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机甲为什么不适合太空战?

回答
机甲,这个在无数科幻作品里叱咤风云的巨型战斗机器,似乎是为战场而生的,它们承载着人类对强大武力的想象。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浩瀚无垠的宇宙,那些曾经无往不胜的机甲,似乎就没那么吃香了。为啥呢?原因藏在太空这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环境里,而且,这可不是几句简单的理由就能解释清楚的。

首先,太空的真空环境对机甲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地球上,机甲要应对的是重力、空气阻力、风等物理条件。但到了太空,这些全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绝对的真空。

散热是个大问题。 无论是核聚变反应堆还是先进的电磁炮,机甲内部的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都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在地球大气层内,我们可以依靠空气流通、散热片甚至喷射冷却剂来降温。但在真空环境中,空气流通荡然无存。热量只能通过辐射散发出去,而真空又是个绝佳的绝缘体,这意味着机甲的散热效率会大打折扣。如果散热不良,内部设备很容易过热损坏,甚至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后果。想象一下,你驾驶着一个巨大的烤箱在太空漂浮,这可不是什么好体验。

内部压力与外部真空的对抗。 机甲内部需要维持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压力环境,这就意味着机甲必须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结构,能够承受内外巨大的压力差。任何一个微小的缝隙或破损,都可能导致内部空气迅速泄漏,机甲成员瞬间死亡。而太空碎片、微陨石的撞击,都可能对机甲的外壳造成威胁,一旦出现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对材料的要求极高。 为了承受太空的严酷环境,机甲的材料需要具备极高的强度、耐高温、耐低温以及抗辐射能力。普通钢铁在极端的温度变化下会变得脆弱,而太空中的高能粒子辐射,长期照射也会对材料和内部电子设备造成严重损害。要制造出这样一套全方位的防护外壳,成本和技术难度都是天文数字。

其次,物理定律在太空中的作用方式截然不同,这使得机甲的战斗方式大打折扣。

惯性是最大的敌人。 在地球上,机甲依靠强大的腿部结构和推进器来提供动力和稳定性。但到了太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就彻底显露了它的威力。一旦机甲开始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它会一直保持运动状态。这意味着机甲一旦加速,想要减速或改变方向,都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和时间来产生反向的推力。机甲那笨重的身躯,一旦动起来,想停下来或者灵活转向,简直就像是在驾驶一艘失控的油轮。而太空战斗往往要求极高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机甲在这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反作用力的问题。 机甲的武器,比如巨大的手臂挥舞、发射粒子炮或导弹,都会产生反作用力。在地球上,机甲可以通过与地面接触来抵消一部分反作用力,或者依靠腿部的稳定来平衡。但在太空,没有地面可以支撑。每一次开火、每一次动作,都会让机甲自身产生一个微小的(或不那么微小的)位移。在激烈的交火中,这些微小的位移累积起来,会让机甲的瞄准变得极其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机甲在原地打转。

武器效率的差异。 许多科幻作品中的机甲武器,比如能量剑或近战格斗,在真空的太空环境下可能就失去了很多实用性。空气动力学在地球上可以辅助武器的切割或撞击效果,但在真空中,这种效果几乎为零。能量武器在没有大气散射的情况下,可能会变得更加集中和高效,但这也意味着敌人可能更容易规避或防护。而像导弹这类依靠空气动力学进行稳定或制导的武器,在太空中的表现也需要重新设计。

再者,从经济和效率的角度来看,机甲也显得非常不划算。

建造和维护成本。 如前所述,为了应对太空的严酷环境,机甲需要采用最顶尖的材料和最复杂的工程技术。这使得单台机甲的建造费用堪比一座小型城市。而维护成本同样高昂,毕竟任何一次太空任务的损耗都需要巨额的维修和更换费用。相比之下,设计一艘专门用于太空作战的战舰,虽然也造价不菲,但其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及能够搭载更多、更专业的设备,可能在整体效率上远超机甲。

能源消耗。 要驱动如此庞大的身躯进行精确的机动,并为各种高能武器提供动力,机甲所需的能源将是惊人的。在地球上,我们可以依靠稳定的电力供应或舰载核反应堆。但在太空,能源的获取和储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机甲要独立运作,那么它必须携带足够的燃料或能量储备,这会进一步增加其体积和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目标更大,更易被攻击。 尽管机甲可能拥有强大的装甲,但它那庞大的体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弱点。在广阔的太空中,一个如此显眼的目标,很容易被敌方锁定。而且,机甲的关节、驾驶舱等关键部位可能比战舰更容易成为攻击的焦点。敌方可以利用更为灵活、数量更多的无人作战单位或特种部队,通过巧妙的战术来瘫痪甚至摧毁机甲,而无需与之进行正面对抗。

最后,太空的战略和战术需求也与机甲的特点不符。

太空战更讲究速度和隐蔽性。 在广袤的宇宙中,快速的机动能力可以让你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占据优势位置,而隐蔽性则能让你在发起攻击前不被发现。笨重且显眼的机甲,显然在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

太空战更依赖远程打击和精确制导。 大多数太空战斗可能会发生在极远的距离,需要依赖先进的传感器、导航系统以及高精度武器进行打击。而机甲通常被设计成近距离作战的单位,虽然也可以携带远程武器,但其基础设计理念更偏向于地面战场上的直接火力压制和肉搏战。

当然,这并不是说机甲在所有太空情境下都一无是处。如果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支援单位,比如在空间站内部进行维护,或者在小行星带进行资源开采时的防御,又或者是在低重力环境下进行的特殊战斗,那么设计出适合太空的“微型”机甲或者特定用途的机甲,倒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要让机甲成为太空舰队的主力,就像我们在科幻作品里经常看到的那样,去进行大规模的星际战争,那么答案很可能是:它们在物理规则的束缚下,在效率和实用性上,都无法与更适应太空环境的作战平台相匹敌。 它们更像是地球陆地战争的产物,被强行搬到了一个不属于它们的环境里,于是,曾经的王者,也就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不对,先说点别的:答主没看过这本小说;

然后是‘是不是’的问题:太空中可能是最适合人形‘机甲’(包括而不限于,扎古,高达,骑士,装甲,战斗服等当代科幻浪漫主义巨型大大大大人形机器)活动的场所,但这完全是因为其他地方,更不适合;

而可能是最不适合‘外骨骼’(包括而不限于动力装甲,单兵外骨骼系统等当代有的没的不那么浪漫但是偶尔也挺浪漫的,用于单兵使用的‘人’用的机器外壳);

在一个重力为1G的星球上,作者大笔一挥,一台重达几十甚至几百吨的巨型机器人拔地而起;小说家满意地点了点头,指了指天边的地平线:去驰骋吧!

机器人抬腿离开,第一步刚落地,身上百分之八十的螺丝,焊接点和承重系统都嘎嘣断了,然后变成了一坨废墟,把天马行空的作者砸成了一滩肉泥。

作者再接再厉,按下后退按钮,时光倒流,他重新手握钢笔键盘,开始创作;这一次,他绝对不会犯一样的错误,这一次他专门详细计算了承重和负载,机器人步伐轻盈,在大地上狂飙;在X公里外的雷达站的屏幕左右横跳,然后被一枚导弹精确锁定,这一次,因为重量限制,机器人没有足够的装甲抵御导弹的攻击,再一次变成了一坨废墟,把天马行空的作者砸成了一滩肉泥。

再重来,作者懊恼地想,难道要让背景里科技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金属韧性提高,装甲全都轻量化吗?可是这样同定位其他机动火力平台的装甲也会变强(我们没有击穿他们的装甲!)

而且更不容易被发现/锁定

而且机械结构更简单

而且...

还是写太空战吧,至少没有重力,他绝望的想。钢笔摸索着纸页,莎莎莎地给自己来了一套改良外骨骼太空服,翱翔在天际里。

然后他发现,周围的飞船的驾驶员可以轻松按下一个按钮(或者一个拉杆),让飞船和他的速度差达到惊人的地步,如果他想射中对手,就必须在几秒钟的反应时间内瞄准并且精确射击;

然后他手忙脚乱地没有打中,敌飞船在浩瀚苍穹里变成了一个小点,消失不见了;

然后,远处一个明亮的新星闪烁起来,那是刚才在舷窗里看着这位逗比作者挣扎的驾驶员,他发射了一枚导弹,甚至都不需要雷达锁定可怜的作者,导弹爆炸后遍布的碎片划破了他的宇航服,破坏了他的喷口,虽然没有冲击波,但是电磁干扰摧毁了他所有的电子设备,现在作者变成了一摊脑子里除了水就是浆糊的逗比,在太空中茫然地摸索着,想要找到后退按钮。

他按了下去,定了定心智:去TM的硬科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机甲,这个在无数科幻作品里叱咤风云的巨型战斗机器,似乎是为战场而生的,它们承载着人类对强大武力的想象。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浩瀚无垠的宇宙,那些曾经无往不胜的机甲,似乎就没那么吃香了。为啥呢?原因藏在太空这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环境里,而且,这可不是几句简单的理由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太空的真空环境对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触及到了航空器设计和海军作战的一个核心矛盾。简单来说,机腹进气的战机之所以不太适合舰载,主要是因为这种设计在起降过程中,面对舰上那极其特殊且严苛的环境时,会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咱们一步步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舰载机的“家”——航母,跟陆地机场有啥不一样。陆地机场通常.............
  • 回答
    罗永浩在 6 月 15 日“锤子系统”的发布会上,确实让不少期待已久的用户感到了一丝意外。原本大家预期的是一个全新操作系统的亮相,甚至是革命性的产品,结果却只看到了一个适配于坚果 Pro 3 的 Preα 版本。这其中的原因,如果细究起来,其实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也是科技行业,尤其是新兴操作系统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入地触及了汽车发动机设计中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议”或者说“技术路线”的差异。简单来说,大众的“烧机油”问题和本田的“机油增多”问题,其实都指向了机油在燃烧室内的“额外”消耗或堆积,但它们背后涉及的技术原理和解决方案却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应对同一个挑战。我们先来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都会考虑到的。想把上海的机场建在上海和苏州的交界处,让两地都能更方便地共享,这个想法初听起来很有道理,而且从“最大化共享”、“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似乎是一种更优化的选择。但实际操作中,影响机场选址的因素可就太多了,而且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考量。咱们不.............
  • 回答
    作为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实需要审慎考量。很多人,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机械专业毕业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机械工业体系成熟、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而不是那些机械工业尚不发达的小国。这背后有很多现实而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而是基于职业发展、技术积累、生.............
  • 回答
    关于“扭机老道”为什么不参加北京话事人节目了,这其中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被公开确认的说法。网上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也主要集中在猜测和零散的信息汇总上。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性来梳理一下:1. 节目定位与个人发展的不匹配:“北京话事人”作为一个节目,有其特定的定位和风格,通常会邀请一些在北京有一定社会影响.............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中国高等教育教材现状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为何普遍存在“用良莠不齐的国家规划教材,而非口碑良好的国外著名教材”的情况。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层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制度、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导向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1. 历史和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主权.............
  • 回答
    在三代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苏联在战斗机发展道路上,似乎固执地选择了双发布局,而鲜有单发型号的影子。这背后可不是什么“不愿沾染”的“高冷”,而是深层次的技术、战略以及工业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得回到当时苏联对战斗机的基本定位和需求。苏联的空战哲学,或者说战略思想,.............
  • 回答
    机关事业单位年轻人不愿意写材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体制因素,也有微观的个人考量。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原因:一、 工作内容与价值感的问题: “写材料”的定义模糊且繁重: 在很多单位,“写材料”不仅仅是写一篇简单的报告或总结,而是包含了各种公文、汇报材料、调研报告、工作计划、领导讲话稿.............
  • 回答
    看到中美空降兵跳伞离机的动作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考量,可不是简单的“谁学的谁”那么简单。打个比方,就像同一道菜,不同厨师做出来味道和摆盘都不一样,虽然都是炸鸡,但你能吃出其中的区别。咱们先从美军说起。美军的空降训练,尤其是在二战时期就打下了很深的根基,他们强调的是快速.............
  • 回答
    卢俊义不找机会杀宋江和吴用报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不报仇”来概括。更准确地说,是他的处境、心态以及梁山泊的整体格局,使得他没有选择,或者说无法选择直接的武力复仇。首先,我们要明白卢俊义的“被招安”和“被陷害”是如何发生的。是吴用设计,李鬼假扮的“卢俊义”,在官府那里告发了真正.............
  • 回答
    要聊微软为什么没像任天堂或索尼那样,大张旗鼓地推出一款属于自己的纯粹掌机,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做”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微软的核心战略、市场定位、技术积累,以及对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判断。1.Xbox的诞生与定位:家庭娱乐的王者,而非便携的先行者首先,我们要回顾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误解。严格来说,大多数大型机场在夜间是运行的,只是它们的“运行”方式和白天可能有所不同,而且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让我来跟你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机场“不运行”了,以及背后的一些原因。1. 噪音污染,那是大问题!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飞机起降都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居民区离机.............
  • 回答
    关于机辆式铁路列车为何没有大规模普及全电制动,转而继续依赖传统压缩空气制动,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并非技术上的简单替代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开了聊聊。1. 庞大的既有装备存量与更新成本首先,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就是铁路系统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历史悠久的体系。你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运行.............
  • 回答
    国家为什么不组建专门针对流浪猫狗进行绝育的救助机构?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关心动物福利的人都会思考。这背后确实涉及到很多层面,不仅仅是“少一些流浪动物”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有规模的、能够有效运作的绝育救助机构,其复杂性和成本是相当高的。一、资金投入的巨大缺口: 手术费用:.............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将高铁与飞机相结合,利用机翼产生升力来减少轮轨摩擦,进而提升速度,这在理论上听起来颇具吸引力。然而,在现实中这样做会面临一系列复杂且难以克服的技术挑战,使得这一设想难以付诸实践。首先,我们来仔细看看你提到的“利用空气产生升力,使摩擦力轮轨摩擦力减小”这个核心观点。在飞机设计.............
  • 回答
    魔兽世界是否应该引入装备强化系统来增加装备消耗?这是一个玩家们时常会提起的话题,也是一个牵扯到游戏核心设计理念的复杂问题。如果真的要讨论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魔兽世界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别依赖装备“消耗”的游戏。它的装备获取和更新周期,尤其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本.............
  • 回答
    《中国机长》中,刘长健之所以选择在四川双流国际机场而非军用机场迫降,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综合考量,绝非一时冲动或个人偏好,而是基于他对整个事件的判断、对机组人员及乘客安全的最高优先级以及对现实情况的精准分析。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安全是压倒一切的考量。 国际机场的成熟保障体系: 双流国际机场作为.............
  • 回答
    中途岛海战,这场太平洋战场上的关键转折点,充斥着无数惊心动魄的瞬间。而在这其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生死存亡的细节常常被提及:为什么当时的美军飞行员不关闭驾驶舱?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深入到当时的航空技术和战争环境。首先,我们得知道那个年代战斗机的驾驶舱设计。与现代飞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