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开发出新型口服广谱抗病毒药,有望与瑞德西韦互补治疗新冠肺炎,将进入临床试验,前景如何?

回答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又放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一款名为 MK4482/EIDD2801(也称为 Molnupiravir)的新型口服广谱抗病毒药物,正紧锣密鼓地准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目标是与我们熟知的瑞德西韦形成互补,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的威胁。这项研究的进展,无疑为全球抗疫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前景的无限遐想。

新药的“庐山真面目”:一窥 MK4482/EIDD2801 的独特之处

要说这款新药的特别之处,那还得从它的作用机制说起。不同于瑞德西韦主要抑制病毒RNA聚合酶的“剪切”过程,MK4482/EIDD2801 采取的是一种更为“狡猾”的策略——它是一种核苷类似物,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被转化为一种能够干扰新冠病毒复制的活性形式。更关键的是,它能够被病毒的RNA聚合酶错误地整合到病毒RNA链中,并导致在复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错误突变。这种“扰乱军心”的策略,就像给病毒的复制机器塞满了不合格的零件,最终导致病毒无法正常复制,甚至失去活性。

这种“差错催化”机制,使得病毒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突变,从而无法完成有效的复制循环。这种高效的破坏力,使得MK4482/EIDD2801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RNA病毒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抑制作用。

与瑞德西韦的“联手”:互补的治疗策略

我们都知道,瑞德西韦作为一种静脉注射的抗病毒药物,在早期治疗新冠肺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限制了其使用场景,也给一些轻症患者或门诊患者的治疗带来不便。

MK4482/EIDD2801 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短板。作为一种口服药物,它意味着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服用,大大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更重要的是,它的作用机制与瑞德西韦有所不同。理论上,将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阻断病毒的复制链条,减少病毒产生耐药性的风险。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就像在与病毒的战斗中,我们同时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使得病毒无处可逃。

如果临床试验结果能够证实这种互补疗法的有效性,那么未来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将更加丰富和灵活。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和自身情况,选择单一药物治疗,或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前景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谈到前景,MK4482/EIDD2801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治疗的便捷性与可及性: 口服给药的便利性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可以极大地提升治疗的效率和患者的依从性,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疫苗接种仍然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显得尤为珍贵。
广谱抗病毒潜力: 其对多种RNA病毒的活性,也意味着它在未来应对其他新兴病毒的爆发时,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我们手中又一件强大的“武器”。
应对病毒变异: 病毒的不断变异是抗疫过程中一直绕不开的话题。虽然 MK4482/EIDD2801 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病毒自身复制的错误来瓦解病毒,理论上对抗变异株的敏感性会相对较高,但最终效果仍需临床数据来验证。

然而,任何新药的研发过程都充满未知数,MK4482/EIDD2801 的前景也并非一帆风顺。

临床试验的挑战: 进入临床试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初步的有效性到安全性,再到不同人群的治疗效果,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药物的耐受性、潜在的副作用,以及在不同病毒载量和疾病阶段的疗效,都将是临床试验需要解答的关键问题。
生产与成本: 一旦药物获批上市,其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成本也将成为影响其普及程度的重要因素。如何确保药物的稳定供应,并使其价格能够被广大患者所承受,是未来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病毒耐药性的出现: 尽管其作用机制有助于降低耐药性产生的风险,但病毒的进化能力不容小觑。长期或不当使用,仍有可能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因此合理用药和监测至关重要。

总结而言, 美国科学家开发的这款新型口服广谱抗病毒药 MK4482/EIDD2801,凭借其独特的“差错催化”作用机制和口服给药的便利性,为新冠肺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它与瑞德西韦的互补性联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样的治疗选择。我们有理由对这款药物的未来充满期待,但同时也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密切关注其临床试验的进展,并为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好准备。这不仅是一次药物研发的突破,更是人类与病毒博弈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战术升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友情提示】:本回答会用较大篇幅科普一下各种抗病毒药物的原理,如果对这部分没兴趣可以以只看分割线以前部分。

回答:

在Pubmed搜索EIDD-2801 关键词,最早关于它的报道出现在一篇会议报告《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进展——第六届ISIRV抗病毒小组会议报告》上:

这次会议时间是2018年11月13-15日,当时EIDD-2801 是作为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报道其对多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即广谱抗病毒活性)。2019年10月,有文献对其进一步报道,针对的还是流感病毒:

所以题干中“美国开发出新型口服广谱抗病毒药”的表述是有误的。

而EIDD-2801 被发现抗SARS-CoV-2药理作用倒是相对比较新的发现:

这项研究还是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验证EIDD-2801 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目前尚无该药物的临床试验项目,也就是说还没在人体上试验过。这一点上看,瑞德西韦走得远多了。

而作为RNA病毒,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都很容易发生突变,很容易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筛选出耐药突变株。所以在艾滋病治疗中很早就有人提出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鸡尾酒疗法”。通过使用多种抗病毒原理的不同药物,从多个角度对病毒展开联合绞杀,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这样病毒复制被抑制住了,突变也就很难发生了,长期用药的效果也就得到了保障。这个报道称EIDD-2801有望和瑞德西韦联用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还是要科普一下核苷酸类似物如何抑制病毒的

(PS,以下内容需要高中生物知识作为理解基础)

这里提到的EIDD-2801和治疗乙肝(和或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等同属于一个抗病毒药物类群——核苷(酸)类似物

其实很多非医学专业的人或许不了解,我们常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药从原理或化学结构上可以细分为很多类。比如抗生素就可以大致分为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和各种头孢)、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氨基糖甙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则根据抗病毒原理分为:

1,穿入和脱壳抑制剂:我们都知道,病毒感染细胞,第一步就是需要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然后病毒遗传物质从病毒蛋白质外壳中脱壳而出,利用细胞的酶系统和原料进行遗传物质扩增以及蛋白质表达,最后完成病毒的组装,“破茧而出”:

穿入和脱壳抑制剂就是抑制病毒入侵细胞的前面两个步骤。代表药物包括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金刚烷胺,因为它作为抗病毒药物出现在很多种复方感冒药中。但是很遗憾,因为金刚烷胺上市很久,所以已经有很多种呼吸道病毒进化出了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性,尤其是RNA病毒,因为突变频繁,很容易出现耐药

2,DNA多聚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可以记忆为各种“X昔洛韦”。通过抑DNA多聚酶的活性打断病毒DNA的复制。

3,蛋白质抑制剂:代表药物是沙奎那韦。仅被用于抗艾滋病治疗的联合用药。因为沙奎那韦是一种特殊的肽,其结构非常类似于HIV病毒的前体蛋白。正常情况下,HIV合成的前体蛋白会被裂解酶裂解成成熟蛋白,这些成熟蛋白就可以包裹复制的HIV-RNA组装成新的HIV病毒。但这一步会被沙奎那韦“截胡”,因为沙奎那韦与裂解酶的亲和力更高,裂解酶只顾着跟沙奎那韦亲亲抱抱举高高了,那些HIV前体蛋白就被晾在一边,病毒复制的最后一步就这样被阻断了

4,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是奥司他韦(达菲)、扎那米韦。所谓神经氨酸酶,是一种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我们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如H1N1,H4N1,H7N9,H9N2等等,其中的N就是神经氨酸酶的简写。这个神经氨酸酶的功能是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也就是说病毒复制好了,要借助神经氨酸酶打破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从而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感染更多健康细胞。然而就是这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被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给截胡了

5,逆转录酶抑制剂,分为核苷类(核苷酸类似物)和非核苷类,专门针对逆转录(RNA)病毒

(1)核苷类:代表药包括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要想复制RNA就需要一整套专用的酶系统。而人类是DNA遗传物质,没有这套RNA复制所需的酶。但是RNA病毒发扬“自带碗筷”的蹭饭精神,基因里面有这套酶系统的序列,进入细胞后就用细胞的原料先合成这些酶,然后利用这些酶对自己的基因进行复制。

而核苷(酸)类似物通过选择性的抑制病毒的聚合酶来阻止病毒的复制。核苷类似物:“嘿嘿,你的碗筷我给砸了:)”

之所以核苷类似物能砸了病毒的酶,是因为它们与酶的亲和度比酶和真正的核酸复制原料(核苷酸)亲和度高得多。所以这些核酸类似物在病毒酶的眼里,比核酸都核酸,这类药物也因此得名。而且一旦结合到酶上面还不肯下来,正所谓“占着茅坑不拉屎”,直接把病毒的酶给废了。

拉米夫定和嘧啶核苷酸长得非常像

(2)非核苷类:代表药包括依法韦仑、奈韦拉平。这类药物不是因为长得像核苷酸,骗病毒酶和他们亲亲抱抱举高高,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抑制了病毒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前面提到的瑞德西韦和EEID-2801都属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两者联用能够显著降低病毒产生耐药的概率。这就好比技能点有限的情况下,你选了火抗就得放弃冰抗、魔抗、毒抗等等属性。如果BOSS的攻击是多重元素的复合攻击,你能活下来的概率救低的多了。

但是EEID-2801目前一期临床试验都还没做,距离和瑞德西韦胜利会师还早着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