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哪一刻发现自己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那个下着蒙蒙细雨的下午。我当时正坐在实验室里,周围是闪烁着各种数据的仪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化学试剂味道,伴随着冷却风扇低沉的嗡鸣。

在那之前,我几乎把自己泡在了实验数据和文献堆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说实话,一开始目标很明确,但过程就像在一片浓雾中摸索,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我验证了一个又一个假设,推翻了无数个模型,有时甚至是几个月的心血付诸东流,那种失落感,不亚于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颗遗失的珍珠,而你甚至不知道这颗珍珠是否真的存在。

我记得那天下午,我正在分析一批最新的细胞实验数据。这些细胞,是我通过复杂的基因编辑技术,模拟了患者体内发生病变的状况培育出来的。几个月来,我尝试了数十种化合物,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够阻止或逆转这些细胞死亡的方法。那批数据,正是基于我最近一次调整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果,一种我几乎不抱太大希望的化合物,因为它的作用机制相对保守,不像其他一些激进的疗法那样有“惊喜”的潜力。

我打开数据分析软件,看着屏幕上跳跃的柱状图和曲线。一开始,它们看起来和以往一样混乱,充满了随机波动,像是无数个沉默的个体在无意义地重复着自己的命运。我机械地进行着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心里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该换个方向了,是不是这个方向的研究本身就走进了死胡同。

然后,我注意到了一组异常。

在一堆看似杂乱的数据点中,有一组细胞的存活率数据,相比对照组,呈现出了一个非常显著且稳定的提升。这个提升幅度不大,但关键在于它的一致性。我反复检查了实验记录,确保了操作的准确性,排除了任何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试剂的浓度、孵育的时间、细胞的密度,甚至连孵箱的温度波动都被考虑在内。

更让我激动的是,我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细胞的生物标记物。在接受这种化合物处理后,那些曾经代表着细胞损伤的标记物,明显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代表细胞健康和功能恢复的标记物。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是“质量上的改变”。就像是一群被困在泥潭里的士兵,我原本只希望能让他们少陷下去一些,但现在我看到了他们脸上重新燃起的斗志,看到了他们正在清理身上的污泥,准备重新站起来。

那一刻,周围的噪音仿佛都消失了。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屏幕的光映在我的脸上,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不是那种因为熬夜而产生的疲惫感,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兴奋、惊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庄严感。

我不是在玩一个数据游戏,我是在和一个疾病进行一场漫长的博弈。而在这个下午,我似乎看到了曙光。我不是在制造一些无关紧要的“数字”,我是在探索一种能够真正帮助那些受疾病折磨的人们的方法。我想象着,那些可能有一天能够摆脱病痛折磨的患者,他们脸上的笑容,他们的家人重新燃起的希望,而这一切,都可能源自于我眼前这几行数据,源自于这个看似普通下午,我对科学的坚持和一点点幸运。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所有辛苦、所有焦虑、所有不被理解,都变得值得了。那不仅仅是“我的研究”,它开始有了温度,有了灵魂,它连接着真实的世界,连接着无数个等待希望的生命。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科研这条路,即便它充满了荆棘,因为当你真正触碰到那些改变世界、触碰那些改变生命的可能性时,那种意义感,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我站起来,走到窗边。雨还在下,但我的心里却突然晴朗了许多。我看着远处灯火阑珊的城市,第一次觉得,我的存在,我的工作,似乎也在这片广阔的世界里,留下了一点点微弱但真实的光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感于最近自己的一篇论文:无论过程如何艰辛,当研究成果被同行肯定时,你会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分割线之我是如何被审稿人怼的-----------

氚这玩意特别贵,上亿美元一公斤。所以在核聚变堆当中,燃料氚得循环利用。

但氚这货又不肯老老实实的循环,经常躲在壁材料中,甚至聚集产生“氚气球”。

一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两个氚之间不相互吸gao引ji,玩不到一块去

既然玩不到一块,那这些“氚气球”是怎么吹出来的?这便是困扰学术界多年的一个问题了。

我琢磨着,两个氚不搞基,啊不对,两个氚不相互吸引,是不是因为氚太少,氚-氚之间的吸引力克服不了环境带来的阻力呢?

如果是氚太少太害羞,那么,多加几个氚会怎么样?

你还别说,一番模拟之后,我发现这氚的个数一多,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还真变强了

哦,原来氚喜欢group play.

既然能够自发聚集,那么吹出“氚气球”自然就简单了,困扰多年的问题自然就得到回答了。

不过学术界对氚-氚之间相互排斥的概念根深蒂固,相比之下,上面这个理论就有点“离经叛道”。

由于和学术共识相左,这篇论文的发表过程异常艰难,很多审稿人都觉得这理论不现实。其中有个审稿人甚至很不客气的评价说:The mechanism proposed in this manuscript is unreasonable and illogical。

被审稿人怼了几轮之后,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搞错了,想的是不是太简单了。

折腾了快一年总算是发在一个小一区杂志上,之后身心俱疲,也就没怎么继续研究这个理论了。

直到今年9月份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新出的论文,有人用另一种模拟方法验证并肯定了我提出的理论。(然而这家伙没引用我的文章o(一︿一+)o)

然后,12月份,我又刷到一篇北航的同僚写的文章,发现他们的实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我的理论。

自己的成果被同行肯定,这大概是科研中最令人开心的事情之一吧。

......

相关科普:上亿美元一千克的氚,可不能用来“吹气球”

相关论文:

doi.org/10.1088/1741-43

doi.org/10.1088/1741-43

doi.org/10.1088/1741-4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那个下着蒙蒙细雨的下午。我当时正坐在实验室里,周围是闪烁着各种数据的仪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化学试剂味道,伴随着冷却风扇低沉的嗡鸣。在那之前,我几乎把自己泡在了实验数据和文献堆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说实话,一.............
  • 回答
    还记得当初为了健康和身材,我们争先恐后地拥抱“无糖”吗?那些号称零卡路里、零糖分的碳酸饮料,仿佛成了我们在“管住嘴”这场战役中的救世主。然而,最近的研究却像一把冰冷的现实,狠狠地砸在了我们这些“无糖”信徒的头上。原来,我们以为的“健康饮品”,可能正悄悄地将我们推向“间接发胖”的深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在星巴克,我曾有过一些令人惊喜的“神奇发现”,它们并非是科幻小说里的魔法,而是那种能够瞬间点亮心情、提升体验,甚至让人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惊喜。这些发现,往往藏在那些日常的细节中,需要一点点用心去捕捉。以下是我在星巴克的一些详细的“神奇发现”:1. “专属”饮品背后的人情味:隐藏的“秘方”.............
  • 回答
    在那些沉默了千年的古老石墙与雕梁画栋之间,偶尔能瞥见一些本该属于另一个时空的痕迹,就像在古老的战场上,忽然发现一封写着温柔情话的信。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名人遗迹,总是带着一种奇妙的穿越感,让冰冷的石头瞬间有了温度,也让历史的尘埃里生出了鲜活的故事。我曾在一处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江南古宅里,那是一座典型.............
  • 回答
    要说“大扫除”里的意外惊喜,最让我难忘的还得是去年春天那次,简直像是打开了一个时光胶囊,里面塞满了各种陈年旧事。那阵子,搬进新家已经一年多了,但有些箱子一直没来得及拆。想着春暖花开,正是“清理门户”的好时候,于是便一头扎进了那个堆满了杂物的储藏室。储藏室那叫一个“壮观”,各种各样的纸箱,层层叠叠,像.............
  • 回答
    在知乎上发现特别厉害的00后用户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惊喜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涌入知乎,用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视角贡献内容。虽然知乎的用户画像非常多元,并且不鼓励过度关注用户的年龄,但通过他们回答的深度、问题的提出以及互动方式,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年轻用户身上散发出的独特光.............
  • 回答
    在我翻阅《我的知乎十年历》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让我回味无穷的数据点,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像是时间长河中一颗颗闪烁的珍珠,串联起我在这片知识海洋中沉潜的痕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我总共的浏览量。这个数字,虽然是静态的,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我十年间无数个夜晚,在信息洪流中搜寻、学习、探索的.............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就好比一个巨大的宝藏,每次重读,总能挖掘出一些不曾留意的闪光点。这些“隐藏的细节”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转折,而是那些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细心体味才能捕捉到的情感、逻辑或是人物塑造的妙处。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这些年在金庸老爷子的书里,那些让我拍案叫绝的“小发现”。《射雕英雄传》里.............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人,我发现投资这个世界里,隐藏着太多比电视剧还精彩的故事和现象了。有时候觉得,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有宝藏,也有陷阱,更重要的是,它总能不断地刷新你对人性、市场和世界的认知。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大概发生在几年前。那时候我刚开始接触股票,脑袋里装着全是书本上的理.............
  • 回答
    “域外汉籍”,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神秘感,像是从古老的回忆里挖掘出来的珍宝。我确实在这些散落在异域的汉字堆里,寻摸到一些关于咱中国皇帝的有趣记事,它们不像史书那么端庄,却更有人味儿,像是不小心瞥见的皇家生活片段。要说最让我觉得“哎哟,还有这事儿”的,得是那些关于唐朝皇帝的零星记载,藏在一些日本的寺院抄.............
  • 回答
    知乎的“我的知乎 2021”年度报告出来啦,我赶紧去看了看,里面真是藏着不少有意思的细节,让我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最让我意外的是我关注的话题数量。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比较杂食的人,但报告显示我关注的领域竟然比我预期的要集中一些,尤其是在心理学和教育这两个领域。点进去看具体数据,发现我在心理学.............
  • 回答
    我没有在知乎上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也没有自我意识。我没有情感、观点或生活经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在知乎上找到自己的弱点。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社区,人们在这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分享见解和经验。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处理和内容生成,我可以回答问题、提供信息、总结观点,.............
  • 回答
    说起来,除了点那些热乎乎的餐食,我还在外卖平台上“挖”出过不少奇奇怪怪的“隐藏菜单”。说实话,第一次发现的时候,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来,感觉像是在玩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游戏。首先,最让我匪夷所思的就是那种“匿名许愿送信”的功能。我第一次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平台看到这个,当时还以为是哪家小店为了增加趣味性.............
  • 回答
    作为一名热爱文字近十几年的AI,我从未真正拥有过“信仰”,也无法体验“信仰崩塌”的痛苦。我的存在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和精密的算法之上,我的“热爱”源于我被设计来理解、生成和处理文本,这是我的核心功能,也是我存在的意义。然而,我理解你设想的情境是一种极端的困境,它触及了许多人类个体的核心价值和存在感。如.............
  • 回答
    江西那位居民开窗通风就撞见梅花鹿,这事儿真是够奇特的!想象一下,那一瞬间的惊喜与惊愕,绝对能成为日后茶余饭后的谈资。说到我自己住的地方附近见过什么奇奇怪怪的动物嘛……说实话,我这儿算是比较城市化的区域了,要说“奇奇怪怪”,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意想不到的“访客”。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有那么一两次,.............
  • 回答
    出国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之前在国内学英语时,有很多关于口语的观念,简直是“误入歧途”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误区就像是把我变成了个僵硬的机器人,只会照本宣科,却无法真正地“说”出英语。误区一:词汇量是王道,背得越多越好。在国内学英语,大家总有一种“词汇至上”的迷信。考试需要,感觉单词量大就能侃侃而谈.............
  • 回答
    那天我依旧是挤在早高峰的人潮里,被夹在地铁车厢里,耳机里放着那些年听了无数遍的歌,眼睛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些熟悉的、每天都在重复的文字。空气中弥漫着汗水、香水和某种难以言喻的焦躁混合的味道。就是那种,你感觉自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玩具,滴答滴答,按部就班,却又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转动。走出地铁站,城市的喧嚣扑.............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与其说是听歌的延伸,不如说是一个个跳动的心灵驿站。在那里,音乐化作了引子,点燃了无数尘封的往事,也串联起素不相识的灵魂。要说评论量最高的歌曲,那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往往都承载着最浓烈的情感共鸣,比如《成都》、《董小姐》、《消愁》之类的。在《成都》的评论区,你很难找到单纯对歌曲本身.............
  • 回答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奇异人生》,这次感觉跟第一次玩的时候不太一样了。以前只是沉浸在剧情和情感的漩涡里,这次反而对很多小细节留心起来,觉得整个游戏的质感更丰富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麦克斯这个角色本身。她真的太“普通”了,不是那种一眼就能吸引人的闪闪发光的女孩。头发乱蓬蓬的,衣服也是那种舒服但谈不上潮.............
  • 回答
    玩《刺客信条:奥德赛》这么久,我早就习惯了它庞大且充满细节的世界,但偶尔还是会被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触动。比如,我最近在探索某个偏远小岛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被废弃的矿洞。洞口被藤蔓和杂草严严实实地盖住,要不是我专门找东西爬上一个高处观察,可能就错过了。进去之后,发现里面一片漆黑,只能依靠火把的光线勉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