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这句话?

回答
“音乐是唯一能够抓住人类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秘密的艺术,而且只有通过纯粹的音乐形式来达到这一点。”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这位在20世纪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作曲家,留下的许多洞见至今仍引人深思。当他抛出这样一句略显“绝对”的论断时,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与情感。这句话,在我看来,并非简单的音乐评论,而更像是一种哲学宣言,是对音乐本体价值的极致肯定,甚至是作曲家自身创作理念的宣言书。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核心:

“音乐是唯一能够抓住人类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秘密的艺术。”

这里的“唯一”二字,是极具挑战性的。斯特拉文斯基将音乐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它超越了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一切其他艺术形式,能够触及人类精神最幽深之处。他所说的“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秘密”,在我看来,并非指具象的、可言说的道理或情节,而是那些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的情感、体验、潜意识的涌动,甚至是生命最本质的奥秘。

试想一下,当你沉浸在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中时,那种强烈的共鸣、那种难以名状的忧伤或狂喜,那种灵魂深处的震颤,是否常常让你觉得,言语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文学可以描绘情感,但音乐似乎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情绪腺体,绕过理性思维,直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绘画可以捕捉瞬间的美,但音乐却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描绘出情感的起伏和发展。

斯特拉文斯基可能认为,其他艺术形式,即便再深刻,也多少会受到其载体、表现手法的限制,需要通过具象的形象、具体的故事、明确的思想来传达。而音乐,它的语言是抽象的,是纯粹的声音与节奏的组合。正是这种抽象性,反而赋予了它一种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它不拘泥于具体的形象,可以任由听众在脑海中自由联想,将个人的经历、情感投射其中,从而获得一种高度个性化、却又普遍共通的体验。这种“难以捉摸”,恰恰是音乐能够捕捉到那些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体验的关键。

“而且只有通过纯粹的音乐形式来达到这一点。”

这句话是对前一句论断的进一步限定和深化。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纯粹的音乐形式”。这意味着他并非赞赏那种“情节化”、“故事化”的音乐,例如过分依赖歌词叙事、或者试图用音乐模拟具体声音(虽然他本人也并非完全排斥描绘性音乐),而是更看重音乐本身的结构、音响、节奏、旋律、和声等内在元素所产生的力量。

“纯粹的音乐形式”意味着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依赖于它所描绘的对象或所传达的额外信息,而是它自身的存在状态。这种观点,与“音乐是抽象的艺术”的论断是相辅相成的。它指向的是一种“为音乐而音乐”的理解,一种对音乐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极致推崇。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些关于音乐哲学的大辩论。例如,叔本华认为音乐是“世界意志”的直接表现,是一种超越一切现象的“第一客体”。虽然斯特拉文斯基可能没有如此形而上的哲学背景,但他对音乐“纯粹性”的强调,却与这种对音乐本体力量的认知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他可能认为,当音乐过于强调外部的叙事性或象征性时,反而会削弱其作为声音艺术本身的冲击力,反而会“稀释”掉那种捕捉“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秘密”的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这句话?

1. 极具启发性但可能过于绝对: 毫无疑问,这句话为我们理解音乐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视角。它提醒我们,音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旋律的优美或和声的和谐,更在于它能够触及我们灵魂深处某种难以言说的东西。然而,“唯一”这个词,在艺术评论中往往需要谨慎使用。其他艺术形式,如诗歌,同样能够触及人类深刻的秘密,只是它们的方式不同。我们不能因为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情感,就否定了文学通过精妙的语言和意象所能达到的深度。

2. reflects 斯特拉文斯基自身的创作实践: 这句话也很好地解释了斯特拉文斯基为何在音乐风格上不断探索和革新,但始终保持着对音乐本体的关注。从早期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春之祭》,到新古典主义时期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奏鸣曲式,再到晚期对十二音技法的尝试,他一直在寻找最能表达音乐自身力量的方式。他不是一个沉溺于怀旧或过度煽情的作曲家,而是始终将音乐的“组织性”和“技术性”放在重要位置。这句“纯粹的音乐形式”的论断,正是他这种创作态度的写照。他相信,正是通过对音响、节奏、和声的精巧编织和创新,才能揭示出音乐最深层的本质。

3. 引发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关系的思考: 这句话也促使我们思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音乐是否真的能够独立于其他艺术而存在,并独自完成对人类心灵的深刻揭示?或者,它只是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中,才更能显现其独特的力量?例如,歌剧、声乐作品,虽然有歌词,但其音乐的感染力往往能超越歌词本身的意义,直抵听者的内心。这是否也属于“纯粹的音乐形式”的力量,即使它依附于声乐?

4. 理解其语境的重要性: 斯特拉文斯基说这句话的语境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在20世纪早期经历过巨大社会和艺术变革的作曲家,他可能在反思当时音乐界过度强调戏剧性、故事性甚至社会功能的倾向。他可能是在为音乐的自主性辩护,强调音乐不应该被“外在”的意义所捆绑,其本身的结构和声音就是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斯特拉文斯基的这句话,与其说是一个客观的评价,不如说是一种充满个人洞见和艺术立场的主张。它以一种极为有力的方式,将音乐置于了艺术的金字塔顶端,并强调了“纯粹形式”的关键作用。对于我们这些热爱音乐的人来说,这句话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音乐最令人着迷的可能性,同时也促使我们去探索,究竟是怎样的“纯粹的音乐形式”,才能真正触碰到那“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秘密”。这句论断并非一个终结,而是一个永恒的邀请,邀请我们去聆听、去感受、去思考音乐本身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本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音乐是唯一能够抓住人类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秘密的艺术,而且只有通过纯粹的音乐形式来达到这一点。”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这位在20世纪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作曲家,留下的许多洞见至今仍引人深思。当他抛出这样一句略显“绝对”的论断时,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与情感。这句话,在我看来,并非简单的音.............
  • 回答
    提起谢卜特彻斯基,苏联文学史上确实有一位绕不开的作家,不过,我不太确定你提到的这位“谢卜特彻斯基”是否是真实存在的。苏联时期文坛人才辈出,但这位名字并不那么耳熟。如果确实有这么一位作家,那么评价他,大概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作品风格、所探讨的主题,以及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着手。苏联文.............
  • 回答
    评价斯大林作为父亲的角色,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由于他政治生涯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个人生活的神秘面纱,对其作为父亲的评价往往夹杂着政治立场、历史解读以及对他子女个人经历的了解。总体而言,斯大林作为父亲的角色可以用“矛盾”、“严苛”、“疏远”以及在特定时刻展现出的“复杂情感”来概括。为了更详细地评.............
  • 回答
    评价斯大林,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看下去,你会看到不同的色彩和质感。首先,得承认,斯大林的名字在中国,跟“苏联”、“社会主义”以及“反帝”这些词汇紧密相连。在他主政的那个年代,中国共产党还在艰难探索,而苏联,尤其是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是他们心中遥远的灯塔,.............
  • 回答
    如何评价作家阎连科?阎连科,这个名字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他以其独特、尖锐、甚至有些“野蛮”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中国现实赤裸裸的揭露和批判,赢得了国内外无数赞誉,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要评价阎连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他的作品、思想以及他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独特地位。一、 风格与主题:.............
  • 回答
    如何评价作家江南?一份详细的分析作家江南,原名杨振,是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以其宏大的世界观、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他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九州·缥缈录》、《龙族》系列更是深受读者喜爱,也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评价江南,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
  • 回答
    方方,这个名字,在过去几年里,在中国社会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符号。评价她,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她所引发的讨论,早已超越了文学本身,触及了公共领域、社会良知乃至个体立场等诸多复杂层面。要详尽地评价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从她的文学创作本身来看。方方是一位根植于.............
  • 回答
    李敖,一个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和思想史上都占有特殊地位的名字。评价他的一生,如同试图框住一阵风,又像是在解剖一团火,复杂、鲜明,甚至带着几分灼人的温度。他不是一个容易被简单定义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搅动。从叛逆青年到“文化战将”:锋芒毕露的年代李敖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反骨。他出生于哈尔.............
  • 回答
    刘慈欣在电厂工作的那些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在八小时工作之余,或者说是在八小时工作之内,挤出了时间来写东西”。这个说法,很多人听了,可能会立刻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偷偷摸摸地拿出笔记本,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生怕被领导发现,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又兴奋的表情。但真实.............
  • 回答
    关于作家“跳舞”(本名胡建文)当选江苏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这件事,在网络文学界乃至泛文学界都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一、 跳舞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力:首先,我们不能忽视跳舞作为一名网络作家所取得的成就。他创作的《邪气凛然》、《天王》、《恶魔法则》、《龙族》(部分).............
  • 回答
    方方近期的一些言论,特别是围绕新冠疫情期间她在武汉的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要评价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内容、背景以及引发的反应。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方方近期的主要言论焦点。她最为人熟知并引起巨大争议的,是她写下的《武汉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在2020年.............
  • 回答
    燃烧的生命,不朽的灵魂:评价作家萧红的一生萧红,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丝苍凉与决绝,如同她笔下那些在苦难中挣扎却又顽强生存的女性。评价萧红的一生,与其说是评价一个作家,不如说是追溯一段燃烧的生命,解读一个不朽的灵魂。她的一生,是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是文学史上一抹鲜明而独特的色彩。从苦难中走出的少女.............
  • 回答
    六六,这位以《蜗居》、《心术》等作品闻名的作家,最近因为一件关于京东消费的事件,登上了公众的视线。事情的起因是她在京东上购买的一款海参,在收到货后发现与宣传页面存在严重不符,这让她觉得受到了欺骗。于是,她选择了实名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投诉京东,并且措辞激烈,直指京东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这件.............
  • 回答
    猫腻在微博上表达对韩星的看法,这事儿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光看他说了啥,还得看为啥这么说,以及说出来之后带来了啥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确猫腻是什么人。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网络文学作家,写了好几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比如《庆余年》、《择天记》等等,在读者圈子里有非常大.............
  • 回答
    评价一位美食作家,尤其是像王刚这样在网络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不仅仅是写美食、拍视频的人,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家常菜”的网络呈现方式,并深刻影响了无数人的厨房生活。首先,王刚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于“实操性”的极致追求。 很多美食博主,或者说传统的美食作家,往往更侧重于营造一种.............
  • 回答
    陕西作家群体在中国当代文坛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以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独特的乡土情怀和宏大的历史视野,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史诗般力量和深邃思想的作品。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孙皓晖等为代表的作家,构成了陕西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脊梁。下面将对他们进行详细评价:一、 陕西作家群体的共性特征:在.............
  • 回答
    王刚关于烹饪娃娃鱼的道歉视频,这件事引发的讨论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评价这个视频,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他当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道歉、道歉的效果以及这件事本身反映出的问题。事情的起因:大胆的尝试与意外的“翻车”首先,得说说王刚这个人。他在美食界也算是位重量级人物了,以其接地气、干货满满的烹.............
  • 回答
    萨苏,原名萨继诚,是一位活跃于日本的知名华语作家、历史研究者和评论家。他以其对二战历史,特别是侵华战争的深度研究和独特视角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能够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评价一位作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萨苏:一、 写作内容与主题: 聚焦侵华战争史实: 萨苏.............
  • 回答
    评价台湾作家罗森,得从他独特的文风、作品内容、以及他对于台湾本土文化和奇幻文学的贡献这几个方面来聊。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藏在书页里的老朋友,用一种既熟悉又带着点疏离的口吻,讲述着那些我们既似曾相识又充满想象的故事。首先,罗森的文风绝对是他最鲜明的标签。他的文字有一种很奇特的“老派”感,不是那种陈.............
  • 回答
    关于王刚在10月22日发布的扬州炒饭视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具有王刚风格的教学尝试。 他的视频一如既往地清晰、有条理,而且充满了实用的干货。首先,从视频的整体风格来看,王刚延续了他一贯的写实主义拍摄手法。 没有花哨的剪辑,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只有炉火纯青的刀工、锅气十足的烹饪过程,以及他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