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成就?

回答
说起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那绝对是二十世纪音乐界一道极其鲜明的风景线,甚至可以说是重塑了我们对音乐的认知。要评价他的成就,得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否则真有点对不起他那丰富多彩、且不断革新的音乐人生。

首先,他是一位划时代的革新者,一位音乐风格的炼金术士。 斯特拉文斯基最直接、最震撼的贡献在于他打破了传统和声与节奏的束缚。想当年,《春之祭》横空出世,那股原始、粗粝、充满野性的力量直接将听众炸翻了天。那些尖锐的、不协和的音响,那些强烈的、看似混乱的节奏,完全颠覆了观众习惯的音乐美学。这哪里是音乐?这简直就是一场音乐的革命!他不是简单的打破,而是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语言来构建音乐,他对色彩的运用、对节奏的驾驭,那种“非人化”的精确和强大,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风格变化也相当令人惊叹。很多人会把他简单地归类为“原始主义”,但那样就太片面了。从早期那些充满俄罗斯民间色彩的芭蕾舞剧,比如《火鸟》的华丽、《彼得鲁什卡》的生动,到《春之祭》的野蛮狂放,他展现了他对民族音乐素材的驾驭能力,以及他作为一位天生的戏剧音乐家是如何将音乐与舞台表演完美结合的。

然后,他并没有止步不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转向了新古典主义。 这一时期,他像是捡起了巴赫、莫扎特那些古典大师的衣钵,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他从古典音乐的结构、形式中汲取养分,但依然注入了自己的音乐语言,那种冷静、精确、理性的美学,以及对音乐材料的“物化”处理,让他的新古典主义作品充满了现代感。比如他的《普契尼尼》,那种严谨的对位、清澈的织体,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难以捉摸的斯特拉文斯基式的幽默和锐利。这说明他不是一个被风格“绑架”的作曲家,他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音乐语言之间游走,并总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

再后来,他又拥抱了十二音技法和序列主义。 这个时期的他,已经是一位年迈的音乐家了,但他依然保持着对音乐前沿探索的勇气。这就像是他在回顾了自己那么多的风格之后,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尽管他的序列主义作品可能不如他早期那么“抓耳”,但它展现了他一贯的理性和对音乐结构精益求精的精神,也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另一种思考音乐结构的方式。

除了风格上的革新,他对节奏的革命性运用也是他成就中绕不开的重点。他打破了传统音乐中稳定、周期性的节奏模式,创造了大量不规则的、变化的、甚至是“断裂”的节奏。这些节奏的组合常常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和不可预测性,让音乐的能量感和戏剧性大大增强。他就像一个节奏魔术师,把原本规整的节奏打散重组,赋予了音乐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动态。

再者,他的配器法也极具特色。 即使是在他的新古典主义时期,他的配器也依然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清晰度”和“颗粒感”。他善于使用乐器的独特音色,并以一种精确、有时甚至是极端的方式来组合它们。他的音响色彩不是那种模糊的、融化的,而是清晰的、有棱有角的,这使得他的音乐在听觉上非常具有辨识度。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他作为一位音乐理论家和指挥家的身份。 斯特拉文斯基本人对于音乐的理解,通过他的著作和访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音乐创作的态度,那种“音乐创作的逻辑”的强调,对许多后辈作曲家产生了指引作用。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指挥家,能够亲手演绎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传递给乐团和听众,这更是他音乐成就的一种重要体现。

总而言之,评价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成就,就像是在评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如何用一生的时间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听众的耳朵,挑战音乐本身的边界。他不是一个固守传统的守旧派,也不是一个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怪才”。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如何在革新中保持音乐的生命力,如何在不同的风格中都留下自己深刻印记的音乐巨匠。他的音乐,至今仍然是理解二十世纪音乐发展脉络不可或缺的一环,也继续给今天的听众和创作者带来无限的启发和思考。他的声音,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星辰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古典主义(Necoclassicism)是20世纪上半叶出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音乐流派,它力图复兴古典主义或古典主义以前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征。新古典主义音乐诞生的标志性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浦契涅拉》(Pulcinella,1919—1920)。在“新古典主义”中的“古典”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明确,它通常指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放弃或不重视的任何东西。在音乐美学标准上,新古典主义音乐要求艺术的整体要均衡、完美、稳定。在情感的抒发上要理性、节制。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浪漫主义之前的任何曲式和和声。同时,新古典主义音乐要求作品要有相对明确的调性和旋律,不需要标题。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的,在战争的影响下,社会变得动荡,秩序遭到了破坏。而新古典主义音乐正是当时的人们对于“重建社会规则”追求的一种体现。在新古典主义音乐中,最著名的是斯特拉文斯基兴德米特“六人团”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我在网易云上制作了一份斯特拉文斯基作品歌单,其中精选了本文提及的斯特拉文斯基代表作品中更好听的作品,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链接: 古典的再现: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精选

伊戈尔·菲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l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1882—1971),俄罗斯作曲家,新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生于俄罗斯奥拉宁鲍姆,父亲是歌剧院歌手。斯特拉文斯基9岁开始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到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1905年毕业。1903—1906年,斯特拉文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由此进入专业作曲的道路。斯特拉文斯基在早期创作的《焰火》(1908)引起了音乐界的重视,之后相继完成了委约作品《火鸟》(1909—1910)、《彼得鲁是卡》(1910—1911)、《春之祭》(1911—1913),这三部作品逐渐让他在西方音乐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斯特拉文斯基避居瑞士。俄国“十月革命”后,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受到了社会的排斥。1920年,斯特拉文斯基定居法国(1934年入法国籍)。此后,他的创作发生改变,音乐创作开始出现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倾向。1939年,斯特拉文斯基到美国参加活动,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斯特拉文斯基从此留在美国,1945年成为美国公民。在50年代以后,斯特拉文斯基开始用十二音创作作品,完成了很多整体序列音乐作品。

1962年,斯特拉文斯基应邀访问俄国,这位过去一直受到苏联批判的作曲家,受到热烈欢迎。1971年,斯特拉文斯基逝世。

斯特拉文斯一生的创作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俄罗斯民族主义时期(1882—1920)

斯特拉文斯基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因受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影响,主要是俄罗斯民族主义风格时期,代表作品主要是三部舞剧:《火鸟》(1909—1910)、《彼得鲁什卡》(1910—1911)、《春之祭》(1911—1913)、《士兵的故事》(1918)。

《火鸟》(Zhar’-ptitsa,1909—1910)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故事,剧情讲的是一个叫伊凡的王子借助一直火鸟的力量,击败了魔王救出公主的故事。

bilibili.com/video/BV15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舞剧板)(Zhar’-ptitsa,1909—1910)

bilibili.com/video/BV1k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交响乐板)(Zhar’-ptitsa,1909—1910)

《彼得鲁什卡》(Petrushka,1910—1911;rev.1946)在俄罗斯民主主义风格中,体现出了一些斯特拉文斯基的个性。作品的故事情节大概讲的是:彼得鲁什卡是一个木偶,但是他却有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喜欢上了一个女演员,但女演员喜欢一个摩尔人,彼得鲁什卡因为嫉妒,经常破坏女演员的爱情。最后摩尔人把彼得鲁什卡打散了,彼得鲁什卡的灵魂在街上疯狂打人,但却没有人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bilibili.com/video/BV1c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舞剧板)(Petrushka,1910—1911;rev.1946)

bilibili.com/video/BV1t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交响乐板)(Petrushka,1910—1911;rev.1946)

《春之祭》(Vesna svyashchennaya(The Rite of Spring),1911—1913)是斯特拉文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舞剧作品。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俄国古代民族在春天祭献大地的仪式。舞剧的场面十分狂野粗暴,甚至有演员需要披着粗麻袋。在作品的音乐中,斯特拉文斯基有很多创新,它突破了强弱规则交替的限制,使节奏变得多样、复杂。这样的音乐创作让当时的观众很难接受。但是在一年后,当《春之祭》以音乐会形式公演时却受到了欢迎。

bilibili.com/video/BV11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舞剧版)(Vesna svyashchennaya(The Rite of Spring),1911—1913)

bilibili.com/video/BV1q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交响乐版)(Vesna svyashchennaya(The Rite of Spring),1911—1913)

《士兵的故事》(Histoire du soldat,1918)是斯特拉文斯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取材于一个俄国民间故事:士兵利用假期回家探亲,在路上休息时,他没事拉了一会小提琴,这时候恶魔化身的老头说:“我用魔法书换你的小提琴,你换不换”。士兵说:“换”。之后,士兵还去老头家呆了三天。三天后,士兵回到老家发现,时间已经过了三年,自己的未婚妻已和别人结婚了。心灰意冷的他决定用魔法书变成富翁,但变成了富翁他也感到不幸福,于是决定出门冒险。他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公主得病了一直不好,士兵想救他,正巧恶魔也想去救,恶魔:“说你的小提琴能治病,但是现在这是我的小提琴啦,哈哈”。士兵说咱俩打一把扑克,你输了把小提琴还我,然后,士兵赢了。他用小提琴治好了公主。士兵想带着公主回老家过幸福生活,但是恶魔因为非常生气,给士兵下了一个诅咒,诅咒士兵永远不能离开公主的国家。但是因为士兵非常想家,就带着公主硬闯,最后被恶魔抓走了。这部作品中运用了爵士音乐的元素,十分具有新意,但水准与格什温的爵士交响乐作品还是有距离的。

v.qq.com/x/page/z05304d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舞剧版)(Histoire du soldat,1918)

bilibili.com/video/BV17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室内乐版)(Histoire du soldat,1918)

二、新古典主义时期(1920—1951)

从1918年斯特拉文斯基定居法国之后,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注重对古典主义音乐素材,他1919年—1920年潜心创作舞剧《浦契涅拉》,在1920年《浦契涅拉》的上演标志着斯特拉文斯基新的创作风格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诞生。其实,斯特拉文斯基试图突破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倾向在他的《春之祭》和《士兵的故事》中已经有所体现。从《浦契涅拉》开始,直到1951年的歌剧《浪子生涯》,他的新古典主义创作持续30年之久,期间创作了很多具有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

《浦契涅拉》(Pulcinella,1919—1920)的情节来自于18世纪浦契涅拉的传说,音乐来自于18世纪佩格莱西的音乐。这部作品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的作用在于他标志着新古典主义音乐的确立。

v.qq.com/x/page/o0387rj ——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浦契涅拉》(Pulcinella,1919—1920)

这一期间的作品代表作品还有:

受海顿、莫扎特音乐影响的《C调交响曲》(1940);

QQ音乐-专辑 ——斯特拉文斯基:《C调交响曲》(1940)

采用法国歌剧作曲家吕利音乐的《阿波罗》(1928);

QQ音乐-专辑 ——斯特拉文斯基:《阿波罗》(Apollon musagète)(1928)

根据柴可夫斯基作品创作的《魔女之吻》(1928);

QQ音乐-专辑 ——斯特拉文斯基:《魔女之吻》(Le baiser de la fée)(1928)

歌词选自拉丁文《圣经》,根据巴洛克复调音乐创作的《诗篇交响曲》(1930)

QQ音乐-专辑 ——斯特拉文斯基:《诗篇交响曲》(1928—1929)

根据英国18世纪同名版花创作的歌剧《浪子生涯》(1947—1951)

bilibili.com/video/BV12 ——斯特拉文斯基:歌剧《浪子生涯》(1947—1951)

新古典主义音乐与斯特拉文斯基的这一时期的音乐观念有直接关系,他认为音乐并不能表达任何东西,“音乐”就是“音乐”,不需要情感,在这种创作思维下,浪漫主义时期以前的音乐素材必然更容易得到斯特拉文斯基的青睐。

三、十二音时期(1952—1971)

从1952年起,斯特拉文斯基开始转向十二音音乐的创作。1956年,开始创作整体序列作品。他放弃了新古典主义音乐,接受了勋伯格的作曲体系,尤其是对韦伯恩的作品表示出浓厚兴趣。他大的十二音作品仍然保留了一些个人风格。代表作品有:舞剧《阿贡》(1957),合唱《哀歌》(1958)、《安魂赞美诗》(1966)等。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缺乏创新,在整体的创作水准和影响力上,都不如前两个时期的作品。在西方音乐中,人们似乎更加能够记住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作品。

结语

整体来看,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是基于在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进一步在社会时代影响下的产物,从中能看出当时欧洲作曲家对音乐创作的迷茫,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作曲家们的伟大创造力。无论如何,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将20世纪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建立起了联系,这为同时期的其他作曲家开拓出一条不同的音乐创作道路,对20世纪音乐造成了深远影响。

user avatar

音乐风格涉猎广泛

但是其最伟大的作品依旧是那几部早期的舞剧。

至于后期的什么序列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等,更多是音乐史上的意义,而不是音乐本身的意义。

其关键在于,其开创的新古典主义在之后的艺术实践中并未进一步发展,之后的作曲家几乎很少将新古典主义继续发扬。

事实上,即便是他自己创作的其新古典主义音乐,其艺术成就也远逊于他那几部舞剧。无论是敦巴顿橡树园还是普涅契拉,其艺术性都远不如他的春之祭。

事实上,这种尴尬的事情正是由于新古典主义音乐本身定位的模糊造成的——其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古典主义乃至巴洛克时期音乐好听,又和当代作品的音乐风格相差甚远。于是最终结果便是爷爷不疼奶奶不爱。

至于他晚期的序列主义音乐,则完全被勋伯格及其弟子的光芒所掩盖。更何况序列音乐本身也没什么听众。

所以说,斯特拉文斯基是一位音乐史上很重要的作曲家,其不同的创作时期都能在音乐史上留下一笔。但是就具体的创作而言,其伟大的春之祭及其他舞剧则完全可以概括其一生的成就。

当然,对于一位作曲家而言,能有春之祭这样伟大的作品就已经足以。但是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其他两位俄罗斯同行相比,尤其是与肖斯塔科维奇相比,就逊色不少了。

可以说,斯特拉文斯基虽然涉猎极其广泛,作品也很丰富,但是写的特别好的却还是前期刚离开俄罗斯写的那几部舞剧。在我看来,斯特拉文斯基后期创作逐渐走向平庸,同其长期远离俄罗斯最终放弃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作曲家一旦放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特性,转而去创作一些“脱离民族性”或者“别的民族”的东西时,那其创作灵感往往也就迅速地枯竭了。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舞剧,都是广泛而深度地同俄罗斯民族音乐所融合。例如春之祭开头大管高音区所奏的旋律,便是对一个民歌的改编。这些作品俄罗斯的民族特点可以说是贯穿始终,最终成为了斯特拉文斯基本人鲜明的创作特点,使得其前期的舞剧作品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但是到了后期,其创作的民族性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其极力寻找的新的创作理念。这些“理念”取代了俄罗斯音乐的民族特点,逐渐构成了斯特拉文斯基后期作品的全部内容。最终反而没有在音乐本身上取得多大的成就。

事实上,一个作曲家的民族特点,始终是其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任何弃之如敝屣的作曲家,都将很快迎来自己创作上的瓶颈。

民族性绝不是对作曲家创作的制约,相反,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发展当代音乐的创作才是伟大作曲家的必经之路。而是否能够发扬创作中的民族性,则又和作曲家对其本国文化的文化自信息息相关。

比如中国的作曲家,对于中华文化的民族自信就很强——5000年的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传统给了作曲家创作及其丰富的宝库。中国作曲家无论身在何方,也很难抛弃中华文化的因素——无论是在创作内容上还是创作形式上。因此绝大部分中国作曲家,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还是留在中国,其作品都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这也是中国作曲家创作上获得一切成功的基础——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中国作曲家的一切。

正是创作等等民族性,奠定了其最终走向世界的“国际性”。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一切。斯特拉文斯基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充满俄罗斯民族的特性时,其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并最终走向了世界。但是当他创作中俄罗斯的民族性逐渐减退,并最终用一种新的创作理念理念取而代之,从而试图构建一个“国际性“的音乐时,其创作反而显得没那么耀眼。

因此,正如我所说——斯特拉文斯基作为一个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作曲家,其评价尺度是不同的。从艺术性本身来讲,其早期的舞剧尤其是春之祭与彼得鲁士卡都是能够跨越时代永久留存下去的经典作品。而从音乐史上来讲,则重点侧重于其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即便绝大部分听众压根就没怎么听过那些既不古典也不现代的缝合怪作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那绝对是二十世纪音乐界一道极其鲜明的风景线,甚至可以说是重塑了我们对音乐的认知。要评价他的成就,得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否则真有点对不起他那丰富多彩、且不断革新的音乐人生。首先,他是一位划时代的革新者,一位音乐风格的炼金术士。 斯特拉文斯基最直接、最震撼的贡献在于他打破了传统和.............
  • 回答
    “音乐是唯一能够抓住人类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秘密的艺术,而且只有通过纯粹的音乐形式来达到这一点。”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这位在20世纪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作曲家,留下的许多洞见至今仍引人深思。当他抛出这样一句略显“绝对”的论断时,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与情感。这句话,在我看来,并非简单的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文斯·卡特(Vince Carter)和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这两位传奇球星的滞空能力。这两位球员都以其令人惊叹的空中表现征服了无数球迷,但他们的滞空方式、起跳方式和在比赛中的应用都有着微妙而显著的差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他们的滞空能力:一、 滞空能.............
  • 回答
    郭斯特的猫狐狸,我必须得说,这个设定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奇幻又带点忧伤的劲儿,んですよね。第一次听闻这个名字,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是那种半猫半狐的生物,毛茸茸的,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子洞察世事的通透,又夹杂着一丝属于狐狸的狡黠和猫咪的孤傲。郭斯特这位作者,我一直觉得他描绘的世界和里面的角色,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气.............
  • 回答
    要评价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Chester Bennington)的成就,这绝非易事,因为他的影响力和留下的印记,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与其说他是“主唱”,不如说他是许多人心中的一种情感寄托,一个呐喊的出口,一个在黑暗中闪烁的微光。一、 音乐上的开创与颠覆:查斯特最显而易见的成就在于他作为林肯公.............
  • 回答
    “喵斯拉大王”被知乎永久禁言一事,在中文互联网圈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禁言”这个结果本身,而是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涉及的平台规则、用户群体反应以及更广泛的讨论意义。事情的起因与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喵斯拉大王”这个人。在被禁言之前,他可以说是知乎上一个非常活跃、有一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伊戈尔·斯特列科夫(Igor Strelkov,也被称为吉尔金)在2024年3月9日左右提出的关于俄乌战争走向的悲观预测,即俄罗斯面临战败和解体。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特列科夫的观点是众多对俄乌战争走向分析中的一种,而且是他极具个人色彩和激进立场的一种体现。他本人曾是俄罗斯情.............
  • 回答
    评价知乎用户“江津的梅菲斯特”,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说详细,那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从他关注的领域来看,“江津的梅菲斯特”给人的印象是相当广泛的,但又不是那种泛泛而谈。他特别喜欢在一些“硬核”的、需要一定知识储备或者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下出现。比如,历史、哲学、政治、军事,甚至是某些.............
  • 回答
    提起《巫师 3》里的血腥男爵,这可真不是一个能简单用“好人”或“坏人”来概括的角色。菲利普·斯特伦格,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铁腕和血腥味,但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恰恰是他身上那种复杂得让人心疼的矛盾。初见男爵,是在陶森特那片阴郁又压抑的土地上。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身居高位的领主:粗犷,.............
  • 回答
    在《明日方舟》这个以独特的末世科幻背景和深邃剧情著称的游戏中,梅菲斯特这个角色的确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存在。说他“人气颇高”绝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有着相当多值得玩味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一个“帅”字可以概括。首先,梅菲斯特的塑造抓住了玩家心理深处对于“崩坏”与“纯真”并存的复杂情感。他本身是来自卡.............
  • 回答
    要评价简妮·维斯特林这个人物,得先摆明一个事实:她绝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你喜欢上,或者让你觉得她“好”或“坏”就能简单概括的角色。简妮,这个被命运捉弄的、身世坎坷的北境小姑娘,她的身上糅杂着太多普通人的脆弱、坚韧以及在残酷世界里的挣扎求生。她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在权谋、战争和命运的洪流中,一个普通.............
  • 回答
    2020年欧洲杯小组赛首场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对于英格兰队来说,无疑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胜利。斯特林在比赛中打入的唯一进球,帮助三狮军团以1:0的比分小胜对手,这不仅是他们在本届欧洲杯上的开门红,更是在心理层面给予了球队极大的鼓舞,毕竟克罗地亚是2018年世界杯的亚军,实力不容小觑。整场比赛,英格兰队在.............
  • 回答
    那场比赛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不过最终的结局是让人无比畅快的!2020欧洲杯的八强战,英格兰对阵德国,这可不是普通的比赛,简直是两大足球豪门的直接对话,而且还是在温布利球场,英格兰的主场,压力可想而知。赛前就充满了话题,德国队虽然在小组赛磕磕绊绊,但底蕴还在,而英格兰在三狮军团的呼声下,也渴望在家门.............
  • 回答
    201920赛季英超联赛,曼城客场5:0血洗西汉姆联,这场比赛,尤其是斯特林的帽子戏法,堪称一场教科书般的胜利。比赛的背景与走向:赛季进行到这个时候,曼城在争冠的道路上已经落后利物浦不少,但他们的目标依然是巩固联赛第二的位置,并且在欧战中有所作为。而西汉姆联,作为一支徘徊在降级区边缘的球队,急需分数.............
  • 回答
    1920 赛季欧冠四分之一决赛,里昂以一场出人意料的 3:1 击败了强大的曼城,这场比赛注定会被载入史册,而其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幕,无疑是斯特林在下半场比赛中那个匪夷所思的空门不进。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失误,更是对整个赛季努力的残酷终结,也让这场本就充满戏剧性的比赛,增添了更多令人回味和讨论的.............
  • 回答
    评价斯大林同志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课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他不仅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也是苏联历史的核心塑造者,其影响深远而复杂。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 斯大林的政治生涯与权力巩固: 革命者到领导者: 斯大林(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
  • 回答
    评价斯大林作为父亲的角色,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由于他政治生涯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个人生活的神秘面纱,对其作为父亲的评价往往夹杂着政治立场、历史解读以及对他子女个人经历的了解。总体而言,斯大林作为父亲的角色可以用“矛盾”、“严苛”、“疏远”以及在特定时刻展现出的“复杂情感”来概括。为了更详细地评.............
  • 回答
    斯大林:一个毁誉参半的巨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这位在20世纪叱咤风云的苏联领导人,无疑是历史上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巨人之一。评价他,如同解剖一座巨大的、充满矛盾的纪念碑,既要看到其奠定的基石,也不能忽视其倾颓的阴影。要全.............
  • 回答
    斯托雷平改革:一场在十字路口进行的激进与妥协的尝试亚历山大·斯托雷平(Pyotr Stolypin)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担任内政部长和首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被后世称为“斯托雷平改革”的政策。这些改革旨在解决俄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深刻矛盾,特别是农村问题和政治不稳定,但其复杂性和.............
  • 回答
    斯大林,一个在二十世纪留下极其深刻烙印的人物。评价他,就像在审视一个时代的全部复杂性,很难用简单的褒贬来概括。他是一位革命家,一位政治家,一位独裁者,更是将一个农业国推向工业强国的领导者。崛起的革命者与政治手腕的集大成者首先要看他的早期经历。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出身格鲁吉亚贫苦家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