常不建议非原教旨科幻爱好者或快节奏叙事爱好者观看。叙事节奏之缓慢打个比方来说就是电影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讲到了林殊从梅岭逃脱进入琅琊榜还没建立江左盟。大段的梦境特写慢镜头甚至静止镜头非常非常考验人的观影耐心。评分五星只是个人体验,事实上两个半小时片尾字幕拉起周围响起了一片“就这就这“”我看了个啥“的优美评价。
说完了缺点再说说优点。
这片子为什么这么慢,相当就是还原了60年前太空歌剧时代的原著。所谓太空歌剧,就是套了个星际时代背景的权谋争斗爱恨情仇,1960年的新瓶装十九世纪的老酒,最重要的自然是把新瓶做的足够漂亮,所以太空歌剧最重要的就是对星际时代社会的设定,大到文明形态帝国架构宗教信仰,小到语言文字生活习俗流行服饰,越全面越宏大,越细致越引人。所以小说需要通过主线剧情把足够多的设定背景引出,重视还原小说的电影自然如此。再加上沙丘又是太空歌剧中对文明、对宗教探讨最多的那一类,自然少不了各种镜头气氛渲染,节奏又更慢了。
好在汉斯季莫的配乐还是足够给力,虽然音量大到伤害听力,但足够“歌剧”,充满力量足够抓人,不至于让观众在定格镜头中脱线。
不过对各方势力的设定既视感还是过于强烈,也不知是思维定势还是偷懒,看到一半我甚至有种英国人代替德国人进入北非、又或者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感受。至于什么扑翼机啊太空时代的战争是冷兵器格斗啊也没什么好吐槽的,和星球大战一样,这一类就是套着太空皮的反映封建贵族争斗的古典作品罢了。
三大原因,第一个是地位。姚明和林书豪在NBA的地位不一样。
姚明进NBA的时候,抛开状元的身份,所有人都知道斯特恩是把姚明当成中国版jumpman一样捧,给了未来NBA符号式球星的定位。给最一流的资源,那时候火箭是个小弱队,进不了季后赛的,一个赛季下来全美直播都没几场。结果姚明来了年年雷打不动上圣诞大战,奥尼尔科比那时作为联盟头牌,死敌那么多,圣诞大战全都让给姚明火箭来打。一直到奥尼尔东游去了热火,奥尼尔圣诞大战的对手才换成科比。当时乔丹马上第三次退役,科比本来被捧为接班人,结果出了鹰郡事件,卡特希尔都连年重伤,詹姆斯韦德这批人还未成熟起来,NBA急缺立得住的偶像,斯特恩为了保住NBA的品牌力广撒网,谁也不知道未来的联盟的logo式人物是谁。那时候全明星网络票选,中国网民多,姚明新秀赛季就上首发,第二年直接当票王,挤掉奥尼尔,咋没像现在一样改制度,网络票选只占一半。
姚明进了NBA是这个地位,所有球员都看得见,场上场下小动作放一边,谁敢种族歧视?无意间蹦出几个涉嫌歧视的词,全都赶紧道歉。第一个赛季穆大叔场上直接一肘子怼姚明喉咙上,给姚明怼晕了,场下敢蹦一个辱华的词儿来不?
林书豪就是个落选秀,十天合同一签的临时工,地位和姚明根本比不了。
第二是国籍,对于美国球员球迷来说,姚明是中国人,是代表中国男篮打球的,跟美国没啥关系,是带着庞大球迷群体来送资源的人。而林书豪是美国人,土生土长的美国篮球人,也曾经入选过美国篮球集训队,是跟大家一起抢资源的自己人。美国球员,球迷,媒体等会更在意,对他批评得也会更直白,更苛刻,更不留情面。日本韩国啥艺人来个出轨有了小三啥的,who care?但咱本国文小哥吴大叔来个出轨小三的事儿,微博服务器都扛不住,会爆。
第三就是心理因素,反差。你可以忍受空降来的学霸一直比自己成绩好,但是如果哪天有个学渣考得比你好,你就会很不爽。姚明就是那个空降来的学霸。来的时候就是状元秀,几乎联盟第一身高,比奥尼尔都高一块儿,新秀赛季就打上主力,场均十多分,后面常年前三名的命中率,在那个内线为王的年代,谁站在场上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姚明不太好对付。
但林书豪就是那个逆袭的学渣。从前几年大家都不放在眼里的落选秀,到哪支球队都是被裁,突然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性,甚至打上了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主力,很多人心里不舒服。就连我作为林书豪球迷,看到丁威迪打出来了,我心里其实也是不爽的。
林书豪遭到歧视和其他不公正待遇的原因有很多,但和姚明相比,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上三个。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