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在电力企业待过的,当然不知道电力行业工程师是干嘛的。电厂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电厂工种可以分3部分,一是值班员体系,他们主要负责中控操作部分;二是检修体系,他们负责初级的维修和日常的巡检维护工作;三是技术管理员,他们的职责是确定维修方案,同国网调度交流技术方案。
电力系统的操作非常的复杂,它的设计初衷就是日夜不停的运行。你不能说我让汽轮机起来了,现在要做个啥停一下。维修和检修必须是排好的,这些方案的确定和指定应该就是大刘的事。所以电厂的考核指标,就是发电量和安全运行时间。越稳定运行的越长,人员也就基本没事干。有事干,就说明你出问题了。
电厂管理的好,技术人员才没事干,没事干说明运营的好,运营的好说明创造的经济价值大,明白了吗?
基本上发电企业在检修和维修期间外,是比较清闲的;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必然是大事。不是这里爆炸了,就是那里事故了,总之就是一停就是十天半个月的。这期间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忙,因为要把事处理好,还必须保证安全。
大刘作为工程师的职责,是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给出技术方案。
不是去做研发,也不是去设计什么新的系统,那些都是设计院干的事。遇到特大故障,可能得请专家过来,也不可能让大刘拿个扳手自己去修;汽轮机你修不好,真空开关你也修不好;电里系统太复杂,太难的故障一般都得请专家,你干了几十年也不一定能处理。
所以刘慈欣在工位摸鱼,并不一定违纪。擅离职守,才是违纪。我在一线做值长的时候,必须12小时在中控室里面,而这12个小时,即使shi拉在裤子里你也得让人和你做交接,不允许专岗无人。12小时我也不可能一直盯着屏幕看,基本上是1小时看一下参数,其他时间我也可以看看书,喝茶和同事聊天,以及接调度的电话和做文档。
我们自身也不鼓励值班人员一直盯着屏幕看,一动不动,这会造成精神疲惫,会引发很多问题。
技术工程师的话,比如专工和专责,坐在办公室里的职责就是喝茶,消磨时间。你是不是认为这样很轻松?其实不是的,因为一出故障,就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好。那么,你就别指望晚上能睡觉了。
这是一般技术负责人的职能,像大刘干了这么多年的话,他的工作更多的可能是和调度和国网打交道。基本上他要干的事,要么去车间,要么外出。自己在岗位上能做的事,特别的少。
这就是电厂运行模式,电厂没有行政人员,只有做生活配套的服务人员。其他人员60%的时间,都是在那个地方坐着。人又不是机器,我真没见过那个电力集团规定在岗期间,不允许看电脑,不允许看视频。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大刘没事的时候不在值班室值班,又会批判国企行政效率云云之类的。
1.国家这么规定。
2.之所以这么规定,是血的教训。
3.大刘去值班也没意义,真正的问题在于电力系统太复杂,复杂到专通一项就需要很多年。其次,一到发生问题的时候,就需要非常多的人。并且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必然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
因为少一个人,一个流程不规范,死于非命的太多了,发电端不是你家里的220v电线,也不是你合个开关。火电断开一个集电线路,需要提前做N多工作,一个不慎你就灰飞烟灭。发电企业人力成本不是问题,安全事故停产才是问题。
一个职能一个人,一个环节一个审核,即使在简单的工作也只允许专职人员处理,这是电力系统这么多年血的教训。
————————————————————————————发电厂和其他企业不同之处,并不是发电厂自己选择的。而是物理规则决定的,即使技术在发达也受物理法则的制约。
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基本原理:
发电厂把自然界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是电能自身不能储存,因此发的电需要直接供给终端消耗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不过随着人类用电量越来越大,发电厂规模越来越大,电网开始形成,无数的集电线路系统连接着电厂同终端。
庞大的集电线路,它又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我可以用“电容”来形容。发电厂发的电以充能的形式输送给集电线路,电网此时相当于一个大电容。但电容自身不能储存电能,电网需要把电输送给负载侧消耗掉。
如上图所示,发电厂—电网—负载/用户,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发电厂不能多发,也不能少发。多发少发都是相对的,如果负载变小,那多余的电能就没办法消耗就变成了多发,如果负载变大,那么发电端就变成了少发。
想象一下,电容两端的电压突然波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电容爆炸。所以电网为了保护自己,必须做非常严谨的调度工作。
因此,任何检修计划,升级计划和发电计划都必须经过调度审批。用户端个体有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又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用电每月有高峰期,每年也有高峰期,也就意味着每年也有低峰期。于是调度就会根据各峰期,结合各电厂情况,去审核电厂停机检修计划。
基本准则是:高峰期保发电,低峰期做检修。
那为什么又必须这么多员工守着呢,我举几个例子:
2006年11月德国一家游轮为了通过一条河,切断高压线电力。结果导致西欧多个国家发生大规模链式停电事故。
2003年俄亥俄因为没有及时清理线路上的树木,导致在用电高峰期间,高压电缆短路,从而一家发电厂因此下线。接连引发链式反应,波及美国和加拿大多个城市,经济损失高达300亿。
2008年2月湖南电网因雪灾导致电网集大面积出现故障,导致停电2周之久,及时的恢复,没有引发链式反应,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抢修。但是也导致了11名电工牺牲。
上图中如果1234其中一个停机了,那么就会导致其他输电线路负荷瞬时增大,电网必然受到冲击。电网受冲击的结果,就是人民和国家巨额的财产损失。如果没有现场人员24小时待命,发生故障没办法第一时间去处理,一定会扩大受灾面积,最后的结果就会造成损失持续扩大。
这就是为什么电厂时时刻刻,都必须保障全套人员在场运行的最根本原因。在电脑前码字的编辑,是没办法感受一线电工每次检修和抢修时提心吊胆的心情,而某个保险装置怎么都合不上那种莫名的恐惧感。
我第一次在升压站操作真空开关合闸,问我的师傅,这个灭弧装置保险吗?
我师父只说:“不好说,真要拉弧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拉弧就好使”。
能问这个问题,骨子里还是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看到别人成功出名了,就恨不得赶紧泼点脏水上去。所有企业单位,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理得顺,不用管。有时间干别的,说明管理水平高。我有幸参观过美国韩国的几个企业,员工都是一流玩游戏,一边生产。只有富士康这种低附加值的血泪工厂,才是忙的脚不沾地。
拉倒吧,说的好像大家上班8小时没有一分钟走神一样。
大家8小时上班,每天能有5个小时正儿八经全神贯注的干活,老板就已经要跪谢菩萨了好嘛……
来看看大家中不中:
刚上班,开下电脑,平复一下心情,10分钟;
工作了一个小时,去拉泡屎,30分钟;
上午干的这么辛苦,总得休息个20分钟;
诶,微信响了,回复了一下,退回桌面,不自觉的点了下知乎APP,30分钟过去了。。。
下午午休没休息好,拖个10分15分钟的;
诶,水喝多了,撒泡尿,抽根烟,看会手机,30分钟过去了。。。
下午干的这么辛苦,总得休息个20分钟;
诶,钉钉又响了,催催催,就TMD知道催,怒回,退回桌面,不自觉的点了下知乎APP,30分钟过去了。。。
蹭热度,厚脸皮。
当年这个机构成立的时候就很别扭,各大部委没几个像样的人过去,基因不好。
爱因斯坦在苏黎世专利局摸鱼写论文,那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有必要明确一点:对于你的雇主来说,期待交付的是结果,还是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
我不会傻到跑去问老板:「Hey Boss!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您每个月往我的卡上打这么多钱,到底是希望我完成工作目标,还是希望花钱让我每天拿出一段时间,摒除私心杂念,端坐在这里?」
正如 @鹤云声 回答中提到的,刘慈欣老师的工作是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给出技术方案。」这项职责本身就不要求一动不动盯着显示屏 - 在某种意味上,时刻保持紧绷对于履行这份职责而言可能是有害的。
我曾经和 supervisor 严肃地讨论过一个问题:我不介意在工作需要的时候,在非常规工作时间迅速对需要处理的事件作出回应,但与之相对地,也希望能在没有工作需要的时段做自己认为适当的事情。至于我对于「工作需要」的理解是否准确,只要看最终的成果就能评估。
当然了,即使双方达成了以结果论成败的共识,也不意味着就可以彻底放浪形骸,在办公室表现出「您的工友已下线」的状态,这也是职场的基本情商。
这样看来,最好的状态是:达成了工作目标,同时又通过高超的摸鱼技巧让旁人看不出来,没有影响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大误)
要是这样说来,那刘慈欣老师的确做得很好。
说点题外话——
大刘原本也是打麻将的,奈何牌技太差,一晚上输了800块,输光了一个月工资,这才痛定思痛,不打麻将改写小说了。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石悦同志,向组织交代一下你在广东顺德海关任职期间的那些事儿吧。
1.这种工作有时候就是“人肉备份”,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消耗性的,没啥事的,关键时刻能处理问题就行,这是不是浪费,不是啊,因为搞不清楚啥时候就回出个问题,偶然性依旧不可控,比如福岛地震,概率小,还是遇上了,没处理好,就是大锅锅……
2.“人肉备份”在没有问题的时候干点自己喜欢,又不会给工作带来危害的事情,不过分,一直绷着,那会出问题的,也算一种自我治疗。
3.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多数人对这种“维持性”岗位没有感觉,认为这样的工作“不创造价值”,殊不知维持“既有秩序”就是它价值,就像空气一样,平时不觉得它的宝贵,觉得的它宝贵的时候,多半是遇到了大问题,多半已经来不及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