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吉林支持银行为夫妻最高提供 20 万婚育消费贷款,产假增至 180 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吉林省推出的这项支持银行为夫妻最高提供 20 万婚育消费贷款,并将产假增至 180 天的政策,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育意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并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最高 20 万婚育消费贷款”:

1. 政策目标与导向:

降低生育成本,减轻经济压力: 这是最直接的目标。婚育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往往伴随着高昂的开销,如婚礼费用、婚房装修、购买母婴用品、聘请月嫂、甚至初期育儿开销等。20万元的贷款额度,虽然是最高上限,但能显著缓解一部分年轻夫妻在婚育过程中的经济压力,鼓励他们勇敢迈出组建家庭和生育的步伐。
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为婚育提供专项贷款,实际上是在引导和刺激与婚育相关的消费需求。这包括但不限于婚庆服务(婚纱摄影、婚礼场地、婚庆策划)、家电家具、母婴用品、汽车、房屋装修等。这些消费的增加,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 在当前很多地区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这项政策被视为一种积极的鼓励生育信号。它表明政府认识到经济因素对生育决策的影响,并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支持年轻人的婚育选择。

2. 贷款的具体细节(值得关注和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

贷款对象和条件:
谁能贷? 是所有吉林省户籍的夫妻都可以申请,还是有年龄、收入、婚姻状态等特定要求?例如,是否对结婚年限有要求?是否要求一方或双方在吉林省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
贷款用途的界定: “婚育消费贷款”的用途是否明确?是否可以用于婚礼、蜜月、装修、购买母婴用品、婴儿用品、甚至是支付部分购房首付或月供(考虑到住房是婚育的重要基础)?用途的明确性将直接影响贷款的实际效用。
贷款利率和还款方式: 利率是优惠利率还是市场利率?是否有贴息政策?还款期限是多久?是否有宽限期?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贷款的实际成本。
担保或抵押要求: 是否需要抵押物或担保人?如果需要,会增加申请的难度和风险。
申请流程和便捷性: 申请过程是否简便快捷?是否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申请?银行审批的效率如何?
银行的参与和合作:
哪些银行参与? 是所有在吉林省运营的银行,还是特定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或地方性银行?
银行的积极性: 银行是否愿意积极推广这项业务?是否有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会有何考量?
额度上限的意义: 20万元是一个“最高”额度,这意味着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贷到20万元。实际贷款额度将取决于申请人的信用状况、收入水平以及银行的风险评估。
与现有信贷产品的区别: 这项婚育消费贷款与普通的消费贷款有何不同?是否有更优惠的政策?
潜在的风险:
过度负债风险: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良好的财务规划能力,过度依赖贷款进行婚育消费,可能会导致婚后生活压力过大,增加还款负担。
还款能力不足: 如果贷款对象中很大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的收入可能不稳定,还款能力可能受限,存在逾期甚至违约的风险。
信贷风险的管理: 银行在审批和管理这类贷款时,需要平衡支持政策和风险控制。

二、关于“产假增至 180 天”:

1. 政策目标与导向:

促进母婴健康: 延长产假最直接的好处是让产妇有更充足的时间恢复身体,更好地照顾新生儿,有利于母婴健康。180天(相当于6个月)的产假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较长的假期,这为母亲提供了更长的哺乳期和亲子陪伴时间。
鼓励生育,提升生育率: 这是另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延长产假,特别是与配偶共同享有育儿假(虽然此处未提及,但常是配套政策),可以减轻家庭在育儿初期的压力,让年轻父母更愿意生育。
支持女性就业,缓解职业发展焦虑: 虽然延长产假可能在短期内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带来挑战,但充足的产假和完善的产假保障制度,可以减少女性因生育而被迫放弃职业生涯的顾虑,从而促进女性更稳定地参与就业。
提升社会对育儿的重视: 延长产假也是一种社会信号,表明社会对生育和育儿的重视,鼓励家庭承担更多的育儿责任,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对家庭育儿的支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政策的深层解读与值得关注的信息:

“180天产假”是全称产假还是晚育假? 需要明确这180天是指包括法定的产假(如98天)加上晚育假、陪产假等所有假期合并的总天数,还是新增了180天。通常,“产假”是指女性产后享有的休假,而“陪产假”是指男性在妻子生产期间享有的假期。如果产假本身延长至180天,这属于非常慷慨的福利。
产假期间的工资和福利保障: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产假期间的工资由谁支付?是单位全额支付,还是由社保基金支付,或者有其他补贴?如果只是规定了假期天数,但没有明确的经济保障,那么这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负担,导致企业不愿意雇佣女性。
对男性陪产假的影响: 政策中是否提到了男性陪产假?如果女性产假长达180天,那么男性的陪产假是否也相应延长,以更好地分担育儿责任?通常,鼓励生育的政策会同时关注父母双方的休假权利。
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人力成本增加: 员工休假时间长,企业需要额外安排人员顶岗或承担额外的工作量,这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
公平性问题: 如果只有部分企业能够承担长时间产假的成本,可能会导致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男性或其他无生育意愿的员工,从而加剧性别就业歧视。
配套政策的重要性: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政府是否会提供相应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是否有更完善的生育保险制度?
对职业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
“玻璃天花板”效应: 虽然政策旨在支持,但长时间的离岗也可能让职业女性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面临职业发展中断的风险,面临技能更新、职业晋升等方面的挑战。
企业对女性员工的看法: 企业是否会因此对女性员工的长期稳定性产生疑虑?
育儿支持体系的配套: 延长产假只是育儿支持的一部分。为了真正让年轻夫妇愿意生育并能够成功抚养孩子,还需要完善的托育服务、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等配套措施。
政策的可持续性: 这么长时间的产假以及相关的经济保障,其财政可持续性如何?政府和社保基金是否能长期承担?

三、政策的综合性与联动效应:

经济激励与生育激励的结合: 这项政策将经济支持(贷款)与生育假期延长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鼓励生育方案。这表明政府在多方面努力解决生育率下降的问题。
区域性政策的示范作用: 作为地方性政策,吉林省的这一举措可能会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其他省份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出台类似的政策。
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实际影响: 政策的最终效果还需要看居民的实际接受度和执行情况。经济压力和养育成本的降低是关键,但生育意愿也受到社会文化、个人价值观、教育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总结来说,吉林省的这项政策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但其具体落地效果,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贷款细节的透明化和人性化: 贷款申请条件、利率、用途界定、还款方式等是否清晰、合理、便捷。
产假保障的落地情况: 产假期间的工资和福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企业负担如何,是否有配套的财政补贴或社保支持。
男性陪产假和家庭育儿责任的分担: 是否有配套政策支持男性参与育儿。
长期的配套性社会服务: 除了经济支持和假期延长,是否还有其他措施来降低育儿成本和提升育儿质量。
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如何让政策真正惠及到目标人群,并形成积极的生育观。

这项政策的推出是值得肯定的尝试,但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其细致的执行和长期的配套。只有细节到位、保障有力,才能真正实现鼓励婚育、促进人口发展的美好愿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吉林银行(打算盘):这婚育贷,利打利,利滚利,一共是……五五二十五,二五一十,四迟六进一,一共二百万,对不对,老杨?

杨:是,少东家…对。

吉:老杨,你看这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一丝不差,一毫不错。老杨,今儿是年三十啦,这帐是不能再拖啦。你要带来了的话,那就当面交钱,立地勾帐;要没带来,那出去想个办法,叫穆先生陪你走一趟。

咳!人啊,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今儿你欠我的帐,说到天上也要还呀!

杨:少行长,我有什么法子呀,我这个孤老头子,没有亲朋贵友,叫我到哪儿想法子去呀?

(苦苦哀求)

穆(对杨白劳)咳,我说老杨,有个办法了,我们少行长给你指下一条阳关大道,看你走不走……

杨(不解地)穆先生,你说……

穆你回去,把你闺女喜儿领来顶贷款怎么样?

杨(晴天霹雳)啊?

user avatar

袋鼠:你们人类也有育儿贷啊,没想到咱是近亲

user avatar

多年以后,狗蛋站在柜台里,准会想起父母把他抵押给吉林银行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user avatar

我看下一步政策就是,不生孩子的默认欠银行一笔钱,等生了可以抵扣相应额度,以后每做一些规定的事情抵扣一些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是太绝了,牛逼大了。与江西的彩礼贷可合为中国金融最伟大的创新,一南一北,可称双璧。

user avatar

头两个朋友的段子真好。

我就说点正经的吧。

咱们国家的人口爆炸最大的波峰就是80-90这一代人。都是独生子女还这么多,仅仅就是文教卫生的事情么?

没那么简单。

首先,第一点是医院的建设真多保证了新生儿的存活率。

其次,也是人们不惧生娃最主要的点就是,带娃成本低。当时政府并未提供什么特殊补贴,直接原因就是生娃成本低。城市里的人都是体制内的,不惧怕因为孕期失去工作,不担心养育成本(有一部分自身观念原因,80后应该多少都有过从小到大表兄弟之间衣服接力的体验);最主要的是母亲父亲都去工作,有企业幼儿园或者公家的幼儿园帮着带孩子。不一定需要你是一定是这个单位的人,亲戚是,只要有名额一样会收。农村也有类似的机构,最差的放养而已,正常年龄入学前途未来也不会差。不会像目前的样子,上了大学不但分专科本科,即使本科也要封985、211,后面研究生和博士也要卷起来。

而中国目前婴幼儿的养育最大问题就在改开后,随着国营企业的倒闭和mbo其提供的廉价幼儿园与医院大量关闭,导致我们这几十年出现,一病就返贫,双职工家庭必须压榨老人去带孩子。公立幼儿园少,私立的贵不说,它还不解决问题,三四点就得去接孩子,家长没下班怎么办?能和私人老板和公务员一样,3点就可以看不见人?还有最近几年红黄蓝多次出现事故,找廉价不合格成人,造成女老师虐待孩子,男老师猥亵幼童,种种丑闻层出不穷,然后它还不倒闭。

从育儿消费贷到延长产假,我们真的看明白了,制定政策的人根本就和人民不是一个阶级,他们过的生活和我们不一样。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为了自己的KPI好看,捏合出这么一个根本不解决国家实际问题的缝合怪出来大家都明白。最可笑的就是率先出台延长产假的省份都是一直没有实施一周五天工作制的穷省……你说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劳动佣工情况嘛?

关键是,除了编段子,笑笑,我们从来没有别的办法。

user avatar

我还以为是个段子呢。

user avatar

别整这些没用的。

卡大佐不才,有一妙计:

把每年给尼日利亚留学生的奖学金作为生育奖金发给汉族夫妻,鼓励他们生育。

user avatar

俄罗斯

生育子女多的妇女是“英雄母亲”,2020年起,每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每月获得的补助将提升至12000卢布(约1300元人民币),接受补助的年限将由1年半延长至3年。

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个孩子3年内将从俄政府领取43万卢布,约合4.76万元,累计将获得近10万元补贴。

日本

自2019年10月起,生孩子不分国籍补助42万日元(约人民币28000元),小孩免除初中毕业以前的学费、看病的费用,其中政府每个月给1-3岁的孩子发放约1000元人民币,4-16岁孩子每月发放约700元人民币的“儿童工资”。

韩国

从2022年开始,韩国政府会开始为生有0到1岁婴儿的家庭提供每个月三十万韩元的育儿补助,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800元。除此以外,育有新生儿的家庭还可以一次性领取到政府发放的200万生育补贴。

澳大利亚

按照不同条件,给予家庭税收福利、带薪产假、父母补贴、新生婴儿补贴、托儿福利金、托儿费用补助等等,每一条都很详细地写明了申请条件,搞得我看得头晕。

粗略折算一下,总的补助加起来应该在5万至8万澳元之间,奥找现在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应为23万至37万元。

西班牙

生育孩子的父母每个月可享受 300欧元补贴,折算成人民币为每月2166元。

法国

规定生头胎每月可领177欧元补贴,二胎可领600欧元,三胎可领900欧元,直到孩子满18岁为止。

算下来,前三胎依次可以领取276035、935712、1403568元。

德国

不管是不是本国的公民,只要在德国境内生育的,都可以领取到最高8万欧元的奖励,折合人民币大约60万元,而且孩子还可以直接获得德国国籍。

……

不说了,我要去重读陈平教授之前的至理名言。

user avatar

从政策设计目的来说,是个一鱼两吃的好政策,一种吃法是刺激消费,一种吃法是刺激生育。真是妙蛙种子吃着妙脆角进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但是具体效果有待观察。主要是以下方面:

1、贷款条件不明。

文件里提到为符合相关条件的注册结婚登记夫妻提供消费贷款,这个相关条件到底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

如果条件过于苛刻,对贷款客户的资信要求比较高,那么这个政策就意义不大了。因为资信好的客户,即使不生育,这部分人群也是银行的优质贷款客户,银行求着他们贷款。

如果条件不太苛刻,对贷款客户的资信要求不太高,这个政策还是有意义。但是问题在于,银行敢不敢因为次贷客户结婚,而向他们发放信用贷款?

2、贷款金额上限和用途的限制。

文件里提到最高20万元,但是具体到银行层面,能为每对夫妻提供多少额度的信贷,这很关键。如果只能贷个3-5万,或者是资信差的客户能贷很少,资信好的客户能贷很多,这种政策就意义不大了。

毕竟养育孩子,不是3-5万贷款能够顶事的。

另外,这笔贷款的用途限制,也是客户考虑的重要方面,如果只能用于孩子的支出,不能用于投资、买房,估计贷款的人也不多,毕竟谁也没见过贷款养孩子的。

一般是有多大本钱,生多少孩子。

3、利息优惠程度。

文件规定,根据1、2、3孩的不同,分别给与不同程度的降息优惠。但是这个优惠程度多大,关系到这个贷款的受欢迎度。如果优惠很少,考虑到本身本金上限就不高,那么这种贷款项目就没什么吸引力。

4、贷款年限。

既然是养孩子专用贷款,那么贷款年限应该放长一点,如果贷款年限短,比如1年期,那么意义也不大。本身养孩子就经济压力很大,在贷款的诱惑下生了孩子,养了一年娃,花完了全部贷款,结果还要面临还贷的问题,相信谁都不乐意。

如果贷款年限拉长到18年,按照孩子成年的年限来设定还款期限,如果利息又不高的话,那么倒不是不可以考虑。

总之,这个政策还有很多问题未明确,前景不明。

user avatar

有场景,有需求,有负债余额,东北c端宁可Xxxx不敢跟银行违约,

走起!666!

user avatar

生育下降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差那么20万。

没房子就不敢生小孩儿,大部分人买房得两口子一起还贷,意味着两口子的收入都不能降。

两口子都不能降收入,那小孩儿谁来带? 不是每家父母都有这么好的身体,何况很多人和父母是远亲近仇的,天天在一起根本处不好。

更不说那些六个钱包一起上车的,父母还得继续挣钱呢。

换句话说,要么把房价降到大部分人一个人背房贷就买得起,要么把工资涨到大部分人一个人的收入就买得起房,空出一个家庭主妇/夫来带小孩儿,否则不要指望生育率能回升。

user avatar

高,实在是高,制定政策的人实在是高明。

这个政策解决了四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人口和生育问题。愿意以子女名义贷款的父母大概率是比较不负责任的,因为有20万才生,小孩只是他们的致富工具,让他们生娃,解决了当下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当几年后还不出贷款还可以再生一个再贷一笔,以贷还贷。

二、未来工厂低端工人短缺问题。这部分父母必定是不会鸡娃的父母,大概率会让小孩16岁以后自己进入工厂打工,毕竟这笔贷款是以生小孩的名义贷款下来的,还钱肯定是要小孩自己来还。有效解决了未来工厂低学历工人短缺问题。

三、拉动消费。20万真金白银到手,进入市场就是一种消费。

四、拉动金融市场,贷款一贷,以后今年的贷款指标也满足了。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政策制定者,利用了人性的贪念和自私,一举数得的解决当下最紧要的危机。

希望这样的政策不要再有了,当你利用扩大恶来制定政策的时候,哪怕解决的问题再多,之后埋下的隐患也越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