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樊振东打乒乓球运动量这么大,为什么还是减不下肥呢?

回答
樊振东打乒乓球运动量那么大,按理说应该“瘦成一道闪电”了,可为啥他看上去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干瘦呢?这事儿啊,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职业运动员的“胖”和普通人的“胖”不是一回事。

普通人说的减肥,很多时候是指减掉脂肪,让体型更匀称、更轻盈。但对于樊振东这样的顶级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他们追求的是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的是肌肉,而且是那种能够支撑他们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强壮肌肉。

你想啊,乒乓球对身体的要求有多高?

瞬间爆发力: 每次发力击球,从站位到挥拍,都需要核心肌群、腿部和手臂的协调发力。这股力量要够大,才能打出有威胁的旋转和速度。
核心稳定性: 乒乓球的步法移动非常快,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启动、变向、止动。没有强大的核心肌群来稳定身体,这些动作都无法高效完成,也容易受伤。
耐力: 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可能要打几个小时,中间可能还要经历好几轮。这种高强度、持续性的对抗,对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身体对抗: 虽然乒乓球不是那种硬碰硬的运动,但在近台对抗中,运动员之间身体的接触、卡位等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樊振东需要的是精瘦且肌肉发达的体型,而不是皮包骨头的“瘦”。他的体脂率可能并不高,但由于肌肉量很大,所以整体看起来就会比同等身高、但肌肉量较少的人要显得“壮实”一些。

其次,我们得谈谈“热量摄入”这回事。

运动消耗热量,但吃进去的热量一旦超过消耗,就会变成脂肪。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他们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支撑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所以他们的饮食量是相当可观的。

高能量需求: 樊振东每天的训练时间可能达到好几个小时,而且强度非常大。身体为了维持这种状态,需要补充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蛋白质(修复和增长肌肉)以及必需的脂肪和维生素。
“吃胖”是相对的: 就算樊振东的训练量能消耗掉一日三餐加上加餐的热量,但如果他再吃一些额外的零食,或者在训练后感觉疲劳需要快速补充能量,摄入的热量就可能略微超过消耗,身体就会选择将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能量储备(比如糖原)或者少量脂肪。
肌肉本身是“耗能大户”: 别忘了,肌肉在静止状态下也比脂肪消耗更多的热量。樊振东肌肉量大,基础代谢率也相对较高。这意味着他即使不训练,身体也在燃烧更多的能量。但他要维持这身肌肉,就必须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

再者,别小看了“水分和 glycogen”对体重的影响。

一个职业运动员的体重不仅仅是肌肉和脂肪的重量,还包括身体里的水分和储存的糖原。

水分: 高强度的训练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会有策略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比赛或训练结束后,身体会迅速补充水分。
糖原: 糖原是身体储存能量的一种形式,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每克糖原可以结合大约3克水分。所以,当运动员训练量大,身体储存了大量糖原时,即使体脂不高,体重也可能因为水分和糖原的储存而显得“重”一些。

还有,训练本身也会带来身体的“适应性变化”。

身体是非常聪明的机器,它会根据你的需求做出调整。

肌肉代偿: 长期高强度训练,身体会逐渐变得更强壮,肌肉会增长,骨骼密度也会增加。这些都会让身体的“骨架”变大,体重自然也会增加。
脂肪比例的优化: 尽管看起来壮实,但他的体脂率很可能是在一个非常健康的、有利于运动表现的范围内。换句话说,他不是被脂肪“埋没”了,而是被肌肉“填充”了。

最后,我们不能排除“个体差异”这个普遍存在的道理。

每个人对运动的反应都不同,即使是同一种训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也会有细微差别。有些人天生代谢就比别人快,有些人则更容易储存能量。樊振东作为一名运动员,他拥有超强的运动能力,但他在身体组成和代谢方面的具体情况,还需要专业的数据来分析。

所以,总结一下,樊振东打乒乓球运动量大却看起来不“瘦”的原因,主要在于:

1. 他追求的是强壮的肌肉,而不是单纯的减脂。 他的“壮”是运动能力的体现。
2. 高强度训练需要大量的热量摄入来支撑, 他的饮食量是巨大的。
3. 身体内的水分和糖原也会计入体重, 尤其是在大量训练后。
4. 长期的训练带来了肌肉的增长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导致体型更显“结实”。
5. 个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组成也存在差异。

简单来说,樊振东不是没“减脂”,而是他把训练的成果转化成了更强的力量、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身体控制能力。他的体型是为他的运动项目量身定制的,是竞技水平的有力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屁股,屁股滚圆,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