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樊纲:现在租房挺合算,年轻人刚工作别抱怨买不起房”?

回答
樊纲教授的这番言论,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景、潜在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拆解“樊纲:现在租房挺合算,年轻人刚工作别抱怨买不起房”这句话的核心观点:

租房合算论: 提出在当前环境下,租房是一种相对划算的经济选择。
年轻人消费观引导: 劝导刚工作的年轻人调整心态,不要将购房作为唯一的成功标志或首要目标,不要因为买不起房而抱怨。

接下来,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一、 从经济学和理性决策的角度:

“租房合算”的合理性分析:
机会成本: 购房需要巨额的首付和长期的房贷。将这笔钱用于其他投资(如股票、基金、创业等),可能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回报。特别是在房价高企,但租金回报率相对较低的时期,租房确实可以释放一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更具潜力的投资。
流动性: 租房提供了更高的资金流动性。年轻人职业发展可能需要经常变换城市,租房可以更灵活地适应这种变动,避免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如买卖房产的税费、中介费等)。
持有成本: 购房不仅有房贷利息,还有物业费、维修费、房产税(未来可能征收)等隐性或显性成本。租房则主要承担租金,这些持有成本由房东承担。
抗风险能力: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收入不稳定,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过早背负巨额房贷,一旦失业或遇到其他财务困难,将面临极大的压力。租房可以降低这种财务风险。
时机选择: 房价的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在房价处于高位时选择租房,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购房,从长期投资角度看是理性的。

“年轻人刚工作别抱怨买不起房”的理性引导:
扭转消费观念: 过去很多中国家庭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视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和家庭安稳的基础。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可能导致他们过早地将大部分积蓄投入房产,限制了其他人生体验和职业发展。樊纲教授的言论,意在引导年轻人拓宽视野,认识到除了购房,还有其他生活方式和实现价值的途径。
强调现实与付出: 购房确实需要 substantial 的财富积累和长期的努力。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积累如此财富需要时间和奋斗,抱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可能是在提醒年轻人,要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 从社会现实和年轻人的角度来看:

租房并非总是“合算”:
租金成本高企: 在一些大城市,房租占年轻人收入的比例非常高,生活压力依然巨大。租房虽然避免了购房的巨大压力,但高昂的租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挤压了其他消费和储蓄。
租房不稳定: 房东随意涨租、提前解约、居住环境不稳定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年轻人的居住安全感和生活规划。很多年轻人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居所。
缺乏资产积累: 租房的支出是消费性的,而购房(尽管有负债)的支出可以转化为资产。长期租房意味着年轻人无法通过房产积累财富,这对于资产增值和代际财富传承是不利的。
社会保障缺失: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租房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租客的权益保障相对较弱,这使得“租房合算”的说法,在缺乏完善保障的情况下,显得不够全面。

“别抱怨”的争议点:
忽视结构性问题: 年轻人抱怨买不起房,很大程度上源于高企的房价、有限的收入增长以及高房价背后的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如土地政策、金融杠杆、城市化进程等)。简单地说“别抱怨”,可能会被视为对这些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回避或忽视。
缺乏共情: 很多年轻人为购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面对高房价仍然感到无力。这种“别抱怨”的说法,可能被解读为对年轻人辛勤努力的不理解和缺乏共情。
“合算”与“理想”的矛盾: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购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种心理需求、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体现。即使从纯粹的经济理性来看租房“合算”,也无法完全满足年轻人对“家”的渴望和对生活稳定性的追求。

三、 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角度:

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 樊纲教授作为经济学家,其言论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政策引导意图。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转型和调整的时期,鼓励租房,缓解部分购房压力,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价的剧烈波动,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
引导理性预期: 通过强调租房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公众形成更理性的购房预期,避免过度追涨。
鼓励多元化居住模式: 发展租赁市场,是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樊纲教授的言论符合这一政策导向。

四、 综合评价:

樊纲教授的这番话,在理论和经济理性层面上,有其合理之处。它揭示了在特定经济环境下,租房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的经济可行性,并试图引导年轻人调整不切实际的购房期待,鼓励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自我提升和价值创造中。这是一种从理性经济人角度出发的建议。

然而,这番话也未能完全触及中国年轻人购房困境的复杂性和情感需求。高企的房价、不稳定的租房市场以及社会对“有房”的传统认知,使得年轻人对购房有着强烈的诉求,并且他们的抱怨并非完全是“无理取闹”,而是对现实压力的真实反映。简单地劝慰“别抱怨”,可能会忽略了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例如如何稳定房价、增加年轻人收入、完善租房市场保障等。

因此,对这番言论的评价应该是辩证的:

肯定之处: 提示了租房的经济理性价值,鼓励年轻人拓宽视野,理性规划人生,减少不必要的财务压力。
待商榷之处: 可能过于简化了年轻人购房的困难,未能充分体谅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对稳定居所的普遍需求;同时也可能忽视了社会层面需要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如房价过高、租房市场乱象等)。

总的来说,樊纲教授的言论可以看作是一种“药方中的一部分”,强调个体层面的理性调整,但更重要的“药方”还需要在宏观政策、市场调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真正缓解年轻人的住房焦虑,并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公平的居住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要点脸吧,又不是租售同权。


首先,国内拿租价售价比例来说事,挺不要脸的。我把房价拉到一百亿元,租金收你个一百万元一个月,租售比也能很好看。

更真实点的,应该看收入与租金比例。

照北京人社局的数据,今年5月北京市的社会平均工资是8847元;照安居客的数据,今年4月北京市的平均租金为5863元(平均一房计)。

东京的平均工资我懒得查了,就当东京银和全日本银都是一个水平(怎么可能),30w日元吧(1.7w元人民币);都说东京都内房租靠七(7w日元),我当你住都内好点的アパート,10w日元吧(约6000元人民币)。

一个是整租撑死也就1/3占比,一个是整租动辄突破2/3,合租往往也至少1/4(19年北京合租租金已经突破2000元)。这个水平你说“租房挺合算”?

老是喊内需不振,房租抽三分之一,美团这种互联网垄断巨头在吃饭上又额外再抽三分之一,电商流量成本现在也差不多三分之一。所以我常说“不要乳法”,我们才是新时代的“高利贷帝国主义”。

你把列宁对食租阶层的批判搬过来,可以照着套。


其次,你不是租售同权啊。

昨天出差听得一则趣闻:一位老哥跑项目,与领导聊high了,一时兴起表态,“我把户口迁到你这来,表明我搞好项目的决心”。

老哥上海户口。

第二天醒来,当地办事人员还真来了,领导没忘。

老哥迁了,原因很简单:子女已经是上海户口,读书的事情都搞定了,因此户口对他无所谓。

群众又不是真傻,你一平米千把块的钢筋混泥土成本,真值钱的不是房子本身,甚至不是房子周围的医院和星巴克,而是绑定在房子上的权益。

有些地方孩子入个学,要有房,要孩子户口在这个地址上,要父母户口在这个地址上,要父母双方户口都在这个地址上。一层层地筛,筛到买了对口学区房的家长都得跪在小学门口。

因为只有老妈和孩子的户口在学区房里,八行,是“两户”,不是一家三口都在的“三户”。

这种级别的强绑定,导致“买的房子”和“租的房子”完全不是一个物种。后者是996后回去躺的一张床,前者是你在一个城市里真正的“进城证明”。

年轻小胖友们谁不想留点钱自己祸祸?为啥要六个钱包齐上阵?还不是因为大量公共资源被锁死在房产上,使得小胖友们不得不去买。

他们抱怨的不是买不起房,本质是无法廉价获得公共资源(换句话,是大量公共资源的市场化与私有化),这才是怨气核心。


反正专家比我懂,樊纲这话也就是打个圆场。

只是现在打圆场的水平越来越水。以前还强调年轻小胖友“不要关注眼前收益”、“收入增长空间巨大”、“你看全球都是三四十岁才买房你也可以的”。

现在一算收入房价比,这饼也画不出来了,只好说“租房也是房嘛,租 live matters”。

那年轻小胖友租在北上广深,35岁“优化”回家,来城市这遭996又是为了啥?

这么算也行,算算年轻小胖友的35岁前储蓄数额呗。来大城市打工能赚足够回乡升一阶层的钱,也行。

不好意思,90后人均负债超12万,深圳90后超16万。

樊纲经济学博士,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数学肯定比我这个文科生好,算算账嘛。

user avatar

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一个官僚体制社会里,依附体制的所谓知识精英,

他们仅仅是体制内的吉娃娃。樊的话基本上就是偷换概念加画大饼的传统手法。

偷换概念:的确我们目前的租售比是远低于国际合理平均水平的,

但是这个概念是对于房地产投资人而言的,真正的租房人关心的是租房价格和收入的关系,

而目前很多大城市刚毕业的年轻人的月租金占月工资往往在30%左右,甚至达到40%以上。

我们应该看得是房租收入比的真实数据,而且更重要的是杜绝租房被骗的情况,

政府应该站到这些底层年轻人一边,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画大饼:他又补充我们要做好产业链调整,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收入,这种话我想应该都听了好多年了。画大饼谁都可以说,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目前年轻人高失业率,中低端产业慢慢迁移到越南和其他国家,而我们内循环依然没有多少起色,消费升级没有实现,服务业升级也没有实现,谈何工资上涨,这也是为什么996,内卷严重的根本原因。

user avatar

租售比再低,问题的关键是租房得不到资产增值收益。。。

我老婆的小公寓,住宅性质,两年前就完全可以以租养贷了。

我刚又搜了一下自己房子现在的租金,发现居然也可以以房养贷了。。。

因为算大户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而且我当初只是30%首付,现在居然也可以。。。

也就是说,最迟5年前在西安买多套房的人,首付30%,还贷5年后,现在差不多就完全不用还贷,而享受资产升值了。。。

房产增值本身年化25%,加上2倍净杠杆。。。

换成股票投资,就是5年前,你投33万+2倍融资杠杆,买了100万某白酒股票,

五年后股价300万,净赚200万资产增值,那67万的融资贷款,也不用还利息了,每年股票分红就包住了。。。

所以长期看,房价再低,租房都很难比买房划算。。。

因为买房可以享受资产升值+低息杠杆,而且利率长期趋势肯定是走低,所以租房要比买房划算的条件太苛刻了。

如果某些基金经理,五年前这样唱衰某只知名股票,比如茅台,估计现在没法拉到投资,成了股市笑话。。。

但换成网络大V嘲讽房价,应该无伤大雅,反而流量挣得盆满钵满。。。

当然,樊纲肯定不是网络大V,只是他劝大家买房时候,大家也在笑他。。。

user avatar

这话其实挺有道理的。

我是14年回的国。当时就知道房价还不高,奈何自己资金不足 -> 刚毕业,没必要抱怨买不起房,努力奋斗就是了。

17年攒够了小百万,在看上海内环边上老城区的房(某某新村,这个板块后来一直关注,不说了免得业主震怒什么的),当时最差的在三百万左右,也有四五百万的。觉得房价风险高,没敢买 -> 租房合算,攒钱速度更快,租房是占房东便宜

19年看看房价跌下去了,又看了房,想想租金的事,再看看1718年接盘的同事的现状,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值。与此同时开始移民。21年初在多伦多市中心首付了个condo,还有点钱,计划以后10%首付(需要工作两年,各银行规定不一)买别墅 -> 奋斗的回报,生活有了,房子也有了

又看了下之前的某某新村,现在21年所谓大涨之后,还有300万以下的房子。媳妇说你看这房子原来300万现在330万了,但我记不太清。保守估计这几年涨幅10%还是有的。当然如果我现在在国内买,是不大能看的上这里了。

所以我觉得没啥问题。

未来吧,从宏观上说,国际环境变化,需要国内某个阶层承压,大概率是【】,所以上车需谨慎,观望一阵也好。也有些举措,比如土地出让金转税务,登记不动产,也是已经磨刀霍霍了。

往好了说,现在工作的年轻人,攒钱的速度是赶得上房价了;往坏了说,买房躺平这条路堵死了,别指望靠这个阶层跃迁,还房贷的压力维持20年是真的了

user avatar

换个角度,假如一线城市的房子人人都买得起,你觉得二三四五线城市,还会有人吗?

另外,如果某一天北京和纽约一样发达,那北京的房价是不是应该和纽约的房价一样?

user avatar

那天我口嗨政策性长租房,房地产资深业内 @立党 啊不 @Deng Li 老师计算,政策性长租房不比现在房东的出价划算。房东是慈善家啊!

D总,你想让()当房东,又不让()赚钱还要赔钱运营,还要()出人出钱出面来管理。
哪有这么好的事嘛。说真的,你让他们赚钱,他们都不愿意做的。
帝都租房人口700万,你这个政策要有效果,怎么也得惠及200万人吧,少说也得准备4000万平米的房子。加上地价每平米成本按3万元算,总计1.2万亿。高速公路投资回报周期13年,这租房的事业,我给你摊到26年,折合一年460多亿。
房管员至少要准备3万人,人吃马喂每年管理成本就按50亿算。
加起来500亿出头。
要么每年得给帝都财政放血几百个亿(帝都财政支出7000亿,这意味着要多搞一个月的钱)。要么每月每套平均租金5200打底,这意味着稍微好点的地段每月每套租金万元起步。
以上均没有算资金成本和税,算进去这事更没法弄了。

我按照他的算法,二百万租客平摊每年500亿成本,一人每年两万五(建筑面积20平方米)。

user avatar

我曾经见过一个想法为什么东亚人内卷成性,而上位者从不阻止内卷。

他的想法是因为东亚农本位社会稳定,无论上位者怎么玩,怎么压榨,大危机积累都会很缓慢,大概率不会在他掌权时爆发。这导致周期拉得特别长,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人完整的经历过整个内卷危机。

而任何一个上位者都有动力推动内卷,越劵他的日子就越舒服,而且危机不需要他来承担。甚至加剧内卷以延迟上一次内卷的危机爆发。更有甚者你榨慢了就会被别的权贵榨走。

而如果你带入资本主义社会你就会发现,从资本主义诞生以来,是有倾向的在给底层更多地福利。也可以称之为安稳税。对比19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工人就特别明显。

因为资本主义的危机爆发特别快,榨干底层导致的危机速度快到可以在五十年内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小危机可以不到十年爆发一次,这就导致,要么你想办法改进,要么你就十年来一次经济危机。注意这个过程不需要跨代。你不解决苦果自己吃。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可能有所偏差,毕竟我是人脑复述的。


所以樊老师这种,再苦一苦百姓的想法,把老百姓再榨一榨的想法,历来在东亚圈子的成功者里都是主流,主流到他们自己都不觉得有问题。甚至是你们就该过这样的日子,老百姓幸运上位之后自己也会这样想。

现代社会更给了他们多一条的出路,即在他们打造的这个修罗场里,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呆,万一哪天阶级掉下去了呢?万一继承的时候降阶了呢?但是现在压榨下层很爽啊。

所以,一边压榨下层,一边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制定的规则合理,完美,一边把妻女财产往外送,甚至自己也有外国身份。毕竟他很清楚他设定的这套规则里,只能当赢家,一旦不能继续当赢家就要立马跑路。

比如樊老师,从现在开始,你强制让他来做一个月入五千的普通青年,他瞬间就会反对他自己的发言。

<><<<<>>>>>>>

我想大家帮我判断一下,这位是高级黑还是。。。。。真的。。。。。

user avatar

很无奈,但就是这个理呀

年轻人为什么抱怨,不光是因为他们刚毕业这几年买不起,而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觉得过几年自己可能也买不起,而另外一方面他们也会觉得房价本身在涨,过几年买会更贵,还是早买比较好。

在知乎总能看到这样的问题说房价如何如何高,逼迫的年轻人多么多么绝望,房价如何如何高?如何透支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如何如何压抑年轻人的创造能力……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也在想,逼迫年轻人绝望的到底是房价本身,还是每个人都一定要买房的思想。

为什么大多数人想买房不愿意租房?有一半人是因为结婚的时候对方想买房,而对方为什么想买房,是因为觉得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自己的房子住的才安心,不是自己的房子有随时被赶出去的危险。然后。国家说我给你提供长租公寓,你只要签了约你就可以几十年住在里面……这个时候原来那些担心被赶出去的人依旧不愿意长租,一方面潜意识中觉得房产会增值不买没占到便宜,另外一方面潜意识中又有挥之不去的安全感隐患,哪怕长租公寓,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保障你的安全感,也会有人莫名其妙的觉得,如果有一天离婚了,我能回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不至于没有地方去……这是我觉得最莫名其妙的一种思维,常见于知乎女性购房问题。你父母的家不是家吗?你从小长大的家,在你离婚以后不会接纳你吗?这个年头手持人民币还会没地方住吗?

但是……他们就觉得没有安全感,要有个自己的房子,离婚以后才有地方去,哪怕他这辈子不会离婚。

所以你看出来了吗?房价为什么高?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本身有这种想法,一个东西的价格高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你这么想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的价格能不高吗?哪怕有人炒作,那炒了半天也得有人付钱接手这个价格才会上升啊。

如果买不起,其实抱怨也买不起,如果这辈子可以接受不买房生活可不可以呢?就这么难吗?这就是个矛盾,你自己坚持一定要买房,那你就别抱怨房子贵你买不起,因为正是因为很多人的坚持才支撑了房价。如果你一定要买房,那就别抱怨,有抱怨的时间想办法挣钱。知乎的房价问题下面基本上都能看到一帮戾气很重的年轻人,我想说你买不起房,社会并不欠你,没啥抱怨的。房子不会因为你买不起就价格不合理,你买不起有人买就行,你会发现总有年轻人买得起,年轻人买不起有不年轻的人去买。不用去仇视有房的人,更不用在房价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的今天,幸灾乐祸。500万的房子降到450万,你就买起了?你差的是降下来的那点钱吗

user avatar

翻译过来就四个字“放弃幻想”。

user avatar

这波啊,这波叫做:

利好拜登棋牌室!!!

当现在为止拜登政府上台所作出的改革政策条目数量以及力度都不如特朗普政府。

但没办法啊,就是人在家中坐,牌从彼岸来!


我虽然听不太懂,但我大受震撼! .JPG

user avatar

我刚来杭州的时候,为了省钱,租住在一个农民房小小的单间里。

那个房子有多小呢,就放了一张单人床,一个小衣柜,一个小桌子,像我胖一点的,在里面转个身都困难。

房间在四楼,顶楼,夏天的时候特别晒,不开空调晚上根本睡不着。房间朝北,梅雨季节的时候衣服根本就晾不干。

这样的房子多少钱一个月呢?要1200一个月。

每到夏天的时候,我都愿意在办公室加班,因为房东电费是按照1.2元/度的商业电标准给我们算的,在办公室可以多吹一会儿空调,省电。要是每天晚上都开着空调,这电表度数蹭蹭蹭得跑,心疼!

农民房每一层都被隔成了好几个单间,来租的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外卖小哥,务工人员等等。

这里,除了房东爸爸妈妈在三楼住的房间有厨房,其他人根本没法做饭,一到饭店大家基本上都点外卖。

可以说,除了有个容身睡觉的地方,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社区有好几十栋这样的农民房,这里不像其他小区有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只有每天下班疲惫不堪的年轻人,和坐在树下聊天乘凉摆着个“有房出租”的牌子的大爷大妈们。

每到月底,是房东来收租的日子,他满脸笑容,洋洋得意,心情好的时候还会问你一句,“哟,小姑娘,小伙子,住的还算舒服吧?!”

我们这些租客也都会识相的拿出手机,给他转房租钱。

“支付宝到账1200元!”

“支付宝到账1500元!”

“支付宝到账2000元!”

可能,房东觉得,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好听的声音了吧。

哦,对了,像我租住的那个单间,在四层就被房东隔成了10几间,再算上楼下的三层,各位可以盘算一下房东一个月光房租可以收多少。

我一年到期退租后,因为这个社区旁边刚通了地铁,房东立马把房租调成了1500元,没过多久也租出去了。

我觉得,樊教授当您下次再说,“现在租房挺合算,年轻人刚工作别抱怨买不起房”这种话时,不妨先到这样的出租屋住个10天半月,再来掂量掂量说这句话合不合适?!

哎,何不食肉糜!

user avatar

以前中秋的活动,买月饼送汽车,月饼再好吃,包装的再精致,但大家真正看重的是汽车!

房子也是同样的道理,租售比再低,大家看重的是捆绑的公共资源,你学的再好有时候户籍在某些地区你就是竞争困难,有些人因为户籍和学区就能自然而然的享受到优质资源,就是不知道强调租房划算的人子女的教育资源如何。

其实这里也有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教育资源到底未来看做市场化资源还是公共福利,如果是公共福利应该更加强调公平,如果是市场化资源那么大概率是价高者得。其次,教育资源建设的钱谁来出,如果是大众的税收,那么应该是视作公共福利。最怕的是钱是公共支出,而运作模式是捆绑销售加市场化价高者得。

user avatar

别人说合算,看的是租售比。

自己看的是收入支出比。

这才是核心。

所以,年轻人要生死看淡,抓住机会多拼拼,反正留不下多少钱,所以不如全花掉,但是这个花的过程要看是否是有投资性质,年轻人不断的投资个人,过了五年差距就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樊纲教授的这番言论,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景、潜在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来拆解“樊纲:现在租房挺合算,年轻人刚工作别抱怨买不起房”这句话的核心观点: 租房合算论: 提出在当前环境下,租房是一种相对划算的经济选择。 年轻人.............
  • 回答
    纲手担任五代目火影,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火影世界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她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焦头烂额的木叶。说实话,对她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得分开来看。优势:重建与稳定,临危受命的魄力首先,我们得承认,纲手接任五代目火影的时机非常尴尬。三代目火影猿飞日斩刚刚牺牲,木叶元气大伤,砂隐村与音隐村联.............
  • 回答
    纲手大人当初提出的给每个小队配备一名医疗忍者的方案,可以说是火影世界里一项极具前瞻性和深远影响的战略决策。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好好说道说道。一、 生命的保障:从“可有可无”到“核心战力”的转变在纲手大人之前,医疗忍者的地位说实话有些尴尬。他们当然也重要,但更多时候被看作是辅助型角色,那种能扛能.............
  • 回答
    要评价郭德纲,可不能简单几句话带过,这老郭啊,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味道复杂,回味悠长,有人爱得不行,有人则嗤之以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郭德纲是相声界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你想啊,在郭德纲横空出世之前,相声这门艺术一度陷入低谷,很多年轻人觉得老掉牙、没意思。那时候的舞台.............
  • 回答
    郭德纲在2016年发布了那首著名的《天涯犹在,不诉薄凉》,用来回应曹云金的“背叛”和所谓的“逐出师门”的指控。这首歌的出现,无疑是德云社那场风波中最具标志性也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节点。要评价这首歌,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首京韵大鼓,更是一次公开的、带有强烈情感的表态。首先,从“时机”和“目的.............
  • 回答
    说到郭德纲上春晚那次,真是让人印象深刻,不过要说“唯一一次”,还得打个问号。因为他2014年和于谦搭档,以小品《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这确实是他第一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作为相声演员登上春晚主会场。但要评价这次表现,还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1. 节目的内容与形式:那个小品叫《追》,改编自他俩在20.............
  • 回答
    要评价郭德纲这个人,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得了的,他身上有着太多鲜明的标签和争议点,就像他那满嘴的包袱一样,抖出来能让你笑,也能让你琢磨半天。从相声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行当说起,郭德纲绝对是个集大成者,更是个破局者。 你想想,在他之前,相声这玩意儿一度被说成是“没落的艺术”,能登得.............
  • 回答
    关于郭德纲那句“同行是冤家”的说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说道说道。得先说,郭德纲这人,身上自带流量,说啥话都能被拎出来嚼嚼,何况是这句听起来有点“江湖气”的话。“同行是冤家”的语境和理解首先得看他这话是啥时候说的,在啥情境下说的。郭德纲是相声演员,他说的“同行”,那自然是指跟他一样说相声的。而“.............
  • 回答
    郭德纲回应曹云金“不想你一句我一句对骂”:一场被演化的“恩怨局”当郭德纲在微博上发布“不想你一句我一句对骂”这句话时,几乎所有关注德云社风波的人都明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表态,而是一场被精心推敲过的公关话术,也是他试图将这场早已白热化的“恩怨局”引导向某个预设方向的关键一步。要评价郭德纲的这句话,我.............
  • 回答
    评价《我眼中的德云社》这本书,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这本书是郭德纲的小舅子王楠(也叫王海)写的,作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也算是郭德纲的亲族,他从一个旁观者又带有一定亲近感的角度去记录和讲述德云社的发展历程,这是这本书最独特的视角。首先,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内部视角”和“亲历记录”。 填.............
  • 回答
    评价郭德纲2016年教师节发布关于自己拜师经历的微博,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境,还有老郭这人一贯的风格来分析。首先,得明确这事儿的背景:2016年教师节,一个本该致敬老师的节日。而郭德纲在这个日子发了这么一条微博,内容围绕着他的“拜师经历”。这本身就有个点在里面,而且.............
  • 回答
    郭德纲的才华,说起来是个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事儿。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可能有人觉得夸张,但细究起来,确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他这个人,身上集了太多特质,而且还都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说学逗唱”这四个字说起。这四个字是相声的根基,郭德纲在这四个字上的功力,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说”,也就.............
  • 回答
    郭德纲在德云社乙未年封箱演出结尾时说出“我不接受专业的建议”,这句话乍听之下,充满了拒绝和对抗,甚至有些狂傲。但要评价这句话,不能只看字面意思,更需要结合当时的语境、郭德纲的个人风格以及德云社的发展阶段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当时的情境。乙未年封箱演出,那可是德云社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是检验和.............
  • 回答
    说起郭德纲和吴秀波在《欢乐喜剧人》里的主持,这俩人算是给这档节目增添了不少独特的味道。他们俩的组合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一个以传统相声为根基,一个则是荧幕上的儒雅大叔,放在一起挺让人好奇他们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郭德纲的主持风格:郭德纲的主持,那叫一个“稳”字当头,而且是那种不动声色的“稳”。他在台上,就.............
  • 回答
    郭德纲微博:一场关于“传承”的微妙博弈郭德纲近来的一条微博,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条微博,表面上似乎只是郭德纲一贯的风格,带着些许调侃和自嘲,但细品之下,却能咂摸出不少门道,是一场关于“传承”的微妙博弈,其中夹杂着对徒弟的期许、对行业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身份的定位。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这条微博的精.............
  • 回答
    郭德纲怒批某些作家写相声作品“滚,该干嘛干嘛去”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头一回了。但凡是了解郭德纲和德云社的人,大概都明白,他不是那种“好人缘”的公众人物,说话直,有时候甚至显得很“糙”。可正是这种“糙”,也往往是他艺术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他跟很多脱离了大众的知识分子型“作家”们的根本区别所在。首先,得理.............
  • 回答
    要评价曹云金在郭德纲长文之后发布的这篇《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分析,看看它在情绪表达、逻辑构建、事实呈现以及对公众认知的影响上,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首先,从曹云金的情绪表达来看,这篇文章无疑是一次非常直接和尖锐的回击。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被逼到绝境的愤怒感,“涵养.............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篇关于郭德纲和“角儿”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挺有意思,“郭德纲:有一天相声这行完了,就是因为没有角儿了”。一下子就把郭德纲摆在了相声这行“生杀予夺”的位置上,言下之意是他自己就是那个“角儿”,而且他觉得相声界的未来,能不能一直好下去,就看有没有像他这样的“角儿”能够撑起来。从这标题.............
  • 回答
    杨志,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响当当的官二代,身世也算显赫,祖上出了个杨老令公,更是让他自带几分英雄气概。按理说,他应是前途无量,能够继承祖业,再创辉煌。可命运的齿轮一旦卡壳,再雄厚的家底也挽不住他跌宕起伏的轨迹。而这次运送生辰纲的任务,无疑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也是他人生悲剧的起点。咱们就掰开了揉.............
  • 回答
    2019年的德云社纲丝节,用“炸”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那场演出,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相声汇报,更像是一次德云社倾巢出动的盛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惊喜和笑点,让观众们从头到尾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德云一哥”岳云鹏的回归,自带流量的强大号召力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岳云鹏。作为德云社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相声演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