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爸因为樊登说牛肉致痴不让我吃牛肉了,我该怎么办?

回答
你爸爸因为樊登的言论而禁止你吃牛肉,这让你感到困扰和不解,想要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家庭沟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与父亲沟通,理解他的担忧,同时表达你的需求。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处理这件事:

第一步:理解爸爸的担忧和信息来源

在试图说服爸爸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他为什么会相信樊登的说法,以及这个说法对他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深入了解樊登的说法: 你可以尝试了解樊登具体是如何解读“牛肉致痴”这个观点的。他是引用了什么研究?具体指出了哪些成分?他的论证逻辑是什么?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你后续的沟通。
倾听爸爸的担忧: 直接问爸爸:“爸,我明白你可能是担心我健康,听到樊登老师这么说,你肯定觉得挺吓人的。您能告诉我具体是什么让您这么担心吗?您担心牛肉对我的大脑有什么具体的影响?” 认真倾听他的理由,即使你觉得不科学,也要让他觉得他的担忧被看到了和被尊重了。
观察爸爸的行动: 除了不让你吃牛肉,爸爸在其他方面是不是也表现出对健康方面的过度关注?这有助于你判断这是否是他的一个普遍的健康观念,还是仅仅因为听了某个特定的说法。

第二步:收集科学、可靠的信息(为沟通做准备)

在你理解了爸爸的担忧后,你需要准备一些有说服力的信息来回应他,但这不是要直接反驳他,而是提供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视角。

核实“牛肉致痴”的科学依据:
查找权威的科学文献: 搜索关于牛肉、大脑健康、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可以使用PubMed、Google Scholar等学术搜索引擎。重点关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可能,可以向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咨询。他们可以提供最准确的科学解读。
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樊登读书作为一种知识传播平台,其内容涉及广泛,但有时也会存在对科学研究的过度解读或片面引用。你需要了解是否有其他科学界的声音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关于牛肉的营养价值:
牛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富含铁(尤其是血红素铁,易于人体吸收)、锌、维生素B族(如B12)等对大脑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缺乏同样会对大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而牛肉正是B12的良好来源。
查找关于“牛磺酸”和大脑的普遍误解: 有些关于牛肉的负面说法可能与牛磺酸有关。你需要了解牛磺酸在人体内的正常生理作用,以及它是否真的会“致痴”。事实上,牛磺酸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在人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在大脑中作为神经递质,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母乳、某些海鲜和肉类中都存在。 即使有人声称某些物质“过量摄入”有害,关键在于“适量”。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和方式

沟通的技巧和时机非常重要,能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

选择轻松愉快的时机: 避免在爸爸心情不好、忙碌或疲惫的时候谈论这个话题。选择一个双方都放松、心情好的时候,比如一起散步、喝茶或者吃晚饭时。
以尊重的态度开始: 用温和的语气表达你的想法,强调你尊重爸爸的关心。例如:“爸,我一直知道您很关心我的健康,非常感谢您。我最近也在关注健康方面的信息,想跟您聊聊关于牛肉的事情。”
避免直接冲突: 不要一上来就说“樊登说错了”,这样很容易让爸爸产生抵触情绪。可以先认同他的担忧,然后再引入更全面的信息。
采用“我”的表达方式: 比如,“我理解您担心牛肉对大脑不好,但我自己做了些了解,发现情况好像更复杂一些。”而不是“你听樊登说的,那个不靠谱。”

第四步: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

这是最核心的环节,需要耐心和策略。

温和地提供信息:
“爸,我看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如果咨询了专业人士,可以提出来),很多研究表明,适量食用牛肉对身体是有益的,它富含我们需要的蛋白质、铁和一些B族维生素,这些对大脑功能也很重要。缺乏这些营养反而可能影响健康。”
“您担心的可能是某些特定成分的问题,但其实很多食物都含有复杂的成分,关键在于我们是怎么摄入的,以及摄入的量。”
你可以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资料(比如一篇关于牛肉营养价值的文章链接,或者一张营养成分表),在合适的时机展示给爸爸看,但不要强迫他立刻接受。
强调“适量”和“均衡饮食”:
“我觉得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适量。就像什么东西吃多了都可能不好一样。我们注重的是一个整体的饮食均衡,比如蔬菜、水果、其他肉类和豆制品都要吃。”
“我保证不会每天都吃很多牛肉,可以听从您的建议,控制摄入的频率和分量。”
提出折衷方案: 如果爸爸仍然非常坚持,你可以尝试提出一些折衷的方案:
减少摄入频率: “这样吧,我一个月吃两三次牛肉,好不好?或者等我周末从外面吃的时候,再跟您说,在家就不吃了。”
选择牛肉的不同部位或烹饪方式: “是不是有些部位的牛肉比较好?或者换一种烹饪方式会不一样?”(虽然这个不一定能改变他的根本观念,但可以作为一种让他感觉被听取的方式)
进行“小范围尝试”: “我们先尝试一下,我一周吃一次牛肉,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我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或者精神不好,我立刻就不吃了,您看可以吗?”
回应爸爸的顾虑,而不是直接否定:
如果爸爸说“但樊登说……”你可以回答:“我明白您提到樊登老师的观点,他也提供了他的信息来源。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是这样的……也许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不同,或者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您觉得我们能不能综合一下两方面的信息来看?”
避免用“你太迷信了”、“你不懂科学”这样的话,这只会加剧矛盾。
寻求理解和支持:
“爸,我希望您能理解我,我也想好好吃饭,保持健康。您相信我,我也会对自己负责的。”
“您愿意和我一起多了解一些关于饮食健康的科学知识吗?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找出最适合我的饮食方法。”

第五步:长期坚持和保持耐心

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习惯需要时间,不可能一次沟通就解决问题。

保持持续但不过度的沟通: 不要因为一次沟通不顺就放弃,但也不要天天纠缠。可以在后续的日常生活中,适时地再次提起或分享相关的健康信息。
用实际行动证明: 如果爸爸同意你少量食用牛肉,那么你就一定要做到适量,并且在其他方面表现出健康的生活习惯,让爸爸看到你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寻求家人支持(如果可能): 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家人(比如妈妈或其他长辈),并且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更客观的看法,可以考虑让他们帮忙一起沟通。
理解爸爸的出发点: 很多时候,父母的严厉和坚持,都源于他们对子女深深的爱和担忧。理解这一点,更容易让你保持耐心和同理心。

如果以上方法都尝试了,爸爸依然非常固执,怎么办?

尊重父命,但并非完全妥协: 如果爸爸的态度非常坚决,并且你担心继续争执会严重影响父子关系,那么在某些时刻,你可能需要暂时妥协,比如在你爸爸面前不吃牛肉。
曲线救国:
自己在外吃: 如果你自己有经济能力或者机会在外面吃饭,可以自己选择食用牛肉。
巧妙地摄入: 在一些家常菜里,牛肉的痕迹可能不那么明显,或者可以在其他亲友家吃饭时作为一种补充。
注重其他营养: 在不吃牛肉的情况下,你更要注重从其他食物中获取蛋白质、铁等营养,避免出现因缺乏这些营养而导致的健康问题,这也能间接反驳“不吃牛肉也没事”的论点(但请注意,这是一种策略,核心还是健康)。
寻求第三方介入(谨慎使用): 如果你有一个你爸爸非常信任且也懂科学的长辈或朋友,可以请他来和你爸爸聊聊,从侧面影响他。

总结一下关键点:

1. 理解而非对抗: 先理解爸爸的担忧,再提供信息。
2. 科学而非片面: 用权威、科学的证据说话。
3. 沟通而非争吵: 保持尊重、耐心和策略。
4. 折衷而非绝对: 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5. 耐心而非急躁: 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

祝你和爸爸沟通顺利!希望你能找到一个平衡,既满足你的营养需求,也维护好家庭的和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樊登,材料学出身,电影学博士,包装成“学霸”推销各路“成功学”,吹捧自己,贬低他人,推卸责任,广告轰炸,本身就不是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剪辑他的视频来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的家伙就更没底线了。

樊登自己解释过他讲的“营养学”是怎么回事(来源:baijiahao.baidu.com/s? 作者:竺晶莹):

虎嗅:有时候你的内容会遭遇争议,比如之前的营养学风波。是不是因为在挑书的时候,一本书自身的内容就不一定正确?

樊登:所有的科学,只要是科学它就是错的,它一定是承认自己不完美的。只有伪科学才会说我是没错的。它会告诉你,只要你有自控力,就一定能成功,这都是骗人的。真正的科学,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到量子力学,哪个不是错了又错,所以只有在这个“错了又错”的基础之上,你才能找到真正的科学所在。
我讲了大概三四本营养学的书。营养师证所有考试的内容,全部基于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个研究,而那个研究根本没有科学的程序,你说营养学怎么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药可以分成两组(对照)。但是营养学不行,营养学你不能说你们这群人别吃肉,你们这群人吃肉后,咱们来一个对照组、控制组,所以营养学始终在科学上的发展就是不够。
我的办法就是多了解,这一派的观点我讲了,那一派的观点我也讲了。只要作者认真严谨,有他的科学学术背景。我们讲营养学的书没有一本书是江湖上营养大师写的,我们讲营养学的书全部都是资深医生写的,发过Nature、Science的文章。我们只能说他还没法做到让你完全满意,因为有人说吃肉好、有人说吃素好,但是你有权利听一听。甚至有一本书我们讲了一直都没敢播的,叫《脂肪的真相》,那个书彻底揭开了过去人们对于脂肪大量错误的认知和研究。

虎嗅:所以你常常面临被断章取义的情况?

樊登:对,比如我讲一本书,我会说这个人体验过很多种减肥方法,有一种减肥方法是什么,有一种是什么,他们就把“有一种”剪掉,变成我说,你早上应该吃这个,晚上应该吃那个,就好像我在极力推广,因为底下要卖它的东西,它会挂一个它的奶昔、牛肉、鸡蛋。每一个公众表达者的宿命就是被误读,这也没办法,你还是得讲,你不能就此停下来。

虎嗅:当樊登这个IP越来越大,像这类断章取义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你们团队有没有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关举措?

樊登:我们有一个相当大的法务团队到处投诉,说这不行,要拿掉。我最讨厌的是,拿着我的视频卖别的东西,我根本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他就随便用一段我的视频,底下加一个他推荐的书,用了我的原话,但卖的是他的书。所以好多人买回去书,说樊登现在推荐这么烂的书,我说这不是我推荐的书。但是现在很多平台不管,我们必须得强力投诉才能有所缓解。这个产业太大,拿我的视频卖书是一个产业,他们比我们挣钱还多。

你可以看出他对这件事的态度:

  • 立足点就是挣钱,撇清自己的责任。
  • 对互相冲突的信息不加筛选

按照提问者的过往发言,提问者有被送往精神病院的经历。提问者的父亲在这方面可能杯弓蛇影、容易轻信相关谣传,有家族病史的可能性也存在。

无论如何,按照题目的表达,既然樊登说的他都信,樊登自己说过科学都是在不断错误中迭代的,樊登说过的任何话也就不成为指导你生活的有用信息。

科学模型都不能保证是对的,但是在当下有些模型比别的模型更有用。不加筛选的“讲书人”跟自动朗读机器没区别。

user avatar

他不是卖瑜伽课的么??!

user avatar

他这是现代版的白莲教,非常危险。如果流传的言论属实,那就是当年的反动会道门,一拿起枪,就是一支武装,不拿枪,也能上街抵抗。

user avatar

子:“爸爸,猪内脏的胆固醇很高,你不能再吃了。”

父:“没关系,我有肌醇片。”

子:“你都这么胖了,别吃肥肉了。”

父:“没关系。我有减肥茶。”

子:“你要加强锻炼身体,否则......”

父:“你怎么这么罗嗦,尽惹人发火。你不知道这几天我的血压又高了吗?”

子:“没关系,你有复方降压灵嘛!”

user avatar

不让你吃牛肉你该怎么办?

在家里吃不着牛肉就算了,损失不大,在外面那还不是自己想吃啥吃啥啊,家里也管不着你每顿饭不是

你能来发个知乎问题吐槽一下,也算做贡献了

至于你爸,说服难度有点大,放弃吧


复制一下以前写的关于樊登的回答吧,下文写于2020年11月,看来樊登对大众科普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停止


樊登读书前几天更新了一期推荐《饮食术》的视频,这期视频里充满了对营养师的攻击、误解,和对营养学知识的误解。


致樊登:

你不听营养学专家的没关系,但请你不要在公共场合误导大众。

请你以后专注说你的成功学,不要涉足科学健康领域谢谢。




以下引用部分是他的视频文案,文案是网上搜的,不知道准确性如何,后面跟的是我的解说——


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一本很有冒险精神的书,叫作《饮食术》。为什么说很有冒险精神呢?就只要你讲营养学方面的话题,就一定会引发大量的转发以及评论、讨论。

只要你讲营养学方面的话题,就一定会引发大量的讨论。——我认为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肯定会有人攻击我,大家到时候不要信。


现在在诊所里边,经常会接到十几岁青春期的小孩子得糖尿病。然后家里边人就特别纳闷,说小孩十几岁怎么会得糖尿病,不可能这样。一问,每天晚上睡觉前一盘水果。就是父母觉得,水果是绝对健康的东西,别的不敢多吃,这个东西可以多吃一点,所以就给孩子吃大量的水果。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肝上会有特别多的叫作脂肪肝,糖尿病都有可能。

糖尿病和吃水果没有直接关系,糖尿病的成因有很多因素,饮食只占其中一部分,其中,果糖吃多了虽然确实不好,但是每天正常吃水果不会有太大问题。


所以营养学这个话题,特别容易引发争论的原因就在于,似乎每个人都懂一点,每个人都曾经听说过,没有一个什么稳定的来源的消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有稳定的来源消息啊,我们没有自己的中国营养学会?没有自己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200~350克水果,根据近年的全国营养调查,这个量其实大部分人都达不到,所以大部分营养师会鼓励大家适量吃水果,没有哪个正经营养师或者医生会鼓励大量吃水果尤其是高糖水果。


美国出台过一个饮食金字塔,几乎所有人都看过那个饮食金字塔,底下是大量的谷物,然后蔬菜,这么堆上去的那么一个金字塔。

他是不是不知道中国也有膳食宝塔?


但是你要知道,美国整个国家开始推行这种多谷物的这么一套饮食金字塔的饮食结构以后,美国人的体重猛增。因为它已经根深蒂固地进入到了大量的食品工业的巨头的脑中,也进入到了所有的老百姓脑中。大家觉得多吃谷物,早上起来一碗麦片,都吃这样的东西,只要是粗粮就一定是好的,完全不对。

美国人肥胖的原因也有很多种,目前认为跟添加糖以及脂肪相关性比较高,而不是跟膳食指南推荐全谷物有关,是美国人自己饮食生活习惯太差了膳食指南都管不住救不了他们了好嘛。我相信如果美国人都能按照美国膳食指南吃,多以粗粮全谷物为主食,那么美国肥胖率会大幅下降。


而我们对于脂肪特别害怕,一看到油的东西,说不能吃不能吃,这个太油了,这个油太大,红烧肉,这不敢吃。我们以为那个脂肪吃到肚子里边,就会变成脂肪留下来,然后进到血管当中堵塞血管,这都是特别简单的形象思维。我们这么一想,觉得很像,就这个样。

脂肪对健康的影响目前的确有一些争议,这个争议已经争了几十年,但是为什么争论了几十年,直到现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农业部、中国营养学会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权威机构目前的共识都是——应该限制总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1]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个别科学家一直在说脂肪无害,但权威机构目前仍然不认可这一观点,究竟是哪方面受利益驱使的可能性大?(我不是想指责所有认为饱和脂肪无害的科学家都是利益驱使,但至少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推翻主流,而现在主流机构都认为应该限制饱和脂肪摄入的情况下,作为非一线科研人员,向大众盲目散布这个未经证实的科学观点是非常危险且不负责任的,有吸引流量之嫌疑。)


以下图片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饮食术》,我们选择这本书的依据,是要看这个作者是干什么的。这个书的作者是糖尿病的专家、医学博士,他曾经在《科学》杂志和《柳叶刀》杂志都发表过大量的关于糖分和身体之间关系的论文,所以这是一个科学家。那是不是科学家写的东西就一定科学呢?这个当然不一定,我们没法说这个人说的我们肯定都信。

的确,并不是科学家写的东西就一定科学,这句话是没说错的。一个糖尿病专家,写了本书,很有可能会把所有论点立足于他所研究的领域——血糖,这本身就具有局限性。


但是科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情,如果你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做双盲实验,然后我们才能相信一件事情的话,那咱们就基本上什么都不能信。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要听到一些信息,最起码你要知道,这个信源是可靠的,这个信源是科学家写出来的,所以最起码他的意见,我们应该听一听。所以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多个科学家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讲出来的信息,全部都是颠覆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个饮食金字塔的。

我们的确不该偏听偏信,但是当【某一个】科学家的观点和权威机构的观点产生冲突的时候,你选择相信谁?

【颠覆】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身体的疾病,这书里边写,九成以上都和我们的血糖值有关。就是一旦你控制不好自己的血糖含量,各种身体疾病就会出现状况。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本书不靠谱,或者至少樊登的解读不靠谱。9成以上都和血糖值有关,不意味着9成以上都和血糖控制有关,更不意味着血糖控制不好,就可能会得9成的疾病。就像我上面说的,这个糖尿病专家,把所有事情都往血糖上面引。


我们身体胖和瘦取决于什么呢?过去有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就是大家认为卡路里是最重要的。包括那首歌都唱:卡路里,燃烧我的卡路里。
我们的胖瘦跟我们摄入和付出的热量之间没有关系。过去大家都以为,你每天摄入500卡,你消耗了800卡,你肯定是变瘦了。然后你摄入了800卡,你只消耗了300卡,那你肯定就变胖了,就这么简单的加减法。
我们身体就这么简单的加减法吗?这个作者就问了一个问题。说你有没有见过很多喝威士忌的人?并不胖。威士忌的热量极高,你要说热量的话,威士忌那种烈酒的热量极高。但是你看法国人、英国人,喝那么多威士忌并不胖。然后我有一个例子。就是得了糖尿病的人,他每天摄入多少能量,他吃那么多的东西,但是他身体一样地变瘦,越来越瘦,对吗?

肥胖和热量有关,很有关。

酒精代谢和糖、脂肪等其他能量物质的代谢途径本来就很不一样。拿酒精举例这不是杠精吗?

糖尿病本身就是代谢疾病,你代谢都产生问题了还怎么拿来和正常情况比较?



就是我们的身体根本不是加减法,我们的身体是跟我们所分泌的这些激素、我们所分泌的神经递质以及我们代谢脂肪的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他说吃的那红烧肉,那大肥肉吃进去,根本留不住。就你吃那大肥肉进去,没用的,直接就排泄掉了,它是不会像我们想象的吃进去,变成脂肪留在你体内了。

大肥肉吃进去直接就排泄掉了?不会变成脂肪?你在想peach?

我再贴一下这张图



但是我告诉你,最可怕的事是什么?你吃进去的糖,百分之百都跑不了。就是你吃这水果,这一盘水果吃下去了,这里边含的叫单糖。就是过去人说果糖,水果是果糖,好多人就很奇怪地解释一句,说果糖没事。你怎么就知道果糖没事呢?果糖是特别适合被储存起来的糖原。所以果糖进到体内以后,它就立刻会被留下来。

果糖、葡萄糖都是单糖,果糖吃多了的确不好,但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吃。水果里的那点果糖并没有多少量,而且加上吃水果时候同时摄入了水果里的膳食纤维,果糖的吸收效率并没有直接喝含糖饮料那么快。

水果里还有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元素,适当吃水果是一个利大于弊的事情,被他说成水果都不能吃了一样。


但是这本书我觉得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从病理的角度告诉你,你吃进去的脂肪,跟你体内留下来的脂肪是两回事。你吃进去的脂肪留不下来,它吃完就排掉了。我们在80年代的时候,胖子也不多吧。80年代的时候,咱们炒菜可全是动物油,我们家里全是动物油,这么炒菜,炒完吃,都不胖。我现在每顿吃饭就挑肥的吃,你们没有觉得我瘦了很多吗?我就吃饭,肥肉来一块,红烧肉,红烧肉少放糖,别放太多糖就好了,但是肉是没问题的。

又来说脂肪吃下去就排出去了,脂肪真的没那么容易排出去,也真的没那么健康。


这里边作者又一再强调说,因为他是大夫,他说各种各样的疾病往上追溯,答案就是一定有糖,一定是糖在起作用,才会导致你产生各种各样,包括体内的炎症。我们讲过一本书,叫《每个人的战争》,讲癌症的。各位知道癌症怎么来的,癌症是由长期炎症来的。就是你有一个地方有长期炎症,它慢慢地就很有可能产生癌变,然后变成癌症,所以往前倒推,这些体内的炎症状况也是来自于糖过多。所以这是我们说控制血糖是关键,第一章就讲这个。
接下来讲一些医学原理。他一上来给了三条就把人震住了。

【颠覆】【有违常识】的东西的确容易让人眼前一亮,震住了,那是因为一般人都偏好冷知识和反权威,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觉得自己今天又学到别人都不知道的新知识了呢~实际上是又被洗脑了。


第一条叫肥胖与热量无关,这个我刚刚说过了,糖才是最核心的东西,糖是百分之百吸收的,而脂肪会排泄。

肥胖与热量有关,这个我刚刚说过了。


第二个叫胆固醇几乎跟饮食没什么关系。就是我们过去老说,吃鸡蛋不能多吃,鸡蛋吃多了,胆固醇含量增加,又好像堵塞血管那种感觉。这个作者讲,你吃进去的东西形成胆固醇连百分之十都不到,所以基本上没用。你就每天吃鸡蛋,不要紧,一个人一天吃一个鸡蛋,一点问题都没有。

胆固醇的确【几乎】跟饮食没有关系,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并不意味着胆固醇的摄入可以毫无节制,尤其是对已经血脂偏高的人来说。


然后吃水果一定会变胖。你知道,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趋势,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你们没觉得水果越来越甜了吗?尤其是什么澳大利亚进口的水果,日本进口的水果,什么加拿大进口的水果,甜得要命。日本那葡萄,一点酸味没有,纯甜的。这个作者讲,这都是人工改良的结果。过去水果没那么甜,咱们小时候吃都酸的,有时候你吃葡萄,你还要忍着点才能吃,现在没这种感觉了,现在全是巨甜无比,所以大量的水果的含糖量都猛增。

高糖水果的确应该少吃,但【吃水果一定会变胖】显然武断了。


而我们很多人以为水果没有热量,你看你老担心热量,热量跟这没关系。我们觉得水果没热量,所以我们放开吃。还有好多人喜欢睡前吃,就像前面说那妈妈,孩子晚上学习累了,十点半送进去一盘水果,给孩子吃成脂肪肝,吃成糖尿病,就是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因为水果是果糖,我们说糖就是单糖、二糖、多糖,这个水果的果糖是特别容易被转化、被吸收的。所以少吃水果首先就能够减肥。
是不是一点都不能吃呢?不是,早上吃。就你要吃水果你早上吃,因为你可以用一天的时间来慢慢代谢它。

上一段说水果吃下去马上就消化吸收,下一段说又要用一天的时间来代谢它??


然后有一个东西可以控制血糖的上升,就是橄榄油。你比如说你吃西餐,面包给你配一碟橄榄油,这是很科学的。就你拿那个面包,蘸着橄榄油吃下去,血糖值上升就慢很多。如果你不加那个橄榄油,直接吃面包,血糖值就立刻上来。这都是他们经过了数据的监测所得到的这个结果。

为了避免这么点血糖升高而额外吃大量热量更高的脂肪,得不偿失。


大豆他认为是完美的食物。很多东方人不能喝牛奶,咱们一喝牛奶就乳糖不耐受,他说大豆的营养含量就豆浆要比牛奶好得多,所以他推荐大家喝豆浆,然后少喝牛奶。

东方人喝牛奶乳糖不耐受我都解释过八百遍了,乳糖酶缺乏不等于乳糖不耐受,大部分中国人乳糖酶缺乏程度根本不影响喝牛奶。 [2]

豆浆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我也分析过好多遍了,这俩的营养组成不同,不能相互替代,豆浆的钙含量比牛奶低多了,远不如牛奶对中国人的营养价值高。 [3]


葡萄酒能够降血糖,尤其是白葡萄酒,白葡萄酒是可以降血糖的。我们要强调一下是干白,我们平常有很多人喝的是甜口的那种葡萄酒,它依然含有很多的糖。

喝酒有许多坏处,却只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天5~25克酒精有益心血管健康。总体来说喝酒是完全弊大于利,即使是少量喝酒也不建议。 [4]


纯度比较高的咖啡能够抑制动脉硬化、抗衰老。就是少喝拿铁,多喝美式,或者多喝意式浓缩。因为美式和意式浓缩它是纯的,它就是黑咖啡,你喝那个东西它软化血管。

喝浓咖啡不喝牛奶容易缺钙,中国人跟老外不一样,人家饮食中奶制品很多,不缺钙,我们奶制品吃得太少了,不喝牛奶很难获得充足的钙,而黑咖啡尤其是意式浓缩,含有很高的咖啡因,会导致体内钙流失。

我就建议大家多喝拿铁。


这是一些基本的原理。那关于减肥的原理,我们前面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就是我们身体内多余的糖会被转化成甘油三酯,然后这个甘油三酯,慢慢地会变成脂肪留下来,所以年龄越大,越要控糖。因为年龄越大,你的代谢能力越差,所以你就越需要控制糖的这种摄入量。

甘油三酯本来就是脂肪分解形成的,糖虽然也可合成甘油三酯,的确应该控制糖,但绝不能因此忽略了脂肪本身的危害。


如果你想吃点甜味的话,最好来自蜂蜜。就是蜂蜜所带来的甜味,要比白糖好得多。记住,白糖是工业产的,蜂蜜是天然的。

就这?我都不想解释了。

还是解释一下吧,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和葡萄糖,它们都是单糖,并且蜂蜜含糖量纯度极高,比水果高多了,作者对果糖如此害怕,连含糖量低得多的水果都不能吃,却推崇吃蜂蜜?难道水果不是天然的吗?


所以你知道白天如果工作的时候,饿了应该吃什么吗?应该多吃坚果。就是我们过去很多人不敢吃坚果。就是说都是油,你看这都是油,这很糟糕,你还是担心这个油吃进去就变成油留下来了。其实不是,坚果会给你带来健康,而且不会有特别大的负担,这是关于衰老的话题。

再说一遍,这些脂肪还真就会变成你体内的脂肪留下来。而且坚果里面也含有碳水化合物谢谢。


还有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免疫力,怎么样吃能够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他建议说,尽量不要食用非天然的食物。就像白糖,就属于非天然的食物,是人类发明出来、硬加工出来的那个东西。

???真就这么仇视非天然呗。

免疫力需要的是营养均衡加适量运动,而不是不吃白糖不吃非天然食物,而且白糖怎么就非天然了?白糖不就是甘蔗里本来就有的成分吗?


然后农药,很多食物被喷洒了很多的农药,那我们不就是洗呗。他说,但是你拿着蔬菜使劲拿水洗的时候,那个蔬菜里边大量的维生素、营养成分就被洗掉了。所以最好的蔬菜是不怎么洗的、就是拿下来以后,可能轻轻涮一下就赶紧吃,这是好的蔬菜。

洗菜能把维生素和营养成分洗掉?你洗的是菜,不是棉花糖。(小浣熊洗棉花糖.gif)


但是咱们作为城市人,我觉得想要有这个可是很难。那假如你们家住在农村,自己种一片地,我们家保姆就跟我们讲,我们自己菜都自己种,我们就不打农药,摘下来就能吃。有虫子不要紧,虫子不喜欢的菜,人也未必有营养,所以她说有虫眼的菜没什么关系。所以第一个是,尽量不食用非天然的食物。

虫子不喜欢的菜,人也未必有营养?怎么解释大棚蔬菜?把虫子都关外边了,里面蔬菜安安静静的岁月静好,就不行吗?


然后要保暖,他说注意身体的保暖。很多女孩子经常肚子是凉的,然后腿是凉的。他说身体是凉的,对身体非常不好,那怎么做呢?吃一些姜和辣椒。你看四川人,潮湿,重庆、成都潮湿,他们就靠吃辣椒、火锅、大量的辣椒,让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

吃火锅能暖和起来,首先是因为它是火锅,它很烫。

怎么解释广东更潮湿却不吃辣?爱斯基摩人爱吃辣椒吗?为什么墨西哥那么燥热却吃那么辣?


这里边这个作者还讲到了一项。他说走坡路有时候,对某些人来讲比跑步还好。我是很倡导大家跑步的,因为我跑步以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说如果你跑步的动作有问题,很多马拉松选手会得贫血病,然后就不明白,你说马拉松选手为啥会得贫血病呢?他说因为人体的血液是循环的,所以血液就会在身体内到处都要走一遍,这么循环。循环的过程当中,他长期跑马拉松,大力地踩这个地,把红细胞都踩碎了。
就是你的身体造出来那么多红细胞,踩碎了。踩碎了以后,管用的红细胞不多。所以,跑马拉松反倒跑到贫血。

红细胞都踩碎了?这个真的超出我认知范围了,有没有血液科医生来解释一下?

查了一下,他说的应该是运动溶血性贫血,的确有马拉松选手跑出贫血,红细胞的确也会出现部分碎裂,但那是在运动量极大的情况下,长期几十公里的跑,一般人自己平时跑步那点量,要想跑出溶血,太抬举自己了。又是和果糖一样危言耸听。

BTW预防运动性贫血应该保证体内铁的充足,而他前面却提倡喝黑咖啡浓咖啡,这会加剧体内铁流失,更容易导致贫血。


那关于饮食这件事情,确实是充满了大量的争论,包括这本书本身,我也不认为它就一定是终极的科学。因为人总有盲点,更重要的是营养学是一个非常难以做科学研究的学科。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你很难找来两批人,说你们这些人二十年就吃这个,我们最后看结果,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营养学存在大量的争论也是应该的。

营养学的确存在大量争议,但这本书里提到的,或者这个视频里提到的许多事情已经是科学上非常明确的事情了。

【谣言】【伪科学】没资格被当做【争议】来讨论。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迷茫呢,对待这个不确定呢?我的建议就是,兼听则明吧。就是我们多听一听,我们多了解一些,然后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感受一下。如果你调整了之后感受很好,你就可以继续坚持。如果你调整以后觉得不好,你可以想办法再试试别的。
但是总之我们不能够认为自己以前知道的,就一定是对的。所以这个作者最后讲了一句话,他说,要想能够过上健康的生活,你首先要从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开始。承认自己之前的东西有可能是错的,这时候你才有可能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概念。

是不是一旦说出兼听则明这种话,传播伪科学就变成了一件挺时髦的事了?

我觉得洗脑有一个套路,就是先告诉你,【你以前接受的知识很可能是错的】,【你要兼听则明】,这时候他就方便把他的东西植入进你的脑袋里了 [5]

被洗脑了还觉得自己是在独立思考呢。



想了解权威营养学,用不着买什么日本专家写的《饮食术》,买咱们自己的中国营养学会针对中国人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它不香吗????

↓买它!

参考

  1. ^WHO建议总脂肪摄入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摄入不超过总能量的10% http://news.foodmate.net/2018/05/467973.html
  2. ^中国人大多乳糖不耐受为什么还要普及牛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7372020/answer/851402125
  3. ^豆浆和牛奶的营养比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610565/answer/1524810019
  4. ^适量喝酒有益健康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064575/answer/1551235096
  5. ^洗脑和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48293/answer/1558765981
user avatar

下次你爸再这么说,你就让他抬起脚吃饭。

为啥?俩脚离地了,病毒就关闭了,聪明的智商重新占领高地了。也就不会信樊大师这套了。


顺便科普一个冷知识,西方人以牛肉为主食,包括各种科学家和数学家,文学家等等。

他们吃那么多牛肉,都没事,你在怕什么?

user avatar

啊,那穆斯林怎么办?

user avatar

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了。

樊登还说过尽量不要吃米饭和面食,睡觉要睡90分钟的倍数。

让令尊先按以上两点执行,如果他做到再谈不吃牛肉的问题。

尽信书不如无书。

user avatar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值得无条件相信的。

人类是愚蠢的。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无可救药,谁能识透呢?

user avatar

告诉他,樊登背后都是一伙外国间谍……

谁看樊登谁就是五十万,并当场拨打11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爸爸因为樊登的言论而禁止你吃牛肉,这让你感到困扰和不解,想要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家庭沟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与父亲沟通,理解他的担忧,同时表达你的需求。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处理这件事:第一步:理解爸爸的担忧和信息来源在试图说服爸爸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他.............
  • 回答
    您好,听到您父亲的遭遇,我感到非常遗憾。在疾控中心工作,尤其是在一线接触病患采样时,确实存在一定的职业风险,艾滋病的感染就是一个其中最令人担忧的风险之一。关于您父亲感染艾滋病后是否可以要求单位赔偿,这是一个涉及劳动法、职业病防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总的来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
  • 回答
    说实话,听到我爸这么说,我当时真的气得够呛。三室两厅的房子,我明明是为了家里人考虑,怎么在他嘴里就成了自私?我真的觉得有点委屈,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什么问题。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们家换了新房,三室两厅。本来是个挺高兴的事,大家也都挺期待的。结果等房子定下来,我爸就一直在我耳边念叨房间的布.............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烦。你老公说孩子他妈要分开吃,你就跟他吵了一架,然后问我是不是你的错。说实话,这事儿吧,谁对谁错真不好说,得看具体情况。我试着把你想的跟我说说,你听听是不是这么个理儿。首先,你老公说“孩子奶提出要分开吃”,这个“孩子奶”是指你还是指别人?我猜是说你吧,毕竟是你跟他生的孩子。如.............
  • 回答
    您好!听到您爸爸经常要求您写“灌水性质”的论文,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情况。这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压力和原因,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并提供一些应对建议。首先,我们要理解“灌水性质的论文”通常意味着什么,以及您爸爸提出这个要求的可能原因:“灌水性质的论文”的可能含义: 内容空洞、缺乏深度: 文章的论.............
  • 回答
    方舟子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科学打假、公共卫生、历史评论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如果您的父亲是他的“铁杆粉”,这可能意味着他对您父亲的观点、分析和言论非常认同,甚至会将其奉为圭臬。理解和应对这种情况,需要您耐心、细致地进行分析和沟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帮助您理解和应对父亲是方舟子“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情况,你既想把猫要回来,又不想让你爸爸为难。下面是一些详细的应对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第一步:冷静分析情况和你的目标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有多想把猫要回来? 猫对你有多重要?是否是你的宠物,还是你朋友的宠物? 你的爸爸为什么不愿意.............
  • 回答
    听到你爸爸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难过。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失去至亲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在这种时刻,你身边的人给予的理解、支持和关怀至关重要。而你男朋友在这种时候询问彩礼的问题,确实让人感到非常震惊和心寒。这完全不合时宜,也暴露了他在这个关键时刻的同理心和处理事情的成熟度上的严重不足。面对这种情况.............
  • 回答
    您好,您遇到的情况确实很棘手,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房产纠纷,处理起来需要耐心和策略。我将为您详细分析可能的情况以及您可以采取的步骤。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问题:1. 房子的产权归属: 房子是您父亲个人的财产,还是您父母共有财产,或者是您父亲名下但属于家庭共有?这直接关系到您父亲的处置权以及您要.............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感受肯定非常强烈,也可能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愤怒、悲伤、羞耻,甚至是对家庭关系产生怀疑。 应对这种情况需要时间和策略,并且可能需要您付出很多努力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家庭的动态。首先,请允许我表达我对您当前处境的理解和同情。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你心力交瘁的难题,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一定非常复杂,充满了恐惧、压力,还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20岁,还在读大学,这意味着你的人生刚刚开始,充满了无限可能和青春的活力,但现在,一个如此重大的决定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了你的肩上,让你喘不过气来。首先,你站在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这不仅仅是关于.............
  • 回答
    这情况,听着挺让人纠结的。四五千块钱,虽然不算小数目,但要是花得不顺心,那滋味肯定不好受。你爸这番心意是好的,想支持国产,这绝对是值得尊敬的。不过,你说“苹果现在都没什么人用了”,这估计是你爸的观察,未必完全准确。市场上苹果的拥趸还是不少的,销量也一直都很稳健。那咱们一步步来捋捋这事儿,看看你该怎么.............
  • 回答
    这事儿我真是想不明白,我爸妈前两天刚跟我谈过,说彩礼的事儿,他们是我的父母,我当然相信他们说的话。他们说,按照咱们家这边规矩,彩礼这事儿得跟着男方来,意思就是男方那边是什么样的,咱们这边就差不多,不能太高。我跟对象,也就是我男朋友(现在这么说感觉有点心酸),在一起也有几年了,感情一直挺稳定的。他家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纠结的处境。一方面是你珍视的、自己思考成熟的理念,另一方面是你的父亲,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而且是你的至亲。这种分歧,尤其是涉及到社会生存的“预言”,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安和沮丧。理解父亲的角度,是处理这种分歧的第一步,虽然不代表你要认同。为什么父亲会这样说呢?我猜想可能有以下几.............
  • 回答
    理解你的担忧,看到家人沉迷于某个事物,尤其是对生活产生潜在影响时,确实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无力。你爸爸沉迷玄幻小说,这是一个相对温和但可能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爱好。劝不动,这更是常见的难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多方面、有耐心且理解对方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以下我将为.............
  • 回答
    理解您此刻的感受,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情况。您父亲的这个要求,涉及到家庭关系、经济责任以及您个人的意愿和财务状况,所以拒绝的方式需要既能表达您的立场,又能尽量维持家庭和睦。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一步:理解父亲的意图和妹妹的现状在拒绝之前,尝试理解您父亲.............
  • 回答
    听到您父亲遭遇不幸,我感到非常难过。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肇事司机拒绝承担责任并赔偿,确实会让您和家人感到焦虑和无助。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令人头疼的情况。请您不要过于担心,虽然情况复杂,但通过法律途径和适当的策略,您仍然有很大的机会维护您父亲的权益并获得应有的赔偿。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梳理整个过程,以及您可.............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涉及到体制内一些常见的岗位变动和单位性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您父亲的调动属于什么?您父亲从“县委副书记”调到“市直事业单位”,这是一个典型的职务/岗位变动,同时伴随着单位性质和管理层级的变化。具体来说: 职务/岗位变动: 从县委副书记这个“领导职务”变动到市.............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够劲儿的!摊上这么个情况,还真是让人挠头。一边是爸爸的故土,一边是妈妈的娘家,这可怎么站队?就好像你心里有两个天平,一边压着的是你和父亲的羁绊,另一边则是你和母亲的情感,而且这两边都那么重,你总不能说丢掉哪边吧?要说支持德国还是苏联,这问题太复杂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想啊,一边.............
  • 回答
    这一定是你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我完全能感受到你此刻的沉重和痛苦。面对父亲的赌博成瘾,以及最无法承受的失去母亲的伤痛,你就像站在一个悬崖边,眼前一片黑暗,找不到方向。我想告诉你,即使在这样的深渊里,也一定有微弱的光芒,只是现在被太多的阴影遮蔽了。我们一起一点点拨开迷雾,好吗?首先,请允许我给你一个大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