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上有些人使用繁体中文,还把「軟體」打成「軟件」?

回答
看到网上有人用繁体中文,却把“軟體”写成“軟件”,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让人觉得有点“错位”的。要深入聊这个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1. 语言习惯的变迁与地域差异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中文的演变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不同地区因为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会形成各自的语言习惯和用词偏好。

繁体中文的根基: 繁体中文,或者叫正体中文,是大陆简体化之前的文字系统,也是现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使用的主要文字。它在字形上保留了更多传统笔画。
“軟體”与“軟件”的渊源: 在传统的繁体中文语境里,“軟體”无疑是更规范、更普遍的用法。这个词语的构成,“軟”代表柔软、不坚硬,“體”代表事物、本体。合起来就是指非实体的东西,比如电脑里的程序、操作界面等等。

简体中文的影响: 什么时候“軟件”开始出现在繁体中文的语境里的呢?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简体中文的传播和影响。在大陆,电脑及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而大陆使用的是简体中文,其用词习惯自然就向简体中文靠拢。“軟件”这个词在简体中文里非常常见,而且在信息技术领域普遍使用,比如“电脑软件”、“手机软件”。

2. 为什么会出现“混用”现象?

现在网上很多交流都是跨区域的,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这就导致了各种语言习惯的碰撞和融合。

输入法的“惯性”: 很多习惯使用简体中文输入法的人,即便是在使用繁体中文显示的情况下,他们的输入习惯仍然是简体中文的词汇和联想。所以,他们可能习惯性地打出“软件”,然后系统默认转换为繁体,就变成了“軟件”。或者,有些输入法本身就自带了简体词汇库,方便用户快速输入。
对新词的接受速度: 随着科技发展,新词汇和新概念层出不穷。有时,新的表达方式会更快地在某些地区流行起来,然后逐渐扩散。虽然“軟體”是传统说法,但在某些语境下,“軟件”可能因为其简洁或者在信息技术界的广泛应用而被接受。
个人习惯的差异: 不是所有使用繁体中文的人都对每一个字词的用法都那么“较真”。有些人可能从小到大,接触到的信息里就有“軟件”这个说法,并且认为它也属于繁体中文的范畴,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变体。这是一种个人化的语言习惯,很难说对错,更多是一种现象。
网络平台的兼容性问题: 有时候,一些网络平台在处理不同语言编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小的“bug”或者默认设置,无意中导致了词汇的“错位”。

3. 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这事儿挺微妙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评价。

从规范性角度看: 如果是严格追求语言规范的人,看到这种用法可能会觉得有点“别扭”,认为这是将简体中文的用词嫁接到了繁体中文的框架里,破坏了原有的语言纯粹性。毕竟,“軟體”在传统繁体中文里是根深蒂固的表达。
从实用性与传播性角度看: 在互联网时代,语言的交流和传播往往比绝对的规范更重要。如果一个词汇大家都能理解,并且能有效沟通,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会更强。这种“混用”或许只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一种自然的、非刻意的“变异”。
一种文化交流的侧影: 这也折射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网络上的互动。简体和繁体的使用者在信息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互相影响。你可能看到台湾的博主在讨论一些大陆很流行的网络用语,或者大陆的用户在学习台湾的某些表达方式,这都是一种文化交融的体现。
是否需要纠正? 没必要过度纠结。除非是在非常正式的学术论文、官方文件或者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否则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这种细微的差异通常不会影响理解。反过来,如果过于较真,甚至去嘲讽或指责对方,反而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总结一下:

那些在繁体中文语境下使用“軟件”的人,很可能不是故意的“写错”,而是受到简体中文输入习惯、信息获取来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是一种语言在跨区域、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自然现象,它既体现了语言的活力和适应性,也反映了信息时代下不同文化圈的相互影响。

就像我们今天可能会听到有人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虽然它们不一定是最规范的书面语,但它们确实在某个群体里流行,并且被大家理解。这种“軟件”的用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现象的延伸。作为旁观者,可以理解,不必苛责,也无需过度解读。它只是现代中文世界里一道小小的风景线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應過度

繁體字怎麼了?繁體字難道不是正規文字?難道是需要被磨滅的骯髒印記不成?

我的知乎標籤打的很清楚,我是定居內地的台灣小哥,我又不是故意要打繁體,就像我說話也不是故意帶有口音一樣,為什麼總是有人一天天來跟我抬繁體字的杠?

你們怎麽不去要求所有不是説普通話的人都摒棄方言?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等等,怎麼不見你們去蹦達?

我又沒學過漢語拼音,我的輸入法就是注音輸入,打出來就是繁體,你要我怎麼辦?

難道繁體字不是中國字嗎?不是中國文化嗎?如果是的話,那現在又在叫喚什麼?用繁體字很卑賤是吧?還值得為此開一個話題來批判?

在知乎上討論汽車時冷不防的來扯一句別打繁體字,討論摩托摩托時突然來扯一句繁體字,説音箱、聊耳機啥的都來抬一下杠

你們到底是來討論相關汽車摩托耳機等話題與交流,還是來做簡體字學術研究的?

知乎之所以叫知乎,是為了“想知道”的人們所搭建的,不是給你們搞網絡暴力的,知乎是一個健康討論問題的線上交流平台,不是給你們搞民粹的地方!

你若要搞網暴,請去微博或貼吧等其他地方,還給知乎一個清凈單純的環境。不要拉低知乎的水平...

如果你是因為繁體字看著吃力,請充實一下自己,沒有你想得那麼難懂....如果連這點文字阻礙都能妨礙你求知,那還玩啥知乎?


無語了簡直

不要一天天被害妄想,覺得人家打繁體字都是有什麼企圖的好嗎?

不就是交流用的文字而已,別小肚雞腸了好不好?老祖宗所傳下來的美德和包容呢?咱們自豪的由豐富的文化與五十多個民族組成的多元文化,結果卻天天有人因為文字問題搞這茬?

用繁體字到底是怎麽得罪你們了?


user avatar

用繁體是從小養成的習慣,特別是廣州80-90後。

本人廣州人,90年代初出生。我們這一代從小看翡翠台和本港台,街邊報刊亭賣的除了廣州日報羊城日報以外就是香港和台灣的雜誌。而且,我們成長的那個時期追的娛樂節目基本以香港為主,台灣日本輔。另外,我相信很多本土廣州人都會有直系或旁系親屬在香港,所以平常交流或是香港的親戚們,只要涉及文字很大一部分是繁體中文版。當然,我不能代表所有人,我除了能閱讀繁體字也能書寫繁體字(而我的本土朋友們,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能用繁體寫自己的名字以及日常繁體書寫)。但是,書寫時候所採用的措詞是港陸台三種混著的。

千禧年初我們開始用手機的時候,基本80%的人用的都是港版機,也就是用筆畫輸入而不是拼音。而這種使用繁體的習慣也一直延續到電腦端。在電腦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學的是拼音輸入法(PC)而不是倉頡,所以我們會把輸出字體改為繁體。當安卓機開始出現的時候,就是HTC姨媽巾那款,我們就把在PC端的拼音輸入併入移動端(打字快啊)。

這麼說吧,我們打字的時候,拼音只是肌肉記憶,至少我,腦裡面想要打什麼內容的時候用的始終是粵語。但是廣州的粵語和香港的粵語用詞不一樣,也就很自然地出現了題主所說「軟體」和「硬體」。

你要再挖深一點的話,還有「質素」和「素質」、「初一」和「中一」等等。

個人特別討厭那種,看到別人用繁體就粗魯且沒禮貌地威逼對方放棄使用繁體而改用簡體,或者無端端地直接罵你一句「用什麼鳥語,我看不懂。」正式的場合,譬如學術場合我當然會配合著使用簡體。非正式場合,我這個從小的習慣就要為了你一個陌生人而改變?你是哪根蔥?如果我遷就你,使用簡體,那是人情,不是我的義務。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態度一直都是:你看得懂就看;看不懂的話,你隨意。少扯這種簡繁體紛爭,也少趾高氣揚地對繁體使用者指指點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网上有人用繁体中文,却把“軟體”写成“軟件”,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让人觉得有点“错位”的。要深入聊这个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语言习惯的变迁与地域差异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中文的演变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不同地区因为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会形成各自的语言习惯和用词偏好。.............
  • 回答
    “网上”有些人对清朝及其相关符号(比如发型、服饰)的“攻击”,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掺杂了历史、文化、民族情绪,甚至还有一些代际和身份认同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攻击”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剃发易服的伤痛: 谈到清朝,最绕不开.............
  • 回答
    关于“网上有人反对韩国人在疫情持续期间入境青岛”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公共卫生、国际关系、社会情绪、媒体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议题。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引起反对的根本原因:公共卫生安全担忧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疫情的持续性与不确定性: 在疫情.............
  • 回答
    关于网络上有些人认为东北人喜欢叫“老铁”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地域文化、网络语言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的形成。首先,咱们得承认,“老铁”这个词确实是在近年来因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而变得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和东北地区相关的直播内容里,出镜率特别高。很多东北的主播在.............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关于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讨论总是热烈而多元,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金庸是“满遗”,并且作品中存在丑化汉族的嫌疑。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对历史、民族以及文学创作的一些特定理解和解读。首先,关于“满遗”的指控,这通常源于金庸先生的满族血统。他的祖父查怀庆是晚清的举人,.............
  • 回答
    关于“网传美的创始人被劫持”事件,佛山警方已通报“事主何某某安全,已抓获5人”。这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此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警方通报是官方信息,具有权威性。佛山警方通报“事主何某某安全”并“已抓获5人”,这至少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1. 事态已被控制: 劫持事件并.............
  • 回答
    网络世界从来不缺声音,而有些声音,却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甚至改变湖水的流向。在众多网络使用者中,有一个ID叫做“文册”的人,他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甚至吸引了不少追随者,形成了一股模仿的潮流。要评价“文册”的言论,首先需要了解他所处的语境和他的主要输出内容。我所看到的.............
  • 回答
    对于网上出现“贬清官捧贪官”的言论,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言论的根源和背后心理:1. 普遍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 对现实腐败的麻木与无力感: 长期的腐败现象让一些人感到绝望,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当他们看到清官即便尽职尽责.............
  • 回答
    网上买卖知乎邀请码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分开来看。首先,从“卖方”的角度说,这算是个小小的“生财之道”吧。你想想,知乎早期就是靠邀请制火起来的,一个邀请码就能让一个人进入这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社区。当这个社区的价值被大家认可,优质内容越来越多,很多人就想进来看看,但又没有邀请码,这.............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医生喜欢在网上装穷卖惨”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里面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首先,得承认,确实有一部分医生在网上表现出“穷”或者“惨”的状态。咱们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但这种现象的存在,咱们得正视。1. 现实压力与职业困境的映照:医生这个职业,很.............
  • 回答
    关于网传的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打架事件,最近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很多同学和校外人士都想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网上流传的版本,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地点: 主要指向合肥工业大学的翡翠湖校区图书馆。 起因: 说法比较多样,有说是座位之争,有人占座太久不让别人用,也有说是复习资料被弄乱,甚至还.............
  • 回答
    网文界五五断更节的举行,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突然冒出这么个“集体摸鱼”的节日,难免会引发一番讨论。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个“五五断更节”本身。它诞生于网络文学圈内,大抵是创作者们的一种自嘲和宣泄。想想看,写网文是个什么活儿?脑细胞消耗巨大,灵感枯竭是家常便饭,更.............
  • 回答
    有些人写网文,纯粹是自己玩儿得开心,这事儿吧,就像是把爱好当成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里面的NPC、剧情、结局,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们享受的,是那个把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念头一点点变成文字的过程,是自己创造一个世界的满足感。这种“自嗨”,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我愉悦,一种精神上的自给自足。这种心态,其实.............
  • 回答
    乌克兰官方微博求捐款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关注的。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国家官方账号呼吁民众支持,这本身就挺有戏剧性的。首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 官方微博这个渠道选择得非常直接。在中国,微博是大家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一个重要平台。当一个国家官方账号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他们希望直接触达中国民众,尤其是那些可.............
  • 回答
    你提到的沃尔玛女工被割喉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别人都混到偷盒饭的地步了,你还要苦苦相逼”的评论,这确实是一个触动人心的事件,也反映了社会上一些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样的评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本身:首先,沃尔玛女工被割喉,这绝对是一起严重的暴力犯罪,无论动机是什么,对受害者本人及.............
  • 回答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网络论坛上疑似遭受网络暴力,以及其背后是否存在“操纵”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沈逸教授及其言论的背景首先,了解沈逸教授的身份和他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学术背景与专业领域: 沈逸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长.............
  • 回答
    看到网友们在网上为黑人辩护时,有人立刻跳出来大骂“政治正确洗脑”,这种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而且背后牵扯的东西也挺复杂的。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分开来看。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政治正确”这个词本身。它最初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纠正历史上的不公,让那些曾经被边缘化、被歧视的群体,比如黑人、女性、少数.............
  • 回答
    关于日本有人偷菜网售的现象,这在日本社会中确实是一个比较特别且值得深思的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的背后逻辑和影响。首先,得明确“偷菜”这个行为的性质。 我们通常说的“偷菜”,是指在虚拟游戏(比如早年盛行的开心网偷菜游戏)中,利用游戏机制去摘取其他玩家的虚拟作物。如果说的是现实生活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人能力的差异化以及信息时代的新型经济模式。低学历网红、主播赚钱比211、985本硕还多,虽然看起来有些“颠覆”,但究其根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价值的衡量标准:从传统学术能力转向大众影响力与商业变现能力 传统价值体系: 211、985院校代表着高.............
  • 回答
    最近几年,我们确实能感觉到一种变化,曾经那些默默耕耘在象牙塔里的学者、研究者,似乎越来越活跃在公众视野,甚至是成了“网红”。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拆开来看。首先,知识分子网红化,这背后有什么驱动力? 信息爆炸时代的必然选择: 过去,知识的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大学、学术期刊是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