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爸从县委副书记调到市直事业单位,这属于什么?我看到别人都是市直单位,和市直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吗?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涉及到体制内一些常见的岗位变动和单位性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您父亲的调动属于什么?

您父亲从“县委副书记”调到“市直事业单位”,这是一个典型的职务/岗位变动,同时伴随着单位性质和管理层级的变化。

具体来说:

职务/岗位变动: 从县委副书记这个“领导职务”变动到市直事业单位的具体岗位。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比较多样,可能是副处级、正科级,也可能是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具体取决于他调去的那个市直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以及他调任的具体职务。
单位性质变化: 从“县委”这个党委部门(党委机关)变动到市直事业单位。党委机关属于党政机关序列,而事业单位则属于独立的法人单位,主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属于政府行政机关,但其运行经费通常由财政拨付。
管理层级变化: 从县级党委领导岗位(县委副书记是县委的领导成员,一般是副处级)变动到市直事业单位的岗位。这意味着他从一个县级领导岗位,进入了市级单位的岗位体系。这个变动本身不一定代表行政级别上的“降级”或“升职”,而是“平转”或“转岗”,具体需要看他调动后的具体职级和岗位。

二、市直单位和市直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常常让人混淆。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市直单位 是一个更广义的说法,可以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而 市直事业单位 是市直单位中的一种具体类型。

1. 市直单位(广义上):
定义: 指由市委、市政府或市人大、市政协等市级党政机关直接领导、管理,并且机构所在地(通常是市中心城区)设在市一级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单位。
包含的类型非常广泛:
市委、市政府的组成部门: 例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这些是政府行政机关,是政府职能的直接执行者。
市委、市政府的直属机构: 比如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新闻办等。
市级党委的直属机构: 比如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等。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部门和办事机构: 比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市政协的组成部门和办事机构: 比如市政协办公厅。
市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属于司法机关。
市级事业单位: 这是我们重点要讲的。
市级国有企业: 由市政府授权管理其国有资产的企业。
其他市级管理机构: 比如一些市级协会、学会等,如果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或有行政背景。

2. 市直事业单位:
定义: 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不属于行政机关,但承担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职能,经费来源多为财政拨付的各类机构。它们是公共服务提供者。
特点:
非行政机关: 不具备行政执法权,不能代表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公共服务属性: 主要职责是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就业、农业推广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法人资格: 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章程和财产。
经费来源: 大部分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少量是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人员性质: 在职人员通常是事业编制人员,享受事业保险和工资待遇。
举例: 市一中、市医院、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市科技馆、市文化馆、市体育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社科院、市环保监测站、市水文局、市气象局、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等。

核心区别总结:

层级关系: “市直单位”是总称,“市直事业单位”是市直单位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就像“水果”和“苹果”的关系,“市直单位”包含“市直事业单位”,也包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企等。
职能性质:
市直行政机关(如XX局、XX委): 主要负责行政管理、政策制定、执法监督等职能。
市直事业单位: 主要负责公共服务、技术推广、社会管理事务等职能。
人员编制:
行政机关人员是公务员编制。
事业单位人员是事业编制。
虽然都有编制,但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在待遇、管理方式、职业发展路径上可能存在差异。

您父亲的调动,从县委副书记(县级党委领导,正处级或副处级)到市直事业单位的岗位,这属于从一个行政(党委)序列的领导岗位,转到了一个非行政序列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单位的岗位。

为什么人们常说“市直单位”?

当人们说“市直单位”时,通常是指那些相对于县级单位而言,级别更高、管辖范围更广、资源可能更集中的单位。这背后包含的含义是:

平台更大: 市直单位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平台、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和更复杂的管理。
资源更多: 相对于县级单位,市级单位通常能调动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影响力也更大。
接触面更广: 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更高级别的政策信息和更专业的业务领域。
发展机会: 一些人认为,在市直单位工作,尤其是在机关部门,可能比在县直单位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

您父亲的调动是否是“降级”或“升职”?

这要看具体情况:

职级(级别): 如果他调任的市直事业单位有副处级或更高级别的领导职务,那么在级别上可能没有变化,或者依然保持了处级干部的身份。如果调任到的是正科级岗位,那么从副处级变为正科级,从级别上看就是“降级使用”。但即使级别降低,也可能是有其他考量,比如进入一个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或者是一种更平稳的过渡。
职务(岗位): 县委副书记是县委常委、副书记,是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属于重要的领导职务。市直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差异很大,可能是副处级领导职务(如某局副局长、某单位副主任),也可能是正科级职务,甚至可能是专业技术岗。如果调任的岗位仍然是领导职务且级别相当,那可能是平调或重要转岗;如果职务和级别都有所下降,则可以认为是“降级”或“转岗”。
平台和影响: 有时候,即使职务和级别没有显著提升,调入市直单位也可能被视为一个更好的平台,因为市级单位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通常比县级单位大。

总结一下:

您父亲的调动是从县一级党委领导岗位,转到了市一级事业单位的岗位。这是一种跨层级、跨单位性质的变动。至于具体的性质(是平调、降级、转岗还是其他),需要了解他调往的市直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他调任后的具体职务和级别才能判断。

人们常说的“市直单位”更倾向于指市级的行政机关、党委部门等,但广义上也包含市直事业单位。两者在职能、人员编制、管理方式上存在本质区别。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够帮助您理解这个问题!如果您有更具体的信息,比如他调去的单位名称或者具体的岗位职务,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难说好坏。

市政府办副秘书长兼金融办主任去城市商业银行当监事会长,兴高采烈的。6月份去的,年底专门请原来政府办的一干人等喝酒。酒桌上喜洋洋的说:“今年我才去了半年,奖金只拿了三长一经理一书记的三分之二,才200万出头。……工资不高,一个月不到三万。”然后作为一个小科长,喝多了的我似乎听到周边那群秘书长主任们磨牙的声音。

也有县委副书记家在市里,千方百计调回市里,进了医院当纪委书记被医院班子耍着玩,一气之下认真行使权力,把整个医院搅了个乱七八糟,被塞进档案局当副局长的。

也有县委副书记提拔到中专当书记兼校长,经过5年努力,把自己和学校级别变成副厅级的。

user avatar

看了好多回答,一些小朋友完全不理解县委副书记的职责职能、市直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就信口雌黄,真是的……

首先,县委副书记是一个县党委班子的三把手,负责主持县党委的常务工作。一般一个县有两个党委副书记,一个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一个是专职副书记(县委副书记)。题主父亲应该是后者。县委副书记主要负责党建、维稳、三农等工作,直接对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等县委常委负责,比如县里调整干部,动议后会开五人小组会(书记、县长、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这五个人是决定干部的最关键五个人,其中书记、县长、副书记拥有绝对票;比如在一个县里领导排序,书记、县长、副书记,之后才是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即使副书记很多时候只是副县,而人大、政协主职是正县)。所以说,副书记在一个县里的地位,可见一斑。并非有的小朋友说的收收党费什么的。

其次,市直事业单位并不是一定比市直单位差,这是一个单位的性质决定的。从人员编制上讲,公务员编制和参公事业编制在各种待遇(无论是经济待遇还是政治待遇)上是完全一样的;从工作性质上讲,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专业性质比较强的任务,比如医院、学校、科研院所就是最典型的事业单位,其次如党报党刊社、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保监会等等都是事业单位,过去食药局、安监局等实权部门也是事业单位;从职级待遇上讲,县委副书记是副县职,而市直事业单位一般是正县级单位,如果是正职的话,题主父亲还提拔了。

第三,从县委副书记调动到市直事业单位究竟好不好?也是具体分析。如果题主父亲从副书记提拔到市直事业单位一把手,那么恭喜,级别上从副县实职提拔为正县实职,在本单位有绝对的话语权,绝对是重用了;如果是重要的市直事业单位副职,比如市委党校、党史办、档案局等市委、市政府直属的政治属性浓厚的或经济属性重要的事业单位,那么一般属于重用前的过渡,起码重新进入了组织视野,未来还会有变动;如果是一般事业单位副职,比如什么鬼老年大学啊、接待办啊,以及纪组宣统下设的二级事业单位,那基本上就是换个岗位养老了。


最后一点题外话:

第一,从副书记到县长还是到市直单位(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行政机关)的一把手,究竟那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看市直单位的地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县政府县长压力会大很多,当前政治生态下,稍不注意就会背个函询、问责,影响了成长。特别如果是在贫困县,不脱贫还不能提拔,真是难。但是同等条件下,县政府县长肯定更受组织关注,成长更快。

第二,市州团市委书记是正县级,转岗的话一般是县政府县长或者市直单位一把手,现在团干成长受到了局限,但至少也有正县级的副书记或不是特别重要的市直单位主职。有的答主说是转岗去搞乡镇长,从正县级变成正科级(有的高配成副县级),简直搞笑么~!除非该领导在任上犯了错误~


————————————(分割线)————————————

在回复中,很多朋友提到了县级党委副书记的问题。有的说是虚职,只是提拔前的过渡,有的说兼任其他本门领导,副书记本身并不重要,这些说法我不能同意,在此说明:

首先,县委副书记绝对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虚职。县委副书记是县级党委班子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岗位。书记不在的时候,县长主持全县工作,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书记县长都不在,副书记主持全县工作。

其次,有的县安排副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主要是考虑到政法工作(特别是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县委副书记都兼任政法委书记。更多的县是单设副书记。

第三,关于县委副书记的职责分工。

以上是我随便百度县政务官网搜的党委班子分工,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查询,基本上所有的县市区都会在网上公示本县的党委班子分工。职责上面说的党的建设,并不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而是党的组织工作、党的宣传理论工作、党的政法工作等的,从部门通俗的讲就是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等……

第四,关于领导干部排序。在党委班子内,书记,副书记、县长,副书记,纪委书记是绝对不变的四个领导排序。其他常委领导则与部门无关,而是首先看领导入常的时间先后,入常时间一致的,再看提拔担任县级领导时间以此类推。在全县范围内的领导排序,毫无质疑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四巨头是第一序列,其他常委领导是第二序列。排序按重要程度排一般是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按单位排一般是书记、人大主任、县长、政协主席。但是有时候为了凸显党委的绝对领导和副书记的重要性,会把副书记排第三位,即书记、县长、副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这类排法多见由党委主导的某项重要工作(在一个县,最重要的工作一定是由党委主导)。

第五,重要的事儿再说一遍,副书记不是虚职,副书记很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