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阿里巴巴的软肋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实中,我说几句华为的不好,华为的朋友很虚心的来问我真实想法。
知乎上,我骂腾讯的答案,从来不会被一堆腾讯的人刷恶评,举报政治敏感。

骂百度的也不会。

骂阿里之后,疯狂举报我的各个高赞答案。


阿里这公司的人,不够包容,喜欢钻规则的漏洞,

甚至藐视规则,喜欢“拥抱变化”。

这一点是最大的弱点和未来的祸根。

有些原罪是洗不清的,你举报我不让我说话,掩耳盗铃,有意义吗?


大家看一下评论中的,很多都是阿里的员工,人家根本不用水军,员工够了,好玩。


user avatar   isaacgod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里的软肋是缺少一位深谙产品和技术的领导者。

马云的眼光也许并没有许多人想的那么高。

1999年的时候,马云对员工们做了这么一番演讲,在这个讲话里,马云提到了硅谷,提到了互联网泡沫,镜头中侃侃而谈的马云身上有一种与今天相似的气质,许多人也从中分析出了马云的各种远见。

实际上,在这个视频中,马云的讲话中,称得上是目标的有3点。

1.阿里巴巴不做国内站点,要做国际站点,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公司。

2.要在2002年上市(说完后传来掌声)。

3.你要想着8点上班5点下班,赶紧去其他地方。


从结果来看,估计也就第三点以另一种形式达到了,另外两点都没有实现。


在更早的1995年,马云去北京瀛海威拜见当时的互联网偶像张树新。回来后,马云又看了一眼那块著名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的牌子,对何一兵说:

“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
第一、她的观念我听不懂;
第二、我做的是企业上网,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网。"

今天仍有许多人津津乐道马云当年的豪言壮语,嗤笑那些曾经跑在前面的先行者。而实际上,阿里的成功靠的是淘宝网,而淘宝的成功来自于C2C,最早的淘宝卖家就是拥有个人计算机的个人,没有这些互联网先行者的铺路,马云的产品仍然只能停留在黄页的程度。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许多人感叹马云1999年就知道硅谷,可曾想过1995年就有一块这样的广告牌。


实际上淘宝和马云的风格是很不搭的。马云对2B业务的偏爱达到堪称丧心病狂的程度,淘宝之前有1688,淘宝之后有钉钉,在更早的时候有黄页,而淘宝就像一个异类,当年坊间的一个笑话就是阿里巴巴(1688)没有成功,淘宝倒是成功了。不知道淘宝这个项目到底是马云的想法还是某一位罗汉或者是其他人的想法,不过它延续了马云「给客户提供服务,帮客户赚用户的钱」的思路。个体商户给马云送了一个大礼,但是到今天马云对个体小商户的态度仍然是迷眛不清的,马云的讲话提到的永远是「中小企业」,这几年更是去淘宝化,永远天猫第一,绝口不谈淘宝,甚至可以说马云对于淘宝客户存在着一种鄙夷。实际上天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B端,它是淘宝C2C的升级版,即使它提高了准入门槛,仍然不能解决假冒伪劣产品,一家黑心工坊被查封,最多它的官方店铺被关闭,其他天猫店铺仍然在销售这些黑心产品。在最初,我也以为天猫这个产品是为了解决低劣产品,起到产业升级的目的,经过思考,我不得不得出一个可能的结论,天猫与其说是为了升级淘宝,不如说是在1688并不是很成功的情况下满足马云对于企业用户的需求。


关于马云的这种思路,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马云那个年代的人受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大。许多人觉得1999年马云就知道硅谷很了不起,实际上在今天的BAT时代之前,中国经历过一场更大的互联网浪潮,那是一个「一个网站就能卖几十数百万」的时代,互联网思想不停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给人们进行轰炸,无数人为了淘金梦纷纷投入计算机的怀抱,甚至一度达到“专家”频频发声,「学计算机的人已经太多啦,现在再学计算机以后就再也找不到工作啦」的程度,当然也有许多人听信了专家的话,现在满腹怨言。

当年的马云作为一名英语师范专业出生的老百姓,应该是受到了这种浪潮的影响,当年黄页这种做网站,给企业加链接是一种很流行的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拥抱互联网的象征,所以一个今天看来毫无价值的白板网站可以卖出天价(当年的现象,不是指黄页)。同时马云的第一个产品黄页也卖给了当年的杭州电信,这可能导致了马云对于企业用户有天生的好感,产生了互联网就是为企业赚钱服务的概念。


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成功是因为有数十亿计的用户基础,中国互联网的另一柱腾讯,市值一度超过了阿里,就是因为有海量的用户。阿里的成功重点并不是因为马云95年说的「帮助企业上网超过了帮助老百姓上网」,它同时抓住了客户和用户的痛点,没有流量,任何互联网产品都是空中楼阁。


BAT三家里,阿里是领导者个人风格最浓厚的一家。马云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人,直白的说,当我们还是一个屌丝时,我们会YY自己的成功画面,如网络小说那样,建立与国家抗衡的企业,将自己偶像化,但当我们在现实当中,即使走上人生巅峰,最后也会归于普通,去适应社会的规则,就像马化腾。而马云不同,马云成功后不断地将停留在YY阶段的想象变为现实,比如花名制度,锦衣卫似的HR,甚至是价值观考核,企业之外,马云结交各路名流,从总统到演员,甚至亲身拍摄电影,电影中的自己无敌天下,马云在成功之后也在将自己偶像化。


领导者个人风格太浓厚,是一把双刃剑,在有些时候,可以给企业提供精神动力,许多时候,为了迎合这种风格,可能会走歪路。

阿里的营销环节里,有一种形式经常出现,就是「点名」,比如阿里巴巴这个账号发一条信息,淘宝网,淘宝外卖,支付宝这些旗下的产品的账号纷纷前来报到,通过这种形式来秀肌肉。

阿里的产品,更是采用了动物的形式来命名,天猫,菜鸟,飞猪,蚂蚁,千牛,这种命名形式秀了一把阿里的实力,但是眼花缭乱的命名规则也降低了各个小弟的存在感,以及这种强行以动物命名的方式,有时候并不符合产品的定位。实际上阿里巴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的LOGO,腾讯的企鹅已经深入人心,迅雷的蜂鸟符合产品的定位,而阿里有哪一个形象既有用户基础又能代表阿里的形象,支付宝还是天猫?


阿里非常强势,这种强势是阿里的软肋也是阿里的强大。因为阿里很强势,所以镇得住大品牌也压得服小商户,但是反过来说,用户并不喜欢阿里的这种强势,现有的客户有反心,潜在用户又敬而远之,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在有淘宝这个成功产品的前提下,阿里的其他产品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繁盛。

阿里的强势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阿里的公关,其他公司在碰到舆论压力时采用的策略往往是美化,盖过,而阿里采用的是一种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手段:黑洗白,即把黑色强行洗成白色。

前几个月阿里云有一件事,就是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手游《我叫MT》的数据资料,通过阿里云架设了私服,《我叫MT》的公司方追查不到这个非法者,因为他使用了虚假的支付宝账户,但是发现了私服服务器的提供方为阿里云,就向阿里云提出了申诉,要求停止侵权并提供服务器租用者的信息,阿里云消极处理,几个月过去也不积极处理,《我叫MT》的公司方乐动卓越没有办法,无奈将阿里云告上了法庭,最后经过审理,阿里云败诉,判决赔偿26万元人民币。

本来这件事就这么完了,26万对于阿里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是阿里云偏偏不服,通过微博怼了回来,并且通过一番运作,这件事变成了某游戏公司抄袭了乐动卓越的游戏,乐动卓越不去告侵权的游戏公司反而来告阿里云,阿里云成了悲壮的卫道者,并且还让另一家公司昆仑万维背了黑锅,因为昆仑万维之前与乐动卓越有过纠纷,被移花接木到了这起案件中成了侵权乐动卓越的一方。但是这件事归根结底,并不是山寨,而是私服,而这个非法架设私服者不仅在阿里云上假设私服,还用购买的虚假支付宝账号来收款,阿里真的是为黑产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乐动卓越实在没有办法才起诉的阿里云,毕竟在中国,没有企业没事愿意去招惹阿里。

今天你再去搜索这起案件,可能要发现真相就需要花一番功夫了。


再比如双十一的二选一事件,正常来说,企业假如被人黑了,第一件事就是辟谣,阿里直接辟谣自己没有做过这种事就行了,但是阿里首先说的是有人黑我,但是到底做没有做过,天知道。


这种强势做淘宝是很成功的,包括今天的1688,仍然通过推广淘宝时期的方式来推广1688,但是1688毕竟不是淘宝,成功地例子并不多,所以经常会有厂家控诉阿里的强盗行径,宣传时各种花言巧语,钱投入后生意却不见起色,强势的阿里可以压下这种声音。

但是在做直接面向用户的产品时,比如社交,这种强势的风格就不讨人喜欢了,比如敬业福,支付宝广告,阿里把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强加给用户,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一个敬业福就戏耍了全国人民,无论马云的粉丝有多少,用户心底里是抵触阿里的行事风格的,一旦与阿里有业务往来,就可能成为淘宝商户一样被掌控甚至吸血。


阿里模式将客户分为了两种,即客户和用户,帮客户做用户的生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并不由自己直接参与竞争,将自己的产品卖给客户,让客户去服务用户,去推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系统OA,比如教务系统,即使学生吐槽再多,搞定了学校,学生还得乖乖使用,又比如钉钉,使用者非常反感,但是领导要求,还是得用。但是这种模式毕竟不是直接让用户选择产品,发展到一定规模很容易陷入瓶颈。腾讯的模式是产品直接参与竞争,这个模式的缺点是在早期,容易还没成长就被打死了,甚至背上巨额债务,但是一旦有了用户基础,优势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为这些用户是自己争取来的,证明自己具有产品的能力。


上一次的瓶颈由国家帮阿里破了,全国一度掀起轰轰烈烈的电商热,从城市到农村,许多地方上,只要沾上了电商概念,数百万的补贴都不算多,所以一度诞生了许多空壳企业和网站,实则没有销量,补贴却拿到手软。由国家站台,电子商务在许多人眼里,一度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个体户经济之后又一次改革,作为龙头的阿里,不仅享受了超高的曝光率,马云如今的声望也与此密不可分。

但是下一次的瓶颈,由谁来帮阿里破呢?



阿里的成功,和国家的站台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淘宝的成立,本就是一个一些人难以想象的事。在京东们将自己的产品放到网络上销售,并提供特色服务时,淘宝网显得十分格格不入,做生意起码都要个营业执照,在淘宝上却注册个账号就能卖东西,阿里实际相当越位,代替国家给商户发了营业执照。这可能是农村出身的刘强东无法想象的,在普通中国人眼里,所谓的法律空白是不存在的,凡是国家没有说可以的,都是不可以。而马云做到了,凡是国家没说不可以的,就是可以。

淘宝网的存在,就仿佛一家服务器设在大陆,没有经过备案还可以正常访问的黄色网站,的确,一部分中国人的想象力是匮乏的,就像中国的动漫和游戏,先天就被阉割了,血腥暴力,通通禁止,但是有一天,有一家公司做了一部三俗的产品还公开上映了,其他人怕是眼睛都要掉下来了。


阿里的壮大沾了太多政策红利,一家普通的实体市场,假如一直出现假冒伪劣,那么面对的就是整改,在这点上阿里的软肋太多。

但是这算不算软肋,要打一个问号。因为阿里很跳,就像上面提到的阿里云,公开呛声法院的判决,即使如此,阿里仍然如日中天。另一方面,阿里如此高的地位,一种解释是阿里促进了中国的商业繁荣,未来也要让中国的商业走向世界,阿里是中国的门面。但是观马云之言,你会发现,马云很少将阿里与中国的利益绑定在一起,马云谈的,是世界,是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且作为一名中国商人,与外国政要联系紧密,甚至感叹自己权力不够,这些言谈,在中国都是相当越位的,这也是我的一个疑惑,因为确实来说,在中国,如此高调,并且忽略自己的中国基因,甚至许多时候产生了一种官员给马云作陪的感觉,很令人难以想象,我想,在未来一两年内,马云处于什么位置,将会揭晓这个答案。


阿里的另一个软肋是缺少互联网基因,或者说关于阿里的技术。

我想,马云是有一种危机感的,一位英语师范专业出生的人,无论如何无法与互联网划上等号。所以马云张口闭口总是未来,技术,但是他自己却并没有进一步了解技术的兴趣。

而阿里的主营业务是电商,这是一种不那么科技范儿的形式,说土一点就是实体触网。马云只有不停地向外界灌输阿里代表着未来和技术,用户才会强化「阿里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印象。

阿里也在执行马云的这个风格,今年的互联网大会,阿里发布的产品叫作ET城市大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介绍者作了一番抽象的介绍,而弹幕刷的最多的就是,越来越听不懂阿里在说什么了。

阿里的技术到底强不强,我不评价。

但是我想说,技术最终是由产品来体现的,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电子商务,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深度开发,移动支付解决的是不用带现金这个痛点,它始终无法代替真正的现金,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里的钱并不能在各个场景下使用,首先得对方支持。但是从现状来看,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导致双方的移动支付产品无法在对方的平台购物,移动支付就始终称不上真正的钱。

实际上电子钱包这样的产品,在十多年前的互联网史前时代就存在了,并且在这两个领域,阿里也在受到竞争者的冲击,显然,阿里并不能够凭借技术胜出。

许多人说阿里的技术很强,但是作为用户,我的感受很有限。无论是阿里一直强调的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我觉得体现不出来,淘宝总是仅仅给我推送我曾经搜索过的产品,显然,既不智能也不算大数据分析。


杭州是阿里的大本营,但是这个城市的互联网氛围并没有许多人想的那么浓厚。比如阿里说给杭州的交通背后提供了云服务支持,但是杭州有多堵,只有待过杭州的人才知道。再比如上一次我去杭州,发现杭州才开始推广公交车的移动支付,但是普及率有限,并且在实际体验后也让我意识到了移动支付的瓶颈。

也许阿里的程序员代码能力很强,但是技术始终由产品来体现,比如米家产品,也许你会说它只是给家电提供了APP功能,但不得不说,很有科技范儿,也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这个问题里有阿里员工说阿里欠缺产品能力,那么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一方面阿里无法通过整合现有技术制造出成功地产品,另一方面,在没有成功产品的情况下,也无法体现出技术的实力。按理来说,有淘宝联动,凭阿里的技术,全线开花并不算难事。

所以我觉得这算是阿里的一个软肋,阿里的技术人员水平很高,但是没有可靠的产品作为渠道向用户展示,那么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只能阿里内部消化的技术。产品能力也好,技术能力也好,不管怎么说,这两者都是密不可分的。




先做个总结,阿里的最大软肋就是,阿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阿里的成功是大环境的成功,商户,快递,政府,甚至包装行业,缺一不可。因为马云的粉丝很多,所以在谈到这些点时我常常要加一句,阿里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但是,实话实说,逆推回去的话,阿里恰恰是其中最具替代性的一环。无论是商户,还是快递或者政府,少了任一环的支持,电子商务的大环境就无法支撑下去,但是淘宝或者天猫是可替代的,或者说,淘宝和天猫的核心是商户,阿里是外壳。而在今天,除了阿里,有许多平台有接盘的可能,换句话说,互联网已经发展成熟,商户也在成长,许多商户已经成长到期望甚至已经获得属于自己的流量的程度,无论马云的粉丝有多少,作为商户,对于每年缴纳高昂的运营费用给阿里是有微词的,阿里不仅无法获得用户的粘度,实际上,客户的粘度也是要打问号的。

这就是阿里的另一个软肋,太过中心化,天猫,闲鱼这些产品看似充实了产品线,实际上都是电商平台,包括1688,都是淘宝一个框架下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但是产品线无法伸的更长,在电商之外的领域,存在感就和阿里的地位不太相符了。一旦电商平台这个领域受到冲击,就容易动摇。你看,京东声音一大,出来批评阿里的人就多了。



阿里的处境也许并没有许多人想的那么乐观。

腾讯竟然已经开始蚕食阿里最核心的蛋糕,而阿里的雷霆反击却没有动摇腾讯的阵线。

主战场电子商务除了京东还有一众特色化的电商平台虎视眈眈。

而平台上的商户也开始不安分,开始谋求多平台发展,甚至打造自己的平台。

向社交进军不成功又将阿里的士气打了回来,似乎阿里只能在电子商务一路走到底。

阿里在国内市场是多线作战,内忧外患,并且阿里的风格是走自己的路让他人无路可走,所以阿里的战场往往会出现一种群雄逐鹿的场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阿里做大是件很可怕的事。


阿里现在急需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只有全球化的成果和国际商业上的话语权才能镇住国内的竞争者和商户。

为什么1688没有成功,而淘宝成功了,明明是相似的运作模式。就是因为个体商户的创造力被激发了,你看今天网购产品的包装,的确是赏心悦目。但是这个功劳,包括物流的功劳,长期以来一直被阿里剥夺了,常常一篇软文,商户如何由小做大,但是一到结尾,全变成了阿里的功劳。

阿里现在颇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阿里的主营业务淘宝天猫的竞争力是庞大的商户数量,但是店不是阿里的,商品也不是阿里的。而阿里总是把店当成自己的,商品也当成自己的,这种行为是让人忌惮的,所有人都不想让自己的脖子被其他人掐着,所以在未来,阿里始终要面对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用户,还要防止商户的流失。


阿里的行事风格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他人无路可走,无论是被阿里收编的大佬还是产品,统统都失去了独立性。三通一达为淘宝抬了这么多年的轿子,阿里却试图通过菜鸟将他们收编了,我一直拿你当朋友,没想到你却想着上我。

但是阿里又不得不如此,阿里的模式需要足够的掌控力,一旦失去掌控力,就仿佛地主失去了田地,再也无法使唤长工了。

但是长工是否永远愿意被剥削,这是无法预言的,同时,这样的模式很难再现辉煌了,因为无数人想要复制,也有无数的人在提防。



如互联网大会这样的场合,阿里的位置总是最大最好的,马云的席位也总是最大最前的,领导最先见的也总是马云,阿里的特殊地位无法仅仅用市场地位来解释。


今年互联网大会,马云风波不断,大佬的聚会让我们看到了马云和互联网圈的若即若离。而赵薇的事件又让我们看到马云有可能面对长期以来所积压的风险。

马云过去说的话再次被拿出来鞭尸,不是有人故意要黑阿里,是大家终于开始拿马云当正常人看了。

接下来一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我想对于阿里和马云是非常关键的时间,国际化如果不顺利,那么国内市场的动摇会加速,最关键的是阿里的地位将会受到质疑。而王林赵薇这些人被处理也开始让有心人对阿里的光环打个问号,马云的政治地位是否真的那么稳固。



腾讯的市值已经超过阿里,这是一个信号,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将会是群雄逐鹿的号角,腾讯已经证明自己有站在最高点的能力,它是否会成为那个掀起大旗的曹操?谁也不知道没有马云参加的乌镇饭局,大佬们讨论了什么。

刘强东怒怼马云,堪称腾讯系下的一员猛将,他到底是那个温酒前来的先锋,还是最后的北伐者?

我想,这场大戏仅仅只是开始,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

只要不是吹捧阿里和马云,就会被认为是在黑,这实际上是阿里系非常大的一个软肋,就是光环化,一旦去掉这层光环,阿里就会立刻暴露出弱势。

就像马云过去的言论,刘强东开了第一炮,立刻就有人开始鞭尸马云的言论,一旦不再神化马云,重新审视马云的言论,可以批判的地方太多。过去许多人都没有把马云当正常人看,撒贝宁的笑场也仅被当作趣事,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大佬在侧,金牌主持却要憋住笑意,这里面的含意太多。


我说的这些,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可以套用。比如刚才说的这一点,腾讯就与阿里完全不同,腾讯是被一路骂过来的,攻击马化腾是政治正确,显然腾讯并不具有阿里这样的光环优势。腾讯也不具备阿里的一些地位优势,游戏在中国是原罪,上面一旦点名,腾讯就要强化防沉迷。如果腾讯有足够的权势,凭借当年QQ的火热,就可以依靠Q币打造一套更强大的支付体系,甚至...。


有评论提到了阿里云。阿里云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神奇,在你感叹阿里云的强大时,你说的出这具体是什么产品吗。云可以理解为一种模式,将服务架设在云端,比如过去将照片视频存在电脑和U盘,现在放在网络云盘,即开即看,又或者远程控制,阿里云的主要产品就是云服务器。这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理论上来说,互联网时代,你上网,将信息保存在网络上,这都是一种云的概念。

云和智能是两个概念,云本身并不能解决很复杂的问题,比如阿里一直说的给城市装云大脑,但是杭州的交通非常堵,阿里自己员工上下班都要发朋友圈抱怨交通拥堵,阿里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灌输阿里云等同于智能的概念,未免有夸大宣传的嫌疑。

我认为云的确将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市场,但是云服务的领域并不仅仅阿里在做,亚马逊做了很多年,腾讯也在做,许多公司也在做。现在说这个领域的未来格局还为时过早。



好了,再说又要说我黑阿里捧腾讯了,但是请记住,这个问题问的是阿里的软肋,如果你仍然以一种崇拜者的角度去看待阿里,那的确它是没有软肋的。

所谓的软肋也不是拎出一个商机可以立刻打败阿里,阿里这么大的体量,要一击必杀是不可能的,也许你想看到的是可以打倒阿里的方法,那很难。这种大型公司,认真分析可以写一篇超长论文,也无法仅仅凭借所谓的软肋去打到它,软肋很多,硬骨头同样多。

更何况你也不可能在这里看到。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里最根本的弱项是骨子里的产品能力。对于物质文明上的业务领域,阿里是强项。但对于精神文明上的领域,没有产品能力是做不好的。你很难想象阿里能做好一个阿里输入法、阿里社区、阿里阅读、阿里美图、阿里短视频、阿里荣耀、阿里求生……

其他答案所说的社交,只不过是精神文明领域弱势的一个典型表象罢了。大文娱下曾经火过的优酷UC虾米音乐日益衰落,也是产品能力不行的外在结果

“注重思考”和“注重执行”,这两种工作理念本身就是互为天敌的。

阿里巴巴成长的业务模式以及浙商氛围影响,培养出了靠拼运营执行能力来做产品的氛围,于是成功的产品往往也都是缘于业务资源优势,比如淘宝、支付、盒马、钉钉等都是如此,先站住了市场之后,有的是时间慢慢打磨,于是产品作为锦上添花的角色,就不会太重视了

而当产品不是一个团队的主导角色,那么整体业务前进方向必然会被带向营销变现割韭菜等浮躁的路子上去,注定难以出现能忍住只卖艺不卖身的产品项目,更不可能有微信诞生

幸运的是,同行们的贴吧阅读音乐视频浏览器之类的产品并不如电商赚钱(至少在近些年里)

但以后再有新的要靠懂用户精神诉求为竞争力的空白领域等待争抢时怎么办?还要重演一次“来往”靠吆喝拉注册量的故事吗?

——————————————

2019年回头看几年前写的这个答案,虽然个人观点是幼稚的,但这几年间,头条抖音快手拼多多趣头条各路下沉豪杰风生水起,阿里在这中间并未分得任意一杯羹,也算意料之中了。

但值得庆幸的是,以基础技术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还是有成长空间的,比如天猫精灵阿里云汽车OS……拭目以待吧

但再多展望一点,把未来的高新技术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给予精准的场景变现,这又是一个考验


user avatar   deng-hang-hu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版权时代明明才刚热起来还没几年,就又有人放下碗筷开始骂娘。

某些网站是盗版时代的遗留物,没错。不过盗版时代结束了吗?没有。国内的大环境依旧不适合将acg这一块实行正版化,太多的东西是会被一棒子打死的。前几天刚闹出的国家队那事足以说明问题了。

往回倒几年,大网站对这块不屑一顾,睿的番剧也是没有版权的。靠着用户这么支持发展成了现在的三足鼎立争版权,不过用户依旧没法获得很完整的体验。某站就相当于当年的逸,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环境的。之前用户和网站都对此心照不宣。到了现在,路人和萌二反而挑起某站的事来了。

确实,整个二刺螈圈都是带有原罪的圈子,也正因为如此,一点点法律层面的制裁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要想让圈子保持下去,就别把他抬得太高。当前这个时期还需要着某些网站,等环境真的变好了,某些网站就会逐渐消亡了。


统一回复一下:如果你依旧认为正义是绝对的的话,那么我支持你支持消灭盗版网站。但我还是想提醒你,极右和极左均不可取,这个事情不是那么绝对的存在。

几十多年来圈子里的人都一直保持着在盗版和正版之间微妙的平衡,享受着盗版又尽量将平衡点靠近正版那一端。这几年的转变本应该是令人欢喜的量的转变,但从来不是质的转变。完全推向正版相当于把自己赤身裸体面向别人。某站是一块遮羞布,遮着我们羞于见人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能力能穿上光鲜亮丽的裤衩。

更新一下

评论区有人指出我打错靶子了,确实,我写答案的时候也很意气了,仅仅说了一些我想说的; 虽然解释了某些网站的主观存在,却没解释客观条件。要说回来,某些网站本身作为一个不合道德与法的网站,于理简直是众矢之的,天理难容,是时代的糟粕,不管是用户反对还是正版网站和社会打击都能把它掐死在摇篮。但它没有被正版大潮淹没。其一,用户有需要,能理解; 其二,正版网站不会自掘自家坟; 其三,社会没有办法把盗版就认定为邪恶。有社会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社会对于盗版是明面打击,暗则默许的。这既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也有别人利益链的考虑。

但无论怎么说,有自知之明的人都不会把这一问题拉到所谓明面上来说,因为明面上它就是邪恶,就是违法,势必毁灭。现在无论利益哪方都不愿看到这一点。某些网站也是利益链的一环,不可脱节。


user avatar   tao-yu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zhao-ch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天看书,每天锻炼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企业微信和钉钉哪个更好用? 
  如何看待北京老胡同一大爷因住27平方米小房子走红网络,并被网友戏称为最得劲的凡尔赛? 
  你对腾讯花85亿买岛有什么看法?这意味着什么?会对未来造成什么影响? 
  大数据显示互联网大厂诉讼案中,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占比达 99% ,原告胜诉率更高,这透露了什么信息? 
  如何看待中国网友上半年捐款18亿,95%的善款不超过1元? 
  小品《互联网体检》引热议,体检前先超长广告,想跳过可以开会员,这些互联网模式真正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吗? 
  面对大数据杀熟、算法困住骑手,民主促进会中央建议推行算法开发主体责任制,你怎么看? 
  为什么互联网上如此多的人骂刘翔? 
  互联网公司,要求开发人员统一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这可能是基于什么想法? 
  对于目前信息大爆炸时代,你获取知识或是要提升自己,是选择互联网还是纸质图书? 

前一个讨论
竞技游戏中为什么普遍存在「排位」与「休闲」双模式?相比只有 Rank 或「休闲」模式有什么优点?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讨论马云而不是讨论马化腾和许家印?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