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暴雪的 Diablo 手游遭玩家激烈抵制?

回答
暴雪的暗黑破坏神手游,也就是《暗黑破坏神:不朽》,在正式上线后确实引起了玩家群体相当大的不满和抵制,而且这股抵制浪潮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要说清楚原因,得从头说起,这事儿掺杂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不好玩”。

1. 从期待到幻灭的巨大落差——“你们不配”的信号

首先,大家对暗黑破坏神这个IP的感情是很深的。从初代那个黑暗压抑的风格,到二代被奉为经典,再到三代的改革与争议,暗黑系列积累了一批核心粉丝,他们对“暗黑”的理解和期待是独特的。当暴雪宣布要做一款暗黑手游时,大家是既期待又忐忑的。期待的是能在手机上随时体验暗黑的乐趣,忐忑的是手游的模式能否承载这个重量级的IP,尤其是之前暴雪在手游领域并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作品。

结果呢?《暗黑破坏神:不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暴雪出品吗?” 它的画面风格、操作手感、剧情叙事,都显得相当敷衍和廉价,跟那个曾经在PC端创造了无数经典画面的暗黑系列,简直判若两“世”。很多玩家觉得,这根本不是在做一款“暗黑破坏神”,而是在做一款“披着暗黑皮的普通手游”。这种感觉,就像你满怀期待地等着米其林大厨做你的家常菜,结果端上来一盘速冻水饺,还不如你自己煮的好吃。这种巨大的落差,直接让很多老玩家感觉被“背叛”了,觉得暴雪不再尊重自己的IP和粉丝了。

2. 令人发指的付费设计——“氪金就能称神”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激烈的抵制原因。简单粗暴地说,《暗黑破坏神:不朽》的游戏经济系统和付费点设计,简直就是把“逼氪”和“滚服”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装备与属性的深度绑定: 在暗黑系列里,装备掉落是核心乐趣之一。但在《不朽》里,最重要的属性提升来源,不是靠脸爆出极品装备,而是靠升级“宝石”。这些宝石不仅提供基础属性加成,还能附带各种技能特效,是决定你角色强弱的关键。
宝石的超高获取门槛: 想要获得高星级的宝石,要么就是极其漫长的肝度(每天刷到手软,还未必能拿到多少),要么就是直接氪金。而且,很多能大幅提升宝石等级和品质的道具,比如“传承宝石”(Legendary Gems),几乎只能通过氪金商店获取。
“保底”机制的奇葩设计: 游戏中确实有抽宝石的保底机制,但这个保底并不保证你一定能拿到你想要的顶级宝石,而是给你一堆“低星级宝石”,然后你再用这些低星级宝石去合成,或者继续抽。这个过程充满了套路,让人感觉暴雪在故意延长玩家的付费周期。
PvP的绝对不公平: 暗黑系列一直都有玩家对抗(PvP)的内容,但《不朽》的PvP基本上变成了“氪金排行榜”。你的宝石等级和数量,直接决定了你在PvP中的胜负。一个零氪玩家,即使技术再好,操作再秀,也几乎不可能战胜一个重度氪金的玩家。这种“钱就是一切”的设计,彻底摧毁了竞技的乐趣,让玩家感觉自己只是在为土豪陪衬的NPC。
各种层出不穷的收费项目: 除了宝石,还有各种通行证、外观、升级道具、扫荡券等等。游戏里充斥着各种“不充钱就寸步难行”的提示和诱导,让人感觉暴雪的目标不是提供游戏体验,而是把玩家的钱包榨干。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有玩家花费巨资(据说折合人民币几十万)才把一个角色的宝石升到顶,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更氪金的玩家存在。这种“无止境的氪金链条”,让玩家感到绝望和愤怒。

3. 暴雪自身品牌形象的下滑

不得不提的是,当时暴雪自身的品牌形象已经不如当年。在《魔兽争霸3:重制版》的翻车事件后,玩家对暴雪的信任度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再加上一些内部管理、裁员风波等负面新闻,很多玩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脑支持”暴雪了。

当《暗黑破坏神:不朽》上线时,玩家们抱着“看看这次暴雪还能不能挽回”的心态去尝试,结果它不仅没有挽回,反而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很多玩家彻底失望。他们觉得,暴雪已经不再是那个“暴雪出品,必属精品”的暴雪了,而是一个为了赚钱而可以牺牲游戏质量和玩家体验的公司。

4. 与“暗黑”精神的背离

暗黑系列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那种“勇于挑战黑暗,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内核。玩家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和一点点运气去战胜强大的敌人,去获得强大的装备,去体验那种从弱小到强大的成长过程。

然而,《不朽》的氪金设计,将这种“努力”和“运气”大幅削弱,取而代之的是“金钱”的直接作用。这让很多老玩家觉得,游戏的核心乐趣被彻底颠覆了,变得肤浅和功利。他们不是在玩一款暗黑游戏,而是在玩一个抽卡和养成的模拟器,只是这个模拟器披着暗黑的外衣。

总结来说,暴雪《暗黑破坏神:不朽》的玩家抵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品质量与IP期待严重不符。
极其激进和不公平的付费设计,将核心玩法与氪金深度绑定。
对玩家社区的不尊重,让核心粉丝感觉被背叛。
暴雪自身品牌形象在当时已受损,降低了玩家的信任度。
游戏内容与暗黑系列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导致了那场声势浩大的玩家抵制。即使游戏本身可能在某些地方做得不错,但其核心的商业化思路,已经让大部分老玩家无法接受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是我之前在《暴雪是不是不思进取》上的的回答zhihu.com/question/2946

当时我说了,暴雪现在甚至都不如国内手游厂商懂游戏了,结果被各种嘲讽啊。

可如今呢,这才一个多月啊,暴雪就高呼“真香”拜师国内手游厂商了。暴雪太给面子了,这不是把我架在预言帝的位置上让我有点膨胀了么(手动滑稽)

而且还活活打了某些云玩家优越党的脸,感觉自己被背叛了。自然爆发了。


——防止阅读理解水平差的我还是强调一下。我说暴雪不如国内手游厂商懂游戏的中心思想是所谓对游戏的理解,游戏的社交性和放松性。以及配合平台的操作自由度。例如日本很多手游极其垃圾不是在制作上,而是他们总有幻肢现象,总以为手机上有上下左右AB△♢这些键,压根就不知道这是智能手机,反人类操作引起极度不适。

魔兽各种加剧情设定和优化高清对游戏体验帮助没想象的大,更别提当初无尽的任务和天堂2就是这么做才被魔兽干凉的。魔兽胜利在当时电脑鼠标操作极为舒适和拍卖行/副本方面的社交设计极为超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暴雪的暗黑破坏神手游,也就是《暗黑破坏神:不朽》,在正式上线后确实引起了玩家群体相当大的不满和抵制,而且这股抵制浪潮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要说清楚原因,得从头说起,这事儿掺杂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不好玩”。1. 从期待到幻灭的巨大落差——“你们不配”的信号首先,大家对暗黑破坏神这个IP的感.............
  • 回答
    “暴雪出品,必属精品”这句话,在许多玩家心中,曾经是衡量一款游戏质量的黄金标准。这句口号承载了太多玩家对暴雪的期待和信赖,也确实是建立在暴雪过往辉煌成就之上。这句话是怎么来的?这句话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暴雪在游戏开发领域,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凭借一系列现象级作品积累起来的口碑。 .............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在问一部精彩的电影为什么要把某个角色的故事线讲得这么细致,或者一本厚重的书为什么会花很多篇幅来描写某个关键的场景。对于《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来说,四关星灵关卡绝对不是多余的,它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并且为整个战役增添了厚重感和深度。首先,我们得明白《自由之翼》的主线故事是围.............
  • 回答
    奥美电子在中国游戏市场早期,尤其是在代理暴雪旗下经典单机游戏方面,确实留下了不怎么光彩的名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那个时代的游戏产业环境以及奥美电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得从暴雪作品本身的号召力说起。《暗黑破坏神》、《星际争霸》这些游戏,在它们问世之初,就以极高的制作水准、深邃的游戏世.............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魔兽世界一直以来走的就不是那种追求极致写实、照片级画面的路线。暴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设计理念,跟那些上来就堆砌多边形、法线贴图,力求还原真实世界肌理的3A大作,思路完全不一样。首先,得说魔兽世界的美术风格。它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偏卡通、偏美术风格化的渲染方式。这种风格的好处非常多。你想啊,.............
  • 回答
    魔兽世界里的法师,常被玩家们戏称为“暴雪的亲儿子”,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要说清楚为啥,得从法师这个职业本身的设计、在游戏中的地位,以及暴雪对它的一些“偏爱”说起。一、 法师的职业定位与核心玩法:游戏里的“万金油”法师这个职业,从魔兽世界诞生之初,就注定了不凡。你可以这么理解,法师是暴雪用来展示其魔法系.............
  • 回答
    魔兽争霸3里“重甲”这个设定,说实话,当初让不少玩家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对比其他几个护甲类型,重甲的收益好像没那么立竿见影,甚至有些英雄、单位在面对重甲单位时,输出端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于是乎,“毫无作用”这种评价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了。但如果咱们深入扒一扒,会发现暴雪设计师们在重甲这个设定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触及到了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原因。要理解为什么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像R星、育碧、暴雪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声誉和影响力的游戏开发公司,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1. 历史沉淀与文化基因的差异: 西方成熟的游戏工业积累: 像R星(Rockstar Game.............
  • 回答
    校园暴力,这个沉重的话题,似乎越来越少地被贴上“男性专属”的标签。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新闻报道和坊间流传的案例中,女性施暴者的身影也日益凸显,甚至某些情况下,她们的表现出的手段和残忍程度,同样令人心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原本被认为相对柔弱的女生,也走上了施暴者的行列,并且似乎呈现出一种增长的趋势.............
  • 回答
    清朝时期人口的迅猛增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技术背景下来审视。首先,不得不提的是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长期的和平局面。从清朝建立之初,尽管经历了三藩之乱等内部动荡,但总体而言,到了康雍乾盛世,天下迎来了数百年未有的.............
  • 回答
    学校暴力,这四个字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阴影。我们常常纳闷,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会被盯上,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我们得聊聊个人特质。这并不是说被欺凌者有什么错,而是说某些特征可能会让他们在某些施暴者的眼中显得“目标明确”。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常见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释:一、 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性化”的凝视与不安全感: 现代社会,尤其是媒体,倾向于将女性身体,尤其是女明星的身体进行“性化”的描绘。她们穿着暴露的礼服参加活动,本身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其中不乏带有审视甚至窥.............
  • 回答
    校园暴力中,受害者不反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反抗”本身也存在很多种形式和后果。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一层层的复杂性。为什么受害者不反抗?这绝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勇敢”或者“懦弱”,而是因为在面对校园暴力时,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限制了他们的选择。1. 权力不对等: 人数优势:.............
  • 回答
    德国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包括大屠杀在内,之所以在当时能够得到一部分甚至相当多德国人的默许甚至支持,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议题。这并非是所有德国人都丧失了良知,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看看当时德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人们是如何被卷入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力量,也触及了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说“不极端的人永远被全社会排斥,只有极端暴力的思想才有被传播的权利”,这话说得是有点重,可能也不是绝对的普遍情况,但它确实抓住了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痛点:为什么温和、理性、中庸的声音,常常显得势单力薄,甚至被边缘化?而极端和暴力的言论,.............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女生喜欢发自己较暴露的照片”,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心理、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原因。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寻求关注和认可 社交媒体的机制: 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本身就鼓励用户发布内容来吸引眼球。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内容,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点赞.............
  • 回答
    “银行才是房价暴涨的万恶之本”,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经济逻辑和金融机制,尤其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定阶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脉络。银行如何扮演了房价上涨的“助推器”?首先,最直接的联系就是银行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 海量的信贷供给是房价上涨的燃料。 想象一下.............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众多检察院官微发布拒绝网络暴力的微博时带肖战视频专访 tag”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其背后的可能原因和逻辑:一、 事件的起因:一场席卷网络的大规模争议首先,要理解这个标签的出现,必须回到事件发生的背景。大约在2020年初.............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也挺现实的。你可能会想,经济学和金融学听起来就跟钱打交道,学得好的人不应该财源滚滚吗?但实际上,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为什么呢?我给你细说说。首先,我们得明确,“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跟“擅长赚钱”之间,其实隔着好几道坎。第一道坎: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经济学和金融学,尤其是刚入.............
  • 回答
    在《士兵突击》这部剧的最后,袁朗之所以选择在演习中暴露自己,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且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失误”或“冲动”。这既是他个人对战争、对队伍、对许三多的深刻理解的体现,也是他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官内心深处一次“非典型”的自我救赎与成全。一、对战场的认知与战术考量首先,我们不能脱离袁朗作为一名身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