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红黄蓝幼儿园发生的虐童事件? 第2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于2017年11月30日转匿名。
我是 @曹文雯

转匿名的原因是:
1、本回答严重超出我在专业领域回答的获赞。
即,我仍旧承认这篇内容是我写的,但我不希望它出现在我的个人主页上。
(我之前也因为类似理由转匿名过其他回答。)

2、从舆论发展来看,本回答已经达成了它的目的

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很高兴看到警方已经针对性侵相关内容作出回应
无论此回应是否令人满意,至少是
这标志着,现在的情况不再是本回答发布时,【舆论大量忽视家长核心诉求,假装没这个点】的状况。

因此虽然没有到我本来给自己设定的“事件关注度进入冷静期”的时间点,
我仍然决定将本回答提前转入匿名状态。

3、这一操作会连带导致我在本问题中其他回答下的评论失效。
(本回答下我的评论不会失效)
虽然我印象里不多……但是以防万一,请不要误会。


===中段部分为原始回答,发布于2017年11月23日====

这跟之前任何虐童案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之前的事都是,商人逐利,劣币驱除良币,缺乏监管,工作环境恶劣,变态心理遇到变态环境。。。

但是这次不是。
不管客人是谁,这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这不是变态,这不是缺乏监管。
这是利益。


我不反对借此多复习几次其它虐童案件。
我也能理解传播口工作人员的无奈。

但这次是不同的。

不同的

============

以下修改于2017年11月26日:

我本来不想用修改的方式动这个回答。

毕竟知乎自从没有回答日志之后,很多事情说不清楚。


但是我真的希望大家看一下昨天《三联生活周刊》中,家长的声音。

这次的家长很理性。希望结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良好的示范。


调查 | 现场,家长,专家: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将如何进展?

据本刊记者采访了解,目前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部分家长就进一步行动达成以下共识:
1、不再和媒体直接接触。有家长批评媒体在早先的报道中没有隐去家长和孩子信息,如广为流传的“童童”妈妈面对镜头所说的“叔叔医生”“爷爷医生”的视频。“我们已经有关注了,现在需要的不是媒体,是法律”,一位家长在维权群中表示。
2、集体聘请律师。一些公众人物如演员伊能静等已和家长取得联系,表示为家长联系律师团队。据悉,包括著名公益律师郭建梅在内的律师会组成律师团队,义务为家长提供法律援助。
3、联系医院对孩子进行检查。所联系的医院院方给家长的回复为:“我们按照儿童健康查体的形式进行,性侵等需要法医鉴定。我们可以公益免费,但要求家长不能做任何发布或泄露医院名称以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4、防止二次伤害。家长不再引导孩子讲述可能存在的受伤害经历,而是交由专业儿童心理咨询人员,同时注意不泄露自身和孩子隐私。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等了两天,想看看谁的人头落地,结果滚下两颗,一颗小卒,一颗小民。

真是场面也懒得做了。

本来有很多想说的,但是被删多了,说来也无用。我在这里痛心疾首奔号一遍,讲得浅了流于宣泄,讲得深了邮箱里的回答备份又多一篇,不如讲点冰冷但实用的:

1.全实时监控不是小米小驴或者360水滴能做的,这种程度的需要海康威视和大华。而海康威视们的报价不是小型甚至中型全国连锁幼儿园能够承担的。

相信现在小米360和海康威视大华都在从两端推进一个幼儿园可承受的方案,但最终成本都会转嫁到家长身上;

2.小型长续航监听器是另一个思路,音频对带宽占用少耗电也低,配合一定的自动语义分析,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可靠的预警机制。我这边已经有工程师朋友在DIY了;

3.在这件事情后,整体行业费用一定会上涨,面向城市中产的幼儿园涨得会更厉害。

而且,不要以为涨价了就会很大的改观。根据过往经验,上涨的费用是来疏通更严格的监管的,这笔钱只有一小部分会拿来真正改善孩子们的环境。


就这样吧,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能说的,没什么想说的。


user avatar   yin-co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想要改变世界,

头破血流后才知道我们只能被世界改变。


所以只能沉默吗?

所以只可旁观吗?

所以只得袖手吗?

当乌云盖顶,

当暴雨倾城,

当黑暗扼住我们的喉咙?

哪怕只能发出一声湮灭在喉咙里的嘶声!

哪怕只是压回腹腔里的一声闷响。

我绝不沉默!

那嘶哑的声也是战斗的号角,

那沉闷的响也是冲锋的擂鼓。

我绝不沉默!

这世界绝不只有那三种颜色。

这世界,老子怎么会让给你?


user avatar   chang-kai-she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家长视频中描述属实的话,那么这是一起非常恶劣的涉嫌有组织犯罪的案件。

而这种事情竟然出现在首都北京,就更是令人震惊,这意味着可能在其他地方还有类似的事情存在。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软肋,很多家长可以容忍自己受一些委屈,但对孩子则是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像这次出事的幼儿园,据说一个月收费高达5000元。

然而居然这样的幼儿园里会发生这样恶劣的事件。


一、先说一下舆论处理方面

这样的突发恶性公众事件,政府部门应该快速反应,并及时公开信息。

舆论已经汹汹,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透明、透明、透明。这不但是政府处理舆论危机应该采用的手段,更是对民众知情权的保障。

如果网络监管机构一遇到什么不利的东西就删帖,那就是典型懒政的行为。既会使得政府部门面对群众对话的能力退化,又会让群众更加不满。是很糟糕的做法。

如果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习惯了以删贴代替交流和对话,那政府机构面对群众就越来越说不上话,因为一直就没有这样的锻炼;同样,因为一直没有锻炼,就更畏惧和群众交流对话,就更倾向于一删了之,从而走向恶性循环。

就像之前的某个教练卸任的事件一样,这种事情有什么必要限制讨论?这不是把一场本来体育圈里的事情上升到一个不必要的高度,揽到自己头上招黑吗?

过去,很多舆论官员的思路是错误的。他们总希望打造一个浑身上下没有任何污点的彻底伟广正形象,于是任何影响到这个光辉形象光洁度的“突发新闻”都有可能被“直接删掉”而不是“妥善处理”。其实这是给政府形象人为制造了一个“无菌房”,因为看病防病太麻烦了,也不是我的强项,所以干脆隔绝外界就好。这导致了免疫系统根本就派不上用场,从而日益退化。其结果是:哪怕一个小事都可能对光洁度100%的表面构成威胁。更何况,这样刻意的做法只是构造了一个官员头脑中想象的100%光洁度,在群众眼里则是一堆没有得到释放和回应的民意,而这种掩耳盗铃往往又是传言和不满的最好温床。

像红黄蓝幼儿园这种和每个家庭都切身相关且舆论热度极高的恶性案件,一定不能捂着盖着,不但不能捂,还要最快地滚动发布最新的消息,频率最好高于每12小时一次。

然而,在这一点上,长期以来,政府机构的表现也是不理想的。

过去的很多网络知名度较高的突发公众事件,民间传的各种小道消息五花八门,有鼻子有眼。可是官方的回应,往往就是一两篇通稿,而且有些细节不详,根本没法做到良好回应民间的疑问,甚至其本身还会引起更多的追问。

我有时会看台湾新闻,虽然台湾新闻是另外一个极端的乱象。但我发现,对于突发事件,台湾政府部门和媒体在公开信息的时候非常详细,事件的各种细节、各方表态、来龙去脉都介绍的非常详细,看了之后几乎很难再有对事件本身细节的进一步疑问。但我们这边的官方发布,很多时候语焉不详,信息拼不成完整的逻辑链,有理也会变成没理。虽然由于另外的原因,使得对于很多岛内社会乱象,台湾媒体往往报道了也没有什么太多卵用和改变,有时甚至变为过多的垃圾信息并成为政治宫斗大戏,但单就突发事件应对而言,这样的信息充分披露,至少可以降低信息发布不足带来的误解和疑虑。

在突发公众事件上,公众必然会产生对信息的需求,那自然会衍生相应的市场。如果官方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那群众自然会转向能够提供这些信息的渠道,并产生对这些非官方渠道的信任。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政府的公共舆论部门的表现,恐怕起色不多,以僵化的“管理”代替“公关”、“沟通”的思维普遍存在,在这一点上,很多群众是不满意的。


二、司法方面

必须彻底挖出全部犯罪分子,并将其绳之以法,在法律的框架内从严从重,给公众一个交代,并震慑潜在的同类犯罪行为。


三、相关改进

我不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从业人士,仅以一个家长的角度提一些看法:

1、可以考虑要求今后幼儿园必须安装实时监控并整园覆盖,并向家长公开,新建幼儿园则必须具备这样的硬件条件才能通过验收。政府可以考虑补助一部分资金,或者对贫困地区幼儿园的监控设备补助一部分资金,或者统一采购等等。

2、加强立法环节,对侵犯幼童的犯罪行为加重打击力度。解决目前犯罪成本偏低的问题。

3、加大对幼师培养环节的投入,并严格准入资质。幼师的工资应该适当提高以增加吸引力,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对满足某些条件(比如从业年限、级别)的幼师发放一部分补贴。

4、政府应该进一步在学前教育环节加大投入力度,不要把学前教育都扔给社会资本,可以考虑以某种适当的形式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多办一些普惠式幼儿园。近年来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免费高中阶段教育。但学前教育这块,已经越来越成为被忽视的短板。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第一育儿成本太高(包括机会成本),第二看孩子太累,而统一看护则有利于降低成本。过去企业办社会的时候,有些托儿所是接收3岁以下的孩子的,而现在这样的公立机构似乎很少。但社会又有这样的需求,应探索这方面的经验。

链接:"幼托难题"引关注 当年那些托儿所是怎么"消失"的?

不过,回头看一看以上几个改进措施,基本上都是要靠钱来堆的。经济持续发展是以上进一步改进的基础,同时也要靠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


user avatar   cai-qian-hua-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这个时候,我看见最可怕的话就是,家长采访视频里,家长哭着说,老师对孩子说:“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一直能伸到你的家里,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能知道。”

这些所谓的老师,为了不让孩子把这些事说出去真的想尽办法,不止身体上,还用尽心思恐吓孩子。

于是孩子不敢去上学也不敢说啊,哭闹着不去上学,家长也只会觉得是他们不想去幼儿园上学而已。

所以我觉得最可怕的在于,这些人,他们可能已经摸透了小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和相处方式,他们坏,就坏在他们用尽了心思做坏事。

看着家长哭着被采访,我也想,如果未来我的孩子被这样对待,还被这样威胁,我能怎么办呢?

说实话,想来想去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呢?

无力感充满全身,我甚至可以想象,这件事情 就这样被拖缓,像曾经无数件我愤怒的事件一样,被求安稳被拖过去,而我们甚至做不了其他任何事。

所以!至少 现在多关注一段时间吧,至少 多关注这个新闻一段时间吧,至少至少。


user avatar   van-br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每天收到很多私信来问,上一个3w赞的答案被删了,不是我删的。有些关键词你是不能碰的,无论是在文章里,还是在你文章的评论区。

情绪发泄过了,我想试试写点不敏感的。本文不分析事件本身的真伪,只想讨论作为一个旁观者,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哪些是有帮助的,哪些只是自我感动的。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布鲁斯的写字台,并已申请原创保护,还请规范转载。上次的答案被各种不规范转载让我很尴尬。



我的老家在东北的一个城市。每年10月末开始下雪,一直断断续续的下到次年的5月初,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冬天。每天我都骑自行车上下学,除非最低温度超过了零下19度,或者路面实在太滑。

97年的夏天,为了我上学方便,我们家搬进了一个新盖的小区,其实也算是父母单位的家属小区。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区冬季的供暖非常成问题。东北关于集中供暖相关规定是,室内温度要不低于18度,而我们的小区,大部分人家里冬天只有14度,甚至有些人家里,最高也只有10度。这还只是卧室和客厅的温度,没暖气的一些房间,比如洗手间就更冷,经常只有4度左右。

小区里几个熟悉的邻居聚在一起,商议怎么去投诉,怎么去向有关部门反馈。其中有一个老大爷,就叫老徐吧。

每次几家邻居聚在一起,老徐最常说的话都是:

“你们瞎折腾啥啊?世界总会变更好的,要有点信心”

邻居们在讨论如何写投诉信的时候,老徐就会冷嘲热讽,“世界总会变得更好的”。

大家在研究怎么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投诉的时候(倒退20年网络还没有普及,电台才是权威),老徐也不厌其烦地说:“你们要对有关部门有点信心,世界会变好的,别瞎折腾”。

最后,一些人选择站在老徐那边,全大家别折腾。另一些脾气“死犟”的人,开始排班,每天谁去打市长热线,谁去写投诉信,谁去向哪个电台反馈,谁去催促相关的进展,谁去跟供暖公司交涉……

东北的机关办事效率,我不说你们想必也有所耳闻。

就这样一群倔脾气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边要想各种办法往上反馈,一边要忍受老徐们的奚落——“瞎折腾啥啊?世界总会变得更好的”。终于在2000年的那个冬天,有关部门无论是因为不堪其扰也好,还是更高层终于看到了也好,供暖的问题终于给了答复承诺解决,也终于那个冬天,室内温度终于能凑合达到了16度。

我今天仍然记得,2002年的那个冬天开始,有关部门开始彻查供暖不足的问题,冬天我们小区室内的温度稳定在了20度左右。我记忆犹新是因为,那个冬天开始供暖后的几天里,老徐和他的老伙伴们挨家挨户的敲门“串门儿”,见人便得意洋洋的说:

“你们看吧?我就说世界会变得更好的,你们瞎折腾啥啊?闹不闹啊?你们能自己发热咋的?”

我也记得后面的几年里,市里把冬季供暖达标当成了一种政绩,而最近几年我回到那个小城市,竟然发现市里拨款,把几乎所有小区外墙重新装修,增加隔热层,老百姓一分钱不用多花,冬天都可以过得更温暖些。

然而世界变得更好,是因为世界原本就会变得更好吗?

还是因为我的父辈和邻居们,吃了无尽的冷眼,受了无数的推诿,每年被各种部门踢皮球一样推卸责任仍不放弃,一直一直坚持找各种途径反馈问题;是因为那些电台上的反馈,引起了更多像我父辈他们一样倔强的人一起关注,一起试图改变这不那么好的世界;才终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了一点的呢?

是老徐让这个世界更好了一点?

还是我父辈和“瞎折腾”的邻居们,让这个世界更好了一点?


因为亲历了三星爆炸案,为了讨个公道奔走了一年多的老回,被央视放鸽子,被三星工作人员晾在交涉会议室整天,甚至被地方上你懂得的部门殴打、砸坏设备,本人进了医院;终于,三星使尽了全部的威逼利诱均无果后,还是被老回拉上了法庭。

笔者有幸认识老回本人,关注老回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每一次发声,写文章跟踪报道着事件的进展的时候,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任何的关注,都是帮助”

他从来没说过,“你解决不了就别逼逼”,也没说过“你关注又有什么用”。

老回尽自己一切的力量的同时,也欢迎任何帮助传播、关注、讨论,哪怕关注、讨论本身解决不了问题。

这些年可能大家都看惯了各种的反转大戏,一开始的报道被新挖出来的料推翻,剧情走向急转直下。于是开始有人控诉所有发声的媒体,你们瞎编,你们事实不清,你们就该闭嘴看最终结果。

然而实际上任何事件的揭露,都不是一蹴而就式的,都是层层的递进,今天你挖出来这些事实,报道出来,明天他挖出来那些,报道出来,最终所有事实的碎片一层层一点点的被发掘、拼凑,才可能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事实。哪怕暂时报道不实,只要是根据现有事实进行的推测,而不是空穴来风的造谣,都将是发掘真相的助力。

如果只要求获得绝对真相才有资格报道,那最终导向的结果就是再也没有任何报道了,你得到的”真相“,就只剩下你懂得部门塞给你的而已了。

而在拼凑出真相之前,发掘真相是帮助,转发传播是帮助,公开讨论是帮助,哪怕因为发掘的真相碎片不完整,报道失实的媒体是帮助,哪怕仅仅发出声音表达情绪、让事件保持热度,不会被草草掩埋,再无人问津,无人被追责,都是帮助。

而对此冷嘲热讽,如老徐一般的人,就只是帮凶而已。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回国后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不接受国家赔偿金。

按我们一直接受的观念讲,子贡这种为了国家和国民无私奉献的行为,简直应该树立成道德楷模了对不对?

然而孔子却对自贡说——你做错了。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圣人,他做事情的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教化百姓。不仅仅是做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沦为奴隶的同胞了。”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为什么孔子说再也没有人去赎自己同胞了?因为穷人才是大多数,本来”赎人领取补偿“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道德标准,而由于子贡的行为,把”赎人不要补偿“变成了新的、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明明可以赎人,但因为囊中羞涩无法做到”赎人不要补偿“,而望而却步。

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把私德当作了公德,并无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只能让道德尴尬而已。

而这,就跟网上那些叫嚣着”你有本事改变就去改变,没本事就闭嘴“的键盘侠们做的事,一模一样。

本来社会性事件,任何的关注与传播都是帮助,而关注和传播的道德成本原本并不高。

但在键盘侠们不断的叫嚣声中,

你不能只关注,你还得发声;

后来,变成了你不止能发声,你还要绝对客观,绝对理性,不能掺杂个人感情,

后来,变成了你只能发表全部的事实,

再后来,变成了你发事实都不行,你还要有能力改变,

并且,你还要按照他们认同的方式改变。

而他们,就这样丝毫没有成本的叫嚣着,不断的增加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成本;

然后本来改变的闭嘴了,本来能发事实的闭嘴了,本来能发声的闭嘴了,

再后来,连关注的都离开了。

于是天下太平,我们又有了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而那些事件解不解决,嘿,他们才不在乎呢,又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不对?

结语

世界会变得更好的,但它绝不是无缘无故就变好的。

当你做不到挺身而出挖掘真相,也可以像老回说的那样,任何关注与传播就都是帮助。别让那些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就什么都做不到的键盘侠得逞。至少,不要站在老徐的队伍里,对企图改变的人冷嘲热讽。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让黑暗少一点,每个人都做得到。

——————

公众号:布鲁斯的写字台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万个答案已经替我宣泄了愤怒,而宣泄过后,我告诉自己,针对类似这样的儿童虐待案例,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危机应对和一套预警和预防机制。

幼儿园和饮用水以及婴儿奶粉一样,都可以被看做是「社会信任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平时的运转很不起眼,但一旦爆发出信任危机,将会极大动摇整个社会的安定感,产生一系列严重的连锁反应。我国当前对于「社会信任基础设施」概念的理解还不到位,因此在应对这类基础设施的危机时还在生搬硬套以往应对群体性事件时的经验,但这样做其实无异于火上浇油。这类危机理应对应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政府响应策略,以权威部门牵头建立在线官方信息更新体系,以固定的时间频率汇报最新调查进展。

再看一下预警和预防机制的构建。我专门查阅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儿童虐待的文献后,发现在他们的预防体制内,一个核心的角色是儿科医生。在美国预防虐待和忽视儿童委员会的一篇论文中(When Is Lack of Supervision Neglect?),他们特别提到:「全美50个州都有法令要求儿科医生向适当的儿童保护服务机构汇报儿童虐待和忽视的疑似案例。」同时,该协会为儿科医生特别颁布了一个汇报儿童虐待和忽视的指导原则,希望儿科医生能够关注「儿童是否有身体,发育,遗传,行为,情感,认知或精神残疾」,「孩子对紧急电话号码和程序的了解」,「指定照顾者的身体,情绪和精神能力」,等等。

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儿科医生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尴尬处境直接影响了他们为儿童提供重要保护的能力。而这种尴尬处境恰恰又来自于儿童家长们对儿科医生的压力。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儿科医生迫于儿童家长的压力无法很好的发挥其能力,人才流失,压力巨大,这导致了他们无法为儿童虐待状况提供额外的监督,让儿童至于被虐待的风险中,让儿童家长们更加焦虑。归根结底,很多儿童家长们对儿科医生的恶劣行为,其实恰恰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预警和预防机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是儿童性虐待预防知识的普及。这里我想特别强调,早在1988年就有研究指出幼儿园儿童是可以接受性虐待相关教育的(The prevention of sexual abuse: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rogram with kindergarten-age children)。这篇论文的摘要如下: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防止儿童受到性虐待的儿童教育方案。来自农村低,中下层环境的71名幼儿园儿童作为受试者被分配到预防项目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受试者在大约20个孩子的小组中接受三个半小时的教育。接受性虐待教育的预防项目组儿童被教授有关性虐待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避免和报告这种虐待。教学程序使用指令,建模,排序和社交强化。安慰剂对照组的小孩读过故事,看了一部电影,其中没有一部与性虐待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参加预防计划的儿童在三周后的测试和七周后的随访中显示出更多关于预防虐待的知识,并在涉及性虐待的模拟场景中表现得更好。结果表明,像幼儿园儿童一样年幼的儿童可以被教授防止性虐待的技能。

综上,我在想针对我国幼儿园这类「社会信任基础设施」,是否可以构建一套以儿科医生积极参与,以性虐待知识普及为核心工作,各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预警和预防机制,和一套以信息及时,公开和透明为原则的危机相应机制?我一直理解,安定感的获得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持和保障。任何这类涉及「社会信任基础设施」的案例都不该被视为个案草草糊弄过去,它们每一个都应该在制度层面给出一个老百姓们看得见的交代。


user avatar   chang-ashel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一次我们为这种事件奔相走告,到处发声时,总会有人说"你们瞎折腾能怎么样,又不关你的事"

只有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发声,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谢谢失去三个挚爱仍为消防安全四处奔走的林爸爸

谢谢走失儿童父母们自发组成的"宝贝回家吧"网站

谢谢这次掷地有声,一定要求公正处理的各位家长

每一位网民,你们发声的每一次,你们在微博上的激慨评论,你们做出的理性分析,你们在市长邮箱发的每一封"请给我们交代"的信,都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后代,为很多素不相识的孩子而发出最有力的声音!

只有我们敢于揭露疮疤

才会让这个社会多一点阳光


user avatar   FakeLe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长的望远镜》









来源于微博@顽形,已获得授权,感谢为儿童发声!

您的一句支持,一个举动,甚至一个赞,都是在帮助幼儿园、孤儿院中深陷牢笼的未来花朵逃出魔爪!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提供一个思路,首先还是要等待官方调查.

如果调查结果仍然解决不了问题.

作为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 家长可以向美国起诉.

注意不要被这样人带节奏, money.163.com/17/1124/1

<<红黄蓝教师曾因虐童被判刑 公司在美国或难被起诉>>


整件事件核心关键是在于公开信息.起诉不在于胜诉,只在于公开所有关键信息,


盖子掀开了,不用外国人出手,能量大至三鹿也会灰飞烟灭.


起诉就是强制把这一些信息公开,如果米国这都压下去,当什么团夫人啊,直接进长老会啊



PS:已经有美国律所准备起诉三色集团了.

美国律师:已准备好代表股东对红黄蓝进行集体诉讼




                          

相关话题

  什么是梵蒂冈奇迹调查委员会,世界上还有哪些这类神秘、高深和奇异的组织? 
  四岁孩子一直问「为什么我不能养一只雷龙」,并在你解释恐龙已经灭绝之后会大哭,应该怎么办? 
  球员转会为什么不算人口买卖? 
  五岁孩子生气了总说「你走开」、「你不要理我」,可以真的走开,不理他吗? 
  交通事故后「三不一没有」的处理方式靠谱吗? 
  如何解读 菜根谭中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为什么家长和老师都觉得教育孩子越来越累了? 
  哪个省份的综合实力堪称中国第一大省? 
  如果老外入中国籍,其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填什么? 
  公司内部所有权力归资本家,那公司违法犯罪也能由资本家负责吗? 

前一个讨论
20多岁的漂亮女生和视觉年龄40岁的有钱男士结婚,我很阴暗地产生了不好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部分人会对国军有偏见?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