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公众事件发生后,我们总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句话,这句话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几乎不会思考人们说它的理由。
这句话叫做:
“为什么就没有人来管管呢“
“现在电视上全是娘炮演员,为什么没人管管呢?”
“网络游戏残害了一代人,就没人管管吗?”
“今天离婚率这么高,还没有人来管管吗?”
这些话我们都听到过,但是很少人意识到,好像只有我们中国人在碰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时,才会下意识说出这句话。
而当我们说这句话时,心里还有个潜台词,就是“应该有个什么主体在背后,他能管制天下所有事”。而这个主体是谁,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一群人?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如果真的要围绕这个问题去展开,能讲的故事还很多。
比如,很多人以为中国几千年来,天生就是大一统集权式国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之前的周朝,华夏大地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即国家的土地并不是全部集中在周家王室,而是分封到了各地诸侯身上。
诸侯们的地位可比地方官员强大多了,他们理论上归属周王朝,但实际的地位更加近似于一个独立国家的统治者。所以在周朝时,皇权的地位还没达到至高无上的程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分封制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制,这才实际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秦亡之后,楚汉相争,当时项羽被称为“霸王”,霸王并非皇帝,也就是项羽更希望回到周朝时各地分封统治的阶段,项羽作为监管者来维持各地的秩序。然而历史选择了刘邦,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回到了秦代的中央集权模式,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然而问题出现了,和刘邦一起打江山的将领和辅臣们都清楚,刘邦不过是流氓草民出身,依靠军事的胜利获得了政权。
这就衍生出了另外一个尴尬的问题:刘邦作为一个君主,或者作为一个希望得到至高权力的皇帝,该如何巩固执政合法性? 如果自己是依靠军事和暴力获得的合法性,但是儿子、孙子们的合法性从何而来呢?
这时候,儒家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一些人开始利用儒家对于“礼”的推崇,在汉朝初期大肆鼓吹"礼"的重要性。“礼”的本质,是通过一系列繁文缛节,实现对皇帝的尊崇、对臣民的贬低。与此同时,另外一批人把儒家的思想进一步衍生为“天人合一”的观念,他们把皇帝称为天子,视之为上天派到人间的管理者。
从此以后,皇帝的神化就算彻底完成了,这个人成了至高无上、一言九鼎的天子,人民需要遵守天意,当然也要尊重天意的代理人皇帝,否则就是逆天而行,就是大逆不道。
当一个程序重复了几百次、重复了一两代人后,它就会刻印在那代人的脑子里;当这个程序重复两千年,它就会成为一个民族的DNA。
直到两千年后,再次出现一位千年一遇、能逆天改命的伟人,他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去颠覆亿万中国人早已刻在骨子里的意识,让人们重新思考,那个所谓的“天意”到底是由一个皇帝决定的,还是由亿万人民决定的。
只不过,这个颠覆只重复了一两代人,其影响还是不够大,起码还不足以改变一个民族的DNA。
所以,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面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时,只有很少人会想:
“要不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一起来商量、博弈、权衡,然后解决它”。
对于绝大部分国人而言,他们还是会下意识的遵守骨子里的天性,然后义愤填膺、满腔怒火的说:
“怎么就没人来管管呢?”
--------------------
欢迎学生朋友关注我
.
1)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 稳定压倒一切。
3) 和谐、和谐、和谐。
4) 光宗耀祖,叶落归根。
5) “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
6) “你在哪个单位上班呀?有编制吗?收入多少?有对象没?对象在哪里上班?”
7) “小X啊,年轻人一定要明白,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8) “你从小吃我的、穿我的,现在翅膀硬了,就忘本了是不是?”
9) “这病西医看不好,得看中医。我有一个偏方,是个老中医给的,多少人想找他都约不到,我托一个亲戚走后门才约到的。你拿回去试试。”
10) “这女的,你看她那眼睛,全是眼白,颧骨这么突出,这面相八成会克夫。”
11) 西方和咱们不一样,你得讲国情。
12) 一个巴掌拍不响,他怎么不去打别人,偏偏打你,肯定你也有问题!
13)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4) “你以为我看重的是这钱吗?我要的是一个态度。”
15) “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16) 各打五十大板。
17) “我不是对你有意见啊,主要是……”
18) “你以后就会明白。我都是为你好。”
19)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20) 这家现在这么兴旺,还不是因为人家祖坟风水好!
21) 我这次没选上XX,还不是因为没送礼。你看,张三那样的人都能上去,肯定是私下给YY很多好处。
22) “快把秋裤穿起来。” “妈,我不冷,我不穿秋裤。” “别废话,我都冻的不行,你怎么可能不冷。”
23) “多喝热水。”
24) “我闺女属鼠,你儿子属蛇,你儿子会克我闺女。”
25) 鞭能壮阳。
26) “饲料鸡是打激素的,吃了小孩子会早熟。”
想到再继续补充。
以下思想并非是所有天朝人持有的,但在天朝很常见,尤其被年龄较大的人持有。
1. 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 觉得有神论很可笑,要信无神论与唯物主义,充分地用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
3. 觉得西方人游行、反疫苗、反死刑、反进化论、只吃素食、为动物维权等行为不可理喻,他们看似民主自由其实是鲨笔。
4. 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要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孩子的好处来增强自己的孩子的奋斗意识。
5. 觉得人生必须追求做精英,比起勤奋的他们,大多数外国人活得很懒惰、愚蠢、悲哀。
6.觉得经常对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苦难能激发孩子的奋斗意识。
7. 觉得学习绝非快乐的事情,电子游戏、课外书等能高效地提供给孩子快乐的东西会恶劣地影响孩子的学业,以至于让他们在未来成为底层。
8. 觉得学习要以取得好成绩、被好学校录取、获得好学历、找到好工作、与优秀的人结婚等为目标,目标不是这些的学习会浪费生命。
9. 觉得人生有固定的程序,该努力学习时必须努力学习,该谈恋爱时时必须谈恋爱,在该舍弃某些爱好的年龄必须舍弃某些爱好。如果一个人不按这些程序活,他或她是不正常的。
10. 觉得杏很羞耻、严肃,在大部分公共场合都不敢提到杏欲与杏行为。
「对吃苦精神的执着,迷信,与病态的追求」
司马迁不割就写不出史记,孙子不瘸写不出兵法,勾践不吃屎就要二十投,韩信不爬一回胯不能领兵,困了累了喝什么红牛,必须要头悬梁锥刺股。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但中国文化里都有点病态的趋害避利了。
这个话题很有争议,我的观点是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如何理解这句话,就见仁见智了,每个人对pain与suffering理解不一样。对待吃苦,应该是勇往直前的面对一切pain,而不是不假思索的选择冲向所有的suffering.
现在哪个成功人士站出来都是:”我吃了多少苦,才获得今天的地位啊,根本不是运气好,也不是我爹比你爹强,也不是我更聪明,就是我更能吃苦。”
王健林一出来,就是我吃了多少苦,一步一步走过来,多不容易。你儿子吃苦了么?难道现在不成功。
马云一出来,就是年轻人要吃苦。先不管真假,爱看的人一大堆。
撒贝宁一出来,北大还行,我没吃过什么苦,嘘声一片。
这还不是首富爸爸们开的头。司马迁大概以为《史记》是因为宫出来的,还不快谢主隆恩?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圣贤孟子亦如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难道因为每年被饿其体肤一个月,绿军才能接受圣战的大任么?
人家拍电影社交网络,就是喝酒开趴,直指人生巅峰。
中国合伙人总是要刷那么几个碗。
小扎,比尔盖茨哪个吃过苦,就算吃过,有在西方社会广为传颂么?有自己挂嘴上天天吹么?但是世界名人的吃苦经验被中国的故事编来编去。
谈起贝多芬,都知道双耳失聪,却少人知道他惊世骇俗代表作的名字。
谈起罗斯福,都知道是个瘸子,却少人知道他在外交场上的叱咤风云。
谈起霍金,都知道是个残疾,却少人有时间捡屎。
西方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奠定现代科学基础的人,大多都是贵族,是何不食肉糜的公子哥,更不要说吃苦了。吃苦很重要,但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像中国思维里那么强调。
身体有缺陷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要拿人家残缺的那部分说事,伟人们真正的闪光点在中国的伟人故事里完全被掩盖。
人家讲创造力,我们讲吃苦。
人家讲执行力,我们讲吃苦。
人家讲深谋远虑,我们讲吃苦。
人家讲目光敏锐,我们讲吃苦。
人家讲策略,讲时运,我们还在讲吃苦。
吃苦耐劳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标签。
不是说吃苦耐劳不好,那么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式思维里吃苦是第一位。
中国人就喜欢搞的别人能吃五根苦瓜,我只能吃三根,人家就应该比我强。
我就要工作到两点,我就是能吃苦,管我效率高不高。
我有钱买鱼给我妈吃,但我就不去买,我要卧冰求鱼。
中国人专注吃苦三千年,一直在吃苦,从未被超越。
有个花园——种点菜吧……
中国学生测量一大块形状不规则铯单质的体积时需要拿刻度尺等测量工具量老半天,写一大堆公式。
美国学生看到了,直接把这一大块铯抢了过来,丢到装水的烧杯里看刻度。
中国学生掉头就跑。
几个围观群众:中国学生不会变通,还喜欢逃避!中国人的劣根性太严重了!
————————————————
那天,在场的人只有这个中国学生身上没有伤。
我说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认为某一个数据或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一切好坏对错的终极标准,并通过无限拔高这个数据的意义来实现对人心的统一。这里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炼钢铁。1958年8月,国家提出全国要生产1070万吨钢的总目标,1958年10月,人日发表社论《让土法炼钢遍地开花》,标志着这场运动的高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被调集用来炼钢。1958年底有9000万人参与炼钢,而当时的全国总人口也只有6亿人,许多人家里的锅、门把手、铁钉等铁器都被拿走炼钢,大量的文物包括古庙里的香炉、古代的兵器、石磨的铁轴、门上的铁鼻都被拿去炼钢,与此同时,各地兴起了数百万座土高炉,一些地区缺少建造高炉所需的砖,就直接把居民的房屋拆掉,拿这些砖块去建造高炉。但由于绝大部分人不懂炼钢,加上技术条件不达标,炼出来的钢铁大多是毫无用处的废铁,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由于全民都忙着炼钢耽误了耕作和收粮食,也导致粮食产量大减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那么为什么钢产量这个数据能够被赋予如此神圣的意义呢?现在的人自然会觉得荒谬,但在当时的一些人看来,钢产量这个数字是衡量一个国家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准,因为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可以制造更多的武器投入战争,可以制造更多的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再加上其他一些国家喜欢用钢铁来衡量自己的工业化成就,因此,钢产量的意义就被抬高到一个非常夸张的地步,只要钢产量高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而钢产量比人落后,那说什么都没有用。本来生产钢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为了凑出漂亮的数据却要极大地牺牲人们的生活水平,即使是完全无用的废钢也比人的生活要更重要。这里发生了一个颠倒:本应作为手段的钢铁变成目的,本应作为目的的人,却变成了手段。
不过,虽然当时炼出来的钢大多是废品,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决定性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却并没有随着这场运动的结束而结束,那就是社会的组织方式,为了实现炼钢目标,就必须在各个领域加强控制,甚至是实行军事化管理。
以江苏省为例。在权力结构方面,为了响应号召,partycommittee通过成立小组的方式来取代government的权限,架空原来的各部门,如1958年江苏Provincial PartyCommittee决定有关全省性的规划问题,由ProvincialParty Committee统一规划和安排,并决定成立工业、农业、政法、党群、文教五个小组代表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来处理工作,这意味着权力比过去更加集中。
在民众组织形式方面,“钢产量”这一数字目标成为了压倒一切的任务,官方以此为依据就拥有了调动和组织一切力量的能力。如1958年江苏省武进县抽调2万多人炼钢,徐州抽调30%的农村劳力支持炼钢,在当年的11月全省参加炼钢的农民达到500万人,而这些劳动力是自带粮食且不分昼夜的工作,且接受着准军事化管理。这意味着权力对社会的渗透相比过去要更加彻底,虽然炼钢运动没有炼出多少合格的钢,但借助炼钢运动,通过为一个数字赋予神圣的意义来调动一切资源、克服一切阻碍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增强。
在司法和执法方面,为了保障炼钢运动有序进行,police department也加强了户籍管理和肃反(即“肃清反革命”)力度,鼓励揭发检举。既包括对地富反坏分子的整肃,包括对外来人口和长期外出人员的情况的摸排。为了加强对基层的领导,南京市的派出所与街道支部也合并为街道party committee,Police与所辖地段的单位也建立起常规的工作联系,使得对社会的control渗透空前强大。
在文化教育领域,文教单位虽然不适合大规模炼钢,但也不能闲着,因此主要是搞思想批判。各个学校的师生纷纷举办改造交心大会,南京市工商界和民主党派提出“交心”要“快、透、深、真”的口号。江苏省11个市的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人士共交心47万条。宗教界也纷纷表态“交心”。所谓“交心”就是把自己个人的“腐朽思想”向组织坦白交代,表明自己的虔诚。权力取代了其他一切权威,成为了唯一的祭司。
第二个例子就是对GDP的推崇。从某些年开始,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系列等式:“生活幸福就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就等于GDP增长”,这个等式反过来说也成立:只要GDP相关的数据高了起来,就一定说明这个地区的经济是进步的繁荣的,也必然意味着这个地方更先进和发达。然而这个等式的两边可能并没有多少相关性,因为GDP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统计游戏。在本国的经济增长中,政府投资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这种投资并非出于市场理性而是政治理性,因为投资可以带来政绩,也可以给个人创造捞取利益的机会,而投资失败烂尾了还有人来兜底。如果说有些人玩这一套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而另一些人信这一套则是出于寻求赢过别人的心理。在相当多人看来,GDP比自己低的国家都是可以轻视的,一无是处的,而只要GDP赶超了某个国家,就意味着自己全面超越了对方,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狂欢的事情。这些人不太理解,别说一个社会,即使是一个个体,钱也无法全面衡量这个生活的幸福程度,因为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多样的、复杂的,何况一个地区的GDP高也完全不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居民一定更有钱,但对于迫切想要赢却又不愿意思考的人来说,用一个数字来评判一切,在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里反复胜利是一件比呼吸还更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例子就不说了。
用比喻句论证。
比喻句是用来方便听者理解的,本身没有论证的功能。比方说唇亡齿寒这个典故,A国和B国之间互相依存,谁死了另一家都要一起完蛋,所以谋士把这两个国家比喻成嘴唇和牙齿来方便国君理解。但是,你必须要详细论证,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必然是这样的战略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说因为他俩是嘴唇和牙齿,嘴唇和牙齿谁离了谁都不能活,所以他俩谁离了谁都不能活。
这种话术千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神棍和成功学里,滔滔不绝一大堆最后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要么是第一,要么失败…
吹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比较大:
一是古代千年来的历史传统影响
二是近代的殖民地传统影响
三是近现代传入的共产主义文化影响
四是改革开放后的舶来文化影响
中国人的大多数思想具有上面四项中至少一项,通常来说同时具有三项的就是大众认识中比较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同时具有四项的通常会被认为宣传味道太重。
前者有《战狼2》,它只有一、三、四;后者有一个经典的表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