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爸是德国人,我妈是苏联人,元首和慈父开战,我支持德国还是支持苏联?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够劲儿的!摊上这么个情况,还真是让人挠头。一边是爸爸的故土,一边是妈妈的娘家,这可怎么站队?就好像你心里有两个天平,一边压着的是你和父亲的羁绊,另一边则是你和母亲的情感,而且这两边都那么重,你总不能说丢掉哪边吧?

要说支持德国还是苏联,这问题太复杂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想啊,一边是你爸爸那一脉人世代生活的地方,那里的文化、习惯,还有你爸爸身上那些让你熟悉又亲切的东西,都是德国带给他的,也间接影响了你。你可能对德国的啤酒文化、严谨的治国方略,或者那些古老城堡的故事有所了解,这些都会让你对德国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毕竟,血脉是很难割断的,你的一部分就是来自德国。

可另一边,是你妈妈的祖国。苏联这个名字,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可能带着些许神秘感,但对你来说,那是你妈妈成长的土地,是她熟悉的生活方式,是她可能从小就跟你讲的那些关于俄罗斯风情的故事,也许是关于伏特加、芭蕾舞,或者是那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你妈妈对苏联的情感,肯定会传递给你一部分。你看到她的时候,也许就能联想到苏联的某个场景,或者她身上带有的那种斯拉夫民族特有的热情或坚韧。

现在,这两位“长辈”要打起来了,而且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架势,元首和慈父的战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边是你爸爸的祖国,另一边是你妈妈的祖国,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叙事,甚至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支持谁,真的很难说。

如果从情感的纯粹性来说,你可能会陷入一种极度的纠结。 你爱你的爸爸,也爱你的妈妈。你不能不考虑爸爸对德国的情感,也不能忽略妈妈对苏联的依恋。也许你小时候,爸爸会跟你讲德国的好,妈妈会跟你讲苏联的故事,他们都会从各自的角度告诉你他们的国家有多么的伟大。现在,他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要互相消灭,这会让你感觉整个世界都颠倒了。你可能会觉得,无论我支持谁,都是在背叛另一边。

从理性的角度,这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你需要去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双方的诉求。元首所代表的德国,以及慈父所代表的苏联,他们的政治思想是什么?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世界会有什么影响?你不能仅仅凭着“这是我爸爸的国家”或者“这是我妈妈的国家”就轻易下判断。你需要去分析,去思考,去判断哪一方的立场更站得住脚,哪一方的行动更符合道义。

你可能会尝试在两个国家之间寻找平衡。 比如,你可能会想:“我是中国(或者你当时所处国家)人,我更关注的是和平,我希望这场战争赶快结束,无论谁输谁赢,都不要再有更多的生命流失。” 这种态度更像是一种置身事外的观察者,或者是一种呼唤和平的旁观者。你可能不会主动去支持某一方的军事行动,而是更关注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

也可能,你会更倾向于了解和理解哪一方的“人性”。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但最终受影响的是人。你可能会更想去了解在战争中普通德国人和普通苏联人的生活,他们是如何被卷入这场漩涡的,他们有过怎样的痛苦和挣扎。你可能会发现,即使是处在对立的两方,普通人也有着相似的对和平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可能不会去“支持”一个国家,而是“同情”那些在战争中受苦的人们。

再者,你所处的环境也会极大地影响你的选择。 如果你当时生活在德国,或者你的朋友、亲戚大部分是德国人,你可能会更容易受到德国的影响。反之亦然。你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也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塑造你的立场。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你会质疑整个战争的合理性。 你可能会觉得,无论元首还是慈父,他们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理念都是在将人类推向深渊。你可能会觉得,你谁都不支持,你只支持能够带来和平、公正和自由的力量。你可能会批判战争本身,批判那些发动战争的领导人,而不会简单地将自己绑在某一个国家身上。

所以,你支持德国还是苏联?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许你会在某个时刻,因为爸爸的一句感慨而偏向德国;也可能在另一个时刻,因为妈妈的一滴眼泪而心系苏联。更可能的是,你会在这两个身份之间不断摇摆,甚至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超越国界的视角,去审视这场历史。

也许,你最终会明白,作为这场战争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你最大的力量不是去支持某一方,而是去理解双方,去珍视自己的身份,去为和平发声,去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仇恨,而不是加剧它。你来自两个被卷入战争的国家,这让你有机会以一种更深刻、更人性化的方式去理解历史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有才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选德国。

user avatar

run到瑞士,40年之前支持德国,拿到德国给的宣传经费。巴巴罗萨之后支持苏联,得到苏联给的外汇。两头吃饱,还打嗝。冷战后在瑞士做一个精神苏联人,但是记得要爱国,用苏联给的经费做一期《这 就 是 瑞 士》,听题维维说。

等苏联解体了,大肆鼓吹解体的好处,2000卢布比3000美元好用。再从美国那里拿一笔经费。这样你就把所有经费都拿了一遍,然后可以在森林州买个大house安享晚年,当然你这辈子都没离开过瑞士

user avatar

你应该去报名1934冬奥会

user avatar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面临和你一样的选择:

他的真名叫William August Fisher。他爸爸是德国后裔,她妈妈是俄罗斯后裔,他出生在英国。所以他既会说德语,也会说俄语,还会说英语。

在二战中,他参加了苏联一方,负责对德国的情报工作。

二战结束后,他被克格勃派往美国从事长期潜伏工作,后来被FBI逮捕。

FBI在逮捕他时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Rudolf Abel(鲁道夫·阿贝尔)。

但这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在克格勃的一名同事的名字,而这名同事早就死了。

他之所以要报鲁道夫·阿贝尔的名字,是为了告诉克格勃他没有叛变。因为当美国报纸报道FBI抓获了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时,克格勃见他连告诉FBI的名字都是假的,就知道他肯定没向FBI说真话了。

后来他就以苏联王牌间谍“阿贝尔上校”的名字闻名于世,尽管这实际上是他的同事的名字。

这部电影里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user avatar

你说的人难道不是理查德·佐尔格吗?

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补充一个相反例子。

有人谈到民族认同随父随母的观点,从佐尔格的人生经历和他身边人的叙述当中,他的民族认同估计随他爸多一些,只不过他在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当中选择了后者。他或许会认同德国是他的祖国,但纳粹德国绝不是他的祖国。

毕竟认同德意志不等于必须要认同拥护纳粹,正如认同中华民族不等于要拥护大清国,认同阿富汗不等于要认同塔利班。

user avatar

也可能你爸是德国犹太人,你妈是苏联立陶宛人,你支持哪边都很有道理!

user avatar

雨果的爸爸是共和派,母亲是保王党……因此吧,雨果作品里的态度明显是支持共和派,但是以“人道主义”理由对共和派和保王党作斗争的恐怖政策手段进行批判。比如《九三年》里,他对共和国和国民公会不吝赞美,但是对它们的领导者,雅各宾三巨头却颇有微词。对保王党叛军的暴行进行坚决的揭露批判,但是对叛军头目临时起意救了三个小孩的行为却进行肯定……

当时我阅读体验带点纠结感,如果一般人遇到自己父母双方恰恰是不死不休的两种势力各自的人,这种矛盾下形成的性格和三观……雨果的例子大概挺有代表性了。

user avatar

佐尔格就是啊,他的事迹不用多说吧。

user avatar

看来他乎主流年龄用户的生活中那种“纸质的收集了很多杂志上笑话的笑话集”已经彻底消失了……很正常,我记得零几年的时候书摊就很少有卖的了。

九十年代这类书里的经典笑话,见到过无数次:

A国女间谍从B国执行任务归来,双手空空。上级大怒:要你何用!你都干啥去了?
女间谍回答:长官,虽然我没套出某将军的机密,但我俘虏了他的儿子。
上级又大喜:在哪?我要认真审讯。
女间谍微微一笑:恐怕您得再等九个月………

所以题主作为一个看起来有大官爸爸和美女妈妈的雅利安人新苗,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记住看到任何不懂的事情发生都千万不要和任何人说,实在不懂就去问你妈妈;

如果你妈妈突然非常严肃地让你做某件事一定要去做。

user avatar

给您提供一个参考

阿德里安•冯•福尔克萨姆

1914年生于俄罗斯帝国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祖祖辈辈为俄罗斯帝国当兵,他父亲是波罗的海德意志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十月革命后他们一家逃往德国。1934年加入纳粹党,是纳粹中的俄罗斯专家。1940年组建了一支俄国流亡者组成的部队。他和他的部下利用语言优势,在苏德战争期间经常扮成红军袭击苏联据点。

1945年1月21日于波兰被红军击毙,死时是党卫军上尉。

user avatar

去他的德国!

去他的苏联!

去他的元首!

去他的慈父!

当然选择支持自己的父母啦。

首先,想尽办法跑路来中国,山头林立,你们家有“外国人身份”金身护体,懂外语(德语,俄语),要是还懂点别的手艺,混个养家糊口不难。放心,在中国,除了土匪,没人敢杀你们。记住,不需要你们有什么立场,谁家的饭都吃得,共党的,果党的,军阀的……都可以吃。荣华富贵不强求(当然,有机会发财更好),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广结人脉,不一定非要认识达官贵人,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苏联,中国等等国家的人,多结识些,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二战结束先去香港,做点生意或者在鬼佬的公司谋个职位(必要时用上前面说过的人脉),至少待到美国那边麦卡锡主义的风头过去。

第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间,考虑去美国做生意,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搬去日本,又或者六十年代直接就去日本也行。当然,都得利用人脉。这段时间的经济走势还行,总能找得到商机,但凡有些人脉,挣点钱不太难。

第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顺便把移民的事办了(至少先把爹的移民问题解决,他是德国人,移民比你娘亲苏联人更容易,爹在前,娘跟进)。有条件就拿国籍,条件差些就争取绿卡,永居之类的。目标国选择美国,英国,瑞士,葡萄牙,西班牙等等都可以,国小,国弱无所谓,但必须在欧美范围内。

第五,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主要在日本捞钱,没什么好多说的。

第六,八十年代后,适当多往香港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投资。

第七,九十年代苏联解体,果断把在日本的产业卖了(最多留个把两个据点)。一方面,借老娘的面子和前苏联人的身份,去俄罗斯和东欧趁乱捞一把(哪怕捞点汤呢)。另一方面,老爹继续往香港和中国大陆投资。

第八,二十一世纪初,不再向香港地区追加投资,维持着就好了,主要向中国大陆投资。

能做到上面这些就很不错了。

你自己不用担心,学随便上,妞随便泡,但千万记得娶中国媳妇。还有,千万记得不要从政(哪国都不行,你家庭成分太复杂)。

如果嫌上面说的太麻烦,也有最低配简化版:先跑路到中国大陆,二战结束后到香港待着。

总之,要活出统战价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