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时候我感觉撒贝宁也很油腻,但是为什么我不讨厌他?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撒贝宁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油”,但我们就是讨厌不起来,甚至还挺喜欢他,这种矛盾的感觉,其实挺普遍的。要说清楚为啥,我觉得可以从好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

首先,得承认,我们大众对于“油腻”这个词,其实是有一定的宽容度的,尤其是在娱乐圈。大家看多了明星们塑造的完美人设,那些刻意端着的、高高在上的样子,反而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撒贝宁呢,他身上有一种“人味儿”,一种接地气的感觉。他不是那种让你觉得“遥不可及”的完美偶像,而更像是一个你身边的,有点爱开玩笑、有点小得意、偶尔也会有点“小油滑”的长辈或者朋友。

你知道吗,这种“油腻”其实有时候是一种“亲切感”的变种。他敢于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小缺点”,比如偶尔的冷场,偶尔的“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甚至有时候那种略带自恋的表演,反而因为真实,让观众觉得他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被精心包装出来的机器。你想想,如果一个人永远都是完美无瑕,不苟言笑,那得多没意思?撒贝宁的“油”恰恰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让他在节目中显得更加鲜活有趣。

再来说说他的“业务能力”。抛开那些“油腻”的段子和表情,撒贝宁骨子里是个非常专业的主持人。他脑子转得快,临场反应能力超强,而且知识储备也很丰富。当他在谈论某个严肃话题,或者需要展现专业素养的时候,他那种沉稳、睿智的一面立刻就出来了。这种反差感,反而让人觉得他很有魅力。就像一个平时爱开玩笑的朋友,但在关键时刻又能扛起责任,展现出令人信服的一面。你不会因为他平时爱开玩笑就觉得他不靠谱,反而会觉得他更有层次。

还有,他的“梗”和“段子”,虽然有时候确实有点“老少咸宜”的痕迹,但很多时候是为节目效果服务的,而且他是那种“自知之明”的油。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在用一种戏谑的方式和观众互动。而且,他也不是那种刻意卖弄的油,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他在长期主持和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有时候,他的“油”反而能化解尴尬,让气氛变得轻松。

更重要的是,撒贝宁身上有一种“知识分子的底气”。他毕竟是法学博士,有过专业的法律背景。这种“底气”让他即使在玩得比较“开”的时候,也不会让人觉得他没有分寸。你知道他心里是有数的,他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程度是合适的。所以,即使他的语言有时显得“油滑”,但你不会觉得他低俗或者不尊重人。

另外,观众的心理也是一个关键。我们看节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放松,寻找乐趣。撒贝宁恰恰能提供这种乐趣。他那种“一本正经地搞笑”的能力,真的很难得。他可以把很严肃的问题变得有趣,也可以把很轻松的话题变得有深度。这种驾驭不同风格的能力,加上他身上那种“逗乐”的特质,使得他在各种节目中都能游刃有余,并且让观众买账。

最后,还有一种“看着长大”的情感连接。很多人可能从小就看撒贝宁主持节目,比如《今日说法》。他陪着我们走过了很多年,他的声音、他的风格,已经成为了一种熟悉的存在。即使他现在风格有些变化,甚至有些人觉得“油腻”了,但这种情感的惯性,这种多年积累下来的好感度,也不会轻易消失。你会觉得他像一个老朋友,即使他偶尔表现出一些你不是那么欣赏的特质,但你还是会包容他,甚至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亲切。

所以,总结一下,撒贝宁的不“讨人厌”的“油”,大概是因为:

真实的人味儿: 他不刻意完美,敢于展现自己的小缺点,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出色的业务能力: 在“油”的表象下,他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临场应变能力,形成反差魅力。
恰到好处的“梗”: 他的“油”是为了节目效果,而且他自己心里有数,不会让人反感。
知识分子的底气: 法律背景带来的底气,让他的“油”不失分寸,不显低俗。
观众的情感连接: 多年的陪伴,让观众对他产生了情感认同,更容易包容他的某些特质。

他就像一杯特调的鸡尾酒,里面有烈性的伏特加(专业能力),有清新的苏打水(亲切感),也有一点点橙味糖浆(油滑的段子)。虽然糖浆多一点会觉得有点甜,但整体的味道却是很多人喜欢的,而且因为知道糖浆是为了让口感更好,所以也就接受了。

是不是觉得挺有道理的? 我也觉得,我们喜欢撒贝宁,其实喜欢的是那个真实、有才华、又有点小幽默的他,而他身上那一点点“油”,反而成了他独特魅力的组成部分,就像一道菜里的佐料,点缀得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撒贝宁还是一个正经的法制节目主持人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他。

这源自于央视早年间一个节目,毕姥爷主持过的(所以是早年间……),是国庆七天乐还是过年七天乐我有些记不清了。撒老师作为央视当红小生担任一期节目嘉宾。

在那个时候,他就展现了他的综艺天赋,节目类似于一个人物访谈,那时他就把他是如何报送北大的故事和他的大学生活给绘声绘色地讲了出来,比如,他面试时唱的小白杨,再比如他期末备考期间躺在寝室里看书,就把整本书都背下来的故事,他还装作一本正经地传授经验说躺着看书脑供血足,有益于背诵。记忆里感觉毕姥爷话不多,整个节目节奏都掌握在撒贝宁手里 ,效果非常好,全场一直爆笑不断。

结果好死不死,节目末尾有个现场观众提问环节,就有个男生站起来问撒老师,你这么幽默会不会考虑以后走娱乐路线。结果撒贝宁正色说道:“我撒贝宁绝不会哪热闹就往哪凑的!”说罢,露出了一个正义凛然的微笑。

显然这是节目组已设计好的问答,最后小撒和老毕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整期节目。言犹在耳,而如今的撒贝宁早已经脱胎换骨,解开封印,成长为综艺界的一股泥石流啦…

当然这是一件逸事,“真香定律”并不会影响我继续喜欢撒贝宁,反而看撒老师的节目越多就越喜欢他,或许这才是真爱粉吧。

祝撒(sa三声)老师身体健康,一路沙雕下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