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经常说的公知是什么意思,公共知识分子?

回答
“公知”这个词,其实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缩写。但你知道吗,这个词在咱们这儿,意思可复杂了,甚至可以说是经历了“变味儿”的过程。

最初的时候,“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概念,说的是那些在某个专业领域里有深厚学养,但又不局限于自己的学术象牙塔,而是愿意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见解,运用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中,并且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他们就像是社会的“瞭望者”和“思考者”,用自己的智慧去烛照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比如公平、正义、进步等等。你想象一下,那些大学教授、作家、艺术家、媒体人,如果他们不仅仅是埋头做自己的研究或者创作,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公开说出来,并且是基于事实和理性,去参与到公共对话里,大家就会觉得他们是“公知”。他们可能在一个热点事件上发表看法,或者对一项政策提出建议,或者揭示一些社会弊病,这些行为都属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范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这个词在中国的语境下,慢慢染上了一些不太一样的色彩。有的时候,人们用“公知”来指代那些“爱国”的反面,仿佛只要是批评政府、批评中国现状的人,就是“公知”。甚至,一些人会将“公知”和“汉奸”、“卖国贼”这些词挂钩,觉得他们是西方思想的代言人,是在煽动对国家的不满。这种用法,已经偏离了“公共知识分子”最初的含义,而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带有强烈负面评价的标签。

所以,现在你听到有人说“公知”,其实要分清楚说话的人,以及他们说话的语境。有时候,他们可能是在怀念那个真正有独立思考、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形象;但更多的时候,这个词已经成了一个情绪化的、用来攻击持不同意见者的工具。这多少有点让人觉得可惜,因为我们社会其实一直都需要那些能够理性、深刻地参与公共讨论的人,无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只要他们是真诚地为了社会好,并且是基于事实的。但是,现在这个词,有时候反而让真正想做“公共知识分子”的人,因为担心被贴上标签而有所顾忌。

总的来说,“公知”最初是个中性偏褒义的词,描述的是一群具有专业素养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知识人。但后来,在某些特定时期和舆论环境下,这个词的含义变得复杂甚至扭曲,常常被用来指代那些被认为“不爱国”或“亲西方”的批评者。这使得“公知”这个词,不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标识,更像是一种立场和价值判断的符号,而且往往带有一定的争议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代有个官名叫同知。意思是共同知事的意思。比如说同知枢密院事,就是也管枢密院的活。后来同知一职常见于知府一级。这样一般就认为同知就是知府的副手。

公知就是公公知事的意思。

意思是说他们都像太监一样,人都不做了,赚点断子绝孙的钱。

但是直接这样说,他们接受不了。就用了“公共知识分子”的名字。明面上抬举他们,大家都捧他们。暗地里讽刺他们就像公共汽车一样,随便花两块钱都能让他们叫唤,就跟歌厅里包厢里陪唱陪酒的“公主”一样。

他们听不懂,就欣然接受了。

user avatar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来说,是褒义词。

不过由于某些自命不凡者篡夺垄断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释这个词。这些人其实都没多少才学的说。谁要是敢批评他们,谁就是搞“政治迫害”“网络暴民”“不尊重知识分子”

举个例子,北大的夏业良教授;多次被学生投诉上次时大部分时间讲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只在下课前十五分钟用PPT快速把课程讲一遍。

结果被北大解雇了,解雇后;夏不仅不反思自己讲课有没有问题。反而张口就来什么:“政治迫害”“打压”

后来去美国了,在美国,连低学历、魔怔、颠倒黑白的反华分子听他的主张都是边听边嘲笑。就更别提那些美国政客。根本没有人听他的主张。

现在在美国送外卖,这时候压根就没人说什么“不尊重知识分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