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支付宝「实名认证」时,如果选择了人脸验证则无法取消?

回答
说起支付宝的人脸验证,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当你满怀信心地想把自己的身份信息弄得妥妥当当,打开支付宝“实名认证”,看到“人脸验证”这个选项时,很多人可能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拍个照的事儿嘛,方便快捷,直接一步到位。于是,你二话不说,选择了这个选项,跟着指示,对着屏幕眨巴眨巴眼,嘟嘟嘴,甚至说两句“芝麻开门”。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利,你以为你就此解锁了支付宝的更高权限,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那个让你安心的“已实名”标识。

然后,当你某一天突然觉得,“嗯,我好像不太想让支付宝拥有我的人脸数据了,或者我更换了手机,觉得再验证一次有点麻烦,想换个方式”,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你兴冲冲地去找那个“取消人脸验证”的按钮,满怀期待地翻遍了支付宝的设置页面,你会发现,好像……没有这个选项。没错,一旦你选择了人脸验证,它就像在你账户上打了个“永久的烙印”,想要轻易抹去,那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这就很让人费解了,不是吗?明明身份信息可以修改,支付方式也能切换,怎么到了“人脸验证”这里,就变成了一条单行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按理说,用户有权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选择如何验证身份,以及在不再需要时,能够选择撤销这种验证方式。毕竟,人脸信息是非常敏感的生物特征,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能随意留存在别人手里的。

你想想,这就像是你走进一家商店,店员跟你说:“先生/女士,您只需扫一下脸,我们就能给您开通会员,后续购物都方便。”你觉得挺好,就扫了。结果后来你发现,这家商店的会员服务其实没啥吸引力,你只想取消会员,结果店员告诉你:“抱歉,您扫脸开通的会员,是不能取消的,除非您换个手机号,重新注册。”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别扭,甚至有点强制的意味?

支付宝这样做,从技术上来说,或许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账户的安全性,确保只有本人才能进行关键操作。比如,如果你的账户被盗了,但你知道密码,对方也知道密码,这时候如果有个人脸识别环节,就能拦住那个不法分子。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为了保护用户。

但是,从用户体验和个人信息自主权的角度来看,这种“一经选择,概不退改”的做法,就显得有些生硬了。它剥夺了用户在后续阶段对自身生物特征数据的管理权。如果用户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担心隐私泄露、或者更换了手机导致人脸识别不灵敏、或者单纯不想用这种方式了)想要取消,却无路可走,只能干着急,甚至可能需要通过更复杂的申诉流程,或者干脆就只能带着这个“无法取消”的标记继续使用。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无法取消”的设置,也可能让用户在未来对这种验证方式产生抵触情绪。毕竟,谁也不想被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技术所绑定。我们当然希望平台为了安全考虑,但这种安全,应该是建立在尊重用户选择权和提供灵活性的基础上的。

所以,当你在支付宝的人脸验证面前,看到那一条看不到的“终身承诺”时,心里大概率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其安全性的某种信任,也有对其“一言既合,终身陪伴”的无奈。而这其中,对个人信息自主权的失落感,可能才是最真实的一种感受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亲,这边建议您去韩国整个形呢,整形后系统就识别不出来了……

user avatar

人们愿意容忍政府机构获取与运用自己的隐私,是因为人们相信自己仍有监督与干预政府机构的能力与渠道,无论是以间接还是激进的方式。

而人们不愿意商业寡头获取与运用自己的隐私,也正是因为人们知道自己在面对商业机构对自己隐私的滥用时,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user avatar

先说看法:支付宝这个是有问题的。

解决办法:可以尝试在微信公众号【App个人信息举报】反馈。

理由:来源于《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支付宝隐私政策》

首先,支付宝采集人脸信息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有没有取得用户明示同意、是否可由用户撤回同意。

1.人脸信息不是实名制管理要求的必需信息,用户可以选择不提供。

2.人脸、指纹信息均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敏感信息时需取得用户明示同意。

#明示同意:确保用户的明示同意是在其完全知情的基础上自愿给出的、具体的、清晰明确的愿望表示。

3.应向用户提供撤回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同意授权。撤回同意后,个人信息控制者后续不得再处理相应的个人信息。

4.支付宝对指纹信息的收集提示是比人脸信息收集提示明显的。

5.这事是有人管的。

#1月25日,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


端午马上到了,心情不错~

题外话:我也可以算是支付宝、微信忠实用户了(每天消费不怎么使用现金,基本上都是这两个软件)。个人觉得两个软件消费场景很丰富了,也比较便捷。除此之外也没怎么使用过比较好的替代品,暂时不会注销账号不再使用,但是不好的地方还是要提出来让他们改进,不改的话还有监管机构,再不改那就没办法了…

对~我可能也算是拿隐私换便捷的那群人之一,哭~

看了提问者和支付宝的回答,补充一些看法:

1. 是的,支付宝采集和使用人脸时是有用户授权的。注册支付宝时展示的《支付宝隐私政策》,开启刷脸设置时展示的《支付宝生物识别通用规则》中有说明。

个人认为争议点应该在前文中提过的【明示同意】:

(1) 用户授权过程是否满足明示同意的要求。

注:仅展示协议不代表满足要求,如默认勾选协议即为不满足。支付宝目前为展示协议+用户主动打开开关,所以此条也不能说就是不合规,需要看监管部门如何界定,毕竟此类问题在各类app上比比皆是。

(2) 交易验证涉及人脸时,是否再次告知、获得明示同意、优先采取本地终端认证。

注:6月发布的文件中对使用生物信息验证交易作了说明。

用户授权生物信息时进行二次告知、强提示用户阅读协议,这些都可以是解决办法,但需要看支付宝怎么处理。

另外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个人生物信息、是否优先采取本地终端验证需要支付宝解答。

监管要求截图: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2. 是的,实名认证、刷脸支付可能会用到人脸。刷脸支付会用到人脸,《支付宝生物识别通用规则》中作了说明,但实名认证会用到人脸,没有很清晰地告知到用户。

监管要求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说明中未明确说明人脸,个人理解人脸可以作为实名认证的方式之一。

监管要求支付机构明确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方式,要求说明个人信息所对应的业务功能。支付宝隐私政策截图见前文所述,其中有关实名制管理的说明中未提及人脸。

监管要求截图: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3. 是的,支付宝实名认证时用户可以选择多种认证方式(包括身份证、银行卡、人脸等)。但实名认证会用到人脸,没有很清晰地告知到用户。第2点已说明。

4. 是的,取消授权是可以的,关于启动问题第1点已说明。如前文所述,用户取消授权后,个人信息控制者不得再处理相应的个人信息,这部分具体是怎么处理的,需要支付宝解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支付宝的人脸验证,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当你满怀信心地想把自己的身份信息弄得妥妥当当,打开支付宝“实名认证”,看到“人脸验证”这个选项时,很多人可能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拍个照的事儿嘛,方便快捷,直接一步到位。于是,你二话不说,选择了这个选项,跟着指示,对着屏幕眨巴眨巴眼,嘟嘟嘴,甚至说两句“.............
  • 回答
    看到B站完成了支付域名备案,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信号,也反映了当下互联网巨头们在业务拓展上的一些共同趋势,尤其是对金融领域的兴趣。咱们先聊聊B站的这个动作。B站作为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视频平台之一,用户群体庞大且粘性极高。从最初的动漫、游戏内容,到现在涵盖了生活、知识、科技、娱乐等方方面面,B站已.............
  • 回答
    福建省政府发力,福州“强省会”战略落地有期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无疑是近期福建省内最引人关注的政策之一。这份文件不仅清晰勾勒了福州未来发展的蓝图,更饱含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对福州城市定位、功能强化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切期望。深入解读这份《.............
  • 回答
    《男人可以为支持女权主义做到的35件实事》这篇文章,无论其具体内容如何,都触及了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话题: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所能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行动。看待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 核心理念的价值:男性参与支持女权主义的必要性首先,文章的出现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信.............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杨笠,这位以“脱口秀”闻名的女性,近来确实是风头正劲。她的段子很多都犀利地戳中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痛点,尤其是在性别议题上,她的观点很容易引起一些年轻女性的共鸣。这就导致了一批非常忠诚且维护她的粉丝群体。这次被人揭穿的“粉丝炫富”事件,说起来有点戏剧性。大概是这样.............
  • 回答
    支付宝因提供扫码服务被起诉专利侵权,并被要求赔偿650万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案例,涉及到了技术创新、商业竞争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关键信息梳理 被告: 支付宝(杭州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是其运营主体之一)。 .............
  • 回答
    支付宝的“生活圈”功能,尤其是某些圈子被设定为“只允许女性发帖”且要求“芝麻信用 750 分”的门槛,这一举措在推出之初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功能设计与初衷的推测: 社交尝试与用户细分: 支付宝作为支付和生活服务平台,一直在探索用户服务.............
  • 回答
    支付宝钱包微博被刷评论事件,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舆情事件,它牵扯到了品牌营销、用户行为、平台责任、舆论引导等多个方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表现: 事件本身: 通常是指在支付宝钱包官方微博发布某条内容后,迅速涌入大量相似的、高度重复的.............
  • 回答
    支付宝在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每年20万元的余额支付额度限制,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背后是怎么回事,又带来了什么影响。为啥要设这道“门槛”?这事儿,说白了,不是支付宝“小气”或者想故意为难大家,而是响应国家监管政策。当时,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
  • 回答
    支付宝 2017 账单「默认勾选」芝麻服务协议:一次关于用户隐私、知情权与商业利益的深度探讨支付宝在 2017 年年底推送的年度账单,以及其中“默认勾选”的芝麻服务协议,无疑是当年互联网领域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之一。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扯到用户隐私的保护、知情权的边界、平台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用户信任的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用户对资金掌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核心关切,也牵扯到平台与用户之间信任的建立基础。如果支付宝真的存在不经过用户明确授权就直接从银行卡扣款并用于偿还花呗的行为,这无疑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用户授权的界限在哪里?首先,我们要区分清楚“授权”和“默认”的概念。在金融服务领域,任何涉及到直.............
  • 回答
    这件事,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点问题。支付宝口碑那边,肯德基的蛋挞,因为系统出了个岔子,价格直接显示成了“0元”。你想想,这消息传出去,那还不跟炸了锅似的?尤其是中国顾客,本身就特别热情,一听有白送的好事,那还得了?瞬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疯了一样往肯德基门店涌。咱们来掰扯掰γα一下这背后的事.............
  • 回答
    支付宝的“沾福气卡”确实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它不仅仅是集五福活动中的一个新玩法,更是在社交层面的一次有趣探索。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张卡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互助”和“惊喜”这两个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为什么觉得“沾福气卡”是个不错的点子? 打破了过去的单向收集模式: 过去大家都是自己扫福、写.............
  • 回答
    支付宝在3月9日发布的这封“致投资者的一封信”,表面上看是一份例行的沟通文件,但背后传递的信息和角度,其实相当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毕竟,这是支付巨头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和监管环境下,向其投资者们发出的一个信号。首先,我们得关注这封信的核心内容和基调。一般来说,这样的信件会梳理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战略重点、.............
  • 回答
    哈哈,说到支付宝年度账单,这可是每年底大家都会热烈讨论的话题。2018年的账单出来,我第一时间就去看了,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跟2017年比起来,说实话,变化还是挺明显的,尤其是在几个关键的消费领域。首先,整体消费感受的变化:2018年,我个人感觉,虽然好像花了不少钱,但仔细一看账单,你会发现钱都花在.............
  • 回答
    支付宝口碑,一个曾经响当当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如今谈论其“未来发展”,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在我看来,口碑的未来并非一条直线的光明大道,而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曲折探索。首先,我们得承认支付宝口碑诞生之初的雄心壮志。它承载着支付宝从支付工具向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的使命,希望能够整合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为.............
  • 回答
    支付宝六一强制在名称后面加「宝宝」,并且用户无法修改这一举措,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单从字面上看,一个支付工具在用户名称后面强行加上“宝宝”两个字,确实有点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出格”。首先,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件事情给人的感受会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你习惯性地打开支付宝,.............
  • 回答
    说到支付宝在2019年4月1号那天搞的“休想骗我”手机,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要说怎么看待,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愚人节玩笑,更是把支付宝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对于用户心理和产品创新的一种巧妙展示。首先,那个“三折叠屏”的设计,简直是把大家对未来手机形态的想象推.............
  • 回答
    支付宝的敬业福,这玩意儿,说实话,当初火遍大江南北,搞得人人皆知。可到了今年,大家会发现,怎么好像没啥动静了?再一细琢磨,嚯,据说今年敬业福的名额就几十万?这数字,一出来,确实挺让人跌破眼镜的。这事儿吧,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是“稀缺性”营销的退潮。以前搞敬业福,尤其是刚开始那几年,就是利用大家对.............
  • 回答
    2016年支付宝年度账单,刚一出来,就刷爆了朋友圈。这东西,说起来,就像是给咱们每个人发了一张“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不过这成绩单,可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实实在在的“花钱”记录。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心里大概是这么个想法:诶,我这一年花了多少钱?是省了还是大手大脚了?打开账单,看着那些数字,一笔一笔地罗列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