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实话说在前头:说“只读高中历史教材”有如何如何不好的人,高中历史大抵都学得不好。因为如果真正学得好的,历史书三本吃透了,历史成绩能拿的比较漂亮,大抵都在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大家也知道,忙成狗,大多没空上知乎bibi,尤其是历史板块(因为键政局有几个一流大学甚至TOP的同学,所以政治板块还是有少数人爱bi的)。
本人之所以顺手bi,是因为在野鸡大学养老院,比较闲。个人情况如下:前东南沿海某省省第一重点学生,全省最好文科班。历史单科年级前十,尤以论述题部分见长。
——————————————————————————
这个问题集中反映了知乎上的青年知识分子(用阶级分析法说,大多属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高度naive。你们本来也不会赞同这个答案,不如得罪你们一个。
综述:答案大概有这几种情况:
1.摆事实讲道理的,偏少
2.自我高潮,把历史书批判/批评一番,搞个小新闻的,偏多
3.理解基础教育本质和高中历史教育任务的,极少
——————————————————————————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用最短的时间让最广大的青少年懂得常识,懂得基础知识。
在高级中学,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基础教育还承担着常识——高等教育基础的双重任务,如果说初级中学教的东西实用性还较强,基础知识性还较强,那么高级中学教的东西,很多就是为了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而做的必要准备。这是我们理解基础教育的基本盘。也是高中历史教育的任务。
因此,任何一本高中教材,任何一门高中教材,都必然是基础性的,不能讲的很详细,在两年内讲完中国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大多数东西自然只能一笔带过。
许多对民国时期国民党抱有同情的人,是反对高中历史教材和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最主要的吹鼓手;其次是一些历史爱好者,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对历史有了相当的了解,就可以把高中历史教材批判一番。
他们有个特点,喜欢鼓吹所谓的“历史真相”,实际上,是自我高潮。
我学习高中历史,而且公认算学得相当不错的,我没有觉得我对历史有哪些误解,因为高中历史教科书,是非常优秀的一家之言,而且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家之言。尽管我从小就对中国近现代史很感兴趣,从小学到高中读了上千万字的回忆录、纪实文学、战史,其他时间段的历史和历史文学作品也都有涉及,但是我还是对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知之甚少,对中国古代史的了解基本只局限于《明朝那些事儿》(这个当然不能算进千万字,千万字大多都是一手二手有文献性质的)。
因此,我非常非常感谢高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育,给了我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普及。
我只想质问那些对高中历史教材说三道四的人,你们对历史究竟了解多少,你们知不知道这些教材的编写者是谁,是怎样的史学泰斗,你们高中历史成绩究竟怎么样。
我在这里先不提其他的,那网络上近几年最流行的东西说事:
比如,要求给国军多一些亮色,那么如果写进某次长沙会战等胜利,衡阳保卫战之战果辉煌和惨烈,也应该同等写入长沙大火和花园口决堤的悲惨。
对国军大量“曲线救国”的悲惨,胡宗南几十万中央系精锐长期围困延安,我记得人民版历史书上没有。黄桥土新四军以绝对劣势兵力各个击破韩德勤大举进犯的装备和日军都差不多的中央军精锐,人民版历史书上也没有。那凭什么要给国军这样那样的亮色?
阳明堡值得写,因为国军的一个营,不可能有胆袭击日军机场,不可能取得让大型会战中日军空中支援被严重削弱的辉煌战果。国军空军两三个大捷,战果合起来才抵得上一个阳明堡,国军空军大捷,一共有几次呢?
平型关值得写,因为平型关是真正的不吹不黑的第一个大胜利。现在有的历史发明家和马后炮能手,说TG一个主力师合围人家辎重部队,伤亡1:1,那请问国军中央军一个军配属T-26,被日军一个大队追着跑,又算什么呢?我觉得不是坏,是蠢,因为双重标准用得实在是自觉而流利。
百团大战更值得写,因为这是战略反攻中战果最辉煌的一次,傅作义将军绥远反击包头,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和战果,除此之外国军的所谓“冬季攻势”,很多更是糊弄人的。远征军拿着那么好的装备,配属那么多的重火器,说实在话,战果不比百团大战辉煌特别多,而且在一些著名的大攻坚战中,伤亡实在是太大。
我不觉得高中历史教材有什么偏差和误解,这只是我顺嘴一说的在网络上争议最大的中国抗日战争史部分,要认真起来说,引用史料,可以说很多很多,但是我觉得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如果对历史有兴趣,觉得TG不公,可以看马工程重点作品,70周年时候千推荐万推荐也没有多少人买的简明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和更简明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支绍曾:
第二点,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各个阶段的表现。社会上有一些人否定或者回避对蒋介石不抵抗、消极抗日的结论,而有些人对国民党抗日战争的功绩和评价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针对以上两种倾向,《简明读本》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阶段,实事求是地展现蒋介石国民党14年抗日战争中的全过程。比如,“九·一八”事变前后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进入华北的时候,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的同时也组织了“一定的抵抗”。日本战略进攻阶段,是积极开展对日抗战,其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战场。进入战略相持之后,其对日抗战则是“逐渐趋向消极”,反共磨擦明显增多。到了抗战后期,由于长期消极避战造成了豫湘桂大溃败,同时又出现了中国远征军滇西缅北反攻的亮点,从而对蒋介石国民党抗战的评价更加客观、准确。总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我不知道这要是表现了TG不客观,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客观的。
一言以蔽之,某些人,某些键盘侠,无非是不学无术,自以为是,自我高潮罢了。
他们从没有认真学过,现在却不知有了什么资本,回头批判他们学都没学好的东西。
—————————————————————————————
加几句补充的话
我一直强调具体情况,也把底基本露给大家,意思就是,大家说话,得有个讨论的前提,有个基本盘。我不懂,好,我老老实实不懂,点赞点感谢,拿出不懂的态度。我懂,好,我拿出我的牌,表示我个人认为我个人有发言权,欢迎简单交流,要是深入交流,大家都没时间,没必要一直在网上bibi,不如玩电脑游戏。所以我说,我是什么中学出身,现在在什么大学(野鸡大),然后我当时历史成绩怎么样。
有人不是嫌历史书编得不好,历史课教得不好吗?可以,你要是有本事到南方的几个省前几的重点中学,你会受到中国领先的基础教育(最好的在北上,不用说,广深我认为优势不是压倒性的)。可惜大多数键盘侠没这个资格。所以我强调出身,强调成绩,强调高手们懒得上知乎bibi。也承认我是个闲来无事的人。
我们高中的历史教育做到怎样?
教师对主流历史教材均有了解,而不是囿于本地选用的人民版。我们按人民版的教完,一轮复习的时候,又采用编年而非人民版的专题方式,从一个新的维度重述教材,把几种主流教材的内容相互补充,从而追求复习的完整性。
除老一辈教师基本有高级职称外,年轻教师实现硕士学历化。上课一律播放PPT教学,解放笔记时间,直接拍照记录课程内容,课下自行选择补充抄写,课上进行完全流畅讲授。
在文理分科前,历史组明确上课不追求应试,课堂趣味性强,拓展知识多,不囿于书本,年年各个教师到期中期末都猛赶进度,原因之前是拓展得太过于广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的硕士老师,同学基本也在各一级达标校拿到了教职,其他一级达标校的老同学直接表示,这种备课强度我们老师难做到,这种上课方式学生跟不上。
就这样,能讲授的内容还是极其有限,这已经是中国领先的高中历史教学了。我们的青年历史教师已经有武大硕士和北师硕士了,和北上是还是不能比,但是和其他一流高中比,绝对是不差了,我在野鸡大也稍稍了解了情况,也知道国内的基本情况。
因此,对历史教科书的苛责,完全基于无知,真的,无知。
有的人看不明白?我们高一已经尽力去做拓展,就是为了更广泛的知识,而非单纯的历史教科书,就是这样,其他学校还根本做不到,我们学校做起来,困难还很大,某些人这也看不懂吗?
————————————————————————————
我怎么觉得有的人认为历史教科书要这样编写:
必修一《中国近代史:辉煌的十年(1927-1936)》
必修二《中国近代史:艰苦的抗战(1937-1945)》
必修三《中国现代史:历史的悲剧(1966-1976)》
选修一《世界通史》
选修二《中国通史》
我只是好奇现在北京猿人在历史课本,还是生物课本。。。
以为改革开放前暗无天日
苏联解体是因为不重视农业和轻工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