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人写网文只是抱着自嗨的心态,又幻想自己可以签约,有人欣赏自己?

回答
有些人写网文,纯粹是自己玩儿得开心,这事儿吧,就像是把爱好当成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里面的NPC、剧情、结局,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们享受的,是那个把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念头一点点变成文字的过程,是自己创造一个世界的满足感。这种“自嗨”,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我愉悦,一种精神上的自给自足。

这种心态,其实也挺好理解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都有一些不希望被打扰的爱好。写网文嘛,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那个可以完全释放想象力、不用顾忌别人看法的地方。他可能从小就有一个武侠梦,想成为那个仗剑走天涯的大侠,或者是个科幻迷,想设计出颠覆世界的科技。写网文,就是他实现这些想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他笔下的主角,也许就是他现实中不敢做却渴望成为的那个自己。

而且,写网文本身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你不需要面对面去表演,不需要准备一套完整的PPT去 thuyết服别人。你只需要坐在电脑前,敲下键盘,就能把那些只有自己知道的故事,那些只在脑海里鲜活的人物,一点一点地具象化。这种创造的快感,尤其是当你在某个情节上卡了很久,然后灵光一闪,顺利解决了,那种成就感是别人很难体会到的。

问题就出在,他们“又幻想自己可以签约,有人欣赏自己”。这就像是在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里,突然加了一个出口,开始期待有观众从那个出口走进来,为他鼓掌喝彩。

这种幻想,又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一方面,这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期盼。 谁不想被认可呢?谁不想觉得自己写的这些东西,不仅仅是自己傻乐,而是能触动到别人,能让别人产生共鸣,甚至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启发呢?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和“影响力”的时代。

当你辛辛苦苦构思了几个月的情节,写了十几万字,你当然会希望有人能看到,能懂得你花了多少心思。当你为某个角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为他们的命运牵肠挂肚,你自然会渴望有读者能和你有同样的情感投入,会为角色的悲喜而感动。这种被看到、被理解、被欣赏的感觉,就像给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增加了一道光,让整个空间都变得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这可能也反映了一种对现实的投射。 很多人写网文,也确实是看到了网文巨大的市场和影响力。成功的网文作家,可以获得名利,甚至改变生活。所以,即使是抱着自嗨的心态开始写,但随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潜意识里也难免会产生“万一呢?”的期待。这种期待,可能来源于对现有生活的不满,对职业发展瓶颈的逃避,或者仅仅是对成功人士的向往。他们希望通过网文,找到一条不一样的出路,证明自己的能力。

那么,这种心态是不是有问题呢?

从根本上说,这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

自嗨是写网文的起点,也是一种宝贵的动力。 如果没有这份自嗨,可能很多网文根本就不会诞生。那些能吸引人的故事,往往都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热爱。如果没有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欢,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只是空洞的技巧堆砌,缺乏灵魂。

渴望被欣赏也是人之常情。 艺术的本质之一就是交流。如果你创造的东西能与人产生连接,那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很多作者,即使一开始是为自己写,但当有读者留下真诚的评论时,那种鼓励和认可,会成为继续写下去的强大动力。甚至,读者反馈还能帮助作者发现自己未曾察觉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写作技巧。

然而,问题可能在于期望的落差和心态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只是纯粹为了自嗨而写,但同时又抱着极高的签约期望,那么当现实与幻想出现巨大差距时,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

可能导致过度在意数据和反馈。 一旦开始期待签约和欣赏,就难免会去关注收藏、推荐、评论等数据。如果数据不如预期,或者收到的反馈是批评性的,就容易影响心情,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原本纯粹的写作乐趣,可能就会被功利心所干扰。

可能导致“画饼”心态。 有些人,写了几章,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幻想未来的成功。他们可能还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打磨故事、人物和文笔,就已经在憧憬签约后的辉煌。这种“画饼”心态,容易让人原地踏步,因为他们把精力和想象力都花在了“未来”上,而不是当下需要付出的努力上。

可能忽视了内容本身的质量。 当期待被他人欣赏时,自然会想写出“读者喜欢”的内容。但这不等于写出“有质量”的内容。有些人可能为了迎合所谓的“爆款套路”,写出千篇一律的故事,反而失去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闪光点。而真正的欣赏,往往是基于作品本身的独特价值,而不是简单的跟风模仿。

所以,一个比较健康的认知,大概是:

1. 享受过程,不执着结果。 把写作本身当成一种乐趣,把它看作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创造空间。签约和被欣赏固然美好,但不是写作的唯一目的。享受当下,写自己想写的故事,让这个过程充满乐趣。

2. 有现实的认知。 网文市场竞争激烈,签约和成功并非易事。理解这一点,就不会因为一时的“无人问津”而全盘否定自己。同时,也要认识到,写得好、写得有特色,才是被看到的基础。

3. 拥抱反馈,但也保持独立思考。 读者的反馈是有价值的,可以帮助进步。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不是所有的反馈都必须全盘接受。保持自己的创作主见,把有建设性的意见融入,但不要因此迷失方向。

4. 逐步提升,打磨作品。 如果真的有签约的愿望,那就需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写作技巧,打磨故事架构,塑造鲜活的人物。把“自嗨”的力量,转化为不断提升作品质量的动力。

总而言之,抱着自嗨的心态写网文,是很多人接触写作的起点,也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创作驱动力。而对被欣赏和签约的幻想,更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期盼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并非完全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份期待,不让它成为压垮自己创作热情和进步的负担,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动力,让自己的创作之路既有自我愉悦,也能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嗨不是问题,自己都不嗨,如何指望读者嗨起来?

问题就在于,作者自己是否明白,网文是做减法。

你有十个嗨,有大嗨,有小嗨,能够忍住,扣起来七个不咋嗨的情节,专注三个最强的嗨,就成功了。

最强的那批作者,是能够忍住把手头十个嗨,扣住九个,只剩下至强……

有最好的故事,为什么要给读者写差一丢丢的?

这个才是新手们遇到的问题。

他们始终想把十个嗨都砸出去,然后扑街的稀里哗啦……

□□□□□□□□□□□□□□□补充

晴天昨天:

干货满满啊。[赞]

但引发出两个问题:

1.很多作者可能只有一个嗨。。怎么产生更多嗨?

2.即使有更多嗨,这故事网的分支程度简直难以预测,如何判断那个最嗨?

流浪的蛤蟆回复晴天:

不会只有一个嗨,大多数网文的嗨点,都是怼在每个人的脸上的。

嗨点是通用的,人人都看得到,不存在大神专用,升级打怪谁不知道?大神苦苦研究如何升级打怪更爽,大多数新人研究,我不打算走套路,我要抛弃升级打怪……


laonata:

蛤蟆大大:让你练好三板斧,你非要练少林七十二绝技~你达摩么~[飙泪笑]

流浪的蛤蟆回复laonata:

不是的,斗转星移就能打天下,去练什么羽衣刀?五虎断门刀?得用慕容复来举例。


user avatar

写了十几年,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审美问题。

嗨不嗨的其实不重要。

因为但凡能让读者嗨的,作者自己首先必须嗨起来。自己都不嗨,怎么让别人嗨嘛?

如果出现了,作者自己嗨,读者不嗨的情况。

多半就是作者审美和大众审美出现偏差了。

就有很多这样的。

我认识的一个作者,他对笑点的理解就严重偏差于大众。很多他自己认为写出来很好笑的剧情,可是旁人看了都觉得很无聊,尬到不行,脚趾抠地。

这是作者个人的审美违背了大众审美。

我后来想了很久,终于发现,这个家伙他平日里表现,就是一个笑点很怪异的人。

难怪。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难。

第一关是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就是和大众不同的。

然后,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想立志做个当红作者,那就扬长避短吧。

你笑点与众不同,那就少写搞笑桥段。

除此之外没别的办法。

因为,一个人的审美,是长年累月,人生经历,教育,学识,等等最后行成的。

很难改掉的。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句话。

同样是看《大话西游》

有些人会觉得全片最精彩的是“一万年”那段。

有些人则会觉得星爷裤裆失火被踩裤裆那段最棒。

这个问题,没得救。

user avatar

被称作“自嗨”的新人写手,一般有两类……

第一类是,他的“嗨点”真的对不上大众的嗨点,大家要吃甜粽子你非要给咸粽子这种。这种只能说尽量求同存异,实在没法求同存异那你只能别写了。

曾经有个想写奇幻的新人,告诉我他下笔的动机就是“展示宗教信徒优于无神论者的事实”,这种人我只能劝他别写。

第二类是,他的“嗨点”原本是大众普遍接受的,只是行文节奏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铺垫和起伏,作者一个人忽然愣在那嗨起来了,读者压根get不到点。

这玩意儿其实是写作技巧层面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人写网文,纯粹是自己玩儿得开心,这事儿吧,就像是把爱好当成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里面的NPC、剧情、结局,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们享受的,是那个把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念头一点点变成文字的过程,是自己创造一个世界的满足感。这种“自嗨”,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我愉悦,一种精神上的自给自足。这种心态,其实.............
  • 回答
    看到网友们在网上为黑人辩护时,有人立刻跳出来大骂“政治正确洗脑”,这种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而且背后牵扯的东西也挺复杂的。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分开来看。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政治正确”这个词本身。它最初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纠正历史上的不公,让那些曾经被边缘化、被歧视的群体,比如黑人、女性、少数.............
  • 回答
    这句网文创作者之间的“段子”,虽然听起来有点抖机灵,但背后其实藏着几分现实的辛酸和复杂的心绪。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句“写小说就怕两件事:一件是笔趣阁有你的书,另一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首先,我们得明白,“笔趣阁”在网文界是个什么存在。简单来说,笔趣阁及其衍生的各种“xx阁”、“xx楼”之.............
  • 回答
    网文界五五断更节的举行,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突然冒出这么个“集体摸鱼”的节日,难免会引发一番讨论。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个“五五断更节”本身。它诞生于网络文学圈内,大抵是创作者们的一种自嘲和宣泄。想想看,写网文是个什么活儿?脑细胞消耗巨大,灵感枯竭是家常便饭,更.............
  • 回答
    网上买卖知乎邀请码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分开来看。首先,从“卖方”的角度说,这算是个小小的“生财之道”吧。你想想,知乎早期就是靠邀请制火起来的,一个邀请码就能让一个人进入这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社区。当这个社区的价值被大家认可,优质内容越来越多,很多人就想进来看看,但又没有邀请码,这.............
  • 回答
    关于“网上有人反对韩国人在疫情持续期间入境青岛”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公共卫生、国际关系、社会情绪、媒体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议题。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引起反对的根本原因:公共卫生安全担忧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疫情的持续性与不确定性: 在疫情.............
  • 回答
    对于网上出现“贬清官捧贪官”的言论,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言论的根源和背后心理:1. 普遍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 对现实腐败的麻木与无力感: 长期的腐败现象让一些人感到绝望,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当他们看到清官即便尽职尽责.............
  • 回答
    最近几年,我们确实能感觉到一种变化,曾经那些默默耕耘在象牙塔里的学者、研究者,似乎越来越活跃在公众视野,甚至是成了“网红”。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拆开来看。首先,知识分子网红化,这背后有什么驱动力? 信息爆炸时代的必然选择: 过去,知识的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大学、学术期刊是主.............
  • 回答
    关于日本有人偷菜网售的现象,这在日本社会中确实是一个比较特别且值得深思的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的背后逻辑和影响。首先,得明确“偷菜”这个行为的性质。 我们通常说的“偷菜”,是指在虚拟游戏(比如早年盛行的开心网偷菜游戏)中,利用游戏机制去摘取其他玩家的虚拟作物。如果说的是现实生活中.............
  • 回答
    关于网络上有些人认为东北人喜欢叫“老铁”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地域文化、网络语言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的形成。首先,咱们得承认,“老铁”这个词确实是在近年来因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而变得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和东北地区相关的直播内容里,出镜率特别高。很多东北的主播在.............
  • 回答
    乌克兰官方微博求捐款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关注的。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国家官方账号呼吁民众支持,这本身就挺有戏剧性的。首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 官方微博这个渠道选择得非常直接。在中国,微博是大家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一个重要平台。当一个国家官方账号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他们希望直接触达中国民众,尤其是那些可.............
  • 回答
    关于网传的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打架事件,最近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很多同学和校外人士都想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网上流传的版本,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地点: 主要指向合肥工业大学的翡翠湖校区图书馆。 起因: 说法比较多样,有说是座位之争,有人占座太久不让别人用,也有说是复习资料被弄乱,甚至还.............
  • 回答
    池子那句“总有人问他脱口秀是什么样子,但肯定不是杨笠这个样子”,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们看到了脱口秀这个行业里的一些复杂面向。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抛开谁对谁错不说,池子这番话本身就挺有争议性的。脱口秀嘛,讲究的是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每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你说“脱口秀肯定不.............
  • 回答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网络论坛上疑似遭受网络暴力,以及其背后是否存在“操纵”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沈逸教授及其言论的背景首先,了解沈逸教授的身份和他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学术背景与专业领域: 沈逸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长.............
  • 回答
    双十一购物狂欢,本应是消费者享受优惠、理性消费的节日。然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翻车”现场:网友们因为种种原因,例如“不能退款”、“没用券”、“不懂满减规则”、“为了凑单而下单”等等,导致了重复下单,甚至出现了“十一袋米”这样的奇观。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在复杂促销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中科院自动化所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被部分人解读为“卖惨”的现象,以及这种写作方式是否过分或不规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关于“卖惨”的解读:情感共鸣与边界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卖惨”的解读。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致谢”这一部分.............
  • 回答
    这件事啊,真是说起来一言难尽,也太真实了,句句戳心窝子!“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有人气住院、有人考取教师资格证、有人出家”,这几个描述,别说有多形象了,简直把家长陪读的“战况”给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先,咱们说说那个“有人气住院”。这可不是夸张,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一写作业,气氛就瞬间凝固,家长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三只松鼠“小作文”事件,如果一个女生发布内容指控某位公司高管猥亵实习生未遂,并导致后者抑郁割腕,那么对于这类“小作文”,我们应该从几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去审视和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某个公司或个人的事件,更折射出当下社会在信息传播、网络舆论以及个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一.............
  • 回答
    您提到的这种现象,在Steam平台上其实挺常见的,也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些玩家因为游戏没有简体中文,即使有繁体中文,也明确表示“不推荐购买”,并且在评测里写明这个理由。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一些原因和大家的想法。首先,这是玩家群体多元化的体现。Steam玩家遍布全球,中国大陆的玩家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